这才是真正令人脑壳痛的事情。
就算显隆帝再怎么不待见魏王,但李琏也是显隆帝的亲儿子,不是妃子跟隔壁老王生的。
虎毒不食子,当初魏王李琏和赵洵在酒楼之上争斗失手把赵洵推下楼去,致使赵洵“身亡”,显隆帝也只是责斥了魏王一番,提前把他打发到了封地就藩。
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显隆帝的态度。
如今赵洵干脆利落的砍下了魏王李琏的脑袋,爽确实是爽了,但也得考虑到显隆帝接下来的雷霆震怒。
当然了,赵洵是占着理字的。
毕竟魏王李琏公然勾结西域胡族谋反,想要率部进京清君侧篡位。
这个是无数人在场证实的,有这么多人证在,显隆帝即便是想要耍赖不认也不可能。
但赵洵还是要做好备选方案。
那就是一旦显隆帝发疯针对他,他该怎么做?
不回长安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如此一来他的家人们怎么办?
所以不管怎样,他还是要回到长安的。
有山长在,有国师在,有青莲道长在,赵洵也没什么可惧怕的。
思定之后赵洵便写好奏疏,请三师兄龙清泉动用传送术将奏疏传至长安城。
...
...
长安。
大明宫,紫宸殿。
显隆帝正在有滋有味的用着晚膳。
御膳房今日别出心裁的做了一道红烧狮子头。
和一般的红烧狮子头不同,这道红烧狮子头乃是取的刚刚出生的小羊羔的头做成,远比用肉糜攒成的丸子更有口感。
显隆帝夹起一块肉来送入口中细细咀嚼着,一时间龙颜大悦,便要下旨赏赐做这道菜的御厨。
便在这时内侍监郑介捧着一份奏疏,急匆匆的从外踱步而来。
“陛下,凉州急奏。”
“哦大伴啊,奏疏放那边吧。你快来尝尝御膳房做的这道红烧狮子头。味道真是绝了,鲜的很啊。”
显隆帝的心情显然很不错,但他并不想看这份所谓的凉州急报。
凉州是魏王的封地,自己的儿子什么德性自己最清楚。
显隆帝很清楚魏王李琏无才无德,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类型。
所以他才打发魏王去凉州。
凉州别看荒凉,但地处河西走廊的东端,蛮子轻易打不到。
又因为凉州并不富庶,所以随便魏王去折腾,显隆帝也不心疼。
凉州急报?凉州能有什么急报?
难不成蛮子打过来了?
笑话!
“陛下,这份急报是动用传送术传来的。”
见显隆帝一副无所谓的架势,郑介只得强调道。
“嗯?”
这下显隆帝总算是有了一点兴趣。
传送术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动用的法术,因为动用一次传送术对于修行者的法力消耗相当大,用过之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
所以一旦动用传送术来传递信息,说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到了不得不用的地步。
显隆帝当然是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这种情况下即便他再不想看这份奏疏也得硬着头皮看了。
“拿来吧。”
显隆帝淡淡的吐出了三个字。
“遵旨。”
郑介恭敬的把奏疏高高举过头顶送到显隆帝面前。
伺候了显隆帝这么多年,郑介十分清楚这位主子有多么的看重所谓的仪式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不可越雷池一步。
显隆帝从郑介的手中接过奏疏轻轻展开来看。
可他只看了一眼就怔住了。
“魏王死了...”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再三确认之后才敢相信他的这个儿子魏王李琏真的死了。
还是被赵洵手刃的。。
“陛下,您说什么...”
同样感到震惊的还有内侍监郑介。
奏疏虽然是他手把手呈递给显隆帝的,但此前他从没有偷看过,所以对于奏疏的内容是一无所知。
“魏王被赵洵那个畜生杀了!”
显隆帝一阵雷霆暴怒,整个人都处于癫狂的状态之中。
“朕要杀了他,朕要杀了他!”
“陛下,可否让奴婢看看。”
“你自己看吧!”
显隆帝都快要被气炸了,将奏疏往郑介身上随意一丢。
郑介连忙小心翼翼的接过奏疏展开来看。
他越看越惊,及到最后已经是冷汗直流。
“陛下,魏王殿下这是勾结胡族谋反啊。赵洵似乎...似乎做的也没有问题。”
“你放屁!”
处于愤怒失智状态的显隆帝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厉声责斥道:“魏王谋反没谋反该由朕来定,他一个臣子凭什么替朕做决断。他斩杀藩王就是死罪,朕要治他的罪,朕要治他的罪!来人啊,传朕旨意,捉拿赵洵进京!”
...
...
第297章 赵洵的第二封信
“陛下息怒!”
郑介深知此时此刻显隆帝已经丧失了理智。
但作为内侍监,作为天子的心腹他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冒着触犯天威的风险劝阻显隆帝。
“以奴婢之见,此时此刻不能捉拿赵洵进京。”
“你说什么?”
显隆帝有些难以置信的盯着郑介,良久方是呼出一口气来。
“奴婢觉得如今不宜捉拿赵洵进京。”
“说下去。”
显隆帝强自压下心头的怒火。
“原因有三。其一,赵洵在奏疏中说魏王殿下谋反在先,他为了稳住局势被迫杀死魏王。这件事肯定是瞒不住的,如果赵洵说谎的话肯定漏洞百出。陛下可以先命人调查事件的真实性。如果真的证明赵洵在说谎的话再抓他也不迟。”
稍顿了顿,郑介接道:“其次,赵洵此子背后有道门,有书院。道门且不去说。但书院方面山长肯定是死保他的。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赵洵理亏,山长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见显隆帝默然不语,郑介犹豫了片刻,还是继续说道:“这第三个理由,是陛下真的如此做了,那些御史言官们肯定会群情激奋。魏王殿下向来名声就不好,御史言官们经常弹劾他在封地内胡作非为,不顾民情外出狩猎,踩踏庄稼云云。可以说魏王弄得封地百姓民不聊生。如今魏王被杀,御史言官们肯定拍手叫好。若是陛下下旨捉拿赵洵,这些御史言官们肯定会极力进谏。”
“他们敢!”
听到这里显隆帝彻底绷不住了。
御史言官?这些贱骨头算什么东西?
平日里显隆帝忍着让着,那是因为他不屑和这些只会满嘴喷粪的家伙争论。
但不屑不代表不能,如今显隆帝承受丧子之痛,这些御史言官若是还不知轻重的在他的伤口上撒盐,显隆帝便说什么也忍不了了。
“他们若是敢嚼舌根子,朕便把他们都拖出去廷杖,看看是他们的骨头硬还是朕的板子硬。”
“陛下三思啊,若是您真的这么做了,那百年之后史书上肯定会浓墨重彩的记上一笔,说您杖杀忠臣啊。”
显隆帝这下沉默了。
郑介说的也算是实情。
皇帝最怕的历来都是史官,因为这涉及的不仅仅有你的身前事还有身后名。
沉默了良久之后显隆帝方是叹了一声道:“罢了,就依着你说的,先派人去调查情况。若是真如赵洵所说,朕便也认了。可若是他敢谎报,朕要诛杀他九族!”
此时此刻,显隆帝方是显露出一代帝王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