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啊,大周朝民风开放,对于女子的禁锢不像明清那样。
再说了,李太平是天潢贵胄,即便她表现的出格一些,民间也不敢多加议论。
正当赵洵有些失望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有些尖利的唱诵。
“齐王世子、永和县主驾到。”
船舱之中,或对饮或攀谈的文人墨客纷纷起身,准备迎接两位贵人的大驾。
听到这声唱诵,赵洵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这就对了嘛,齐王世子李建业本就有结交文人雅士的癖好,出席曲江诗会再正常不过。至于永和县主李太平,和赵洵有约在先,谁不去谁是小狗。
李太平不想变成狗货,所以肯定会来。
赵洵在心里脑补了一番,顿时觉得自己的分析很有道理。
李建业、李太平是在十几名王府护卫、侍从的簇拥下进入船舱的。
也亏是这艘巨型画舫足够大,要不然真不一定能够容纳下这么多人。
赵洵环目四周,发现船舱里已经有几百人之多。
“参见世子殿下,县主殿下。”
按照规矩,船舱内众人齐齐向李建业、李太平拱手施礼。
李建业今日穿了一件窄袖圆领袍,显得很是英挺。
他微微颔首笑道:“今日是诗会,大家不必拘束。都坐吧。”
说罢当先撩起袍衫下摆,在主座上坐定。
赵洵的目光却没有集中在李建业身上,而是绕过这位未来大舅哥,落在了李太平这边。
永和县主今日算是着正装出席,一身鹅黄色齐胸襦裙把她衬显得贵气十足。
只是...
赵洵朝李太平胸前定睛瞧去,发现这大半个月来县主殿下的事业线仍然不见涨。
嗯,看来他得推荐县主多吃点木瓜补一补。
襦裙这个东西是最能放大女性优点和缺点的,李太平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勇气可嘉!
参赴诗会的人员应该是都已经登船了,赵洵明显感觉到画舫离岸,朝着曲江池中心的方向缓缓挪动。
作为本次诗会的主理者,齐王世子李建业扫视一番船舱内众人,随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本世子宣布,此次曲江诗会正式开始。”
...
...
赵洵此先已经对诗会的流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总体来说就是曲水流觞搭配上飞花令,属于比较高雅的玩法。
当然这些都是形式,关键是要看作品质量。
对此,赵洵自然是有信心的。
再怎么说,咱也不能给穿越者丢人啊。
作为主理人,李建业自然当仁不让的先出飞花令。
齐王世子决定以秋为题眼,沉吟片刻道:“秋菊最盛好因缘。”
按照飞花令的规则,第一人所作诗词题眼在句首,那么第二人所作诗词就必须在句的第二顺位带有题眼,以此类推。
酒宴之上本有固定的顺序。
但是罗绍元为了增加随机性和趣味性,搞了一个曲水流觞。
酒杯停在谁的位置,或者在谁附近打转就由谁来作诗。
李建业吟诗之后便将一盏酒杯放在莲花形状的木托上置于人工搭起的河道中。
酒杯顺流而下,最终落在了一名身着墨蓝色儒衫的男子面前。
那男子喜不自胜,端起酒杯微微一笑道:“蓝田张玉献丑了。”
他单手负于身后,摇头晃脑了一阵,和声吟道:“穷秋残照寄吴笺。”
此诗吟罢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道理嘛也简单,这诗作的只能算工整,也算满足了飞花令的规则要求。但仅此而已,不论意象还是意境都很普通。
那张玉见反响不佳,面上有些挂不住了,潮红都泛到了脖颈。
他匆匆将酒杯再次放到人工搭建的河道中,微微一推,那酒杯便又顺流而下。
这一次,却是正巧落在了罗绍元面前。
罗绍元顿时面露尴尬之色。
犹豫了良久,方是拿起酒杯。
...
...
第75章 赵洵杀疯了
赵洵对罗绍元还是很了解的,这厮就是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啊。
罗绍元或许可以品鉴一番诗词,点评的有模有样。但让他来作诗,那简直是强人所难。
可规则如此,罗绍元也没得办法。
只能说作茧自缚,倒霉认栽。
罗绍元搜肠刮肚,把所有跟秋有关的意象想了一遍,硬着头皮挤出了一句:
“月来秋至看盈缺。”
众人不禁皱眉。
这一句比之方才张玉那句更差。
可以说除了符合飞花令规则之外,这一句完全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生生是辞藻意象的堆砌,毫无美感可言。
诗词讲究的是一个意境,而意境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只能靠悟。
罗绍元显然是没有悟性的人,能够拼凑出这句已经是使出吃奶的劲,殊为不易了。
罗绍元也知道自己是在出乖卖丑,忙不迭的将酒杯置于杯托之上,轻轻一推任由其顺流而下。
接下来又有几人相继作诗。
所吟诗句极为普通,并无出彩之处。
赵洵心中暗道,就这?
这曲江诗会也不过如此嘛。
看这帮庸才俗人群魔乱舞,着实有些令人挠头。
偏偏酒杯就像着了魔一样,就是不在赵洵面前停下。
等等...
这是一个修行者的世界,文人也是可以修行的。
如果说在场中有修行者,依靠气息控制酒杯的停靠位置,不就相当于去赌场赌钱出老千吗?
除了罗绍元这种腹中空空的纨绔子弟,来参加曲江诗宴的应该都是想出风头的吧?
思及此,赵洵屏息凝神开始感受船舱之中元气的波动。
这是道门的独家绝技,赵洵央求了恩师吴全义良久,他才教予赵洵的。
虽然比不了观心术,但用来判断周遭有无修行者却足够了。
这不观不知道,一观却是吓了赵洵一跳。
船舱之中,竟然足足有十几名修行者。
虽然赵洵无法判断他们的品级,可有一点是能够确定的,这些人中有人出了老千,利用真气改变酒杯的停靠位置。
赵洵心中冷笑不已。
出老千也就算了,作的诗词还这么烂,简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赵洵觉得自己有必要展现一下真正的技术,告诉他们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
...
一轮吟罢,又启一轮。
这一次,依旧是齐王世子李建业出题眼。
李建业点的是夜。
“夜入孤村水下滩。”
世子殿下吟罢,就将酒杯放于杯托之中,任由其从上游流下。
这一次赵洵没有再按兵不动,而是逼出体内真气,将酒杯截胡在自己面前。
他素有诗名在外,在长安城中早已是家喻户晓。
此番画舫内众人的目光皆是汇聚到了赵洵处。
赵洵微微一笑,拿起酒杯,随口吟道:“昨夜微霜初渡河。”
李建业听罢频频点头:“好一个昨夜微霜初渡河,明允所作诗句竟和本世子所作互文,妙哉,直是妙哉。”
“世子殿下过愈了。”
赵洵微微拱手致谢,随即将酒杯放入水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