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看了一眼紫云,知晓紫云已经开始学习齑石之法,而且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山路都修出几百米了,自然早就开始修行了:
“你不是已经开始修行了吗?而且你该是修的五行灵法才对,我讲的是阴阳经,你来做什么?难道是你师父害怕有什么讲漏了,叫你来听?”
却见女道童一脸严肃摇头说道:
“不是的!我是特地来看师伯新收的两个徒弟聪不聪明的!”
“不愧是师妹的徒弟。”
林觉点了点头,也不介意她听。
虽说阴阳大道与五行大道本有不同,可是天地万物都有相通之处,阴阳五行亦有相通,如何不可以听?何况自己今日并不细讲阴阳。
林觉又扫了眼后面那些精怪兽禽,也不介意它们来听。
这些精怪兽禽啊,真不知该说它们运气好还是差。
这里正是枫山,秦州腹地,下山一百里路,就是天下首善之城,花花世界,数不尽的繁华,能迷花眼。
那里也有无尽的诱惑。
诱惑中便是危机。
人都难以挡得住,何况懵懂妖怪?
若是放在前朝,它们碰上原先的天翁神系,可能神灵都不太会搭理它们,最多也只是几声呵斥。哪怕犯了错,只要不是大错,也都以律定责,可能被关可能被罚,可能被镇压,可能被打一顿。可现在光景不一样了,若是遇上紫帝麾下的神灵,怕是沾点小错,怕是也得灰飞烟灭。
此地本是它们清修处,遇上自己也是它们的造化。
“上古圣人著《阴阳经》,讲述阴阳之气与均衡之理,我们所修阴阳灵法、所走阴阳大道,无论何种,皆从中来。
“阴阳经上第一句:天生五气,地承阴阳。
“我们今日不讲阴阳,只讲五气。”
此时正是清晨,日夜交替时分,阴阳轮转之际,道人缓缓开口,声音在悬崖下的林间飘荡:
“五气便是金、木、水、火、土。
“人也有五气,同样分金木水火土五样,却是除了强弱之别,还有清浊之分。
“有古书曰……”
修道先修心,养气先养性,欲要逍遥,先学克制,因此讲道传法之前,先讲心性德行。
当年忘机子道爷如此。
此前大师兄如此。
如今林觉亦如此。
若往上翻,在黟山不知多少年了,若往下传,也不知能再传多少代。
此谓之传承也。
第509章 仙果成熟时
两个弟子听得若有所思。
那些精怪兽禽也懵懵懂懂,似有所悟。
紫云保持严肃,暗中观察。
不过师伯讲课的水平到底是要比自家师父好很多,甚至比浮丘峰上的大师伯也好不少,不仅讲得生动,而且时常引用故事,引用他自己乃至她师父被精怪看出五气、因五气纯澈而得到优待或者敬重的事情,听得众人津津有味,以至于紫云听着听着,也入了神。
如此一日一日。
解译阴阳经,引上阴阳道。
大阴阳法快但急,小阴阳法慢却稳。
林觉虽有大阴阳法,可是两个弟子修行之初,大阴阳法的效率不见得能体现出来,反倒可能因急生变,因此还是让他们从小阴阳法开始。
至于那些山中精怪兽禽,林觉与它们不熟,也不知它们品行,能指点德行将它们引上正道已算造化,能让它们听些阴阳经义也不得了了,灵法一道却是不可轻传,于是回到阁楼中讲。
两个弟子去溪边打水时讨论,在山中砍柴时打坐,待攫取第一分阴阳灵韵,便如获至宝,喜不自胜。
过了许久,这分心绪才慢慢平静下来。
山中日子过得很快。
若从一日看,每日都很长,可回过神去看,一日日叠加起来,却也好似一个恍惚就走完了。
一不留神,又到山花开时。
只是如今此地已是满山锦簇。
也是这个时候——
林觉为了给他们再添一分修行的兴趣,也开始接触法术之道,又接连传了他们两样小法术,吐气与厌火术,让他们在山中空旷之处练习。
当吐出第一口阴阳之气,看见这缕气从口中出来的瞬间,二人便仿佛具化了自己的辛苦修行,觉得虚无缥缈的道行显化到了现实中,不由又如当初第一次攫取到阴阳灵韵时一样,喜不自胜,兴奋不已,只觉自己已经入了道门,是有道行、会法术的道士了,每天修行劲头十足。
灵气卷着山花飞上崖上阁楼。
等到吐出第一口焰火,少年心性,更是惊讶喜悦不已,完全沉醉于法术之妙,加倍努力修行之余,又时刻找地方吐火,练习法术,无法自拔。
狐狸则常常打着呵欠看着他们。
焰火映在溪中,惊散水底游鱼。
这两门法术实在简单。
正当二人心中因学会法术的新鲜感、惊奇感、玄妙感和对未来憧憬带来的激动心绪慢慢平静下来的时候,师父在悬崖上种的果树开了花,光是开花时散开的香气就引得很多无知的小妖小怪觊觎,师父又常常闭关悟道、外出游玩,他们只得努力练习法术,好将之吓退驱离。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早春。
……
深山建有阁楼,建在绝壁之上,终日云雾缭绕,仙气氤氲,偶尔风吹云走,便露出阁楼一角,若是阳光映照,云中便有五彩灵光,熠熠生辉。
道人站在阁楼之上,扶栏远眺,看清风卷起山花,伸出手摊开,就有山风将一片杏花带到了他的手上。
低头一看,娇嫩可爱。
忽有一阵异香到了鼻尖。
却不是山中的花香,也不是手心里的杏花,而来自旁边,是一阵沁人心脾的异香。
林觉迈步过去,推窗一看。
悬崖缝隙上生着仙树,枝叶已探到了窗口,郁郁葱葱,每片叶子都像是刚从水中捞出来一样,清新湿润,闪着五彩灵光,又吞吐着灵气氤氲,而在叶子下面则是一颗颗浑圆的丹果。
这些天来,这两棵仙树种在这里,散发灵光,吞吐仙气,不知引得山中多少精怪垂涎欲滴,只是因为知道这是神仙居所,又不敢靠近来。
不过很多精怪智力毕竟不如人,虽然惧怕仙人,却也忍不住诱惑,常有趁夜、趁无人时前来偷盗的。
许意和普梅肩负起了看守的重任。
又有听过林觉讲道且知恩图报的精怪,也来阻拦它们。
山下林中因此倒也热闹,给林觉清修悟法之间又添了一分乐趣。
只是徒儿年幼,精怪无知,或者都听多了世间故事,哪里知道呢,凡人精怪误入仙山偷吃仙果的事情大多只在传闻中。
林觉伸手握住果子,轻轻一扯。
“啪……”
一枚丹果便到了手中。
这枚丹果要比林觉当年和师妹在黟山深处得的更大许多,几乎有拳头大小,甚至比当年二人在天都峰上两位仙人那里得的还要更大一点,用丹这个字来称呼它已经不再恰当了。
轻轻一闻——
果子上的仙气灵雾顺着鼻尖就入了肺腑,那真是看得见的仙气,从鼻尖到胸腔全是清气芬芳,接着仿佛四肢百骸、每个毛孔都舒展开了,甚至灵魂也因此愉悦起来,舒爽不已。
这般奇株仙果,虽说寻常道人吃第二颗用处就不大了,仙人吃的作用更是忽略不计,可是却也是十分好吃的。
凡人吃凡果有时是为了解渴解馋,图个滋味,仙人吃仙果有时也是如此。
“啪……”
又一颗丹果被扯下来。
狐狸依然在头顶天花板上散步,走过来好奇的看他,闻闻嗅嗅,等他摘完两棵树,它叼过一颗,又倒挂着离去。
与黟山中的丹果树不同,它们并没有因为被摘完就迅速枯萎,也没有因为结了一轮果子就耗尽生机,而是依然长在悬崖边上,依然生机勃勃,只要仙气持续滋养,就能持续开花结果。
这是因为仙气的原因。
黟山中的丹果之所以能结一轮,全靠果核中残存的一缕仙气,只是这缕仙气没有后继,只能长出普通丹果,也只能结一轮。
此地有仙气滋养则不仅能结出原版丹果,也能持续开花结果。
与黟山中的丹果树相似的是,这棵原版丹果树的开花结果周期也不固定,不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来,而是与仙气灵韵有关。
若是此刻山顶那几棵树,林觉不多照料的话,可能几十年才能长大且开花结果,林觉时常照料的话,也得三至七年。而这崖壁上的两棵,因为就在林觉休息修行之地的窗外,受他悉心照料,有心催化,因此不到两年就结下了第一批果子。
结得不多,左边十二颗,右边十三颗。
收起果子,用一个篮子装着,林觉从窗边看了看下方。
“这两人近日练习法术又有些懈怠啊,怎么就不如当年的师妹勤奋呢?”
道人自言自语,心下思索。
头顶天花板上一只白狐倒挂,闻言立即仰头,把他盯着。
只听道人喊了一声:
“陈牛。”
无声无息间,一只褐衣小鬼凭空出现。
“我叫陈牛!”
小鬼还是一脸严肃,对他说道。
“叫许意和普梅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