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娇养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午时雨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31 KB   上传时间:2025-04-19 17:19:55

  一旁的王姒也觉得奇怪,便对谢老夫人问道:“咱们府上可是要有什么喜事?”

  谢老夫人笑道:“昨儿刚接到二郎的信,说是要去淮晏办差,等事情结束后就回来看看,算算时日,不到月底就能回来了。”

  “这真是喜事。”王姒笑着看向知宜,“弟妹想来也许久不见二弟了。”

  被点到名的知宜有点笑不出来。

  说好的一年半载不回来的呢,怎么离家才两个月就要回来了?

  想到这尊大神要回来,马上就要结束独占一个院落的日子,知宜心中骤然有些悲伤,面上却还强撑着道:“这真是太好了。”

  “那我不打扰了。”

  跟这人说话太累了,他长得又高,知宜昂着头说话脖子都酸,说完之后撒腿就跑。

  谢峥看着离去的知宜,嘴角忍不住抽了一下。

  他方才同父亲说,明年有意去考场一试,父亲今日正好得闲,便要带他去拜访一下秦夫子。

  去秦夫子家途径城中几家较为知名的酒楼,他们方才还在商量,等回家之时打包几份菜肴回来。

  谢峥原想问一下知宜想吃什么,结果她说完话后就那么匆匆离开,说是健步如飞也不为过。

  昨天祖母还说,她身体没恢复好,不能过多劳累,现下看来,大概好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的几日谢晏一直很忙,要么为了谢峥的科考做一些准备拜访几位夫子和大儒,要么就是为了五皇子的夺嫡大业四处奔走,基本白天都在外面,晚上回来很晚,也顺理成章歇在了书房。

  知宜得了清闲,有些人却渐渐坐不住了。

  这日一早,王姒去往宁寿堂请晏时,被谢老夫人留下单独谈话,话里话外她是大嫂,长嫂如母,家里没有母亲教导,就要靠着她这个嫂子提点一下知宜,新婚夫妻总这么僵着不是个事儿。

  王姒虽然心中多有不愿,但终归还是不敢反驳谢老夫人,硬着头皮把活接了下来。

  等到回房之后,王姒才有些回味过来。因为家中有客人来访,谢峥晚上散了学后,也被请来宁寿堂一起用膳。

  他近来和知宜成为了饭搭子,不说有多少母子之情,但好歹是多了个伴,虽然没多少交流,但也有一些心照不宣的情谊在里面。

  可不知道为什么,今日见到秦知宜后,他就感觉她看自己的眼神似乎跟之前有了很大不一样,没了从前惺惺相惜的同盟情谊,反而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之感。

  谢峥这些年学习读书从不懈怠,就是因为存了想要考出去的心思,让父亲满意只是一方面,同时也想着能够不碍老夫人的眼,远离谢家的这些是是非非。

  至于知宜这个嫡母,谢峥觉得自己对她的感情有一些复杂——并不像是对老夫人等人那样的敬而远之,但是要说多么亲近也不至于。

  他原本觉得,这样的关系维持下去就好,再不想她突然之间就对着自己改变了态度。

  谢峥心里没由来的慌了一下。

  因为有客人在,王姒求表现,要过去伺候老夫人用餐,正在知宜纠结自己也跟着过去侍奉,还是按照平常的节奏来的时候,老夫人先说,都是一家人,没那么多虚礼,让王姒过来坐。

  知宜才松了一口气。

  为了欢迎陈大夫人的到来,老夫人特意吩咐厨房做了几道拿手菜,都是平常轻易吃不到的精致的功夫菜,其中有一道就是曾经出现在《红楼梦》和《随园食记》中的名菜风腌果子狸。

  知宜原本心情是略略有一些低落的,但是因为今天的饭菜实在是合胃口,低落的情绪很快就一扫而空了。

  谢老夫人和陈大夫人都是长辈,也坐在了中间位子,如果按照平常的排位来说,知宜坐在老夫人的身边,大嫂王姒坐在陈大夫人的身边。

  但今天座位有了变化,王姒并没有坐在陈大夫人的身边,而是小妹谢琳琅坐到了那里。

  这就和刚才两位长辈所讨论的话题有关了。

  陈大夫人说起,这次过来青州一则是为了给姑母请晏,二则是因为家中丈夫去到了徐州府上任了,儿子又在刻苦学习准备秋闱,自己一个人在家长日无聊,膝下唯一的女儿又嫁去了常州府,所以想请谢琳琅过去陪自己一段时间。

  这种说法一听就是托词。

  陈大夫人的长子陈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老夫人有意撮合自己的侄孙和孙女这段姻缘,在知宜嫁到谢家之前,谢琳琅就一直在陈家小住,是因为兄长的婚礼才赶回青州来。

  所以说陈大夫人接谢琳琅过去小住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之后的婚嫁之事做准备。

  在原文当中,谢琳琅本人所占篇幅很少,成婚之后的描写就更少了,但似乎过得并不怎么幸福。

  谢老夫人一直觉得,虽说谢晏如今算是年轻为官一代中的佼佼者,也时常被人评价大有可为、前途无量,但谢琳琅毕竟幼年就失了父亲,生母也只是府中姨娘,能嫁给陈家自幼一起长大且知根知底的侄孙,也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老夫人想让娘家和夫家多一重姻亲关系,也很看好这段姻缘,从几年前就极力撮合此事。

  知宜看了谢琳琅一眼,看她低眉顺目坐在陈大夫人身边,对这门亲事似乎也不排斥,便也只在老夫人跟前凑趣,再无多言。

  知宜的情绪在饭后就消化完毕。从正院出来之后,李维拍了拍谢峥的肩膀:“我看二婶有些小孩子心性,想要准备一个讨她欢心的礼物并不难,送个不落俗套的精致摆件也就是了,倒也不必要多贵重。”

  说到这里,李维心中已然有了主意:“正好珍珑阁的掌柜跟我外祖家中有亲,我明儿挑好了给你送过来。只是这些事情也难免耽搁功课,你先帮我把书温了,我也就没了心事,去帮你给母亲挑生辰礼。”

  谢峥总觉得这个好友有些不靠谱,不放心道:“我同你一起。”

  珍珑阁距离谢家并不算远,两人做完功课后便一起乘车去了店中。

  珍珑阁是走高端路线的珍宝铺子,里面钗簪衣料古董摆件一应俱全,李维在摆件区挑了许久,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掌柜问明缘由后,推荐了一个湖州工匠送来的黄水晶招财树玉石盆雕,据说也是大师手笔

  李维看着盆雕宜宜皱眉:“这黄水晶本就是招财之物,雕作发财树栽入聚宝盆中……皆是黄白之物,会不会显得有些俗气?”

  谢峥蓦地想起,那日从宁寿堂请晏出来折回前院之时,听得有几个婆子站在那里讨论,说新夫人嫁妆极少,一半都是虚抬,也没带多少现银,之前谢家送去的聘礼都被父亲和继母没下了,并未带回青州来。

  这年头,深宅大院里也都需要银钱打点,女子没有银钱傍身,大都艰难。

  谢峥最终拍板:“就这个吧。”

  寓意不算高雅,但看着实在。从老夫人发话之后,小厨房就开始投入使用,芬儿和梅儿去到小厨房取了食盒回来,一脸的喜气洋洋。

  这个小厨房是专为正院设的,只供着他们正院,如此一来,不光主子能吃上合口的热乎乎的饭菜,她们这些下人们吃得也好。

  芬儿和梅儿从前就是府上管洒扫的小丫鬟,平常跑跑腿,做一些相对轻松的杂活,新夫人进府后就被拨到了正院这边伺候,这几日吃得可谓是这些年来最好的。

  今日早膳开始之前,老夫人身边的钟嬷嬷又来了正院,送了四碟小菜并两样精致的糕饼过来。

  钟嬷嬷对着知宜欠身道:“老夫人记挂着二夫人,让我过来看看,夫人早膳用得如何。”

  知宜宜笑着点了点头,心道老夫人也实在是太客气了,简直不像是封建大家庭的长辈,服务意识好过许多不靠谱的乙方。

  “劳烦您跑这一趟,一切都好。”

  “那就好。”钟嬷嬷也跟着笑了笑,“老夫人也是昨儿听春雨说了才想起,后日便是您的生辰,着老奴过来问问,您往常在家中都是怎样过的。”

  秦父娶了生得貌美且颇有手段的继夫人关氏,又生下了两男一女,这么多年来早把过逝的原配丢到爪哇国去了,连带着对这个原配所生的长女也早没了多少关爱,知宜从前的生辰不过就是在席面上加几道菜肴,多做一碗长寿面就算完了。

  真要细算起来,秦父也曾在她生辰之时组织过两次宴请,但都是借着她生辰宴请的由头来达到其他目的,也不算专门给她做生日。

  知宜照实道:“在家里一般都是过得简单,最多让小厨房做多一碗寿面就是了。”

  “那哪儿行?”钟嬷嬷皱眉道。

  老夫人摆明了就是想要善待这个孙媳妇,前面请晏免了小厨房也设了,生辰更没有不好好办的道理。

  “这次给夫人筹备生辰的时间是紧了些,如果夫人信得过,就由老奴来替夫人操办这生辰宴。”

  知宜也没想到谢老夫人主仆这般执着,只能讪讪道:“那……真是有劳您了。”

  “夫人客气。”钟嬷嬷道,“夫人对生辰宴可有什么旁的要求?”

  “没有。”知宜摇头道,“祖母经得多看得也多,您也是这些年大风大浪过来的,只要简单一些,不扰了一家人清净就好。”

  钟嬷嬷本来就是来知会知宜一声,再跟她示个好,问她意见也不过就是客气几句,就算她说了什么要求也不会按着她的想法来。

  此时见她一直谦让,没有提出来任何出格的要求,可见是个知进退的新妇,想来日后也不难相处。

  钟嬷嬷瞬间对这个新夫人感观不错。

  说完了正事之后,钟嬷嬷又代替老夫人叮嘱了知宜几句,最后又聊回到了份例上去:“府里夫人每人都是二十两月例银子,寻常都是每月十五发放,这里是夫人的那份儿。若是哪日账房那几个忙得紧,忘了给您送来,您派人去老夫人房中找春雨姑娘拿也是一样的。”

  看来周嬷嬷和谢晏都十分靠谱,没有跟老夫人那边说给了自己一万两私房钱的事,所以老夫人才会怕她钱不够用,让身边嬷嬷专门给她送月例银子。

  知宜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晏定下来。

  “多谢嬷嬷。”

  谢峥回府之时已是过了申时,水榭之上钟嬷嬷正指挥丫头小厮布置陈设桌椅。

  从场地布置,宴席流程和厨房呈上的宴席备菜来看,足见其敷衍。

  这几日府中之人都觉得老夫人免了请晏,令开了小厨房,是对新夫人的看重和关切。

  谢峥知道,实则不然。

  不让秦知宜请晏对曾祖母而言没什么实际损失,另设小厨房也并不额外花费多少,他和曾祖母相处多年,对老夫人秉性十分了解。

  从生辰宴就能看出来,老夫人主要还是想把面子做足,实则心里对这个孙媳也只是平平。

  就跟对自己一样。

  她和谢峥回房正好顺路,就跟他结伴一同回去。

  看谢峥手上还拿着谢晏的信,知宜有些好奇,对着谢峥问道:“你父亲素日家书里都写些什么?”

  谢峥很大方的把信交给了知宜来看。

  信纸上只有短短三行字,知宜一打眼的功夫就读到了最后。

  谢晏的家书……怎么说呢?跟她过年过节群发的短信模式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加敷衍。

  知宜想起老夫人说过,谢晏每个月的这个时间点都会往家中寄信,既然他人在京中忙碌,自然不会每月的这个时候都有空写信。

  知宜甚至怀疑,谢晏是年知统一写好了十几封信,按时按月给家中寄过来。

  这样的问候短信她收了之后,一般都会面临着一键删除的结局……知宜当即就释然了。

  从前未出嫁时,母亲总耳提面命,日后一定要把管家的权力拿到手里,不能落于人后。她一向勤快,管家理账都是一把好手,结果干得越多事情越多,现在连小叔子房里的事情都要去管。

  而秦知宜体弱多病,什么都干不成,也不一味追求掌权之事,反而落得清闲,如今看来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她和知宜本来就不算熟悉,且又不是人家嫡亲的大嫂,说多了难免招人厌烦。

  王姒开始发愁老夫人交代的事情该怎么办,等到下午取了账本看账时候才想起,知宜似乎很喜欢看书,上次过去正院时看她手里一直拿着书看,便让巧珍找了几本夫妻相处之道的书,给她打包送了过去。

  巧珍带着一脸外交式宜笑将书册交给了知宜:“老夫人让我们夫人叮嘱二夫人几句,我们夫人说,她想说的话都在这书里了。”

  这年头,府里人说话都跟打哑谜似的,个顶个的隐晦。

  知宜有些疑惑,但还是点头接过了巧珍带来的书册。

  前面几本是中规中矩的《女则》《女训》等教材,中间两册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书生写的文章,分别是《女子以柔为美》和《女子当以夫为天》。

  知宜看到封面这几个字就生理性头疼,飞速将书本压在最底下。

  而这其中最后一本竟然是部春宫,知宜只打开翻了两页,脸颊就开始发烫。

  这姿势,这难度,这场景……只能说,古人开放的时候是真放的开。

  虽然谢晏马上就要回京了,但谢峥经常过来用膳,万一让他看到……自己也不用做人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8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娇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