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切,响云大婚,皇帝离宫,戒备松弛时,是千载难逢的逃离时机。
等他成了皇帝,他就是这个天下权力最大的人。他就再也不用仰人鼻息,再也没有人能逼迫他读书学习,再也没有人能限制他的言行用度。
他可以为所欲为。
就让薛响云先嫁去荀氏吧,反正他早晚会攻回金陵,把她抢回来一雪前耻的,他早晚会把她抢回来出气的!
等到这边婚礼差不多结束,皇帝返宫时,才收到东宫的消息,太子不见了。
第93章 失望透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
萧湛赶至东宫后,只见东宫一片狼藉,太子中庶子张翼已然倒在血泊之中,了无生息。
内监哭诉道:“陛下出宫后不久,太子暗谋潜逃,张大人苦苦规谏劝阻,太子不听,将其杀害后,便夺路而去。”
萧湛听完经过,是既震惊又心痛,一面命人好好收敛安葬了张翼,一面传召徐伯允带兵去追回太子。
太子出逃,与叛国何异?世人要怎么想他这个皇帝,他这个皇帝做是有多失败,才让他的太子都要背弃他?
太子不忠不孝,还要陷皇帝于不仁不义。
萧湛又急又痛,萧恂逃离金陵,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前往荆州投奔王大将军。
只要他抵达了荆州,他们之间就彻底父子情断了。王大将军便能打着拥护东海王为正统的旗号,凭借萧济的余望,拥立萧恂登基,割据荆江,分裂国家。届时,造成的政治危机将不可估量。
萧湛是真没想到太子能蠢到这个地步,如此罔顾国家利益,做出这样铤而走险的事情。
他心里真的是失望极了。
……
另一边,唤春听说萧恂叛逃后,也是一副如遭雷劈的惊愕模样。
唤春心里哭笑不得的,亏她还正儿八经把太子当个对手,那么谨慎的算计斗争,想着多方拉拢关系,笼络朝臣来废掉他,没想到他自己倒先沉不住气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弄珠和彩月快要乐疯了,可发生了这般严重的政治事件,朝野上下都是焦头烂额的,显阳殿这般开心,明显不合时宜。
唤春碍于身份,还是严肃训斥了二人,让她们别太过得意忘形了。
这一夜,萧湛都留在太极殿彻夜未眠,跟几个亲信大臣一起等太子的消息。
何彦之劝他先休息一会儿,慢慢等徐伯允的消息就是了,毕竟再急,一时片刻也没法儿把太子带回来。
萧湛哪有休息的心思?不等到萧恂的下落,他这几日都要寝食难安。
可找回来又如何?太子犯下如此大罪,找回来就真要废太子了。
废立太子关乎国体,这太子立了还不满一年,就闯下如此大祸,一旦废太子,势必要牵连追责无数大臣,造成朝堂人心惶惶。
可如果让他逃去荆州,保不准还要掀起内战,再陷苍生于水火。
如今朝廷外有五胡之祸,内有士族争权夺利,王大将军虎视眈眈,江左局势并不安稳,太子此举属实胡闹,火上浇油了。
堂堂一国储君,如此不识大体,如此轻率任性,没有君主的担当责任,何配君临天下?
萧湛真的是太失望了。
唤春这一夜,也一直是似睡非睡,忽梦忽醒的,时刻关注着太极殿的消息,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便以为是徐伯允把太子抓回来了,立刻便坐起身子,询问情况。
所幸这场闹剧没有维持太久,萧恂与左右侍从乘轻骑逃出城后,才跑到江宁地界,就被徐伯允带人给拦下了。
萧恂抵抗强烈,心知被抓回金陵的下场,坚决不肯随其回去,指挥侍从与其殊死搏斗。
这事儿换了其他人还真办不成,得亏了徐伯允是皇帝大舅子,萧恂幼时被徐妃抚养过,他名义上也算是萧恂的舅舅,故而也不跟他客气。
太子一行人很快被制服,萧恂直接被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快马加鞭送回金陵宫,押至太极殿。
为免引起人心动荡,太子出逃之事被暂时隐瞒了下来,故而将人抓回来之后,皇帝没有召集百官对太子进行审判,而是暂时当做家事处理,亲自数其罪过。
此时萧湛对他是失望透顶,声声叹息,句句苛责道:“你身为一国太子,背父弃主,枉杀忠良,意图分裂国家,哪有一国储君应有的责任感,你这般拿国事当儿戏,我如何能放心让你继承大统?”
萧恂心中尤是不服,盯着萧湛的眼神怨毒,心知被追回就是死路一条,索性破罐子破摔,把自己的不满和委屈统统发泄了出来。
“你根本就没想过让我登基,你对我百般刁难苛待,不过就是为了逼我犯错,好废掉我,让你的亲生儿子做太子!你色令智昏,被薛氏那妖妇蛊惑,全然不顾血脉亲情,软禁姑姑,还忘记了我父亲对你的恩情,要把我们萧氏的江山,全盘捧送给那妖妇母子,我不服,不服!”
萧湛见他仍旧不知悔改,还如此空出狂言,一时气的血气翻涌,怒不可遏。
“逆子!”
他还没多说一句,萧恂继续狂发不满道:“我不是你儿子,是你抢了我父亲的王位,是你抢了我的位置,父死子继,天经地义,这天下本来就该是我的,是你夺走了我的一切,还假惺惺立我做太子,你根本没想让我登基,你想方设法的要废我,现在你满意了,你终于揪住我的把柄,终于可以废了我,杀了我了!”
内监们看着父子争执的一幕,个个吓得跪伏在地,瑟瑟发抖,徐伯允则立刻上前用团布塞住了太子的口,不许他再大放厥词。
萧湛看着如此不知好歹的太子,痛心不已,捂着胸口重重跌坐在龙椅上。
他一时不知,自己到底哪里对不起他,他竟会恨自己至此?
萧湛心知二人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难以修补,于是令徐伯允代替自己将其又杖责一顿后,便下旨道:“太子背国叛父,枉杀忠良,出言狂悖,不知悔改,即日起逐出东宫,褫夺了太子服冠印绶,于城外别馆软禁,断其交游,派兵坚守。”
萧恂被打的奄奄一息,人事不省,无力反抗。
萧湛又下令秘密处置了所以协助太子出逃的护卫后,才命徐伯允将太子拖出宫,送去城外别馆软禁。
徐伯允颔首领命,心中已然有谱。
皇帝将太子逐出东宫,送至城外软禁,废太子之心已经显而易见了。
……
这边才处理完萧恂的事情,萧湛便来了显阳殿休息。
唤春得知太子已被抓回来,心里也松了口气,她见萧湛神色黯然失落,面上也做出了沉重哀伤的模样,惋惜太子的不争气,辜负了君父的苦心。
太子出逃,对于他们母子是喜事,但对于皇帝来说,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危机。
萧湛心中失望透顶,他百思不得其解,十分郁闷道:“我真是想不通,太子为什么要背弃我?他八岁便来到我身边,我对他悉心培养,视如己出,我一心想让他学好,还立他做太子,到头来却是养了个白眼狼。我自认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他却要视我为仇敌,我想不通,我是真想不通。”
毕竟他是真心把萧恂当继承人培养的,即便再偏爱亲生儿子,也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认真想过让萧恂继承皇位的,可如今却被他亲手背刺,他真的是失望极了。
唤春帮他顺着气,柔声安抚着他。
孩子的天性就是怕苦怕累怕读书,又馋又懒又贪玩,所以需要师长的引导,来约束好逸恶劳的天性。
可王公作为太子太师,出于私欲,却故意疏忽对太子的教导,纵其懒散,任其玩乐,只为全盘掌控他做自己的傀儡。
以至于皇帝稍微管教严苛一些,萧恂就受不了,觉得皇帝是在害他,不喜欢他,故意苛待他,好逼他犯错废掉他。
他宁愿相信王氏这些外人,都不相信血脉至亲的皇帝是真的为他好。
“陛下不要太伤心动怒,你为了太子之事,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即便忧心太子,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太子年纪还小,如今既然已经把人追回来了,以后好好管教就是了。”
唤春嘴上这样说着,但心里也清楚,太子很可能没有以后了。
如果他能成功逃去荆州,那可能真有机会在王大将军的扶持下做个傀儡皇帝,分裂国家。但现在他被抓回来的话,废太子就是板上钉钉了。
萧湛面色疲惫,他靠在唤春怀里,很憔悴的模样。他想了一天一夜,思来想去还是想不通,太子为什么这么恨他,为什么冒着废杀的风险也要背叛他?
他都已经是太子了,自己也没有堂而皇之的理由能废掉他的太子位,即便他做出逼辱姨母之事,也是一直在帮他压着,不曾张扬,更没想过以此为由废太子。
他倒好,他这一跑,罪同叛国,既忤逆了父亲,又背叛了皇帝,无君无父,不忠不孝,是彻底为天下人所不容了。
唤春抱着他,帮他按头缓解,不停柔声安抚着,哄他先睡下休息一会儿。
萧湛睡不着,整夜整夜的失眠。
太子出逃,是要去荆州投奔王大将军,荆州造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如今太子被捉了回来,废太子势在必行,与太子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的琅琊王氏定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与王大将军之间,早晚是要有这一战的,他必须早做打算。
*
另一边,王公等太子消息这两日,也是后悔不迭,扼腕叹息。
本想着太子只要粗通学业,最好自己没什么主见,对他言听计从即可,可没想到真把人教成个没脑子的蠢物。
他不怕他蠢,就怕他又蠢,还总爱灵机一动!
王公这回属实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要是先前教导的更用心一些,太子也不至于蠢到能做出这样的事。
大将军也是,明知太子单蠢,为何还要如此诱导他?
太子被废,他们王氏就少了一个可操控的傀儡,皇帝绝对比太子难对付,小皇子身边的辅政班底,也绝对不会是他们琅琊王氏,得不偿失。
难不成大将军篡位之心不死,故意挑拨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再以废太子之事为引,打算以清君侧的名义挥兵金陵,逼迫皇帝退位后,拥立幼主登基,再让幼主禅位给自己吗?
王公不由一身冷汗,若大将军真有此谋划,那王氏以后就真要背负乱臣贼子之名了。
狡兔三窟的事他也会做,他不能孤注一掷,把鸡蛋都装一个篮子里,将整个家族的前程都寄托在一场胜负未知的战局。
如今想保全王氏全族,就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立刻跟大将军割席,支持皇帝。
如果大将军造反成功,最多也是怪责他几句,同族兄弟不至于反目,他依旧会有高官厚禄。如果大将军造反失败,王氏也已经提前跟他割席,不至于举族覆灭。
想到这里,王公便立刻派人去请王玄朗前来,准备将他骗过来,亲手交给皇帝做人质,用来牵制大将军,来表明自己对皇帝的忠心。
府吏去了后,很快回来传话,说王玄朗在太子被抓回来后,就已经弃官离开金陵,前往荆州投奔大将军了。
王公心里一下凉了半截。
第94章 孤注一掷朕欲废其太子之位,众卿以为……
建元二年夏四月,注定是不寻常的一个月,萧湛以太子违父背尊,包藏祸心,将其软禁于城外别馆,举朝震动。
王玄朗抵达武昌传信儿后,王大将军立刻上书朝廷,称太子此举定有不得已的隐情,或为奸佞谗毁之故,愿陛下明察彻查,不要受奸佞蛊惑,重修父子之情。
萧湛已然坚定了废太子之心,故将其奏折按下不表。
王大将军此时上奏折,颇有几分威胁之意,只要废太子的诏书下达,大将军必然会以此为由,起兵发难朝廷。
萧湛深知与大将军此战不可避免,无论废不废太子,他与王大将军之间都不能善了。
若被如此挑衅之后,他还因顾忌大将军而不敢废太子,只会愈发显得他懦弱,从而滋长大将军的野心,让朝臣对大将军更加畏忌,有损自己的天子威权,遂坚持召集群臣商议废太子之事。
太极殿上。
萧湛对众人道:“萧恂背父弃主,枉杀忠良,意图盘踞荆江二州作乱,无君无父,实不配储君之位,今日不处置了他,恐怕会给国家留下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