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辟珠记_分节阅读_第2节
小说作者:饭卡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60 KB   上传时间:2025-05-12 19:36:44

  韦训的薄底快靴踏到一摊血泊上。那是一具被利刃斩首的尸体,梳着坠马髻的头颅还有一丝皮肉连在脖颈上,鲜血已经变得冰冷黏稠。女尸身穿宫中婢女服饰,手脚被捆绑成跪姿,尸身僵硬后依然保持着临死前的样子。

  韦训心中骇异。自始皇之后,人殉早已消失,汉唐墓葬以偶人陪葬,哪怕帝后陵墓,也几乎见不到为此杀人的。他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万寿公主之死,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当来到空间最大的中央墓室时,今夜最残忍血腥的场景出现了:数十个被处死的侍女宦官通通被捆缚手足,五体投地,朝向石台上公主的棺椁叩首。满室溅血,触目惊心。

  韦训一一查看尸身,见他们不仅惨死,生前还受了种种酷刑,筋断骨折,皮肉尽碎,惨不忍睹。

  是因为公主患病猝死,皇帝迁怒她身边失职的奴婢吗?

  韦训紧皱眉头,既厌恶又愤怒,恨不得一把火烧掉这一切。只是他生性谨慎,不着急动手。他秉烛细查,围着墓室转了两圈,发现众奴婢的尸首并非随意放置,而是按照天干地支的某种阵法特意摆好的。

  没空分类明器,却有时间摆弄尸体吗?

  再看正中央的巨大石棺,里面想来就是墓主万寿公主了。这棺材大概是为某位亲王准备的,外形雕刻成一座飞檐斗拱的华丽宫殿,还有持戟的卫士站在四角。

  韦训伸指一摸,发现棺盖缝隙没有如惯例那样用蜂蜡填满,这种细节的疏漏在公主墓中比比皆是,不能细数。

  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岂有不开棺寻宝之理?韦训看着周围的奴婢尸体,心中隐隐有一股报复的想法。

  他用钢钎扁扁的一头插进棺盖缝隙,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一推,棺盖斜行闪开一条缝。如此这般几次发力,沉重的宫殿宝顶轰隆一声坠落在地,摔成了几块石板。

  目之所及,是贵重的金丝楠内棺,棺木之上,盖着一副两尺宽、七八尺长的杏黄色经幡。韦训见过高官显贵在棺材上盖帛画的,上面通常画着一些墓主升仙得道的吉祥图案。这块丝帛却写满了咒语,约略一看,能认得的都是些镇魂驱邪的厌镇之符。

  难道这公主死后变成僵尸厉鬼了?

第3章

  棺木之上,盖着一副两尺宽、七八尺长的杏黄色经幡。韦训见过高官显贵在棺材上盖帛画的,上面通常画着一些墓主升仙得道的吉祥图案。这块丝帛却写满了咒语,约略一看,能认得的都是些镇魂驱邪的厌镇之符。

  难道这公主死后变成僵尸厉鬼了?

  再看周围摆放的奴婢尸身,就能看出其中隐含的厌镇之意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一般胆小的盗墓贼早已寒毛卓竖,心生退意了,哪里还敢开棺。然而此人天生反骨,不信鬼神,旁人越是忌讳,他却偏要试试。韦训冷笑一声,伸手抓起经幡揉成一团,丢到一边去了。

  接着起钉升棺,毫不客气地将墓主人再次暴露在光线之下。

  璀璨宝光扑面而来,内棺中竟然豪奢到以一斛珍珠为衬底,将墓主包围其中。尸体脸上戴着一副阴森可怖的狰狞面具,烛光摇曳之下,呼之欲出。这种雕刻有四只眼睛的面具叫做“魌头”,乃是民间做法事驱邪镇魂专用的器具。

  世人常言为逝者讳,埋葬亲属之时,无论死人生前贵贱贫富,多少应有一分敬意,通常用白绫做成面衣盖在脸上。这里没有面衣,还给尸体戴上魌头,目的就是将魂魄镇压在尸身内,以免厉鬼作祟,如此一来,这位公主就不得转生,魂魄只能困在腐烂的躯体中永世受苦了。

  韦训虽然不信有鬼,却也惊讶于设计者手段毒辣,比那些将死去政敌挖出来鞭尸扬灰还要厉害,这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恨?

  然而不管宫闱中有什么冤仇秘密,都跟自己无关。

  韦训从珍珠中反复翻找,不知道要找的那东西什么模样,只知道那不应该是花钿,也不像是步摇,更不该像梳箅。丢开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他并没找到想象中的目标。一般而言,墓主贴身藏的陪葬品乃是最珍贵的,也是墓主日常最喜欢的东西,他决定再摸摸尸身。

  尸体脸上带着魌头,身体覆盖在层层锦缎丝被之下,用丝带捆绑,紧紧裹成蝉蛹一般,韦训挑开绑带,把丝被一层层剥下,露出穿着鹅黄色广袖礼服的娇躯。

  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飘散出来,不像他闻过的任何一种香料。

  韦训一愣,按照道上的规矩拱手致歉,道一句:“叨扰了。”

  嘴里叼着一折白纸,接着翻身入棺,俯身跪在尸体上,把公主上上下下捏了一遍。他越摸越是疑惑,这具躯体触手温软,绝不像僵硬死人。纵然地宫中比外面冷得多,但从公主薨逝那日算起,到今天最少七八日了,岂有死了那么久没有肿胀腐臭,体温尚存的道理?

  他心中一动,伸手掀开魌头。

  丑恶面具之下,是一位珠圆玉润的美貌少女。她云鬓高髻,插十二股花树头钗,脸庞施以厚厚严妆,金箔花钿,粉面朱唇,没有丝毫要变成厉鬼的迹象。

  韦训此等浮浪无籍的流民自是从未见过深宫贵主相貌,但长安城广传韶王随母,公主似父,特别是一双福耳有天家贵相,而棺中之人确实耳垂丰润饱满。

  韦训试着扭了一下公主脸颊,触手柔软有弹性,此时强烈的怀疑让他必须验证一下了。于是伸手探入公主云鬓之中,摸到百会、神庭穴一按,劲力透骨而入,以内功渡之,又不停拍她脸颊。

  “醒一醒!日上三竿了!黄粱已熟了!”

  如此来回施为,片刻之后,少女喉头微微一动,吐出一枚晶莹剔透的羊脂玉蝉来。这是给死者压口的饭含,能被主人吐出来,说明死的不够透。

  此时细观公主,虽然没有苏醒,但睫毛微颤,□□起伏,他这个肤色惨白、双手冰冷的活人倒比少女更像死人。

  韦训心中透亮:墓中种种诡异之处,症结全在于此,万寿公主根本没死,她是被活埋的!

  思绪流转间,韦训主意已定,不再执着于那件虚无缥缈的东西,从棺中一跃而出,落地轻捷无声。依礼,皇室宗亲下葬,要陪以千种美馔仙醪,他扫视周围的容器,各种美酒浆酪堆积成山,没有千种,百种是远远超过了。

  韦训选了一瓮破开泥封,登时酒香四溢,甘美无比。看封纸,写着“御赐凝露浆”。他扯起酒瓮痛饮起来,喝了一阵,觉得气力生发增长,便把瓮一掷,又跳进棺中。一手揽颈后,一手插膝窝,把昏迷不醒的公主打横抱了出来。

  十三郎蹲在洞口望风,时间已近五更,眼看天边将要泛起鱼肚白,心下不禁焦急。天色大亮以后,他这个沙弥身份就不能闲逛了。

  忽听脚下传来闷闷的敲击声,他满心欢喜,立刻搬开石槽,掀翻草皮。又是几大包土递了上来。

  不是挖通了么?怎么还在掘土?大师兄可从来没算错过方位啊?

  按下心中疑惑,十三郎接了土包放到一边。接着铁钎翻飞,小小洞口瞬间扩大了几倍,这一回却冒上来两个脑袋。只见韦训背着一具满头珠翠的年轻女尸,手脚并用从盗洞中钻了出来。

  十三郎大惊失色,失声叫道:“大师兄,万万不可啊!就算是尸体还新鲜……你可不能学四哥!”

  韦训几乎失笑:“莫要胡说,这是活人。”

  十三郎来不及想为什么坟墓里会有活人,急切地问:“那东西找到了吗?”

  韦训沉默地摇了摇头,师弟的失望溢于言表。

  他足足忙了二十多个时辰没睡,此时气力将竭,脸上没有半分血色,只怕停下喘口气就脱力,已经没有余力再下去一趟寻找了。或许这就是天意吧。韦训想,干脆一鼓作气将人安顿好,自己这条命也算物尽其用。

  “你来善后,之后翠微寺见。”

  他撂下一句吩咐,说罢背着公主扬长而去。

  来到地面上,他方舒展筋骨,将一身功夫施展开来。虽然负着一人,脚步无声无息,疾如闪电,轻若豹狸,顷刻间无影无踪。

  十三郎艳羡地看着师兄背影消失,知道自己拼了命也追不上他。这身独步天下的惊人技艺不是有名师倾囊相授、勤学苦练就能做到的,多半是天赋。

第4章

  长安城南郊的翠微寺,本是太宗皇帝所建的避暑离宫,原名翠微宫。贞观二十三年的五月,太宗皇帝在翠微宫含风殿养病时突然驾崩,这处离宫就变成了忌讳之地,几代皇帝都不再来访。伴随着那位传奇帝王的去世,五月作为恶月,在大唐的忌讳更深了。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反之亦然,翠微宫逐渐荒废。后来改为翠微寺,也是香火稀少,人迹罕至,连驻寺的和尚都揭不开锅,另投门路去了。安史之乱后,这里颓垣败壁,满地荒草,哪里还有丝毫天家宫阙的模样。

  韦训把公主安置到后殿一间屋顶尚存的禅房。人虽活着,但封在棺材里多日不进饮食,兀自昏睡不醒。擦去她脸上厚厚的脂粉,才看得出形容憔悴,已经奄奄一息了。如果不是生死攸关时有内力深厚的高手续了一口气,恐怕扁鹊华佗再世也难救活。

  韦训悉心照护,第一日只能用芦苇管灌下些许热汤,第二日能进浆水,第三日才能喝些薄粥。

  刚开始,十三郎对这位死里逃生的金枝玉叶颇有些不忿,觉得是她耽误了大师兄危急存亡的大事,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少女无端死掉,只好跟着端汤递水帮忙。

  曾经宫中趋炎附势之徒见万寿公主得宠,宣称贵妃以后,公主乃是京畿第一美人。如今得见真容,虽称得上清婉可爱,但平心而论,距离第一称号还远了些。

  只是她肌肤脂腻玉滑,完美无瑕,满头乌丝又稠又厚,光可鉴人,如同一匹顺滑闪亮的黑色锦缎。这样的发肤,实在是深宫中万般娇宠、精心呵护出来的,非民间所能拥有。

  到了第三日上,公主嘤咛一声,星眸半张,渐渐醒转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空旷残旧的禅房,门板早已消失,门洞大敞四开,窗漏墙破,角落里放着几只接雨水的瓦盆。身下一张破旧的窄榻,已经塌了半边,用砖头垫起来。榻上光秃秃的没有一件寝具,她披、卧的都是自己沾染泥土的外袍。

  公主费了半天力气才勉强撑着身体坐起来,只觉嗓子喑哑干涩,手足麻木,仿佛不是自己身上长的一般。

  “噢,活了活了。”

  廊下站着两人,一个光头小沙弥,一个身穿竹布青衫、肤色白净的瘦削男子,嘴里含着根饴糖。双方面面相觑,一时间相对无言。

  十三郎小声问韦训:“师兄,你说她会报官抓我们吗?”

  韦训笑着答道:“官家未必信呢。”

  万寿公主以为还在梦中,恍恍惚惚问:“你二人是何人?这是何处?你们是拐带我的盗贼吗?”

  十三郎说:“盗贼是没错,拐带可没有。认真讲来,大师兄还是救你的恩人呢。”

  韦训进了禅房,远远靠着柱子往下一溜,席地而坐,姿态甚是悠闲。接着,把公主暴疾薨逝,被活埋在地宫中,他发丘盗墓,恰巧将她起出棺木等事简单一说,只略去人殉不提。

  此事太过惊世骇俗,公主一时接受不了,加上大病初愈,脑中一片空茫。自己身着最高品级的翟衣礼服,这可不是日常用的衣物,她怎么可能穿着这一身,被人从宫中掳走却什么都不记得?

  公主茫然问:“你到底是谁?”

  韦训这才吐了糖棍,挺身正坐,不卑不亢拱了拱手道:“鄙人韦训,这是我师弟十三郎。”

  “是京兆韦氏还是吴兴韦氏?”

  这两家都是不逊于五姓七望的世家大族,听到这天真一问,韦训不禁放声大笑,屋顶簌簌落下许多灰来。

  “哈哈哈哈哈哈,你瞧我这身布衣,像哪个韦氏?”

  公主面上一红,方觉自己失言,这场无妄祸事后,她头昏脑涨,连坐着都觉艰难,思绪更是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简单。看这人年纪不到二十,虽然一袭布衣,但双目湛然如电,气度疏狂不羁,不似贱役。

  “休息两天再做打算吧,这是你出土时身上的首饰,如数收好哦。”

  韦训把一只沉甸甸的包袱放到榻边,带着十三郎健步走了出去。这张包袱皮是一张写满咒符的经幡,正如他方才所述。

  此后两日,不再见韦训踪影,每天是小沙弥送些简陋的糜粥、汤饼来,碗里自是一点荤腥没有。正如白乐天诗作: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公主饿了这许多日,没有别的饮食可挑,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她生来便锦衣玉食,身边奴婢环绕,就算睡觉时也有几个宫女陪在脚榻边。现在孤身待在荒寺中,虚弱到步履维艰,能见到的只有两个身份可疑的陌生人。她心里既害怕又迷茫,总觉得还没有从那个混沌可怖的噩梦中醒来。

  待到勉强能起身行走时,公主发现自己衣宽带松,玉体轻减了许多,有些不胜其衣。也幸得她往日身材丰润,又喜骑马打毬,才扛得住这许多天水米不进。换一个飞燕之姿的纤弱女子来,早已经饿死在石棺中了。

  几天来从没见其他人来过这荒寺,只有鸟雀虫蚁偶尔探访。鱼沉雁杳,举目无亲,公主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让十三郎把韦训叫来,敛衣正坐,正色说:“翠微寺乃是我先祖离宫,距离长安不远,你们俩把我平安送回宫中,本公主自当重谢。”

  韦训笑嘻嘻地问:“重谢是怎么谢法?”

  万寿公主金尊玉贵,此生没有经手过一桩交易,除了玩牙牌叶子戏的时候以金质通宝为注,并没摸过铜钱,对财帛哪有概念。只记得宴乐时仿佛听一个士人说过,在长安城中买一处普通宅院要三十万钱,便迟疑着说:“赏金一千贯。”(一贯一千钱)

  韦训摇摇头。

  “那么五千贯。”

  十三郎心动神驰,急得直戳他。长安居大不易,可公主许诺的这笔巨款,哪怕是在平康坊起一座画栋雕梁的豪宅,也绰绰有余了。然而韦训又摇摇头。

  公主也觉棘手,看财帛不能打动他,便换了说法:“为你讨个官?”

  韦训依然不为所动。

  “我一个居无定所的无籍流民,做什么官?”

  公主奇问:“那你想要什么?”

  韦训笑言:“发皇室之丘是斩首弃市、十恶不赦的重罪,韦某这颗人头虽不值钱,却也舍不得卖。”

  万寿公主恍然大悟:“原来你是怕治罪,这无妨,只要我开口求阿耶,无不许也。”

  韦训收敛了笑容,说:“那也未必,将你埋葬的人恐怕希望你永世不得超生。”接着把他在地宫中见到种种奇诡之事一一道来,并把当时覆盖在她脸上的魌头拿出来佐证。

  公主见这面具青面獠牙,雕刻有四只眼睛,其恢诡怪异是戏台上都没见过的,只是盯着看上一看,就让人遍体生寒。她皱眉问:“这是什么东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0页  当前第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辟珠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