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训摇摇头,默不作声。
回到翠微寺已近黄昏,天边云蒸霞蔚,红光四射,如鲜血一般由西烧到东,是一片让人不安的火烧云。走进山门,十三郎伸了个懒腰,低声抱怨道:“在路上奔波了一整天,一文钱没有拿到,倒像是故意赶去城门挨一顿打似的。”
万寿公主一身污秽已经风干了,走过放生池边,她特意探头看了一看,见里面荒草芜棵,池水早就干涸了。
忽听她一声令下:“汲水来!”
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常居人上的威严气势。师兄弟二人自然拔腿执行,寻了木桶,去后殿的井中打水。
公主不去禅房,就直挺挺地跪坐在前庭,幕天席地,和衣盥洗。深井之中的水极冰,此时可没有侍儿为她烧热香汤了,公主一瓢接一瓢冰水当头浇下,激了一身战栗。
韦训冷眼旁观,见她举止肃穆,神色哀而不伤,眼神中竟已经存了死志,心道不妙。
冲净了一身秽迹,公主朝着御座方向叩头一拜,便起身去禅房,想寻一条绳子自尽。寻来寻去一无所获。团花披帛乃细纱所制,轻薄透亮,想来承受不住躯体重量;若用腰带,那裙子就掉了,可谓极不体面。
正踟蹰,看见韦训在旁袖手而立,公主扬声询问:“有刀吗?”
韦训点了点头,从怀中抽出一把枪灰色的匕首,插在公主面前木柱上,映出她苍白憔悴的面容。
此时连十三郎都看出她想寻死,急得搔头抓耳,喊道:“她要刀,你还真给啊?!”
韦训笑道:“旁人自戕而亡,依律与我二人无关。等她死透,尸首无人认领,我们洗净血迹寻个买家,做一桩冥婚,换上十几贯好钱,去城中打酒割肉买饴糖,岂不美哉?”
十三郎大为震惊,瞪向师兄,却见他神情狡黠,冲自己眨了眨眼。孩子机灵,立刻明白了师兄意思,顺着他的话头说了下去:
“大师兄要少了。未婚貌美的新鲜女尸,在鬼市上怎么得叫价二十贯,有的是鳏寡孤独的老头子抢着要呢。”
接着絮絮聒聒讲了配冥婚的价钱,烧成灰的叫价多少,陈年枯骨叫价多少,老妪腐尸又是多少,总而言之越新鲜、越年轻就越贵。
两个盗墓贼竟然当面议论她死后尸身价格,还说卖掉跟老翁配冥婚云云,公主又惊又怒,又气又怕,百感交集,突然哇得一声嚎啕大哭起来,眼泪断线的珠子一样滚滚而落。
这一哭惊天动地鸟惊飞,撕心裂肺冲云霄,把一切的委屈和恐惧都宣泄出来。就算忍辱进得城中,见到京兆尹又能如何?就算京兆尹立刻上报,得以面圣又如何?
万寿公主法理上已经死了,而且是在某种天恩期待下的死亡,就算她现在胸膛跳动气息不绝,但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所有人都只能当她是个死人。在走去长安的路上,她就隐约想到这一层了,只是太害怕,不敢深入想下去。
如今当众受辱,除了自尽以保全天家颜面,还有什么办法呢?
听了一会儿哭声,韦训平心静气地问:“我把你带回人间,公主可曾后悔?”
公主哭骂道:“宵小贼子!休想动我尸身的心思!我做鬼也不放过你们!”
韦训略微放下心来。寻死之人最怕是意志坚定,一旦能哭能骂,有了宣泄之地,倒不容易着急赴死了。
哭了好半天,喉咙嘶哑,女孩对着匕首的反光一照,见自己披头散发、双目红肿、脸颊消瘦,从未如此丑怪过,简直已经是个鬼了。心想要是会被卖掉尸体,那自己死前一定得把面容划烂,绝不能让贼人卖个好价,可这样又更不体面……
如此纠结起来,十三郎取来一瓢冷水给她润喉,她顺手接过来就喝光了。
又小声嘤嘤哭了一会儿,四周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她抬头不见那两个小贼,出门一瞧,却见师兄弟两人正蹲在廊下,呼噜呼噜美滋滋地吃汤饼。
不看便罢,一看立刻饥火中烧。
这时候公主死志稍退,冷静下来,稍微明白过味儿来了。假若为了求财,韦训随便在她地宫中顺手摸一件什么,都足够他们半生逍遥快活,连她身上带的首饰都如数奉还,何必还在乎一具尸体呢?说什么冥婚,不过是东拉西扯,激将之法罢了。
一旦想通,再看这两人,立时觉得顺眼了不少。
今日从早到晚来回奔波了六十里路,一粒米也没有进过,现在几乎饿得站不住脚。(唐代一里约450米)
“小子,去给我盛一碗!”
十三郎应了,赶紧把自己碗里的面片咽下去,统共就这么两只碗,不腾出一个空的,就没有公主用的了。他本来因为大师兄的事对少女怏怏不平,怎知道她似乎天生有种擅长指使人的能力,眼睛一眯,下巴抬起,他还没有意识到,就自觉去给她跑腿了。
十三郎用井水仔细洗净了碗筷,呈上汤饼。
于是天潢贵胄、金尊玉质、食邑三千、京畿第一佳人的万寿公主,就这么散发赤足捧着一只破碗,稀里呼噜吃着只加了点盐的清水汤饼,身边坐着两个本应拉去狗脊陵弃市的盗墓贼。
韦训脸上挂着一副让人想打他的狡黠笑容:“饿了吧?”
女孩面上一红,擦了擦脸上泪痕:“哼,我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韦训半是戏谑半是真地赞叹:“公主洒脱,有大智慧也!”
吃饱喝足,万寿公主只觉浑身酸软,困倦得什么也不想,一头栽倒在榻上,睡到日上三竿。等到自然醒来,只见明媚的日光洒在榻上,再看木柱上插的那柄匕首,忽然就不想死了。
第7章
她抚摸自己晶莹的手臂,看着皮肤下面青色的血管,心道就算没有公主封号,但她身体里流动的血液依然来自高祖太宗。往日则天大圣皇帝也曾身陷感业寺,孤立无援,她锲而不舍东山再起。而今自己也被困在翠微寺,还比武皇多留下一头青丝呢。
她的血来自最高贵的李唐皇室,也来自最不屈的武周血脉,怎么能遇到挫折就束手等死?
再仔细想来,这事或许是针对韶王而来。立嗣之事虽然暂时不提,兄长也被贬至幽州,但朝中暗地支持他的依然有几位极有重量的大臣,太子之位悬而未决,也未必不能翻盘。
她从首饰包袱里拿出一柄玉背梳箅,通了通头发。她往日以自己秀发浓密为傲,不管多么高耸复杂的发式,都不需要用假髻填充。
如今身边没有婢女,想把头发拢在一起都做不到。抓住左边,右边就散了,拢住右边,左边又乱了。最后只好左右两边各简单挽了个髻,脑后剩下的大宗头发编成一条辫子垂在背上。
昨天被金吾卫狠踢了一脚,当时激愤欲死浑然不觉,今日梳头的时候只觉肋下灼痛,悄悄解开罗裙察看,但见青紫一片,轻轻一碰,疼得直抽冷气。
十三郎从门口探头进来,喜道:“你可算醒了,我夜里看了你几次,就怕你想不开,凉了。”
“小孩儿家口无遮拦。”公主嗔怪一声,也不想昨天是她自己寻死觅活,呼天吁地。
“喏,大师兄昨夜去了一趟城里,买了贴膏药给你。我把石头烧热了,你将膏药烤软,自己贴上吧。”说罢用铁钳夹来一块烧成炭黑色的石块,又递给她一张涂在油纸上的膏方。
万寿公主从小活泼好动,曾经打马毬、围猎玩乐时也不是没受过伤,只是那时有成群的御医侍儿精心照料,父母兄弟齐来探望,哪里需要她自己化膏上药。
现在不比从前,有药可用已是运气了。她鼻子一酸,眼睛发热,赶紧抛下念头,当下接了膏,小心在石块上烘软化开。一边烘,一边想那姓韦的小子倒是面冷心热,眼睛也尖,她被踢这一脚自己都不觉,他倒是隔着许多人看见了。
贴上膏药,穿好罗裙,公主见韦训的匕首还插在柱子上,顺手拔了下来。
这匕首长约八寸,犀角为柄,看起来已经很旧了。刀身不知道用什么材料锻造的,呈现一种奇异的灰黑色,乍一瞧灰扑扑的并不起眼。迎着阳光细看,只见刀身隐约有曲折婉转的流水纹理,与金属融为一体,摸着却没有凹凸感,颇有古韵。
靠近刀柄处篆刻着两个金文,她虽然擅长书法,但对上古金石之学并不了解,依稀只认出一个“鱼”字。
韦训昨日把匕首插在柱子上似乎没费丝毫力气,公主试着挥舞了一下,还没切到什么,十三郎急忙叫停:“小心!这匕首快得很,你还没察觉到,身上的零件就掉下来了。”
“哪儿有那么夸张。”公主以为十三郎不愿意自己碰他师兄的东西,用上力气想把匕首原样插回柱子上,哪知无声无息直没至柄,方知他所言不虚,这不起眼的匕首确实是一柄利器。
十三郎并不着急离开,坐在门口廊下跟她聊天。
“你师兄有马么?那么快又去一趟长安?”
十三郎扑哧一笑:“我们这等穷人,一片遮头的瓦也没有,哪里可能有马。大师兄脚力极健,说去就去,说回就回。”
公主回想起昨日自己在安化门前的屈辱,此时越想越是奇怪,顿时疑窦丛生。
质问道:“他自称无籍浪人,从哪儿得来公验过关进城的?再说京城宵禁,暮鼓之后城门坊门都关了,街上有金吾卫巡逻,他又从哪里买的膏药?”
“唔,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小孩儿含含糊糊,企图蒙混过去。
公主哪里肯放过,一把揪住十三郎的僧袍,怒道:“去把你师兄叫来!”
“在,公主有何吩咐?”
韦训悄无声息出现在背后,少女吓得心脏漏了一拍,稳了稳心神,质问道:“你明明知道没有公验就能进城的办法,却眼睁睁看着我被那门吏为难,这是何故!”
韦训一脸无辜:“进城的办法我能做到,公主却做不到啊。”
公主不服:“有什么法子你做得到,而我却做不到?!”
“午夜时分,等城楼上巡守换过第二班岗,徒手翻过城墙直接溜进去。或者稍微麻烦点,脱光衣服,闭气由永安渠水下潜入进城。”
万寿公主杏眼圆睁,抿着嘴唇说不出话。这两种途径听起来都太过离谱,可他语气却极为诚挚。
她含着怒气又去质问十三郎:“你也能翻墙、闭气吗?”
十三郎连忙摆手:“小僧不能。小僧法号善缘,身有僧籍,挂单城内宝台寺,平时云游化缘,过所记载可在京兆府二十县自在行走。”接着双掌合十,口诵佛号,一套下来行云流水。
万寿公主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怪不得一个俗家带着一个小沙弥,两人却以师兄弟相称。这个沙弥身份,乃是盗贼的合法掩护。
韦训见她气得够呛,才收了戏谑,开口说:“我真不知道你进不去城门,并非故意袖手旁观。若宫中有什么可以信任的人,韦某可代为传信。”
公主眼神一凛,陷入沉思。
她有可信任的人吗?那是自然。
最可靠的乃是同胞兄长韶王李元瑛,日前已离开长安,遵旨前往幽州为刺史。其次是同胞幼弟李元忆,母亲辞世时他还是个新生婴儿,一直跟着姐姐在栖凤殿生活,两人感情极好。只是他刚满七岁,虽然获封安平郡王,毕竟难堪重任。
舅舅薛文曜曾官至宰相,不过为人既贪婪又胆小,在贵妃辞世后害怕落得杨国忠那般下场,常年告病闲居,不问政事。她的表哥们都是些身居高位的纨绔子弟,一起宴饮玩乐、斗鸡走狗可以,要托付性命她实在不敢。
想来想去,最妥帖的就属身边两名心腹女官了。
于是对韦训说:“我在宫中有两个可靠的女官,一个叫鲜于静的司饰,一个叫夏芳春的典正。只是她们两人身处内廷,不便联系。请你带一封信到长安永和坊夏典正的家里,让她的家人转交。对了,这里有纸笔吗?只要她看见我的字迹,立刻就能明白了。”
韦训不动,也不接话,只是神色复杂地望着她,眼神中有一丝怜悯。
公主心中不禁忐忑,难道他又改主意不想帮忙了?
韦训问:“那两个女官是在你身边服侍的吗?可有什么外貌特征?”
公主一怔,心道就算你知道外貌,也不可能直接送信去皇宫内啊。但还是照实描述:“两个人都颇有姿色,鲜于静比我大两岁,肤色极白,眼睛下面有颗红色泪痣,爱穿绿罗裙,梳坠马髻。夏典正三十多岁,身材丰腴,后颈有个铜钱模样的烫伤痕迹。”
韦训垂下眼睛沉思片刻,似乎是在回忆,然后神色阴郁地道:“这信恐怕没法送,我暂时去不了地府。”
听他如此说,公主惊得站了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
韦训本不想告诉她墓中众人被处死殉葬的事,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得不如实告知了。
“地宫中的活人只有你一个,但是死人有四十二个。看衣裳,是你身边的婢女和宦官,眼下有泪痣的女子和颈后有伤疤的女子都在其中。”
公主张了张嘴,想要悲鸣,喉咙里却被什么堵住了,一时头晕腿软,缓缓跌坐在地上。
死了?全都死了?
栖凤殿所属宫女、内侍的籍册上加起来共有三百多人,然而有资格进入殿内近身服侍她和李元忆的只有不到五十个,其余人等都是不得入内的底层杂役。也就是说,她身边的人被赶尽杀绝了。
她读过史书,也偶有耳闻犯下重罪被朋坐族诛的祸事,但这一次,却是亲身体会到被逼入绝境的阴森绝望。而那些比血亲更常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音容笑貌似乎还在眼前,一夕之间,已是阴阳两隔。她这几日每时每刻都在想回到宫中,立刻恢复往日正常生活的幻想,如今看来,竟是痴人说梦了。
少女泪盈于睫,晶莹如珠的泪水夺眶而出。她们死的时候,也和母亲一样流尽了鲜血吗?
韦训站起来,朝师弟招招手,打算留她独处哭一会儿。
少女却使劲擦了擦泪,带着哭腔叫道:“别走!我不回宫了!”
韦训回头,惊讶道:“怎么?”
公主思来想去,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心情对两人说:“我要去幽州投奔兄长,你们俩护送我,事成之后,保你们师兄弟一生荣华富贵。”
韦训正色问:“长安到幽州一去两千里路,已经不是天宝之乱前那般四海升平的景象了,各处匪盗横行,一路上颠沛流离,你真的要去?”
少女眼中含着泪,神情决绝点了点头。
“我还有个同母弟弟在宫中,前几天才刚满七岁,我被害之事阴谋深重,绝不能将他牵扯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