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八年九月初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正月初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上册,第209、210页。谨按,档案中之妃号,《全译》译为“安诚妃”,经核对满文原档,其原文为“clhe unenggi fei”,即“宁慤妃”。
的官方档案里则被记为“宁慤”,因何发生变化,目前尚不可知。①“宁慤”之满文作“elhe unenggi”②,意为“安康真诚”。
六、悼妃
[简介]
世祖悼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之女。顺治年间被选入后宫待年③。顺治十五年三月初五日薨,追封为悼妃。同年九月初八日,奉安黄花山园寝。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初七日,移奉孝东陵。
[家族背景]
世祖悼妃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与太祖寿康妃、侧妃、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贵妃、世祖废皇后(静妃)、孝惠章皇后等同族。其家世可以参考孝端文皇后条。由于清初宫廷与科尔沁部联姻极多,所以悼妃与世祖朝后宫主位的关系十分复杂。当时的皇太后孝庄文皇后是她的亲姑母,世祖后宫中,废皇后(静妃)是她的堂姐,孝惠章皇后和淑惠妃则是她的堂侄女。其父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即孝庄文皇后与敏惠恭和元妃的四弟,原娶太宗养女和硕公主,后继娶广略贝勒褚英的第三女。悼妃至少有五位兄弟和二位姐妹。五位兄弟里,第一位名为和塔,娶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的曾孙女;第二位名为玛尼;第三位名为扎尔布;第四位名为额尔克鄂齐尔,娶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之女郡主;第五位名为额尔德尼鄂齐尔。已知的两位姐妹均嫁给世祖异母弟,一位嫁给和硕承泽裕亲王硕塞,另一位嫁给和硕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④
——————————
①谨按,根据《皇朝文典》内康熙朝《宁恳妃祭文》可知,在宁慤妃薨逝时,其称呼已经改为“宁慤妃”而非“宁谧妃”。以此观之,宁慤妃之封号可能在其生前已经改为“宁慤”,抑或《圣祖仁皇帝实录》中的“宁谧”本身即是编写时的误写。可参见《皇朝文典》卷44,清刻本,第3页。至于满文封号,则一直为“clhe unenggi”,未曾变动。
②《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谨按,对于“待年”,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待年指后宫主位在幼年时便选入宫廷,因年纪尚幼,未正式成婚;二是认为,待年并不一定和年龄或是否成婚有关,而是指后宫主位等待册封为高级主位。
④此段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像回部王公表传》《蒙古世系》《爱新觉罗宗谱》。
[宫廷生活]
根据目前已知信息,悼妃可能在幼年时便与姐妹一起被定给世祖及和硕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兄弟两人,亦是作为清初巩固满蒙同盟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因待年未行册封”①的情况下即薨逝。世祖在写给孝献皇后的《行状》中提及:“悼妃薨时,后(孝献皇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于上久效力,遂遽死丧耶?’”②亦可证其去世时年纪尚轻。悼妃薨逝之后,世祖钦命追封其为妃,并在之后赐号曰“悼”。
[封谥释义]
悼妃的封号为“悼”,最初满文只音译作“doo”③,之后重新进行意译,作“nasacuka”④,意为“可惜的”“可悼的”。
七、贞妃
[简介]
世祖贞妃,正白旗满洲董鄂氏,轻车都尉巴度之女。顺治年间选入后宫为庶妃,属格格级。顺治十八年正月世祖崩逝后,贞妃薨逝。同年二月十二日,追封为贞妃。奉安黄花山园寝。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初七日,移奉孝东陵。
[家族背景]
世祖贞妃出身于努愷爱塔系董鄂氏,与孝献皇后、世祖宁慤妃同族。其家世可以参考孝献皇后条。鲁克素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席汉,原封骑都尉,仕至佐领,后来因阵亡追晋为三等轻车都尉,即孝献皇后之祖父。第二子名为席尔泰,为十六大臣之一,后来亦阵亡,即贞妃之祖父。故而贞妃与孝献皇后均为鲁克素之曾孙,是五服内的堂姐妹。
根据谱牒记载,席尔泰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拉都,从征阵亡,追封为云
——————————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15,顺治十五年三月壬寅条,《清实录》,第3册 ,第900页。
②《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行状》,民国七年仁和吴昌绶双照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8页a。
③康熙本《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15,顺治十五年三月戊午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骑尉;第二子名为巴度,承袭兄长的云骑尉爵位,从征福建,在罗源县阵亡,追晋为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即贞妃之父。贞妃至少有一位兄弟和一位姐妹。兄弟名为吴良阿,承袭父亲的爵位,仕至三等侍卫,亦从征阵亡。姐妹嫁觉罗礼敦巴图鲁的后代二等轻车都尉玛富塔为二继妻。
贞妃出身的家族原为董鄂部长,入旗后拥有世管佐领等世职,又数代为国捐躯,属于典型的军功世家。①
[宫廷生活]
据目前史料不明确贞妃是在哪年被选入宫中。贞妃在顺治朝时并没有获得正式册封,只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顺治朝的福晋级庶妃多数为蒙古王公之女,小福晋级庶妃多数为八旗出身且为世祖生育过子女,其余庶妃则均为格格级,因此推测贞妃生前亦为格格级庶妃。
根据《圣祖仁皇帝实录》汉文本记载,顺治十八年二月十二日,新即位的圣祖下达上谕称:“皇考大行皇帝御宇时,妃董鄂氏,赋性温良,恪共内职,当皇考上宾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尽哀痛,遂尔薨逝。芳烈难泯,典礼宜崇,特进名封,以昭淑德。追封为贞妃。”②似指贞妃在世祖崩逝当日薨逝,因此学者多认为贞妃是为世祖殉死。考察《圣祖仁皇帝实录》满文本,则写为“han ama amba yabungga hiwangdi bisire fonde,donggo halai fei banitai nemgiyen nesuken bime,dorgi tusan deginggun i yabuha,han ama abka de wesike manggi,gosiha kesi be gunime,gosiholoro gasara doro be hing scme akumbuha.”③意为:“汗阿玛大行皇帝在时,董鄂氏之妃禀性温婉,又恭行内职。汗阿玛升天之后,(其)感念恩宠,笃尽哀悼之礼而亡。”较汉文本更为直白,确有殉死之可能。
[封谥释义]
贞妃的封号为“贞”,最初满文只音译作“jeng”④,之后重新进行意译,作
——————————
①此段董鄂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董鄂氏族史料集》《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顺治十八年二月壬辰条,《清实录》,第4册 ,第48页。
③《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顺治十八年二月千辰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圣祖仁皇帝实录》卷1,顺治十八年二月壬辰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akdun”①,意为“贞洁”“有信”。
第三节 清世祖顺治帝的庶妃们
在以往研究中,对于世祖后宫中无号庶妃的记叙,大多因循《星源集庆》《玉牒》等书,只提及曾经为世祖生育过子女的八位②无号庶妃。之后,通过对《陵寝事宜易知》的整理,方知在孝东陵内,除奉安有孝惠章皇后以及七位有号之妃外,还奉安有二十一位无号庶妃,其中四位被称为“福晋”,分别为笔什赫额涅福晋、唐福晋、牛福晋、塞穆肯额涅福晋,她们所葬的位置靠北。还有十七位被称为“格格”,分别为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穆巴偏五格格、阿几格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朱乃格格、梅格格,她们所葬的位置靠南。③但是,对于这些“福晋”和“格格”的情况,仍仅知名称而已。
目前,通过对清初内务府《奏销档》的整理,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当时庶妃的具体位分等级。如前所述,在世祖后宫中,庶妃内分为三个等级,由上至下依次为福晋级、小福晋级、格格级。在统称上,福晋统称为“众福晋”;格格统称为“众格格”;而小福晋则既可以简称为“福晋”、统称为“众福晋”,亦可以简称“格格”、统称为“众格格”。
清初宫廷中对于宫廷人员的称呼亦尚未规范。例如,圣祖称呼世祖的格格级庶妃遗孀时,均称为某“母格格”(eniye gege);同时,对宫中一些长辈身边身份较高之妇差,亦称为某“母格格”(eniye gege)。这种称呼,对当时在宫廷生活的人员来讲,因宫内人员均知晓具体情况,故而不会产生混淆,但是对后世研究人员来讲,难免会造成庶妃和妇差的区分困难。
综上所述,此处谨依据新整理之档案,将已知的世祖庶妃的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
①《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谨按,东北版《星源集庆》上记载了九位,其中“庶妃王氏”为错记,可参见“庶妃巴氏”条。
③《陵寝事宜易知》,转引自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第92页。
一、庶妃穆克图氏(庶妃塞穆肯)
[简介]
世祖庶妃,正白旗包衣穆克图氏,云骑尉、内管领伍喀之女,名塞穆肯①。嫁与世祖为庶妃,属小福晋级。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生第八子永幹。康熙四十年时仍在宫内。其后不明。奉安孝东陵。
[概述]
世祖庶妃穆克图氏,出身正白旗包衣穆克图氏,为正白旗包衣第一参领第二管领下人,是否属于辛者库人则不得而知。根据谱牒的记载,其家族原居叶赫地方,投入八旗之后被編入正白旗包衣。庶妃之父伍喀仕至内管领、员外郎,伍喀之子扎库达亦仕至员外郎,均为内务府的中级官员。②
庶妃穆克图氏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属小福晋级。她与世祖生有一子永斡,却在八岁时夭折。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庶妃穆克图氏与世祖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到长春宫。康熙九年时,世祖遗孀内有六位小福晋,其中穆克图氏、董鄂氏(宁慤妃)、唐氏三位小福晋的待遇略高于其他三位小福晋,③可以看出庶妃穆克图氏在世祖后宫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康熙十五年时,档案内提及她与庶妃唐氏一起对分配给自己的茶饭人员提出意见,其中称她为“塞穆肯之母福晋”④。至康熙四十年时,内务府讨论宫分的奏折内显示出她仍居住在宫内,其中称她为“塞穆肯母福晋”⑤。其后信息不明,约在康熙朝晚期薨逝。
二、庶妃巴氏
[简介]
世祖庶妃,巴氏。出身不详。嫁与世祖为庶妃,属小福晋级。顺治八年
——————————
①谨按,塞穆肯,满文写为“scmken”,意为“镯子”“钏”。
②此段穆克图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58、《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其中伍喀在谱牒内与官书中所记官职有差异,这种差异在清初旗人谱牒中并不罕见。伍喀的云骑尉爵位可能后来被削掉,或者本身只是云骑尉品级。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⑤满文奏折,康熙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档案号:04-02-002-000007-00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十一月初一日,生第一子牛钮。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生第三女。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生第五女①。康熙九年时仍在宫内。其后不明。
[概述]
庶妃巴氏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属小福晋级。她与世祖生有一子二女,儿子牛钮在两岁时夭折,女儿则分别在六岁和七岁时夭折。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庶妃巴氏与世祖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到长春宫。康熙九年时,世祖遗孀内有六位小福晋,其中巴氏、纳喇氏、杨氏三位小福晋的待遇略低于其他三位小福晋,因此在同年九月,提升了巴氏、纳喇氏二位小福晋的待遇。②而在十二月的档案中,世祖小福晋级遗孀只剩下三位,庶妃巴氏未在其列,③且在之后的档案中未再提及庶妃巴氏,故而推测庶妃巴氏可能在康熙九年薨逝或出宫。她是否奉安于孝东陵,亦不明确。
三、庶妃陈氏
[简介]
世祖庶妃,陈氏。出身不详。嫁与世祖为庶妃。顺治九年三月十五日,生第一女。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生第五子和硕恭亲王常宁。约在顺治朝晚期薨逝。
[概述]
庶妃陈氏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具体级别不明。她与世祖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在两岁时夭折,儿子常宁则长大成人,封爵亲王。康熙朝《奏销档》中没有提及过她,康熙八年档案中提及当时仍在世的几位世祖小福晋,也未包括陈氏。以这些迹象推断,庶妃陈氏可能在生育和硕恭亲王常宁之
————————
①谨按,《星源集庆》中称,“(世祖)第五女,顺治十一年甲午十二月三十日戌时生,母庶妃王氏”。可参见季羡林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第64册 ,第218页。《清史稿》则称:“世祖庶妃有子女者又有八人:穆克图氏,子永斡,八岁殇。巴氏,子钮钮,为世祖长子,二岁殇,女二,一六岁殇,一七岁殇。”可参见《清史稿》卷214,第30册,第8910页。二者矛盾。经查光绪朝玉牒《列祖女孙直档》:“(世祖)第五女,顺治十一年甲午十二月三十日戌时生,母庶妃巴氏。”可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C71。由此可知《星源集庆》记载有误。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后,于顺治朝晚期薨逝。
根据已知的顺治朝庶妃位分等级情况推测,庶妃陈氏在生育和硕恭亲王常宁之前应该为格格级,生育和硕恭亲王常宁之后,则应该晋升为小福晋级。她是否奉安于孝东陵,亦不明确。
四、庶妃唐氏
[简介]
世祖庶妃,唐氏。出身不详。名绥赫①。嫁与世祖为庶妃,属小福晋级。顺治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第六子奇授。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四月薨逝。奉安孝东陵。
[概述]
庶妃唐氏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属小福晋级。她与世祖生有一子奇授,在七岁时夭折。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庶妃唐氏与世祖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至长春宫。康熙九年时,世祖遗孀内有六位小福晋,其中唐氏、董鄂氏(宁慤妃)、穆克图氏三位小福晋的待遇略高于其他三位小福晋,②可以看出当时庶妃唐氏在后宫具有一定的地位。康熙二十一年时,孝惠章皇后下达懿旨,指出在世祖遗孀中,两位小福晋位下没有缝补和做鞋之妇人,故而让她们分别兼在恭靖妃和端顺妃的分例内。这两位小福晋,一位称为“塞穆肯之母福晋”,即庶妃穆克图氏;另一位称为“绥赫母福晋”③,即庶妃唐氏。
康熙二十八年,庶妃唐氏与世祖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至宁寿宫。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二十五日,庶妃唐氏病重。④四月初九日,档案内称:“奉皇太后旨意:令众和尚为已故之唐格格念七天经。”⑤可知庶妃唐氏在康
—————————
①谨按,绥赫,满文写为“suihe”,意为“绶带”“穗子”。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奏销档》,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二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⑤《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初九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熙三十六年四月初薨逝。她生前的服缎疋数不明,丧仪则按照服三十匹缎的等级办理。
五、庶妃钮氏
[简介]
世祖庶妃,钮氏(牛氏)。出身不详。嫁与世祖为庶妃,属小福晋级。顺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生第七子和硕纯靖亲王隆禧。康熙元年薨逝。奉安孝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