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妃的封号为“齐”,满文作“yangsangga”③,意为“俏丽”“艳丽”。
————————————
①《高宗纯皇帝实录》卷40,乾隆二年四月己未条,《清实录》,第9册 ,第709页。
②《高宗纯皇帝实录》卷40,乾隆二年四月丙寅条,《清实录》,第9册 ,第720页。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三、纯懿皇贵妃
[简介]
世宗纯懿皇贵妃,原镶白旗包衣后抬镶黄旗包衣耿氏(耿佳氏),管领耿德金之女。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事世宗于潜邸,为格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第六子和硕和恭亲王弘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位。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诏封为裕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吏部左侍郎巴泰为正使,礼部左侍郎王景曾为副使,册封为裕嫔。雍正八年,晋封为裕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世宗崩逝。九月,高宗即位,尊封为裕贵妃。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尊封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二月十七日薨,年九十六岁。乾隆五十年(1785年)二月,谥曰纯懿皇贵妃。奉安泰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世宗纯懿皇贵妃出身沈阳耿氏,是入旗的汉人。其曾祖父名为耿世龙,在清初被编入包衣旗籍。在乾隆初年成书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耿世龙被记为“镶黄旗包衣旗鼓人”,即为镶黄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但是根据雍正元年之档案,世宗在当年二月十三日下达的旨意内说:“将耿德金招入上包衣佐领。”①所谓“上包衣佐领”即皇帝所亲领的上三旗包衣佐领,可知耿德金原本并非上三旗包衣,而是世宗潜邸所属的镶白旗包衣。至于纯懿皇贵妃家族原属镶白旗包衣佐领下人还是管领下人尚不得而知,是否与齐妃、懋嫔家族一样最早隶属上三旗包衣亦不得而知。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耿氏一族入旗之后第一位获得官员身份的即是纯懿皇贵妃之父耿德金,其曾任司库,仕至管领,均为包衣系统内的中低级官员,而且这些职官很有可能是在纯懿皇贵妃入仕潜邸成为妾室之后才获得的。这些都表明纯懿皇贵妃一家只是刚刚跻身官宦人家阶层。②
[入宫背景]
纯懿皇贵妃家族作为镶白旗包衣,是世宗潜邸时期的府属包衣。府属
————————————
①《内务府奏请将妃娘家人李煤之族出旗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第34页。
②此段耿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包衣有服务属主的义务,男性在外宅供驱使,女性则在内宅供驱使,不需要参加挑选八旗秀女,亦不需要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婚姻皆由属主决定。纯懿皇贵妃应该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进入属主世宗的潜邸伺候,进而被世宗纳为妾室。
[宫廷生活]
在世宗潜邸时,纯懿皇贵妃虽然生有皇子,却只有格格名号。世宗即位之后,她作为和硕和恭亲王弘昼的生母获封嫔位,后来又在雍正八年晋封为妃位。雍正十三年八月世宗崩逝之后,又被高宗尊封为贵妃。
纯懿皇贵妃享有高寿,在乾隆四十三年时,虚岁已经达到九十岁,也因此被尊封为皇贵妃。高宗称她“淑慎素著”,“四十余年,慈宁随侍,亲爱尤深”。①可知其与孝圣宪皇后以及高宗的关系都比较亲密。而纯懿皇贵妃所生的和硕和恭亲王弘昼则先于纯懿皇贵妃,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十三日薨逝,享年六十岁。
最终,纯懿皇贵妃在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薨逝,享年九十六岁,寿数仅次于圣祖定妃,为清代第二长寿之后宫主位。
[封谥释义]
纯懿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裕”,满文作“fulu”②,意为“富裕”“广博”。后来的谥号为“纯懿”,满文作“gulu fujurungga”③,意为“纯正端庄”。
四、懋嫔
[简介]
世宗懋嫔,内务府包衣宋氏(宋佳氏),主事金柱之女。事世宗于潜邸,为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生第一女。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生第三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位。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诏封为懋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兵部右侍郎牛钮为正使,礼部右侍郎蒋廷锡为副使,册封为懋嫔。雍正八年薨。乾隆
——————————————
①《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50,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壬辰条,《清实录》,第22册 ,第26页。
②《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二年,奉安泰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世宗懋嫔的家族信息不多。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并未发现宋氏有名为金柱之人。从懋嫔的履历进行推测,她的出身应该与齐妃相仿,即原本为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世宗在宫内时便已经纳其为妾室,并在之后随世宗分府出宫,其家族亦改隶镶白旗包衣旗籍。世宗即位之后,其家族应该亦与齐妃家族一样被抬出包衣,改隶某旗汉军,因此才没有在乾隆初年成书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出现。
[入宫背景]
目前已知懋嫔的第一次生育是在康熙三十三年三月,这表明她至迟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时就已经在世宗潜邸内。而世宗是在康熙三十七年被恩封为多罗贝勒,并在康熙四十二年分府出宫,故而可知懋嫔是世宗在宫内居住时便已经成为其妾室,这亦是推测懋嫔出身上三旗包衣的依据之一。在世宗潜邸中,懋嫔一直是侍妾身份。
[宫廷生活]
在世宗藩邸时,懋嫔为世宗生育有两位女儿,却都年幼夭折,自己亦只有格格名号。世宗即位之后,她获得嫔位,在宫中终老,于雍正八年薨逝。官方在给她的祭文中称她“秉心温厚,赋性平和”①。由此可见,其性格可能比较温婉。
[封谥释义]
懋嫔的封号为“懋”,满文作“kicen”②,意为“勤奋”“勤勉”。
第三节 清世宗雍正帝即位后的两位有号主位
一、宁妃
[简介]
世宗宁妃,镶黄旗汉军武氏(武佳氏),知州武柱国之女。雍正年间被选
————————————
①《皇朝文典》卷45,清刻本,第33页a。
②《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入世宗后宫,封为宁妃。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薨。乾隆二年,奉安泰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世宗宁妃的家族信息不多。其父名为武柱国,字鼎臣,原籍山西大同,入旗之后被编入镶黄旗汉军。武柱国由监生出身,康熙四十二年时曾任江苏山阳县知县。圣祖南巡,巡看其所管辖的河道,武柱国奏对称旨,得到圣祖的嘉奖和赐诗。康熙四十六年泰州知州出缺,圣祖便让武柱国升任泰州知州。康熙五十二年,武柱国再次出任泰州知州,在康熙五十三年解任,之后仕至湖广某地知州。①另外,根据满文上谕档,在宁妃薨逝时,世宗下达上谕,要求宁妃的哥哥回京,其中提及:“宁妃之兄镶黄旗汉军蒲定勋佐领之副骁骑校武启欣现在北路兵处。”②所谓“镶黄旗汉军蒲定勋佐领”,即镶黄旗汉军第三参领第五佐领,为蒲洪一族世管。由此可知,宁妃所出身的武氏一族即属于其佐领。
宁妃薨逝之后,其初祭祭文以及大祭祭文中均提到她出身“旧族令媛”“高门毓秀”③。但是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宁妃之父武柱国只仕至知州,其兄武启欣也只是旗内中下级官员,已知的汉军八旗世家中没有武氏,镶戴旗汉军内的世管佐领以及世爵世职内也没有武氏,故而这个“高门旧族”具体所指为何,尚待进一步研究。
[入宫背景]
宁妃出身镶黄旗汉军,是外八旗旗人。以此旗籍进行分析,宁妃不会是世宗在藩邸的属人、包衣,也不会是世宗即位之后入宫的宫女,只有在世宗即位之后可能通过挑选八旗秀女入宫。
[宫廷生活]
宁妃在雍正年间通过八旗选秀入宫之后,没能生育子女,并在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薨逝。按照《星源集庆》等书的说法,宁妃是在薨逝之后被
——————————
①关于武柱国,可参见《道光泰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0册 ,第219页。《雍正泰州志》卷4,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刻本,第87页。
②《为宁妃殡天命其兄自北路乘驿回京事》,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档案号:03~18~009-000002-0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③《皇朝文典》卷45,清刻本,第24页a。
追封为妃。但是根据档案,雍正十二年四月时,宫廷为宁妃添做了不少生活用品,这时距离宁妃薨逝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她已经被记载为“宁妃”①,可知其在生前已经位列妃位。又及,在四月内,宫廷为宁妃所添做的器物有红铜蜡台、签盘、剪烛罐、锡座壶、柿子壶、莲子壶、卤锅、喷壶、盒、手把灯的红铜络子②、银莲子壶、钟盖、匙、镶牙箸、小刀束等③,如此行为显然不似为病重即将薨逝的宁妃制作丧仪用品,而更像是为刚入宫的后宫主位添置家具。考虑到雍正十二年是已知的挑选八旗秀女之年,故而此处猜测宁妃有可能是在当年二月参加挑选八旗秀女,被指定为后宫主位,在三月或四月入宫,并且作为世宗后宫中少数出身外八旗的后宫主位很快位列妃位,却在同年五月患急病薨逝。当然,以上猜测还需要档案的进一步证实。
[封谥释义]
宁妃的封号为“宁”。根据档案,世宗崩逝之前,只给出了“宁妃”的汉文封号,其满文封号字样并未给出,所以当时的档案内只称呼她为“ning fci”①。直到乾隆二年,相关部门才请高宗钦定。⑤最终,高宗钦定满文“clchun”⑥一词,意为“泰然”“恬静”。
二、谦妃
[简介]
世宗谦妃,内务府包衣刘氏(刘佳氏),管领刘茂之女。康熙五十三年生。雍正年间被选入宫中为官女子。雍正七年,封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封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第十子多罗果恭郡王弘瞻。同年六月十二日,诏晋为谦嫔。雍正十三年八月,世宗崩逝。九月,高宗即位,尊封为谦妃。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薨,年五十四岁。奉安泰陵妃园寝。
——————————
①大连图书馆编:《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第17册 ,第19页。
②大连图书馆编:《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第17册 ,第19页。
③大连图书馆编:《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第17册 ,第32页。
④《为知会中元礼致祭宁妃事致内务府》,雍正十二年七月,档案号:05-13-001-000007-006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奏呈圣祖仁皇帝惠妃等牌位清文》,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二日,登录号:026362-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⑥《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家族背景]
世宗谦妃的家族信息不多。谦妃的父亲为管领刘茂,其名亦作“刘满”。是因“茂”与“满”发音相近所致。管领是一个典型的包衣系统官缺,只能由出身包衣旗籍之人出任,又结合谦妃入宫之情况,可知谦妃之家族为内务府上三旗包衣。而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刘氏中,并没有“刘茂”或“刘满”之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其一,谦妃的本家刘氏一族当时已经改变旗分,抬入八旗汉军。因《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只记录满洲旗分和包衣旗分之姓氏,故而没有收入其中。其二,谦妃的父亲刘茂之名不仅可以写作“刘满”,还有别的名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内收录的即是他“刘茂”“刘满”之外的名字,这在清初的汉姓旗人群体中亦不为罕见。
[入宫背景]
《清史稿》中称谦妃“事世宗潜邸号贵人”①,而现在已知谦妃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世宗即位时她只有九岁,不可能在潜邸内被收为妾室,所以《清史稿》的记载应该有误。根据谦妃其父官职为管领来看,谦妃应该出身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在雍正朝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中作为官女子进入宫中,并在之后被世宗收为后宫主位。于善浦所录档案中称谦妃“雍正七年入宫,初称刘答应”②,因目前相关档案尚未开放,有待今后进一步确认。
[宫廷生活]
根据于善浦书内记载,谦妃在雍正七年封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封为刘贵人,后来在雍正十年怀孕,于雍正十一年六月生下多罗果恭郡王弘瞻,并得以晋封为嫔位,是世宗即位后所纳的后宫主位中位分较高的一位。
[封谥释义]
谦妃的封号为“谦”,满文作“gocishn”③,意为“谦逊”。
第四节 清世宗雍正帝的低级主位们
在世宗泰陵的妃园寝中,除了葬有上述几位高级主位之外,还葬有十六
————————————
①《清史稿》卷214,第30册 ,第8915页。
②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第126页。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位低级主位。对于这十六位低级主位的情况,清代官方谱牒的记载十分稀少,如《星源集庆》只记载了其中“贵人李氏”一位而已。目前对这十六位低级主位记述较为全面的,是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一书,其通过《宫中等处女子嬷嬷妈妈里食肉底账》等档案,对这十六位低级主位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整理。不过,由于《宫中等处女子嬷嬷妈妈里食肉底账》等档案目前均不予开放,①其中内容也无从核对。故而此处只依据于善浦书中资料,加上现在已经开放之档案整理如下。同时,档案中还发现世宗有二位低级主位,亦一并整理如下。
一、海贵人
[简介]
世宗海贵人。出身不详。雍正三年时为海常在。雍正十三年九月,晋封为海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薨,暂安田村。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初十日,奉安泰陵妃园寝。
[概述]
世宗海贵人身世不详。根据已知档案,在雍正十三年底,海贵人是当时世宗后宫内在世的四位贵人之一,排在第四位。②乾隆二十六年她薨逝之后,暂安在田村,由钦天监派员从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初一日连续供饭、上香九十八天。③
二、安贵人
[简介]
世宗安贵人。出身不详。乾隆十四年薨,暂安田村。乾隆二十一年之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概述]
世宗安贵人身世不详。根据已知档案,在雍正十三年底,安贵人是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