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谢恩折内提及:“本月初七日,旨意封顺常在为顺贵人。”①可知顺嫔应该是在道光四年之前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并在道光四年九月之前获得恩宠,从而被封为顺常在的。
[宫廷生活]
目前已知的关于顺嫔的记录很少,只知道她在道光四年被封为常在之后,短期内比较得宠,得以晋位为贵人。而在道光九年的三月初三日,总管张福善传旨,“顺贵人降为常在”。②其降位的原因不明,而且在被降位为常在之后,顺嫔在道光朝没有再得到晋升,失去了宣宗的宠爱。
[封谥释义]
顺嫔的封号是“顺”,满文作“jishn”③,意为“顺从”“顺宜”。
四、李贵人
[简介]
宣宗李贵人,镶黄旗包衣李氏(李佳氏),奉宸苑卿善保之女。道光七年十月初七日酉时生。在道光年间被选入宫为官女子。道光二十年三月,封为意常在。同年十二月二十日,降为李答应。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崩逝,文宗即位,尊封为李常在。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为李贵人。同治十一年二月十八日巳时薨,年四十六岁。同治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奉安慕东陵。
[家族背景]
在以往研究中,因为咸丰十一年李贵人从常在被尊封为贵人时,其父六库郎中善保具折谢恩,折内未写明旗分,但是档案封皮被贴上一张纸,上写“正白旗毓琳佐领下”,所以有学者以此认为李贵人为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目前经过核对原档,发现其贴纸所写全文为“尚贵人丹产胞弟闲散人英启,正白旗毓琳佐领下”③,实际上指的是豫嫔的旗籍,与李贵人无关。经过梳
——————————
①《奏为封顺常在为顺贵人谢恩代为转奏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99册 ,第67、68页。
②《为顺贵人降为常在裁减官女子三妞退出宫去传会计司官等赴圆明园接出并止退伊每日所食吃食事》,道光朝,档案号:05-13-002-000617-017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为知会田村暂安处顺嫔前行初周年礼致祭照例预备垫桌刷套事致内务府》,同治八年三月十五日,档案号:05-13-002-000233-00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尊封李常在代奏谢恩事呈文》,咸丰十一年十月,档案号:05-0809-07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理内务府人事档案,得知六库郎中善保为“镶黄旗文烜管领下人”。①以此信息查询内务府户口档案,查得其家族信息,为镶黄旗包衣头甲喇第二管领下人,而且属于食口粮人,即辛者库旗人,故而李贵人是清中后期目前已知的少数出身辛者库旗籍的后宫主位。
根据谱牒记载,李贵人的曾祖父名为三格,是内务府闲散人。祖父名为达塞,是内务府披甲人。伯父名为福保,也是内务府披甲人。李贵人的父亲名为善保,亦作“善宝”,他在嘉庆年间由景山官学清语教习入仕,道光年间历任内务府主事、员外郎、郎中,后来在道光晚期被降级。咸丰年间再次升至内务府郎中,后来在同治元年升至奉宸苑卿,最后在当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病故,享年大概八十岁。②以目前的信息来看,李贵人是善保与原配妻子所生育的女儿。在原配病故之后,善保继娶内务府包衣马氏(马佳氏)为妻,夫妻关系却不和谐,以至于在道光十五年闹至对簿公堂的地步。②除李贵人之外,善保还至少生有一子,名为恒升,仕至内务府缎库郎中,他是李贵人的胞兄。另外,档案显示,善保虽然出身辛者库籍,且先辈未出任过职官,但是他在内务府任职数十年,其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咸丰初年,因平定“太平天国”的需求,朝廷缺乏资金,要求内务府官员捐款,善保一下子捐输“六万余两”,④不可不谓之“豪富”。⑤
[入宫背景]
李贵人出身镶黄旗管领下人,所以应该是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成为宫女子进入宫中的。从宫分档案来看,道光十九年尚无李贵人的记录,⑥道光
——————————
①《为查明降调郎中善保等欠项情形事》,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一日,档案号:05-08-003-000169-00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为报明奉宸苑卿善宝病故事》,同治二年正月初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781-000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为内务府郎中善宝呈控其妻马佳氏私行逃走等情一案咨送刑部审办事》,道光十五年六月初九日,档案号:05-08-008-000055-004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奏为员外郎善宝捐输炮位请赏护军参领职衔事》,咸丰三年十一月初五日,档案号:05~0773-0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此段李氏谱系,整理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A1-A37。
⑥《呈皇太后皇后及内庭主位宫分缎匹等项数目清单》,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档案号:05-0708-05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二十年她则作为“意常在”出现在宫分档案内。①再结合李贵人出身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可知李贵人应该是在道光二十年之前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并在道光二十年十一月之前获得恩宠,从而被封为意常在。于善浦在其著作中引用《宫中档簿》等档案,称李贵人在道光二十年三月获封为意常在,②基本与这种情况吻合。
[宫廷生活]
根据于善浦所录档案内记载,李贵人在道光二十年三月获封为意常在之后,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便因故被降为李答应,③可知李贵人成为后宫主位当年便失去了宣宗的宠爱。在宣宗薨逝之后,才以寡居的身份得到晋升。
五、那贵人
[简介]
宣宗那贵人,正白旗包衣辉发纳喇氏,蓝翎长那俊第二女。道光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辰时生。在道光年间被选入宫为官女子。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七日,封为璟常在。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十七日,晋封为录贵人。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八日,降为璟常在。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降为那答应。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崩逝,文宗即位,尊封为那常在。咸丰十一年七月,文宗崩逝,穆宗即位,尊封为那贵人。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二十日午时亮,年四十一岁。同治六年三月初三日,奉安慕东陵。
[家族背景]
宣宗那贵人出身博豁理系辉发纳喇氏。根据谱牒的记载,其家族入旗的始祖名为博豁理,入旗之后被编入正白旗包衣,是管领下不食口粮人,即不属于辛者库。博豁理一族原本世居辉发地方,但是其家族与辉发国主系辉发纳喇氏并非同族,所以那贵人与高宗继皇后也并无堂亲的血缘关系。
根据谱牒记载,博豁理入旗之后仕至总管。其子塞克士仕至护军统领。孙阿三,仕至内务府郎中、杭州织造。阿三的孙子或侄孙中有一位名为黄通
——————————
①《进皇太后等位宫分锻匹等项数目清清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220册 ,第492—548页。
②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第192页。
③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第192页。
保,仕至笔帖式,即是那贵人的高祖父。黄通保生子孟兰保,仕至护军校。孟兰保生子清平,仕至内管领。那贵人之父那俊即是清平之子。那俊自己仕至蓝翎长,娶妻李氏,生有二子二女。第一子原名那登阿,后来更名为连惠,比那贵人年长十四岁,为内务府匠役,月饷一两;第二子名为那经阿,比那贵人年长十二岁,是内务府闲散人。大女儿比那贵人年长七岁;二女儿即那贵人,也是四位子女里年纪最小的。在那贵人入宫的时候,其父那俊已故。
那贵人所出身之家族为内务府中低级官员,尚属于官宦人家的范畴。其家族在本旗内人员众多,具有一定的势力。①
[入宫背景]
根据档案,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七日,“奉旨,正白旗托永武管领下原蓝翎长那俊之女,著封为琭常在,钦此”,②可知那贵人为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出身,是包衣管领下人,应该是在道光十九年之前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并在道光十九年二月获得恩宠,从而被封为琭常在。
[宫廷生活]
那贵人获得了常在的位分之后,住在延禧宫,③当时延禧宫的首领主位是恬嫔。第二年,那贵人晋位为贵人,可见其当时比较受到宣宗的宠爱。四个月后,因故降为常在。又过了四年,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总管金得等传旨:“奉旨,将琭常在降为那答应。钦此。”④其后,那贵人在道光朝没有再得到晋升,失去了宣宗的宠爱。
六、曼常在
[简介]
宣宗曼常在,正白旗包衣刘氏(刘佳氏),二等侍卫官明第一女。在道光
——————————
①此段辉发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光绪八年壬午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为传知奉旨正白旗原蓝翎长那俊之女封为琭常在得给吃食等事》,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七日,档案号:05-13-002-000661-006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奏为查验延禧宫交出宫女情形事》,道光二十年十月十六日,档案号:05-0714-09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传知奉旨琭常在降为那答应每日所食吃食今日起照答应例得给事》,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692-006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年间被选入宫为官女子。于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封为曼常在。道光十三年前后,降为刘答应。道光十五年二月十四日,降为官女子。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酉时薨,未葬入皇陵。
[家族背景]
在学者对宣宗后宫所进行的整理之中,“曼常在”和“刘官女子”一般是作为两位不同的后宫主位出现的。“曼常在”获封在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在道光十三年之后则无记载。“刘官女子”在档案里出现的时期为道光十三年至道光二十年。虽然有学者当年已经怀疑她们很可能是同一位人物,但是限于资料不足,所以并未能形成结论。
目前根据档案,在道光十一年二月,曼常在被封为主位之后,有一名为官明的官员递上了谢恩折,其中提及,“官明之女本月初八日奉旨封为曼常在”,而这位官明为“前任二等侍卫”①,另外因为其谢恩折是通过内务府系统呈递的,所以初步推测官明为内务府包衣出身。其后,以此信息查询内务府户口档案,发现官明不仅确系内务府包衣旗籍,而且确实姓刘,其女即刘官女子,也就是曼常在。
根据内务府户口档案记录,曼常在出身沈阳刘氏,其入旗的始祖名为刘思舜,在清初被编入包衣旗籍,是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刘思舜入旗之后,其子刘天宠曾任游击,曾孙刘嗣兴曾任内务府司库。刘嗣兴之子名为七十八,是武举人。七十八之子名为阿克当阿,号厚花,由内务府笔帖式出仕,在嘉道时期曾任内务府大臣兼兵部左侍郎,于道光初年去世。这位阿克当阿即是曼常在的祖父②。阿克当阿生有六子,第一子名为官明,即为曼常在之父,曾任二等侍卫,娶妻傅氏。官明在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初十日病故,而傅氏则在道光二十六年五月病故。官明生有一子二女,独子名为多福,生于嘉庆八年。二女中,第一女即曼常在,第二女则生于道光二年,曾在道光二
————————
①《封女为曼常在谢恩事呈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208册 ,第199、200页。
②谨按,根据户口册的记载,阿克当阿应为官明之叔伯父。但是阿克当阿曾在嘉庆十一年因官明获赏蓝翎侍卫具折谢恩,其折中称官明为己之长子,故而此处仍将官明作为阿克当阿之子。另一方面,不排除官明原为阿克当阿胞兄弟之子,因故过继与阿克当阿为嗣。
十年参选内务府秀女被撂牌子。①除官明之外,阿克当阿另有子松泰、松安、松龄、松寿、松祝,均为内务府中级官员。从整体来看,曼常在出身内务府高级官员之家,属于内务府的新贵家庭。
[入宫背景]
曼常在出身正白旗包衣,是旗鼓佐领下人,所以应该是在道光十一年之前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并在道光十一年二月获得恩宠,从而被封为常在。
[宫廷生活]
在确认了曼常在与刘答应是同一人物之后,曼常在的履历也逐渐丰满。她在道光十一年之前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在道光十一年二月获得恩宠被封为曼常在。道光十二年十一月的宫分档案里,她尚以曼常在的身份出现。②而在道光十三年十一月的宫分档案里,她已经被降为刘答应。③到了道光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总管郝进喜等传旨:“奉旨,刘答应著降为官女子。钦此。”①她又被降为身份最低的官女子。之后她一直以“刘官女子”的身份出现在宫分记录里,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档案内记载,“刘官女子于本月十二日酉时逝了”⑤。因为她薨逝时连最低的答应位分都没有,所以她与作为睦官女子薨逝的睦答应一样并没有葬入皇陵。但是,睦官女子在入葬六道口几年后,宣宗恢复了她答应的名号,也因此得以葬入慕东陵,曼常在则没能得到这种待遇,依然没有葬入皇陵。
关于曼常在为什么被数次降位,已知的档案均未提及。只有道光十五年二月十五日,也就是曼常在从刘答应被降为刘官女子的第二天,宣宗下达了一份朱谕,其中说:“朕因刘宫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迟,昨晚当面将皇后
——————————
①此段刘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7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A1-A37。
②《呈报恭进皇太后等缎匹等清单》,道光十二年,档案号:05-0669-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呈皇太后皇贵妃等宫分缎匹数目清单》,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初六日,档案号:05-0674-07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奉旨刘答应著降为官女子每日所食吃食份例照官女子例得给事》,道光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646-0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为刘官女子逝世止退其每月所食吃食分例等项事》,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673-016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申饬,宫中事物岂容片刻耽延。再,如今内外不免仍有朦弊之恶习,可恨可恶之至。无论何人,一有事端,众人必向应管之人恳求不奏,只知朦弊在上一人,此即奸邪小人,张口则云恐烦劳上心,怕招上怒,其中弊病岂可胜言,是其欲以三岁婴儿待朕,安心作弊,论其人直同叛逆也。嗣后无论何人,若有应奏之事件,众人仍向应管之人恳求阻拦,不欲奏闻者,经朕查出,若是内庭等,定将位分全行革去,仍加重责。若是总管、首领、太监等,从重枷责,立即发道,永远不赦。朕言出法随,决不宽恕,毋庸诰诫不早也。特谕。”①亦未提及曼常在具体所做之事。
————————
①《恩赏日记档》,转引自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第201页。
第十五章 清文宗咸丰帝的后宫
清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名奕詝,满文作“iju”①。作为宣宗成皇帝的第四子,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丑时,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由宣宗秘密立为储嗣,缄置鐍匣。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宣宗病危,召集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等,公启鐍匣,手宣朱谕,立为皇太子。同日,宣宗崩逝。同月二十六日,文宗即位,改元咸丰。咸丰元年,“太平天国”爆发。咸丰六年(1856年)之后,遭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乱。咸丰十年,文宗以“北狩”之名出京,避难热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寅时崩,年三十一岁,在位十一年。同年十二月,恭上尊谥曰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庙号文宗。同治元年十月,升衬奉先殿。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奉安定陵,升衬太庙。光绪元年六月,加上庄俭两字。
关于咸丰帝挑选八旗秀女的年届,已知其第一次挑选八旗秀女为咸丰二年,之后按照三年一选的惯例,在咸丰五年、咸丰八年均挑选过八旗秀女,后来咸丰十一年虽然也是挑选的年届,却因为当时文宗并不在京师,未能成功挑选。
根据目前资料,清文宗一生中有十八位妻妾,其中既有由八旗秀女内挑选出来的,也有由后宫宫女内晋封的。清文宗是清代最后一位拥有宫女出身后宫主位的皇帝,之后的穆宗、德宗以及宣统帝的后宫主位均只从八旗秀女内挑选出来。谨按照咸丰朝选秀以及入宫的方式,将文宗的十八位后宫主位分类综述如下。
————————
①《玄烨谱录》,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34册 ,第218页。
第一节 清文宗咸丰帝的三位皇后
一、孝德显皇后
[简介]
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原镶蓝旗满洲后抬镶黄旗满洲萨克达氏,承恩公、太仆寺少卿富泰之女。在道光二十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二月初十日被宣宗指与皇四子文宗为嫡福晋。同年十月二十五日,行初定礼。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入宫行大婚礼,册封为皇子福晋。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巳时崩。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奉移田村暂安。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崩逝,皇四子文宗即位,追封为皇后。同年十月二十七日,以庄亲王奕仁为正使,成郡王载锐为副使,册谥曰孝德皇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恭上尊谥曰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恭天赞圣显皇后。同治元年九月,由田村移往静安庄暂安。同年十月,升祜奉先殿。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奉安定陵,升衬太庙。光绪元年六月,加上恪慎两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加上徽懿两字。
[家族背景]
孝德显皇后出身镶蓝旗满洲萨克达氏,后来因为孝德显皇后而被抬入镶黄旗满洲。镶蓝旗是满洲萨克达氏分布的主要旗分之一,旗内有数十支萨克达氏分布。由于目前资料不足,尚不清楚孝德显皇后出身哪支萨克达氏,只知道镶蓝旗满洲萨克达氏内门第最高的舒赛一系其谱系内并无孝德显皇后一家的记录。
目前已知孝德显皇后的曾祖父名为明山,监生出身,在乾隆末年由笔帖式入仕,嘉庆年间历任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地方官,后来升至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在道光四年被召回京城,仕至刑部尚书、都统等职,于道光十四年病故,是嘉道两朝的名臣之一。明山之子名为祺昌,仕至兵部员外郎。祺昌之子名为富泰,荫生出身,历任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仕至太仆寺少卿,即孝德显皇后的父亲。母系一方,孝德显皇后的曾祖母姓库尔氏,祖母姓纳喇氏,出身均不详。孝德显皇后的母亲宗室氏,是和硕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第三女,亦即和硕郑亲王端华和大学士肃顺的姐姐。所以孝德显皇后家族不仅是嘉道名臣,而且还与铁帽子王联姻,属于世家婚姻圈,特别是和硕郑亲王端华是道、咸两朝政治上颇为倚重的宗王,其门第非同一般。
另外,孝德显皇后至少有一位姐妹,嫁给和亲王府的奉国将军溥善。而孝德显皇后的父亲富泰很有可能只生有女儿,没有留下男性后代。在富泰去世后便面临绝嗣问题,由族中过继了族侄德懋为嗣,并承袭了孝德显皇后本家的承恩公爵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孝德显皇后的曾祖父是当时的名臣,但是除去明山自己一支外,其家族整体实力是相当普通的,以至于他家的近族基本都在清中叶被派往各地驻防,成为驻防旗人。孝德显皇后的父亲富泰绝嗣时,官方为他在近亲之中寻找承继人德懋,即是从凉州驻防的族人那里选出的。①
[入宫背景]
根据清中后期皇子成婚的惯例,孝德显皇后应该是在常规或临时的选秀之中被直接选中作为皇四子文宗的嫡福晋而指婚的。档案中提及,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十日,“现奉旨:郎中富泰之女指为四阿哥福晋,钦此”。②可见孝德显皇后是在道光二十七年被宣宗指婚给文宗的。③道光朝的选秀年届是从道光二年开始计算,则道光二十年之后的选秀年届应该是道光二十三年、道光二十六年和道光二十九年。孝德显皇后会在道光二十七年被指婚,有可能是作为道光二十六年的秀女记名之后又经过了一些时间才指婚,也可能是在道光二十七年时单独进行了一次临时挑选。
另外,根据官书的说法,宣宗秘密立储是在道光二十六年六月,那么在挑选孝德显皇后指婚给文宗的时候文宗已经被秘密立储,故而孝德显皇后是直接作为未来的皇后选入,必然经过了宣宗的精心挑选。
[宫廷生活]
孝德显皇后在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入宫,只经过了一年多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