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夜引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松下有鹤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64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2:44:37

  余下一位青年则坐在位上没动弹,一直瞧着黑漆漆的窗外,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也没人在意他。

  把众人神态映入眼底,很快到了敬茶的时候。

  清蕴从托盘中取茶,按顺序一一奉上,各自得了份见面礼。

  直到大长公主这儿,茶杯刚入手,清蕴眉峰挑了下,稍稍抬眸,就能瞥见小郡主疑似幸灾乐祸的神色。

  双手纹丝不动,清蕴对刚放下托盘准备离开的女使道:“茶凉了,给母亲换一杯。”

  女使面露讶异,不解她为何有这吩咐,大长公主没想太多,直接伸手去接,“凉了也没事,不过走个礼数,我只——”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险些脱手的茶杯被清蕴稳稳托住,登时柳眉倒竖,哪个不懂事的竟把杯子泡得如此滚烫。摔了杯子是小事,破坏了敬茶岂非不吉。

  同时也对这个看起来温婉柔弱的清蕴刮目相看,就那一瞬间的事,居然能迅速反应过来。如果没接住杯子,她又不知内情,恐怕会怪罪到儿媳身上。

  清蕴面色如常,“凉茶对身体不好,还是换杯罢。”

  说完一个眼神,奉茶女使不知怎的,情不自禁就听令去换了杯盏。大长公主这回没阻止,依照礼节喝茶、给礼。

  做完这些事,才算真正见过长辈,认识了李秉真的家人。

  随后众人同用早饭。

  因老夫人在场,所有人都秉持“食不言”的规矩,不曾说过一句话,席间仅能听到极其轻微的碗筷声,仆役走动、侍奉都是悄无声息。

  王家两房人住在一起,儿孙又多,平时极为热闹,同席时绝不可能这样安安静静。

  但国公府的人习惯了如此,清蕴也适应得非常快,仪态、动作无不沉着,有条不紊,看得太夫人暗暗点头,对这个孙媳妇更认可一分。

  大约两刻钟,这场早饭终于结束,大家各自散去。

  才走到廊下,和清蕴并行的李秉真就握起她拢在袖间的手,果不其然看见指腹这时候还在泛红,是再明显不过的烫伤,让他面沉如水。

  “藏翠。”他道,“去夏大夫那儿取烫伤膏。”

  藏翠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先被世子冷冷的模样惊得一个激灵,忙不迭应声而去。

  堂前清蕴和大长公主的那些动作只发生在几息之间,没想到他看得这么细致。

  清蕴笑了笑,“应该是下人没注意。”

  “他们不会犯这么浅显的错。”李秉真没有顺着她的话一带而过,抚过她指尖,“我心中有猜测,等查明了,定会给你交代。”

  这样斩钉截铁的态度让清蕴颇为意外,无声观察他,然而除去和昨夜一样的真诚,再无其他。

  场面上的漂亮话很多人都会说,清蕴本身就是个中高手。她习惯在情况不明时蓄势,也不会凡事都非得为自己讨个公道,因为有时候隐忍带来的益处显然更大。

  她不用细想,都能猜到八成是那位神色异样的小郡主捣鬼,只不知是什么原因。

  李秉真要如何呢,第一天就为她责罚亲妹妹吗?

第13章 不可过于重视,也不可忽视

  为查茶杯一事,李秉真暂时离开,清蕴没太在意,先回了月舍。

  刚嫁过来的她虽然无需管家,眼下也有些事做,到住处后先叫来了所有仆婢。

  李秉真身边的人不多,贴身伺候的就藏翠、藉香两人,另有四位女使,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为名,平时负责衣物、采买和整理等琐事。至于外面庭院洒扫之类的重活,都是由府里管家另行分配仆役。

  略问了几句话,表面看都是本分守礼的性子,待她这个女主人很敬重。

  “你们在府里这些年,了解世子的喜好、习性,想来世子也习惯了你们服侍,所以从前做什么,今后也照旧,我不另外安排。若有不便决断之事,再来寻我。”

  清蕴态度很和气,没准备用什么恩威并施、连敲带打的手段,这对她来说没必要。她并非没有倚仗的孤女,又是国公府明媒正娶而来,只要不是拎不清的人,绝不会仗着在府里待的日子长些就轻视她。

  说完这两句话,转头对自己带来的两人道:“国公府和家中规矩有所不同,遇事多听、多看,有不懂之处就向这四位姑娘请教,万不可散漫无礼。”

  春夏秋冬四女闻言,如何听不懂话中含义,顿时齐齐福身,“婢等定尽心教导两位妹妹。”

  “那就有劳你们了。”

  向她们了解了李秉真的起居作息,清蕴接着问起府里晨昏定省的规矩,得知国公夫妇不喜这些虚礼,除去重要年节,并不要求小辈每日请安。太夫人上了年纪,每日都得服药入睡,起得不比以往早,特意嘱咐过,请安要卯时以后,也不可天天去,三五日一次就好。

  这样看起来,其实国公府没有想象中规矩森严,某种程度比在王家还要轻松些。

  白兰白芷闻言,都不由为自家主子松了口气,她们还沉浸在刚才前厅的肃穆氛围,以为从此连说笑都要受拘束。

  好在请安不算严苛,世子看起来也很温柔体贴。

  大致把人记了个脸熟,清蕴看日头正好,让她们把带来的嫁妆箱子都打开,将衣物、书籍之类的东西先摆放好。

  那些金银珠宝、古器名玩,还有李秉真昨夜交给她的地契银票,就全都放进了月舍的小库房,两道锁,两枚钥匙,分别放在了她和白芷身上。

  随便翻了翻账册,清蕴发现这场婚事下来,自己的私产竟是翻了几番都不止。相比起来,这些年店铺经营所得都只能算九牛一毛。

  无怪有人视婚姻为买卖。

  “在做什么?”李秉真刚回来就看见院中一派热闹景象,脚步径直往清蕴这儿来,在她身旁落座。

  “把带来的东西稍做整理,有些日常用的就摆出来,想是要占世子一些空间了。”

  李秉真失笑,“本就是你我共同的居室,哪来占用之说。屋里空出了很多架子,你随意摆放便是。”

  他对外物的欲念非常淡薄,这点从月舍就能看出,里外陈设极为单一。作为世人眼中的文人雅士,他也没兴趣侍弄花草,月舍外的院子几乎光秃秃的,除去墙角的一株红梅,再没有任何花草树木。

  就那株红梅,还是大长公主强行留下的,说是月舍看起来太寂寥,总要有个鲜亮的颜色点缀。

  “我的东西也不多,应该只有书会占些位置。”

  李秉真嗯了声,说起自己此行结果,“早晨敬茶一事,是琪瑛在捣乱,她吩咐人提前烫好茶杯,特意在你奉茶时换上。我查清后已经和母亲说了,她被罚了一顿,如今正在和我们拗气。等稍微平复了,我再让她向你赔礼道歉。”

  他有心帮忙撑腰,清蕴自然不会故作大度说不必,只好奇问:“我与郡主素未相识,往日在宴会上也不曾碰面,按理来说并无旧怨,她是不喜我吗?”

  李秉真摇头说并非如此,“她是对我不满,迁怒于你罢了。”

  听起来好像有故事,对上清蕴目光,李秉真沉吟片刻,还是直接说了出来。

  “琪瑛与宝真郡主自幼相识、情谊深厚,她一直想让宝真到国公府来。”

  怎么个来法,清蕴立刻听明白了。

  无非是想让好友嫁给兄长,永续友谊。更有可能,这位宝真郡主也爱慕于李秉真,却被拒绝了。在李琪瑛眼中,也许是兄长辜负了好友,自然会对她这个刚嫁过来的嫂嫂有敌意。

  这种敌意听起来有些孩子气,但放在李琪瑛身上,不可过于重视,也不可忽视,因为她的性情实在有些特别。

  永平郡主李琪瑛,此前清蕴只听过其人,具体如何不了解。成婚前特意托人打听了番,才知道这位郡主最响亮的名号不是齐国公与镇国大长公主之女,而是任性跋扈,以及风流多情。

  李琪瑛热衷举宴玩乐,自幼混迹在京城的锦绣堆,时常和贵女、世家子一同出游、踏青、行猎。因家世出众,无论何时都居于首位。又因美貌非常,京中诸多小郎君都是她的裙下之臣。

  她未及笄时,就有好些人上国公府提亲,其中一人还是柳阁老之孙。她听说后不仅没有答应,还极为嚣张地把殷勤献好的柳彦君打出门去,让柳家大失颜面,一时沦为京城笑柄。

  齐国公要带她上柳家登门道歉,大长公主却道女儿性情直爽、不拘小节,对此不以为意。

  柳阁老门下的都察院官员,后来以此事攻讦齐国公“无力齐家、何以卫国”。建帝作为判官,却轻飘飘一句“郡主年少轻狂”就把事情略过,明显有所偏袒。

  两家本就不和睦,由此仇怨更深,在朝堂上常有争执,官场外也是纠纷不断。

  而李琪瑛呢,闯出这样大的祸依旧能我行我素、毫不收敛,可见她在家中何等受宠,本人又是何等娇蛮,绝不会因嫂嫂这个身份就对人另眼相待。

  眼见清蕴落入沉思,李秉真道:“长辈对琪瑛向来纵容,所以她颇为顽劣,行事总无顾忌。不过,我刚才已经和母亲说过,如果今后再有这类事发生,我会直接罚她。”

  清蕴轻挑了下眉,国公夫妇管不了,他这个兄长居然能管束小郡主?

  但他既然这样说了,她也不会揪着不放,而是提起另一件事。

  “商定婚事时,王家说过会给我陪嫁四位护卫,父母亲当初也应允了。护卫中有一人名为陈危,他天生神力,武功颇高,在点兵布阵上也有些天赋,仅做看家护院之事未免可惜。我想找机会让他在公爷面前露头,如果能得公爷赏识去随军历练,也算是他的机遇,你觉得可行吗?”

  “父亲爱才,如果此人当真骁勇善战,无需你举荐,父亲定会重用他,至于机遇……”李秉真沉思,“再过不久就是春蒐,陛下会带众武将去猎场,父亲也会下场狩猎。届时让他跟在身边,先展露功夫,引起父亲注意后,再表露意愿,这样就容易得多。”

  建朝有科举,也可不拘一格降人才,各家门下如果有天赋卓绝之人大都会有心培养,毕竟他们能出人头地,也是家中的一份助力。清蕴这个提议很寻常,李秉真很快就想到办法。

  清蕴听罢,深觉这个提议再合适不过,“我过几天和他说说,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李秉真说好,接着问:“此人有什么来历么?”

  他以为是清蕴远亲之流,却听她说:“当初我从江苏来京,正是陈危和他叔父去接,途中遇到山崩,陈管家为救我被砸破脑袋,从此神智懵懂,至今记不清人。陈危虽有天赋,但为人内敛,不擅和人交流,留在家里恐怕也无人看重。我问过他意思后,就把人要了过来。”

  原来有这份原因,李秉真恍然,提出想见一见陈危,正好他现在在国公府里还没派活儿,不出片刻就出现在二人面前。

  正月的天儿十分寒冷,陈危仍只穿身极其轻便的布衣,腰挎长刀,身量稍显单薄,但那悄然无声又迅速的步伐,足以让人知道他功夫确实不错。

  与此同时,他的相貌还隐约有几分眼熟。想不起那份熟悉感从何而来,李秉真先放在一旁,问了陈危几句话,见他果真颇有将才,态度始终不卑不亢,不由赞一声“少年英杰”。

  他把刚才和清蕴商议的事说了出来,很和气地问:“你意见如何?”

  陈危仅看了眼清蕴,得她肯定就毫不犹豫应下,“全凭主子吩咐。”

  李秉真点头,待他离开后对清蕴道:“父亲定会很喜欢他。”

第14章 “嫂嫂。”

  两人闲聊了会儿,眼看时辰尚早,离用午饭还有段时间,干脆相携在国公府逛起来。

  在一众皇亲国戚中,国公府占地最为宽广,是由原本的大长公主府和侯府合建而成。按规制来说不能这么建造,可大长公主地位非凡,天子也纵容,那些言官的谏言就被抛在了一边。

  从月舍开始,两人穿梭慢行于各条长廊。国公府房屋大都为重檐歇山顶,辉煌堪比宫廷殿宇,一重又一重飞檐,其下是连接各处的廊桥、洞门,行走间碰见各院仆役,见了他们远远就候在原地,直到两位主子经过才重新动作。

  齐国公和大长公主同居主院,除此之外大长公主还另有住所,正是她原本公主府的闺房,名潇湘居。齐国公不回府时,她更愿意住在那儿。

  远远看去,潇湘居附近有一小片斑竹林,夏日想必很凉爽。

  李琪瑛作为最受宠爱的小辈,独占全府最大的院子,名玲珑轩,旁侧有鱼池花圃环绕,宛如桃源福地。这会儿仍是严寒,水面仅有一些枯叶飘荡。

  太夫人住所旁则建了个小佛堂,她和秦夫人一样,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一天至少在佛堂待三个时辰。

  李秉真平时少出院,对家人的住所倒都很了解,说李琪瑛的院落名取自“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这句诗,宝真郡主那儿命名明月居,她就要叫玲珑轩。

  “看来两位郡主感情很深厚。”

  李秉真十分赞同。

  走着走着,到了一处极偏僻的角落,这儿仅有座孤零零的屋子伫立,屋外荒草蔓生,十分杂乱,看着不像有人居住。但就在这时候,那道充满岁月痕迹的木门随着吱嘎声被推开,仅着一身短打的青年走出来,看见他们愣了下。

  是李审言。

  他手里拿着盆,把水随手一倒,立在那儿漫不经心地叫了声“大哥”。

  这时候,清蕴才看清李秉真这个弟弟的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夜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