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夜引_分节阅读_第40节
小说作者:松下有鹤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64 KB   上传时间:2025-05-14 12:44:37

  齐国公若有所思地点头,不过得知女儿和外孙都没事,到底是安心大过其他。

  倒是清蕴,短时间奔波两地,连着十多个时辰未眠,眼下青黑明显。齐国公也不好意思问太多,忙让儿媳去歇息。

  简单洗漱后,清蕴扎扎实实睡了三个时辰。一觉醒来,天又暗了,外屋传来说话声,她仔细辨别了下,是李秉真和张颖。

  似乎是在讨教刀伤的事。

  张颖的医术涉猎也挺广,连这些都有所了解。

  她起身给自己倒了杯水喝,不多时,听到里屋动静的李秉真就入内,手中拿了一叠纸,都是他刚记录下的要点。

  清蕴发现了,他对自身的病不怎么上心,涉及到亲近的家人还是会和寻常人一样。

  “我好像听到张大夫声音。”

  “嗯,他刚离开。”

  清蕴故作不知,“难得见你主动找他。”

  李秉真淡笑了下,知道夫人的意思。但他现在还不准备把自己在试用那个法子的事告诉清蕴,一则这方法本就是冒险,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施针过程也比较骇人。一则是想给她惊喜。

  他如实拿出记录的纸张,“张大夫医术高超,在我看来有些地方远胜太医,所以向他讨教剖腹伤如何休养复原。”

  太医诊治的对象多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稍有不慎就容易被降罪。所以即便诊出问题,他们治疗起来也多用保守的法子,小小风寒治个十天半个月都属正常。

  外人觉得太医院汇聚了世间医术顶尖之人,但李秉真从小见识过诸多大夫,心中自有分辨。

  他们纵有十成医术,真正拿出来的可能只有三成,倒不如张颖,敢于担风险,只为治愈患者。

  **

  李贵妃刚刚产子,朝堂暂时还没什么动静。

  清蕴途中又进了一次宫,把李秉真记录下的休养之法和药方交给大长公主,用不用,当然是她这个母亲决定。

  在这之后,清蕴再度清闲下来。

  或许也不算清闲,毕竟府务、生意上的事不会停,遇到要事还是得她来拿主意。

  唯有一件事,即使到郊外散了趟心,清蕴还是没有再次见陈危。

  她还没有真正理好对陈危的想法,也不想再次情绪失控对他做出什么。

  陈危不在意,她自己却是很不喜欢那种感觉。

  这日傍晚,她坐在院子里新搭的葡萄架下,听管家禀报更换府里仆役的事。

  周管家道:“依夫人的吩咐,把厨房、马房、洒扫的人都遣散了一半,昨儿下午刚到人市去挑选了十人,如今正在调()教着,等他们学好了规矩就立马用上。”

  “嗯,能耐是其次,谨言慎行最重要,别叫我再在府里听到风言风语。”

  如果不是从白兰口中听说,她还不知府里一直有人在私下猜测齐国公和大长公主和离的原因,有好事者把这件事和李审言长期搬回国公府居住牵扯到一起。说齐国公有意抬举二子,大长公主一气之下和离了。

  还有些人大概是没意识到府里风气流转,见她这个世子夫人执掌中馈,以为和以往一样,给李审言那儿送食送水送物时要么不及时,要么敷衍。

  阿宽告到她面前,她思索后,决定罚一顿,再把这些人换了。

  当然不能只换大长公主在时府里进的那些人,传到婆婆耳中,还以为自己对她有意见,干脆就各换一批。

  周管家连连应是,“夫人放心,这自然是最紧要的。我昨儿也带人去二公子那儿看了圈,把该补的都补上了,今后绝不会有人故意怠慢。”

  清蕴道:“天儿越发炎热,太夫人那儿要尤其注意及时换冰。除了各院,下人的屋子里也可每两日发块冰,不然热出病来也不妥。”

  周管家继续应声,夸赞夫人细致。

  由于是在屋外,商量的又是府里事务,两人声音不大不小,没有特意收敛,被在暗处的李审言听得清清楚楚。

  听到周管家夸清蕴“友爱体贴”时,他飞快扬了下眉。这位大嫂不是对他“友爱”,恐怕只是为李秉真、为她自己挣名声罢,也在祖母和父亲那儿做做样子。

  斜倚在树干上的李审言嘴里叼了条草叶,眼睛紧盯着齐国公书房,偶尔扫一眼月舍外的院子。

  两处临得近,才叫身居高处的他能够一览无余。

  李贵妃产子后,建帝对李审言下了密令,让他日夜盯紧齐国公,看他会和哪些人来往。李审言知道除去自己,陛下定然还对锦衣卫下了同样的命令,说不定锦衣卫盯的就是他。他便做出出门当差的样子,实则藏身于暗处,盯着齐国公。

  每当齐国公孤身待在书房或是在府中会友时,盯得尤其多。

  但密辛没发现,倒是时常看见在院子里的陆清蕴。

  应当是天气热,即使置了冰块,她也不愿总闷在屋子里,每过了晌午,就爱在葡萄架下乘凉。

  有时看书,有时弹琴,有时和人谈心聊天,有时会像今天这样处理府务。

  不知不觉间,李审言都快对她的作息和喜好了如指掌。

  和在外时长袖善舞的模样不同,陆清蕴若是在院中独处,根本不爱笑,也不像对外展现出的那样温柔。李审言曾看到一只意外跌落枝头的小雀坠在她面前,被藤条缠住爪子,她看了半晌,一点帮忙的意思都没有,还是白芷去了之后,才帮小雀解放。

  李审言便知道,之前自己的感觉没错,她的那些温婉果然是表象。

  转过这些念头,李审言又看了会儿在书房中和老友相会的齐国公,从口型辨别出两人只是在简单叙旧,颇感无趣地移开目光,重新回到葡萄架。

  李秉真不知何时回来了,夫妻俩屏退左右,正同坐在葡萄架下纳凉。

  不知说到什么,他看见陆清蕴摘下一颗尚显青涩的葡萄,用水冲洗,面含盈盈笑意喂去。

  李秉真笑看她一眼,丝毫不觉对方促狭,反而配合地仰首。

  分明是光线晦暗的黄昏,李审言却仍将那颗葡萄上的晶莹水珠,以及那纤细白皙的手指看得清清楚楚。

  看着那截指尖随着青葡萄一同被缓缓纳入口中,再收回时,指尖豆蔻色也仿佛愈发鲜亮。

  李审言喉结微动,收回了视线。

第44章 百日宴

  云阳长公主办的赏荷宴没白费心思, 不仅为女儿找到佳婿,参宴的其他年轻人中也有互相看定眼的。

  王宗赫没有风花雪月的心思,架不住他家世、才华都太出色,考中状元后本来就是京中女婿的热门人选, 赏荷宴上被许多贵女亲眼见过后, 上门说亲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郑氏挑花了眼。

  长子是王家长孙, 亲事当初是由婆母秦夫人拍板选的, 为一个六品京官之女。家世不算雄厚,只能说蕙质兰心, 十分懂礼。

  长子宗晖被派到外省出任知县,一去就是几年,至今不知何时有机会归京,儿媳都毫无怨言地随任。从长子寄回的信中,郑氏知道儿媳将他照顾得很好, 还添了个小孙女, 便也慢慢放下了成见。

  如今到次子宗赫,郑氏暗暗想,他可考中了状元, 挑个家世出众些的也不为过。

  挑来选去,发现柳家竟也主动抛来结亲之意,想把柳家五姑娘嫁来。郑氏略有心动,却踟蹰。

  早先给长子定亲时, 婆婆提醒过她, 不要只看家世挑人, 可以高嫁, 但切忌高娶,尤其是京中有名的那几家。一则是出身太高难以管教, 一则是公公王贞已官居礼部尚书,挑高官之家结亲,放在有心人眼里,难免有结党()营私之嫌。

  柳阁老贵为首辅,柳五姑娘又是他最疼爱的孙女。柳家看上宗赫,不知有没有这位阁老授意?

  她可不敢拿丈夫、儿子的仕途开玩笑。

  郑氏先问了丈夫。

  王维章皱眉,却不像以往那样断然拒绝,“问问父亲的意思。”

  家宴上,郑氏便趁着气氛正好,不经意提起这事。

  王贞抚了抚须,看向孙儿,“克衡觉得呢?”

  秦夫人也含笑,“那日在宴会上,三郎应该和柳家姑娘见过面了罢?”

  在长辈们关切非常的目光中,王宗赫淡道:“记不大清了。”

  “我怎么听人说,你和柳姑娘相谈甚欢?”郑氏狐疑地看着儿子过于平静的面容。

  知子莫若母,虽然她和儿子算不得十分亲近,但说起自己的亲事也是这个死人样,该不会还惦记着陆清蕴吧?

  “我和每人都谈得很欢。”

  王令嘉噗嗤一声笑出来,被长辈们看来时,忙收敛神色。

  她不知道,三哥还会说这种笑话。

  王维章皱眉,郑氏瞪眼,上首的王贞和秦夫人倒笑得宽和。

  “你如今是该考虑终身大事了。”祖父王贞道。

  如果不是王宗赫当初以要专心备考的理由拒绝说亲,家里不会拖到这时候,毕竟他的大哥就是在及冠前定下亲事。

  当然,王贞后来明白这是孙儿想科举考得功名后有底气迎娶清蕴的借口,可惜世事未能如其所愿。如今他主动开口,就是不希望孙儿一直沉浸在往昔。

  王宗赫沉默了阵,“柳姑娘确实不错。”

  郑氏大喜,观公婆神色,就知道他们并不反对,当即有了想法。

  家宴上三言两语定下主意,接下来如果柳家那边态度如初,亲事应当会就此定下了。

  王令娴从旁听着,暗中比对王宗赫和母亲的脸色,觉得与其说是兄长娶妻,不如说是母亲。

  好在因割腕那件事,家里现在都不敢催着她定亲结婚,她乐得自在,也不想引起他们注意。

  **

  李贵妃这胎生得艰难,小皇子早产体弱,她自己也因剖腹险些丢了性命,休养一两个月才勉强恢复精力。

  两位主角都不方便,小皇子的满月就没有操办,而是等到百日再摆宴。

  按李贵妃意思,只要请父母亲、弟弟弟媳还有妹妹即可。大长公主想热闹些,给女儿添喜气,提议请往日和她要好的一些闺友,时而会碰见的王家姐妹也没落下。

  估摸着大约有二十余人,李贵妃着人去请示建帝,得他应允后再一一请人。

  百日宴这天正好初十,是建帝新定下的升朝时间。

  如今一个月升朝五次,分别为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这几日,其余时候若有要事,则由内阁单独觐见,向建帝呈禀。

  刚解决完蒙古和谈一事,暂时也没什么天灾人祸,官员们禀报的都是些日常事务,建帝听得倍感无趣,留下一句“由内阁决断”,就结束了还没超过两刻钟的朝会。

  百官面面相对,都看到彼此眼中无奈。

  陛下越发懒怠了,本来一月上朝二十日,现在变成一月五日,每次都不到半个时辰,长此以往,恐怕比之先帝还不如。

  至少先帝装模作样的时辰可比这位久。

  提起来,他就以养身为由头。谁敢拦着陛下休养呢,龙体有恙,他们可无法担责。

  本以为是中兴之主,谁成想……

  官员们慢慢往太和殿外走,王维章则有意停下,大理寺其余官员看出他的意图,接连向上峰告退,先行离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1页  当前第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1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夜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