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小通房她又娇又甜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十颗糖粒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24 KB   上传时间:2025-05-16 12:06:14

  既已传了早膳,来通报的小丫鬟转述完公子的话之后就等在门口,是要等着苏苏一道过去的模样。

  苏苏脸颊微热,垂着头让绿莺理好散落的发丝之后,便忙忙起身出门。

  苏苏进门时,摆膳的丫鬟刚把一碗清淡的粳米粥摆在徐弘简对面。

  算是来得刚刚好。

  徐弘简在府中用饭的时候不多,也就年节旬休之时才在家。他同苏苏一道用的膳食,大多是早膳。仅从早膳的菜色看来,他和她的口味相近。

  桌上摆的都是些清淡小菜,尽是些脆嫩爽口的。

  除了膳房端来的盘子,桌上还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小盅,放在苏苏这一侧。

  苏苏偏过头一看,盅里汤色似药,飘着枸杞,便知道这是公子叫人在小厨房给她做的补汤。

  在别庄上时,她因为不喜欢首乌的味道没有去动那盅补汤,惹得他亲自端碗给她喂。回想起这事,原本就泛着薄红的脸颊又烫了起来。

  郑嬷嬷给她盛了一碗,晾在一边。

  空腹时不适宜喝这补汤,苏苏吃了几勺浓香的粳米粥,便把盛着补汤的小碗挪到面前喝起来。

  不知是不是嗓子疼的缘故,耳中不太听得清,就连碗勺轻轻磕碰的声音听起来也像是在很远的地方发出来的。

  听到徐弘简的声音时,苏苏又喝了两勺补汤才反应过来。

  “可是今日的膳食不合你胃口?”

  苏苏自小就懂得珍惜粮食,就算后来在膳房待了近两年,她也不像其他在膳房当差的厨娘丫鬟,只管把粗糙饭食倒进潲水桶里而去吃那些精细的菜肴。不知他何来这一问。

  顺着他的视线看了眼,他的目光落在她面前的小碗上。

  白瓷碗中棕黄色的汤荡着细纹,是她方才觉着烫,搅动出来的。

  怎么看,这汤都不像是好喝的样子。

  苏苏握着小勺放也不是,拿也不是。

  她主动着去喝补汤好像是不太寻常……

  可这,不是学乖了吗?

  苏苏只好清了清嗓子,勉力忍着喉咙的不适,答话道:“补汤还是趁热喝比较好,若失了药效,岂不是辜负了公子的一片好意。”

  徐弘简听着她的声音,眉心一皱:“可是着凉了?”都记得让人给他递汤婆子,对自己怎么如此不小心。

  郑嬷嬷答道:“昨夜里下雪,绿莺她们警醒着呢,炭火烧得热热的,窗也没大开,许是姑娘夜里做梦,没睡安稳惹出来的。老奴晚些时候调些安神香给姑娘用上。”

  冬日里有些许不适再正常不过,却不是每次有不适都要寻医问药,用多了药反对身体不好。

  听郑嬷嬷的意思,应是不严重的。徐弘简点点头。

  她身体底子不错,但喝几口汤就能烫了舌头。屋中一应俱全,不缺什么,可有人看护着她也能把嗓子弄成这般。果然还是不会照顾自己。

  徐弘简不由庆幸在她进了朝宁院的当天夜里他便传信给母亲,让郑嬷嬷到她身边陪着。

  这边刚用完早膳,传了人来撤饭,方才消失不见的青木步履匆匆地走进来:“公子交代的事已经办妥,一应文书都送到大人桌案上。另外,明珠姑娘那儿的事也差不多清楚了,她请公子寻个机会去一次,亲自给您交代。”

  徐弘简微一颔首,示意他知晓了。

  青木回话时从不避着苏苏,但她也知道公子忙的事皆是关系重大,不是她能多听的,只垂首候在一旁。

  而此时听到青木提到“明珠姑娘”,她的耳朵动了动。

  正兀自思忖着,冷不丁地听他问了句:“前日里我桌上的那张字怎么不见了?”

  苏苏愣了愣。

  自他在别庄时准允了她习字,她便一日不辍地在学。

  也依着他所说的,隔上几日就交一张到他书桌上。可她往他那儿去了有四五次,其中只有一次他正好在书房,其余时间她都是直接折好了放在带去的糕点盒子旁边。

  这几次下来,他也没说过什么。而苏苏因认真学着,并且也勤恳练习了好些日子,自己就觉出了起初那两张字的毛病来。

  前几日她依着郑嬷嬷的话去书房送汤,徐弘简并不在。

  苏苏看到他那张宽长的书桌上,摊开着她头一回交给他的大字,更羞人的是,旁边翻开的书页上的字,挺劲有力,笔力险劲。

  她立时羞愧不已,想着他也看过了,便把那张不忍直视的大字收起来带了回去。

  此刻听他问起,苏苏很是羞赧:“那张写得不好,我拿走了。公子可还有其他用处?我已收起来了。”

  总不能是因为没见过写得那般丑的字,觉得稀奇,才问她要的吧?

第11章 识字

  徐弘简记得自己第一次抄写文章时,母亲珍而重之地收起来放到盒子里。甚至他第一次抄写长诗,第一次落笔的山水人物图,她也都很珍惜。若不是他那时一再保证“将来会写出更好的给娘亲”,母亲的箱子里不知要装上多少这类物什。

  他过去不太明白母亲为何有如此兴趣,直到苏苏开始习字之后将写的字拿给他。

  他方才体味了母亲十余年前的心境。

  五六岁的幼童初次提笔写的字总是歪歪扭扭的,苏苏不过初学,虽不能真的同小儿相比较,但在徐弘简看来已经很是不错,何况每一次交来的同上一回比起来都有长进。

  她第一次写字约莫就是那个写在他手心上的“简”字,没能留存下来,因此,对于她落笔交予他的第一张,他分外地珍惜。

  徐弘简接过清茶抿了口,似是不经意地说:“收起来便好。你如今学得快,也不会写错字,我是想找适宜临摹的碑帖给你。多看些日子,也就好了。”

  苏苏脸上热意稍减,轻轻呼出一口气,才道:“多谢公子。”

  他端着茶盏的手骨节分明,煞是好看,苏苏没忍住多瞧了两眼。

  -

  老夫人的云寿堂,二夫人钱氏前来请安。

  “……施家老夫人旧疾犯了,我着人将库房里的人参送了去,就是二爷三年前从西山得来的那对。另一个事,族里的秋茗丫头年后就要成婚了,要嫁到南边儿去,说是年后要来给母亲您磕个头,礼单我已经备好,随后母亲您让柳嬷嬷掌掌眼,看有没有要添的。”

  徐老夫人挥了挥手,让柳嬷嬷把单子收起来:“这些事你看着办就成。你大嫂在府里的时候,也都是自己打算的。这各家的人情往来,多做几次,心里就都有数了。”

  钱氏听老夫人夸大房的那位,讪笑着应道:“母亲说得是。”顿了顿又打起精神道,“没有十足把握时,我是万不敢擅自做主的。就说朝宁院里,伺候的人手不多,连管事的替我发放月例银子,都要说拨到三公子朝宁院的银钱比其他院里少了呢。刑部的公务又繁忙,我是真担心下面的人手太少,诸事上不够妥帖。母亲您看……”

  徐老夫人睁开眼,望向钱氏,打断了她还没说完的话:“他那儿的事,你不必多管。”

  钱氏脸上的笑僵了一僵。

  徐府各院里的下人还算规矩,除膳房、绣房这些地方和家生子,其他奴仆甚少无所顾忌地四处走动。朝宁院的人手本来就少,加上他们一个个的嘴都严实得很,钱氏差人去打听过,从没问出过什么。

  若是从前,她便默默忍了,可眼下有事要求人家,不得不多说几句:“母亲说得是。可这大嫂不在府里,朝宁院里添了个人,我还从没见过呢,不知是该多备些什么送去。虽有什么缺的,那边儿的丫鬟都能够去找管事的,但到底是位新人,也该放些好东西在房里,才不至于太冷落她。我昨儿个去库房里看了看,竟不知道哪样合适。”

  徐老夫人垂眸听着,末了点点头:“这倒也是。”

  钱氏一喜,立马想说不如今日就叫人过来看看,还没来得及说话,徐老夫人就逐客了:“你想得周到,回头让她到我这儿坐坐,若有什么缺的,再差人上你那儿领钥匙去取。”

  钱氏颇为不甘地回去了,只能想着,好歹是能往朝宁院里送些东西了。只要那位到老夫人跟前去一次,以后免不了也要时不时地到云寿堂请安,自己早晚能遇上她说说话的。

  钱氏在宁贤院里一边等着老夫人差人来取东西,一边筹备着年节的琐事,扎扎实实地忙了一阵子。她刚听说老夫人请了人去云寿堂,大夫人宋氏要从寺庙中回来的消息也传到她耳中。

  钱氏近来在老夫人跟前做出谨小慎微的模样,这大嫂回府必定是要为大嫂接风洗尘的,免不了又要费一番工夫。她最恨宋氏那清高孤傲的做派,眼下也不得不低头。

  “罢了。只要事能办下来,让她得意一阵又何妨。”

  另一方,云寿堂内,徐老夫人挑选着宋温房里的挂屏图画,一壁让人上茶。

  苏苏福了福身,由郑嬷嬷扶着手落座。

  屋内其他婢女都退了出去,只剩她们和徐老夫人身边的贴心人。

  徐老夫人头戴鹿鹤同春抹额,鬓边花白,瞧着身子骨不太硬朗,坐一会儿就要由老嬷嬷扶着换个姿势,给宋温挑选挂屏可是十足地仔细,一张一张地慢慢选着。

  老夫人温声开口:“弘简他公务繁忙,身边又只你一个贴心的,你少不得要多费心。”

  苏苏腕上的一对儿圆条玉镯碰在一起,叮当脆响,她的声音也同样动听:“不曾耗费心神,能在三公子身边,是奴婢的福气。”

  徐老夫人低不可闻地叹了声气,徐徐说道:“这三个孩子当中,他尤为不同。老二明甫没办法跟他比,老大虽是兢兢业业,不敢稍有闪失,但弘简年纪要小些,刑狱之事又牵扯甚多,于他自己身上,便照料得不好。你从前在膳房时就很不错,温儿邀你同去别庄,回来也常在我跟前提起,我便知道你是个细心的。弘简他路还长着,你须得多体贴他。”

  说完这些,老夫人仿似累了,接过清茶抿了口,缓了一小会儿,才又问道:“你是三年前入的府,是家中遇到什么事儿了?”

  没料到老夫人会问这个,苏苏顿了顿才做了应答,她摇了摇头:“家中没人了。是照顾我的人家……遇到了一些事,逼得没办法了。”

  回忆起那对夫妇,苏苏心中的感激之情几近于无,便是有再大的恩情她也还够了,何况他们总想着从她身上刮些银钱去玩乐,丝毫不顾及她是过的什么日子。

  娘亲去世时,她才一丁点大,但也记得娘是留下过一些东西的,足够他们把她养大。那些东西让她和他们一家丰衣足食是不成问题的,可她渐渐长大,那家人的境况却越来越差,她便也跟着受苦,直到卖身为奴。

  他们拿了那钱解了燃眉之火,之后却不知节省,没剩下些什么钱,日子平平淡淡过着。

  她在徐府的这三年,他们从来没到徐府看过她,一到年节生辰,她都是孤零零一个。

  去岁夏天,山洪冲下来,毁了苏苏娘亲坟墓旁边的一块地,山坡上滚下来的乱石把墓碑损了一半,坟上的情形不太好,要钱补修了,匠人等着钱到手了才肯开工干活,他们才托人叫她回去,把这钱给了。

  同她一齐进府的丫鬟里,有个同村的姐姐,但人家顾忌着舒家两口子的名声,都不敢与她多说话。

第12章 难捱

  回忆起这些事,苏苏的神色算不上好。徐老夫人见了,心下了然,于是说些安抚的话:“既如此,就安心地待在朝宁院。弘简的脾气秉性,圣上也是称赞过的,在他身边,必不会亏待了你。”想起宋氏快回来了,又继续说:“寺里来信,说慈云快回府了,你不用惧怕她,只寻常对待着就是。”

  宋氏并不知道徐弘简的真正身份,是实打实地把徐弘简当大房庶子看,但从来也没为难过朝宁院里的人。宋氏一回来,定然会寻机会叫苏苏到她院里去坐上一会儿,因此徐老夫人才有这样一说。

  苏苏知道宋氏待人俱是温厚大度,不曾惧怕过她,听老夫人这番话,只乖巧地点点头。

  说了一会儿话,徐老夫人也累了,招手让老嬷嬷近前来,吩咐道:“你去把我库房里的那个花鸟瑞果挂屏和紫檀点翠嵌象牙高士山水插屏给朝宁院送去。还有,西窗下那个箱笼里装的皮料也都一并送去。”

  徐老夫人手里的东西自是比二夫人那儿的要好。老嬷嬷俯首应是,转身去了。

  苏苏客随主便,也应时告辞。

  云寿堂院子里来往的丫鬟都静悄悄的,唯恐惊扰了主子歇息,除了多些人气,和朝宁院是差不多的安静。

  甬道上落了薄雪,绿莺贴近苏苏,走在她右手边,温声提醒道:“姑娘小心脚下。”

  微风携着冷意,钻到衣领里一片清凉。徐老夫人畏冷得厉害,苏苏在里间久坐之后,出门后并不觉着冷。

  一行人走出了云寿堂。

  红鲤在一旁应声,点点头:“真是得慢些走,今儿一大早我去取早膳,就听有小丫头在路上哭呢。她摔碎了两个盘子,自个儿跌倒地上时把前面那人手上的汤也碰洒了。瞧着可伤心呢。”

  雪天路滑,穿得也厚实,若主子那儿来的人又催得紧,是容易出差错。

  苏苏心一紧,忙道:“红鲤你小心些,可别伤着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0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小通房她又娇又甜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