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发誓!!
不过,买猫饭吧,她的小钱袋剩下的钱不多了,大概只能买份寻常的,不能买拌了好几种鱼肉的贵猫饭。
委屈她家孝顺又生得这么好看的小花了。
呜呜……
好在最后元娘没有这个苦恼了,她甚至不需要买猫饭,因为阿奶买了。
而且是拌了莳萝、薄荷、鱼肉、猪肉和米饭等的昂贵猫饭。
虽然肉的分量并不多,切得碎碎薄薄,看着像回事而已。
王婆婆甚至买了一个布头缝的,里面填了棉和薄荷的鱼儿,是卖猫饭的店里头买的,比起搜搜,只能扯从村子里带来的粗布破衣来做成逗猫小旌旗的元娘,王婆婆实在财大气粗。
那些猫儿的玩具,元娘去买猫饭的时候,穷酸得都不敢多看两眼。
*
王婆婆回来后,知道了上午的事,倒是没立刻做什么,只说等犀郎回来问清楚,总不能两眼一抹黑的瞎来吧?
犀郎下学已是天堪堪暗下的时候了,他一回家就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看到了礼物,一整个食盒的樊楼点心,最上品的端砚,浙江湖州的毛笔,上贡的龙凤团茶。
东西不多,但后面的三样都价值千金。
偏远小民恐怕听都没听过。
在王婆婆说完它们的来历与珍贵后,陈括苍却说可以收。
这是孙令耀的待友之道。
“他已是收敛过了。”陈括苍道。
否则,出手还不知要多豪奢。
岑娘子犹豫不决,想说些什么,倒是被王婆婆抬手制止了,她目光老辣锐利,“听犀郎的,那是他的同窗。”
岑娘子想说犀郎还小,这样的大事如何能让一个小孩拿主意,可她听王婆婆的话习惯了,这时纵使疑虑也不敢反驳。
王婆婆却不是因为贪图钱财,她见过比这更好的东西,商贾虽豪富,但有些好东西只有高门勋贵才享得到。
她是信陈括苍。
虽然他年纪的确小,却比许多成年人都头脑清楚。
这个孙儿,虽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善谈之辈,但在人情世故上,比她儿子要懂得分寸。
许多人以为,要能言善道,会舌灿莲花奉承人才是懂人情世故,实在是谬论。她见过的高官不胜枚举,世伯、族叔、父亲的门生,那些攀上高位的人精,就没有不通人情的,言语间不动声色的拿捏、权衡,才是真章。
而且,最要紧的是他身上没有迂劲,这样的人才最适合走科举,进官场。
上天到底还是眷顾她们家,王婆婆心中欣慰,面上却不显,只拍了拍犀郎的肩,“进屋里读书去吧,若是不够亮堂,便多点一盏油灯,莫为了省点小钱,把眼睛熬坏了。”
陈括苍从椅子上起来,抿嘴点头,“是。”
他言行举止皆是有条不紊,不慌不乱。
王婆婆看着他的背影,悄然展眉,唇角微翘。
然后,她一转头,元娘正蹲着,手放在平头案上,仰头盯着食盒,眼里是浓浓的好奇与渴望,很克制的不让自己的手碰到盒子。
王婆婆压下唇角,扭头,到底忍不住噗嗤一笑,摇着头,“想吃就吃吧。”
“这可是樊楼的糕点,别处是吃不到的。”王婆婆说着,还感叹起来,“离了汴京这些年,许多风貌都变了,物是人非,樊楼倒是一如既往,甚至生意更好了,怕是还要建新楼呢。”
樊楼的点心……
元娘听着王婆婆的话音,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好奇道:“阿奶你吃过许多次吗?”
王婆婆哑然失笑,面上流露出怀念,甚至有很少能见到的自豪之色,“哈,我在闺阁的时候,每日都遣下人去买,再和叔伯家的女儿一块点茶食之,汴京的珍馐,我吃的可比隔壁的徐老郎中多!”
这在王婆婆身上太难看见了,她素日里都板着脸,好像出生起就是严肃板正的。
原来,她也有年轻爱笑、贪食口腹之欲的时候。
元娘听得入神,禁不住问道:“那您的那些姐妹,如今也在汴京吗?”
王婆婆笑了,“谁知道呢,大多……都死了吧,活着的也是颠沛流离,不受夫家待见。”
她娘家可是犯了大罪,举家流放,虽说错不及出嫁女,可她们嫁得都是门当户对的人家,就是不偷偷勒死暴病,怕也是备受折磨。
元娘察觉失言,不敢再问,只悄悄瞥阿奶的脸色。
但阿奶的脸上似乎并未有何伤心,而是粗粝满是痊愈白色划痕的手轻轻落到元娘的脑袋上,轻轻抚着,似叹息似低吟,“女子的一生最是艰苦,还得是有自立的本事才好。”
元娘觉得脑袋上的手重重的,可阿奶不说话,也不移开。
过了很久,才听到她道:“明天开始,我教你认字。”
“哦哦,好。”元娘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事到临头,竟也没太害怕即将会有的打手板子。
*
元娘很快就明白了,何谓读书的苦。
夜里的自己,还是想的过于简单了,承儿的话也……不一定完全可信。
阁楼的平头案前,元娘坐在矮凳上,低头盯书,右边放着笔架、笔洗等,甚至有研好的墨。但这些都没能用上。
因为……
“你已跟着我读了第八遍,为何还是背不下来?”王婆婆的语气说严厉,倒不如说是诧异。
元娘也很委屈,她明明有认真跟着读啊,“可、可能,兴许,并非每个人都如犀郎一般聪明,他早慧聪颖,我比不过也应当啊!”
王婆婆摇头否认,“不,他只需教一遍读一遍,即可背下。”
“?”元娘慌了,“这、我……”
王婆婆继续,“《三字经》如此简单,便是你父亲也只需读四五遍便可背下一页。”
随着王婆婆的讲述,元娘的眼神渐渐慌乱,指头揪着衣角绕圈。
“便是我,稍慢些,也与你父亲差不离。”
“为何……”
元娘勉强稳住神,强行辩解,“世上的人总有擅长与不擅长,背书分快些、慢些也理所应当。何况,我这么大年纪才开蒙,可是爹、犀郎、阿奶你,都是年岁尚小时就开蒙了,哪能比呢?”
话虽如此,但元娘心底的信念逐渐崩塌。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极为聪明的人,难不成……
自己竟是蠢材?
不!绝无可能!
她一定是顶顶聪明的,她就是知道!!!
第29章
第二日,元娘去给徐承儿送樊楼的点心,一碟顶皮酥、一盘樱桃煎。
那位孙同窗的下人送来的点心,足有七八盘,王婆婆让元娘挑两盘去分予徐承儿吃。
其实王婆婆自己拿去给徐家的惠娘子是最好的,显得有人情往来,但徐家人多,送去了惠娘子倒不好分,没得让惠娘子为难,做长嫂的怎么都容易出错。这才让元娘去送,只送给徐承儿,那就是小人儿们之间的事了,没那么多顾忌。
徐承儿的婶母总不好意思去抢侄女的吃食吧?
总而言之,这事就落到了元娘身上。
但昨日阿奶这么吩咐的时候,定然想不到……
元娘是顶着这副尊荣去的。
徐承儿见了都唬了一跳,讶然道:“你、你昨夜是去杀人还是放火了,怎么眼下青黑成这样,难道你偷偷去瓦子玩了?!!”
陈元娘把食盒往平头案上一放,一屁股坐在折背样的玫瑰椅上,两只手放在玫瑰椅左右两边的一根长木扶手上,任由身体往下滑,直到脖子扣住椅背最上方的横木。
她维持着松弛懒散到极致的姿势,随后打了个哈欠,幽幽转头,“真要是出门倒好了,我在床上躺了一整晚,愣是做了一宿的噩梦。”
元娘说着,委屈撅嘴,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湿润了,“承儿姐姐,我怀疑我是蠢材,呜呜呜。”
她倒没真的流泪,可泫然欲泣的模样,更叫人心疼。
可把徐承儿给弄得发蒙,“怎么回事,你好端端的怎么就蠢材了?难道是哪个人欺负你了,骂你了?你等着,我去替你讨公道!”
元娘摇摇头,维持着先前的姿势,脖子靠在椅背上,无语凝望屋顶,顶着青黑的眼底,心如死灰般道:“不,这是我自己发觉的。”
随后,元娘就列举了昨日王婆婆教导自己读书的场面,细细说明了她爹她奶她弟的不同,最后还讲了自己做的一夜的噩梦。
她梦见自己被一群虽然还不是很认识,但她能确定就是昨天白日背的那些字给团团围绕,它们的横折撇捺变成手脚和头,然后手牵手围着她跳舞,笑嘻嘻唱着歌嘲笑她是蠢材,连它们都背不下来。
它们说,还有更厉害的字没来呢!
元娘就这么吓了醒,醒了睡,睡了又吓,往复循环。
被迫听了一夜的嘲笑歌,元娘简直要崩溃了,崩溃到最后,有种淡淡的死感,她决定认命,也许自己真的不聪明呢?
倒是一旁的徐承儿,她愣愣听完,呆滞了好半刻,然后忽而捧着腹大笑。
她笑得乐不可支,前仰后翻。
甚至连泪花都笑出来了。
元娘呆了呆,委屈扁嘴,她这下是真的想哭了,“承儿姐姐,你也觉得我蠢得很好笑吗?”
不怪元娘,实在是徐承儿的笑声和梦里的好汉字们嘲笑她的笑法实在太像啦!
贯穿脑袋一晚上的嘲笑歌,死灰复燃,重新环绕在元娘耳畔。
好在,徐承儿赶在元娘彻底心死之前解释了。
“谁和你说这是蠢材?
“你猜猜我头回背三字经的时候,一页跟着我阿翁读了几遍?”
元娘克制的猜了猜,“五遍?”
徐承儿故作深沉,缓慢摇头。
“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