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市井日常_分节阅读_第48节
小说作者:东边小耳朵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59 KB   上传时间:2025-07-09 12:18:52

  才不是!多玩才能多输,他才能多挣铜钱。

  嘿嘿,赢是输之始,他才不会亏哩。

  好在元娘是个极为看重钱财的小娘子,才不会因为摊主人的三言两语和一点甜头,就迷迷糊糊沉迷起来。

  她只笑眯眯打哈哈道:“我再瞧瞧。”

  说罢,就不理会摊主人,自顾自凑到姐妹身边,看她们选的如何了。

  连同先前那个被她笑语盈盈拦下的路人,也都没再多瞧一眼。

  摊主人却不会放过送上门的生意,想招揽这位生得过分俊逸的路人,“郎君,您不若也来瞧瞧?平日官府可不许光明正大的玩关扑,一年就这么几日,何不放开手脚,尽尽兴?”

  路人似乎在看某个方向,稍过一息才回应摊主人,简洁道:“多谢。”

  他上前几步,走到了摊子前,恰好在元娘身旁,但并非很近,约莫两尺,中间还能站两三个人。

  若元娘抬起头去细瞧,必定能看清他的样子,而若是不理会,亦不会觉得逼仄冒犯。

  奈何元娘并没有空,她正帮万贯做出选择呢。

  万贯到底是在乡下受苦,胆小谨慎惯了,便是让她放开手脚玩关扑,也只敢把目光落在最便宜的物件上。明明摊上什么都有,诸般杂物、吃食点心、抹额钗环……

  可她提起的不是五文的一小块饴糖,就是三文钱一个的油灯瓷盏。

  这些便宜到都不必玩关扑了,元娘都能直接买下送给她。

  元娘恨铁不成钢,滔滔不绝开始劝说万贯,“与其选饴糖,不如选那边那个莲子糖,或者杏酥糖也好吃,一盒要四五十文,这样一来关扑赢了才划算呢!”

  万贯光是听见四五十文就心一颤,一斗米都只要四十文,粟就更便宜了,十几文一斗,区区几块糖,要价如此之贵。在灾荒之年,她们这些乡下丫头,一石米就能被领走。

  她唯唯诺诺,低着头使劲摇,“不、不成吧,太贵了。”

  王婆婆虽然是买断了万贯十年,但每个月还是有给她百来文,毕竟年岁还小,又在汴京,有什么喜欢的,想买什么甜嘴,手里也能有点钱。

  以王婆婆历来的管家经验,真要是一毛不拔,反倒是不妙的。

  好歹给人一点盼头。

  但万贯是实打实,半点不肯花,三四年下来,也不知道攒了多少。

  元娘知道万贯在乡里过得苦,又是被卖的,想着多攒点钱也没甚错,她直接道:“不会不会,不论输赢,都有我在呢,钱都算在我头上,难得出来玩乐,你呀,只要开心些,四五十文怎么都值得。”

  她话多,能说个不停,劝起人来妙语连珠。在她身边,很难不被那份勃勃生气感染,不自觉心情就好了些。

  万贯也从先前的恐惧害怕变成犹豫,颇想一试。

  元娘才不会给万贯犹豫的余地呢,直接拉着万贯的手喊摊主人,要来一试。

  这回的规矩略有不同,玩一次关扑得十文钱,输了十文钱的扑资归摊主人,赢了那一小包杏酥糖就归她。

  元娘利落付了十文,在万贯还未及反应之前就拿到了关扑用的铜钱。元娘小声催促,“你试试!输赢都不要紧,要紧的是玩乐时的心情。”

  那个先前被元娘拦下的路人,闻言似乎笑了,他声音温和悦耳,也随手指了一样,问摊主人关扑的规矩。

  元娘指导着万贯玩,对方也同时抛下铜钱。

  “啊!赢了!”万贯不敢相信,惊声捂嘴,她还是头一回如此幸运。

  元娘笑意盈盈的跟着贺喜,“哇!正旦就有好彩头,万贯你今年肯定顺遂!”

  万贯羞怯低头,脸颊却浮起喜气的红晕,“都、都是小娘子您的运道好,我、我只是沾光。”

  而旁边那个路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摊主人怕他不高兴,还宽慰道:“只是一时不巧呢,这关扑本就有输有赢……”

  摊主人想说一大筐话宽慰,哪知对方并不放在心上,也只是当个意趣,语气含笑,“无妨。”

  接下来,徐承儿再玩就没赢了,但她还不算差,旁边的那个路人连输了三次。

  第三次见分晓时,他依然很沉得住气,既不需要摊主人安慰,也不曾被勾住心神继续,只是温言道:“过犹不及,今日试过已尽玩乐之心。”

  他甚至反过来宽慰摊主人,“想来我与其并无缘分,摊主不必费心。”

  听到他和摊主人的对话,元娘顿起好奇心,她见过玩关扑急眼的,但凡输了,无不是扼腕痛惜,又或是沉迷于此,倒少见这样的说辞。

  上一个听到类似话的,还是在阿奶那。

  她抬头时,正逢对方转身离去,恰好照见侧脸,清隽爽朗,容貌整丽,不同于她在三及第巷里常见的那些少年,他身上有介乎青年男子成熟稳重的泰然,远比青涩的少年要多一种魅惑人的滋味。

  他走远以后,元娘和徐承儿开始了小姐妹之间的窃窃私语。

  “他还怪好看的。”元娘道。

  “比俞明德好看!”徐承儿语。

  “嗯,对!”万贯无实际意义附和。

  元娘最后被男子所选中关扑的东西给引去了目光,那是一个小绣球,不是寻常的椭圆,而是菱形,用十几块彩绸缝成的,衔接处缀着流苏。

  看自然是好看的,但有些晃眼,而且不大,正适宜带回家逗猫儿狗儿。

  那人家里莫不是也养了猫狗?

  若是这样看来,眼光倒是不错的。

  元娘也动了心,想给家里的小花带回去,正旦呢,人人都喜气洋洋,小花也应该有礼物才是!

  她犹豫了下,还是选择关扑,没料到竟然又赢了,徐承儿还想喊她继续玩关扑,哪知道元娘却拒绝了。

  “不成,阿奶说这样取巧的事不能过三,若是一味赢看似运道好,可在这样微末小事上得到的好处,必定会在旁的地折损回来。惜福才能享福!”

  徐承儿听了,也不强求,她今日可是输得惨了,也不适宜再玩下去。

  三人干脆直接去州西瓦子玩,没在外头多耽搁。

  进了瓦子,元娘随徐承儿先去看了那位从南边来的说书人,听个新鲜。主要是徐承儿玩关扑时输得惨了,元娘有意哄她开心。

  进去以后,才知道这个新来的说书人新鲜在哪。

  他并非都讲的南边事迹,而是敢于说些市井小民不知道的见闻。

  “诸位可知樊楼?”

  底下众人嘈杂哄闹,都大笑,“在汴京便是三岁小儿都知晓樊楼,你若是黔驴技穷,不妨回南边去,可别在汴京闹笑话。”

  说书人也不恼,嘿笑一声继续,“可这樊楼连年亏空,连酒曲都买不起了!”

  “要知樊楼每年可买酒曲五万斤,七千多贯,如今竟一口气都买不得,可把都曲院给为难坏了。”

  “而当今的官家,最是仁德,甚至亲自过问此事,若是有人能接手五万斤酒曲,汴京城中三千脚店尽可拱其驱使分销。唉,可怜堂堂樊楼,竟也落得如此下场。”

  这倒是叫底下的看客惊呼声一片。

  人皆知樊楼如今经营不善,倒不知还有这桩隐情。

  元娘还在和徐承儿惋惜,“天爷啊,若是原主人经营不善,会有人接手樊楼吗,樊楼的玫瑰酥香甜可口,花香浓郁,旁的店都做不成那个味道,要是樊楼就此没了,我就再不能吃到了。”

  徐承儿也不能肯定,“应当不会吧,连官家都过问了呢!”

  市井小民,只听官家二字,心中就涌起无限敬羡之情,凡事涉及官家,那必定是不会有任何不顺的。

  接着,说书人又讲起当朝同平章事获罪,宅院查抄,昔日其坐落在郊外,美轮美奂的园林如今已到了商人手中,改做酒楼,若是怀中有钱,倒不妨去一去,毕竟曾经可是同平章事家的园子,也能沾沾官气呢!

  林林总总的闲言八卦不一而足,真真假假皆有,可把元娘和徐承儿听得哇声连连。

  出来以后,她们俩还特意去买了旋炙羊肉、旋炙腰肾鸡碎等。

  听名字便可知,旋炙,全是炭烤的。这并不稀奇,稀奇在这一家周阿翁旋炙用的是果木,甚至说有用荔枝木,但是这个就不知真假了。

  但元娘悄悄和徐承儿谈论,觉得就这个价钱定然是假的,但应该还是用的果木,因为炙烤出来会多一股香味。

  而且烤的手法独到,旋炙羊肉肥瘦相间,肥肉都被烤得油滋作响,吃起来酥脆好嚼,但一点都不腻,而瘦肉的地方鲜嫩多汁,并不干巴,回味的时候有果木熏出的烟火气。

  至于腰肾鸡碎,则口感更硬一些,果木香遮掩了腥味,咬起来是淡淡的咸,和鸡碎本身被烘去水分的干香。

  这滋味当真是极好。

  元娘和徐承儿一连吃了许多,才抽出空去猜商迷的勾栏那。

  然而却已经结束了一场。

  而且,接着等的人都在议论纷纷。

  元娘好奇,便听了一耳朵,这才知道方才有一位极为厉害,所有的商谜尽皆猜出,可谓是近来之最,完全可以拔的头筹,赢下那最大的彩头,一个用金贴了面的橘子灯。

  虽说并非全是金的,可那一盏橘子花灯也得少说二十贯呢!

  哪知道那人没选花灯,而是选了个不起眼的缀了铃丸的水波游鱼纹六角铃铛,许多人说他奇怪,也有夸赞他的,不被财帛所惑,遵从本心,只选合自己心意的物件。

  元娘听了,也不由得心疼得直叹气,想着要是那人是自己就好了,她肯定选最贵重的花灯。

第39章

  元娘羡慕归羡慕,到底那是别人的能耐,无可置喙。

  但!

  她也是很厉害很有能耐的,努力猜商谜,定然也能赢彩头!

  最后,元娘也赢了花灯,是走马灯,外头是纸糊在竹骨上的,里头的剪纸是狸奴睡卧和雪中戏猫等,剪的憨态可掬,叫人一瞧就喜欢。

  等走马灯点上以后,剪纸的图案就会印在灯笼纸罩上,有些像皮影戏。

  这灯说贵也不贵,至少比不得头筹的那盏贴了金的橘子形状的纱灯,但又因为其中的机巧灵动比寻常花灯稍稍贵些,怎么也得几百文。

  元娘拿着花灯,已是心满意足。

  “等到元宵哪日,我就不用买花灯了,能直接拿着它出门逛。”

  今日算是收获颇丰,元娘却不想那么快回去,她和徐承儿以及万贯,又一路走到马行街,再逛到相国寺东边的街巷,这里南食铺子多,可以吃个新鲜。

  她们想找个分茶店坐一坐,盖因手上都拿满了东西。

  方才经过马行街时,恰好段家爊物店刚起出来热腾腾的爊鱼,元娘和徐承儿一商量,两人合买一份。

  所谓爊鱼,就是把鱼腌制后风干,再裹上特殊香气的草,外头用泥封上,放在灰火里煨熟,冬日吃这个,是头一份的享受。

  而段家爊物店的手艺,在整个汴京都是赫赫有名的,只有懂行的本地人才会去吃。

  除此之外,还有泽州饧,细长的身段,约莫食指大小,内里空心,外裹芝麻,原料是糖稀,但奇怪的是咬起来并不粘牙,颜色更接近谷子的黄灿灿。

  泽州饧一咬就断开,入口先是甜,却不是寻常糖的甜腻发苦,而是有分寸的甜,再一嚼,外裹的芝麻碎了,平添风味,越嚼越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7页  当前第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市井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