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鹊上心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00 KB   上传时间:2025-07-10 12:23:27

  这位老大人是先帝末年启用的重臣,一生为官清廉,忠君爱民,他虽并未上过战场,却熟读兵法,擅长调兵遣将,筹集粮草。

  如今玉京火器营,就是他主张设立,十载过后,已小有成效。

  景华琰登基至今,一直对他恭敬有加,礼让三分。

  他如此一问,是笃定郑定国眼光独到,他不可能看不出戍边军这一仗打得蹊跷。

  郑定国沉默了。

  景华琰思忖片刻,道:“诸位爱卿先退下暂候,老大人先讲。”

  另外几位大人对视一眼,一起躬身行礼,飞快退下了。

  姜云冉也准备起身。

  景华琰却按住了她的手臂:“你留下。”

  几位大人还没退出御书房,听到这话心中都有些惊诧。

  等从东侧殿出来,几人看到端着茶盏而来的梁三泰,纷纷停下脚步。

  梁三泰忙道:“几位大人同小柳子去清风阁暂等,小柳子好好侍奉几位大人。”

  司徒竟上前一步,低声问:“梁大伴,今日伴驾的娘娘是谁呀?瞧着陛下很是爱重。”

  郑定国不敢随意开口,陛下便叫他们退下,却唯独留下了那位娘娘。

  他们能混迹官场数十年,成为进出凌烟阁,日日御前奏对的重臣,如何看不出端倪?

  不可能因那位娘娘听不懂政事,陛下才无所顾忌,能被陛下赏识的,从来没见过酒囊饭袋,只靠曲意逢迎根本就入不了陛下的眼。

  能留在御书房,一是因为陛下信任她的为人,二,也意味着陛下信任她的能力。

  梁三泰眯着眼睛笑了。

  他的目光在诸位大人身上一扫而过。

  如今站在他面前的这几位,或多或少都是外戚。

  左都御史吴广人是吴端嫔的父亲,司徒将军是司徒美人的叔父,而右都御史阮忠良则是阮宝林的父亲。

  也就只有冯都督跟后宫的几位主子不沾边。

  梁三泰那双圆眼最后在阮忠良身上停顿一瞬,才笑呵呵道:“里面这位就是姜采女。”

  姜采女?

  众人心里不管什么心思,嘴里都要夸上一句。

  “看来这宫里面又要多一位娘娘了。”

  等人都走了,梁三泰才端着茶盏进入御书房。

  郑定国刚刚开了个头。

  “陛下明鉴。”

  “今岁实不凑巧,原本乌城戍边将军刘明益重病不治,忽然撒手人寰,时任副将的徐丰年脾气太柔和,以致边关士兵散漫怠惰。”

  徐丰年是徐德妃的堂兄,今年二十有八,本来是被忠义伯硬放去边关历练的,他没真正领兵打仗过,那些见惯了厮杀和血泪的戍边军根本不听他的。

  徐丰年相当于被架在那里,管又管不了,回又无法回,非常尴尬。

  “臣之前上过奏折,也同陛下议论过此事,本来准备待慕容少将军平息甘邑战事,转调乌城暂代乌城刺史一职,熟料武将群情激奋,不满慕容家掌管边关两镇军务,最后只能就此做罢。”

  当时调令还未下达,武将却已悉知,定有人走漏了风声。景华琰非常不满,却没有当即发作。

  他一贯谋而后定,为国为民为长久之计,若只看一日一月得失,非智者也。

  因此此事当时没有发作。

  景华琰只让郑定国从兵部调任一名职方清吏司郎中,至乌城协助徐丰年一起督管戍边卫事。

  这位郎中名叫陈渊,他是从军队中历练上来的,身上军功累累,因伤病才转入兵部任郎中。他手腕狠辣,雷厉风行,有他在,乌城的戍边军军纪有所好转。

  直到八月。

  边关战事再起,鞑靼数次进犯,一次比一次凶猛,几次三番险些攻破城门,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景华琰便直接命忠义伯徐闯带兵戍边,暂管乌城戍边军调遣。

  当时下达的圣旨,是彻底把鞑靼打回兰特草原,让他们再也不能进犯乌城。

  景华琰登基之初,徐闯已经声名在外。

  他少时便从军,屡立战功,在军中颇有威望,因此在景华琰初登基,需要选用自己势力,用以对抗文官党阀时,第一个便选中了他。

  文武对抗古而有之。

  景华琰对其家族的恩赏,便是德妃的份位,还有不断降下的赏赐。

  然则五年过去,徐闯也不再是当初满腔热血的忠心将军了。

  权柄在握,数万兵马随意调遣,粮草军费千万两过手,他还是被这荣华富贵蛰了眼。

  郑定国都看在眼里。

  他心知这位陛下的心性和手段,每逢有暗折递上,他就会直接呈报到陛下面前,绝不私藏袒护。

  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几十年为官之道,他只参透了一个道理。

  做纯臣,孤臣,才能长长久久。

  先帝时暂且不论,如今这位陛下,是绝不容忍旁人背叛的。

  每个人可以有私心,可以有更多筹谋,但不能包藏祸心,枉顾人命,不能放任百姓颠沛,自己饮酒作乐。

  与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来说,国朝为先,百姓为先,责任为先。

  一个朝臣若是这三点做不到,那就干脆直接杀了事。

  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若是事事都要在乎,那就一事无成了。

  郑定国就是看懂了他的意思,才安安稳稳做他的纯臣。

  他两鬓斑白,面有沟壑,可那双眼却清晰而锐利。

  目光所及,是景华琰身边淡定吃茶的身影。

  看来,这位娘娘同他一样。

  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姜云冉感受到了老大人的目光,她放下茶盏,对郑定国浅浅一笑。

  老大人捋了捋白胡子,这才继续开口。

  “去岁大寒,兰特草原罕见暴雪,鞑靼死伤惨重,其战力最强的几个部族都有减员,本来开春是最好的时机,当时乌城已经土地化冻,百姓可以开始春耕,而鞑靼还天寒地冻。若是此时雷霆出击,必能拿下鞑靼,耗费最少人力物力,一战功成,最少能保乌城平安五年。”

  “可惜了。”

  可惜刘明谦重病不治,忽然病亡了。

  要不然,就没有下半年这一场糟心战事了。

  郑定国叹了口气:“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景华琰道:“老大人请讲。”

  他知道郑定国要说什么,却也还是让他坦然说出口。

  “战争对百姓来说是苦难,对朝廷来说是磋磨,对于有的人来说却是生意。”

  “如今甘邑有慕容氏父子守护,墨夜族在开春大败,两年内基本不会再有战事。”

  “桂南道有南安伯镇守,海贼已经三年没有进犯了。”

  “礼泉则有沈将军驻守,虽然同西域各部族时有摩擦,但礼泉商路通达,只要能吃饱饭,西域各部还不至于太过愚蠢。”

  看来看去,也就乌城有机会。

  郑定国顿了顿,才道:“若放弃乌城,或者彻底打败鞑靼,那这生意就不好再寻了。”

  御书房一片死寂。

  郑定国预想中的震怒并未发生,景华琰的呼吸甚至都是平顺的。

  而他身边那位年轻的宫妃,也依旧泰然自若。

  倒是好定力。

  郑定国想了想,终于有所回味,他端起茶盏,自己抿了一口。

  陛下一早就有成算,也看透了忠义伯的打算,就是不知要如何安排边关战事了。

  想到这里,郑定国心中坚定起来。

  “陛下,老臣年迈,虽已至致仕之年,但陛下挽留,老臣便厚颜继续为国朝尽忠。”

  “陛下有何断决,皆可言之,若有用得到老臣的地方,不用为老臣着想,为国为家为百姓,为江山社稷,为陛下分忧,老臣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老大人站起身,颤颤巍巍就要跪下。

  景华琰立即开口:“老大人,免礼,坐下说话吧。”

  他的声音很温和,甚至还带了几分笑意。

  “老大人一生忠君爱民,*是国朝珍贵的重臣,朕珍惜得很,自不会让老大人肝脑涂地。”

  说到这里,景华琰目光一转,直直落在姜云冉身上。

  “爱妃听到这里,可有什么想说的?”

第69章 答对了,想要什么奖赏?【一更】

  御书房中阳光明媚。

  午后的明亮光影穿透隔窗,顺着厚重的金砖一寸寸爬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2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3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娘娘荣宠不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