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应该就处于拉的阶段。
“正是呢,正是呢,呵呵……”
后面的话,贺兰澈等着听,杨药师却不肯再说。
“前辈怎会直称我姑姑诨名?是也和她吵架了么?”
贺兰澈也不是好糊弄的。
杨药师打个哈哈:“怎会……她那时豆蔻年华,甚是可爱,你祖父见她于工造华珍之上颇有天赋,便有意将金象门交给她,我这根紫竹萧,和你家真是关系匪浅。”
他凝视着这根萧,颇为爱惜。
“不对,您说当时差点抱过她,又说见过她豆蔻年华甚是可爱。这就奇怪,我那大姑母,毁天灭地最是泼辣,见人就凶,遇事就骂,跟可爱更是扯不上丝毫关系,连我祖父,此生都从未用这两词夸过她一次。”
“你、你也这么觉得?哎、哎呀,知音啊!小澈澈!”
杨药师见瞒不过贺兰澈,才讪讪道出原委——当年的情形只会比他形容得更为惨烈。
想当年他还是个中年游方郎中,足迹曾至祁连以北、西域天水,确实接诊过贺兰澈祖父贺兰天天的膝痛之症,可惜未能根治。
当时就被年纪尚小的贺兰钥一番揶揄。
数年后,他以高龄弟子的身份拜入药王谷,这算是打了个翻身仗,在医道上扬眉吐气。没想到这昭天楼的“天水小鲁班”,变成了“天水大鲁班”,年事渐高后膝疾复发,又遣人来请老药王诊治。
因天水路途遥远,老药王去不了,派去的弟子,还是他!
兜兜转转,竟又与贺兰家打上了交道。两人大眼瞪小眼,贺兰天天也没想过这膝盖,还能落在他手里,还是看不好!
长大了些的贺兰钥,见他再度上门,免不了又调侃几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恰逢贺兰澈的祖母患了风眼症,他顺手开了几剂药,竟颇有疗效。
因此,向来爱妻狂魔的贺兰天天夸赞杨药师:拜入药王谷后很有长进!
便赠了他这把珍贵的紫竹箫——刚好是金华大娘子亲手打磨的物件。也算化解了当年的些许嫌隙。
至于“金华大妈”这个诨号,乃是后来金华大娘子执掌中楼、威名远播江湖时,好事之徒所起。
杨药师因早年被她呛过几句,初闻此号时忍不住捧腹大笑,私下里也跟着叫。
不过他到底怕贺兰澈将来“胳膊肘往内拐”,哪天告密,不得不防。
于是乎杨药师在这场八卦的最后,做了一番总结肯定:
“金华大娘子十几岁便有统管一楼的风范,这可是实打实的本事!”
这一番闲聊,早就走到了旧庙大门口。
贺兰澈多少松了口气,至少药师和大姑母没有明显的龃龉,也没被禁购!这样就好。
旧庙门外,长街肃静。
季长公子派来给贺兰澈送东西的精御卫,整整拉了一车马的箱子,肃立此处,身姿刚硬规整,脊背挺如长枪,笔直向天。
见到贺兰澈出来,恭敬行了一礼,将物资清点给他,便如松风般按原路回去了。
辛夷师兄也在门口,他奔忙了一天,此时又陪同清点着补齐过来的药材,看着杨药师,面露难色。
第30章
“小夷子!”杨药师虽说一把老骨头,身子骨却颇为轻盈,几步蹦到辛夷面前。
“药材告罄了?怎的这般愁眉苦脸?”
“不是,师叔,我有正经事要讲,先别耍笑。”
辛夷自今晨从被窝里翻出来起,便如被抽打的陀螺般连轴转。又是去官府要人要物资,又是带着一众师弟跟着满脸长疮的乞丐去城外接应疫者。午后又在义诊堂与旧庙之间来回奔波,咬牙将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总算没出大乱子。
忙到此刻他才恍悟:说到底,传疫关他义诊堂鸟事!
他们又没官位!最该着急的原是鹤州医署令才对。
只因为昨日杨药师提起,一通安排预备,又被季长公子仗义添银。
各方一推波助澜,今日竟生出“过度负责”的架势,而医署令那边态度疏淡,想必私下已经高兴麻了,巴不得将差事全推给药王谷。
白日里被杂事推着走时,辛夷只顾埋头做事;此刻疫者接来、人手分定,医署令承诺的增派医师却迟迟未到,反倒有官员轮番前来戴高帽——这局面,倒有些骑虎难下了。
见辛夷不高兴,杨药师将他搂过,招呼长乐跟上来,拐过几道弯躲到墙角,才没有外人。
正好,辛夷从他的袖子里掏出一条白茸茸的“围脖”,递给长乐。
“哎呀,好滑溜的貂毛!”杨药师凑近一瞧,这貂毛围脖还会动!
蓬松尾巴尖上一点红毛似火,眨巴着和自己一样绿豆大小的眼睛,刚睡醒的模样。圆头圆脑圆耳朵,像极了三月龄的幼猫,能轻易藏在袖中。
杨药师立刻被它吸引。
“师妹需在旧庙多驻些时日,我便先将锦锦送来。”辛夷低声道。
长乐垂眸,小雪腓貂闻到熟悉的味道,圆滚滚的脑袋往她臂弯里一蹭,亲昵非常。
她谢过辛夷,这么忙碌,还有精力记得这些。
她来旧庙也没料到之后就不好回去了,故而未带锦锦。这小家伙有些麻烦,不便叫外人撞见。此前义诊时,非必要皆将它藏在室内。
辛夷将貂儿移交完毕,悄悄给脑海里的待办清单划一个勾,又开始了下一件。
他开口说事,杨药师就一边往锦锦处挪动,伸出手指,不时发出“嘬嘬”声引唤。
“它平时吃什么?”
“医署令要求明日要去府衙一道商议……我说走不开,让他们尽快定夺……派人过来,这边季长公子——哎呀!师叔!”
辛夷说半句,杨药师就“嘬嘬”半句,似听非听,顽性难收。
“噫吁嚱!我错了,师叔错啦!你接着说季长公子那边如何?”
“季长公子昨夜腾出旧庙,今早才回,已是疲乏至极。见痘疫扩散,仍加急往邺城传信,麾下精御卫四处联络,刚传回消息说药材有了着落,正问我们……”
剩下半句,被辛夷吞了。
杨药师帮他补全话头:“这季长公子,行事倒是迅疾,着实上心。”
“所以……师叔,您看,短缺的药材能否……让邺城筹措?”
此事说小不小,杨药师敛了笑意,斩钉截铁道:“绝对不行。”
方才贺兰澈接了季长公子的物资,便匆匆往后院搬运,此刻墙角处唯有三人密谈——两高一矮呈阶梯状站位,倒暗合各自立场。
杨药师久居京陵,深谙各种风吹草动,坚持于晋国之土,不要和邺城牵扯太多。
辛夷却代表药王谷犯难:收下邺城太多资助,对方盛情难却;况且那邺城行事做派,无论哪般考量,都比朝廷好看许多!
长乐则……算了,她没有立场。
“师叔!非是我想涉足党争,实在是州府拖沓至极!”辛夷急道,“医署令称要留药材储备,以防朝中急用,既不给物资,增派的人手也迟迟不到。咱们义诊已暂停新患接诊,可现有痘疫患者等不得啊!您说,究竟如何是好?”
杨药师突然转头冲长乐道:“长乐!你说,怎么办!”
“我说,谁的药材先到,便先用谁的。”长乐指尖停在貂儿泛红的耳尖,抬眸问:“最急需的药材,能支撑几日?”
辛夷道;“满打满算三日。方才运来的,已是全部——这还是在不再新增病患的前提下。”
“若等谷中调运或朝廷拨发,至少七日!”
“真是奇了怪了,邺城哪来的通天本事?一个小小邺城,能有这么大神通,他爹的!”
杨药师音未落便自知失言,却也清楚,哪有什么神通,派人去周边州府搜罗陈药,或到乡间村户挨家求购。
事在人为,不过是上不上心的差别。
说来说去就是鹤州府不争气。
杨药师冷哼一声,恨不得立时请某人步罡踏斗而来,倘若那人在此,岂容这些医署令再如此渎职?
看来正道之光还没照到鹤州!
……
天刚破晓,辛夷便往医署令处催人调派人手。邺城季长公子带着挽袖的精御卫,将旧庙前后洗刷得纤尘不染,义诊堂派来的医师已将病床搭建完毕。
那州府才懒洋洋的派出一队衙役——照这拖沓劲头,怕是明后两日还在等待批复签文,邺城送往城下商铺的求药令都要先一步抵达了。
干不过,此次真是干不过。那邺城公子铁了心要结药王谷的人情,不计成本地倾囊相助。
只是,邺城要他们这坨医师的人情来做什么呢?
“师兄为难,仅为这事?”
在她看来,此事本就简单:谁的药材先到便先用谁的,将人命关天之事卷入朝堂博弈,才是真正的糟心。药王谷终究是江湖门派,危急时刻何须顾忌太多官场纷争?即便老药王在世,也不会在此类事上踌躇。
只不过,辛夷师兄不敢自己拿主意,要征询她二人的意见罢了。
“不错,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那就依此而行吧。师兄早些回去歇息,”她罕见地补了一句,“这里有我们。”
将辛夷感动得眼眶都微润了。
“嗐……”杨药师长叹,“我是心疼你们师父,日后夹在两派之间,会很难办的!”
长乐刚要转身回走,闻言顿住脚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暮色里,三人的身影被拉得老长,各自透着几分落寞。
直到锦锦这只小雪腓貂突然发出一声叫唤。
“咦,竟是烟嗓。”
杨药师从一开始便对这只萌态可掬的雪腓貂*爱不释手,见长乐始终未露出允他亲近的意思,便一直按捺着未敢动手。
锦锦这声叫唤格外难听,倒将众人的注意力全拽了过去。
“这般可爱的小貂儿,嗓音却像含着块炭,哈!乌——”
“瞧它,准是听懂咱们笑它嗓音粗,不肯再叫了。哈!乌——”
杨药师边学它叫唤,边忍不住将短圆如杵的手指往貂儿身上探去。长乐眼疾手快,在锦锦利爪即将挠上师叔手腕前,侧身将小貂抱开。
“小气。”杨药师只当她舍不得让人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