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林叙然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2 KB   上传时间:2025-09-07 14:51:32

  大行皇帝西去虽出百日,但玉京仕宦之家仍旧服素,况她本尚在母丧孝期内,今日穿得素雅,一身素白衫子配远山碧月华裙,步态娴雅,行止从容,风华自显,气度已然不输蕴真。

  身后的人久未跟上,周缨疑惑转头:“怎么啦?有事要忙?”

  浅淡的笑绽在长开的五官上,竟有几分炫目,教人移不开眼。

  崔述忽然想,确实是长大了。

  离开平山县已近两载,眼前之人早已从当初孤弱的模子中挣脱了出来,全无半分相像了。

  “没怎么。”他敛下心绪,走快两步,同她并行。

  来往的仆役住脚问好,见他二人在一处,不由多看两眼。

  乘车出净波门外,二人缓步行至玉素河畔,周缨登上清波桥,久久注视着岸边的参天柳树,又似越过古木枝叶间的缝隙,望向高达万仞的巍峨宫墙。

  “我还小的时候常常爬到后山,坐在山上的巨石上往下望,那里可以看到通向青水镇的大路,路上常常有挑担去市集的人,偶尔也有系着铃铛的牛和骡子经过,每当赶牲畜的人路过,那铃声就会穿透群山,从山底传上来,特别清脆,我趴在石上,一望就是一下午。我好像是在看来来往往的人,又好像是在看那条路,想知道那条路到底通向哪里,我是不是也可以去路的尽头看看。”

  “后来我看到了。”周缨顿了顿,继续说,“阿娘生怕别人知道她的来历,加上那人时常恐吓威胁,她自然不肯出门,也不愿意带我去。我稍大些,就一个人悄悄往山脚跑。有一日,我在山脚碰到背谷物去卖的成叔,他把我放进背篓里,背着我去了镇上,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人,各色各样的,有的和我一样,穿着破破烂烂,蹲在摆摊的小贩身旁哭闹着要早点回家,也有些衣着稍体面些的,在各个摊贩前停留片刻,剔着牙边听恭维话边挑三拣四。成叔把我背回家后,我同阿娘说,那条路原来也只是条小路,烂泥缠脚,难走得很,镇上也不好,我不喜欢。但我想着,或许再远一些,便不是这样,我还想去更远的路那边看看。

  “后来随你走了上千里路,到了棠县,果然见到了与翠竹山完全不同的景象。到棠县的时候,我想那里还不错,舅家还算礼遇,我虽不会与他们一起生活,但偏要强攀的话,那里也可算我半个故乡,那里的人热情,说话嗓门儿大,听着热闹,倘若住下来,或许不会觉得孤单。

  “再后来误入玉京,寄居你家中,我想我应该是实现了儿时的愿望。诗礼簪缨,钟鸣鼎食,礼教传家,和睦可亲,是很好很好的景象,是我此生过过的最舒适惬意的日子,更是我幼年时格外期待、想要拥有,但却受限于经历学识,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家的模样。如今忆来,倒像幻梦一场似的。

  “那晚在城外纵马,我忽然想,我已走了这样远,见过了我从前不敢奢望的天地。但我这人,生来就是不知足的。我那时想,我已走了这样远,是不是还能去更高的地方再看看。”

  相识以来,崔述还从未听过她这般长篇大论地将心中所想絮絮同他说来。

  他站在她身侧,手扶在桥栏上,微微屈身看向起皱的河面,一言不发地听着。

  直至她说完,才道:“我记得你那时只是想挣些银钱,小富即安,以为你会想着做些生意,近日正差奉和帮你挑店面。”

  周缨先是有些吃惊,后不由想到那八十两的往事,一时只觉恍如隔世,黯然一笑:“那时阿娘状况不好,我其实都没想过能治好她,只想带她离开。她很不喜欢那座深山,却在那里困了一辈子,倘若当真能清醒过来,心病难医,往后的日子或许更加难过。那时急需用钱,难免财迷心窍。

  “如今既然不这么急迫,选择自然更随心些。我看过了,若能入选,俸银足够我过日子了,还能攒些下来,逢年过节给蕴真和含灵捎些礼物。若有可能,往后也许还能帮扶林婶他们一把。”

  崔述仍旧直直地看向那被风吹皱的河面,似把心里也看皱了。

  她从来不是娇养长大的名花,而是一株生于山野长于风霜的冻草,他虽有些意外,但又觉得,她这样夜以继日地读上一年多的书后,做出这个选择倒也不算格外出奇。

  只是,宫墙之内,虽高却险,或许并不是她以为的那样好。

  但转念一想,她怎么会不知呢,一年里,她该读了多少典,更何况方才蕴真还提过,她喜读史,完成先生的功课后,常花更多时间在史书上,那更当一清二楚了。

  他便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只是眉头仍旧紧锁着,沉默许久,终是道:“高处或许还有许多。”

  “对男子而言,或许有很多。”周缨神色平静,显然已经深思熟虑,“但于我这样贫寒出身的女子而言,算不得多。我不能一直受崔家庇佑,纵然能寻到营生之计,但商贾卑贱,况女子乎?往后要当真立得住身,多半还是得找个寻常人家草草嫁了,依靠丈夫立足,可我不愿。我想,我或许可以选一条不同的路,即便前路未知,但我想试试。”

  崔述侧头看向她,心中怅然愈盛。

  见他不说话,似在思虑,她想了想,半解释半宽慰地道:“我其实没有那么高远的志向,只是去了那里,可以暂且不困于婚嫁之事,免重蹈阿娘错付一生之覆辙,还能再多上几年光阴好生读读书。而且,先前便同你说过,崔府是我未历之生平,同样,那里亦是我所未涉足之境,去经历一番也没有什么不好。若有不顺,兴许折腾打滚一遭,也就淡了这份心思,待年岁到了,便也出来,再觅生计。”

  “确已想好了?”

  周缨点头:“这一年多里,我一直在想,那时身陷大狱,若非得你相助,或许当真会将小命稀里糊涂地交代在那里。历代女官虽地位不一,但衣食无忧是基本,有大机遇令父兄得赐封官者亦不少。倘若不出差错,待安稳出宫返乡,官府乡绅见之亦得礼遇几分。如此,靠自己博得一个尚算尊崇的身份,至少不必仰人鼻息,或能恣意一生。这样的机会三年五载也未必能遇上一回,没有天予不取的道理。”

  崔述嘴唇翕张了几次,劝阻的话都到了嘴边,灼得喉咙都似在发烫,却到底没有出口。

  说什么呢?

  说若要一个尊崇之位,于女子而言,或许有一条捷径,嫁人便可。于今日的她而言,这条路更是易如反掌。

  可她已先一步将这话堵死,说暂且不愿嫁人,更不愿依靠丈夫立足,想靠自己去搏一搏,如此才可靠,哪怕艰辛也无妨,哪怕落败亦不悔。

  他几乎忍不住想质问她,这般要强这般倔强做什么?这世间霜欺雪压,能得一隅安身,得一人庇佑,已是世间多少女子毕生所求。

  可她方才所言,显然志不在此。

  于是,末了只能颓败地问上一句:“你已投名报考了?”

  他脖颈上青筋轻微凸起,周缨好似有了错觉,仿佛隔着半尺之距,竟能听到他脉搏跳动的声音。

  周缨移开眼,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回答:“暂未,想着还是当先同你知会一声。”

  胸中那口郁气顿时舒畅不少,崔述问:“初试是哪日?”

  “十日后。”

  “女官文试试题不会太难,你自行准备即可,若有疑问可来问我,往后我会住回可园。”

  崔述转身回府,走出两步,又回头道:“十日功夫,还想学些什么?我既引你入门,如今就算要悔也已晚矣,仍当倾囊相授。”

  说罢不再停留,先一步往回走。

  肺腑间猝然涌起的热气催逼得他心生烦躁,连素日涵养都消失殆尽,竟忘了等一等她。

  周缨轻倚在桥上,注视着他越走越快的背影,心中无端漫上一股怅惘,在胸腔中左冲右突不得出,令她心口微微胀痛起来,仿若缺失了一块。

  她捂着胸口,微眯着眼去追寻那个萧索的身影。

  但隔着长长的清波桥,漫漫秋水阻滞了她的心念,那身影也终是越行越远,湮没于茫茫夜色。

  于是那丝惘然也终于随桥下秋水潺湲而去,消散在粼粼波光之中。

  

第35章

  ◎今日授你最后一课。◎

  大考在即,周缨无暇分心去思量,自个儿昨夜为何会生出那般莫名的情绪。

  夫子每日授完课会回城西,她并无太多与之交流的机会,恰好崔述在此时回府,周缨自然不想错过这等大好机会,果真每日待他下值回来,不管多晚,都披星戴月地拿着自己梳理出来的问题去向他请教。

  崔述知她心意已定,多说无益,亦不再出言劝阻,只尽心为她答疑。

  这日崔述难得回来得早,与大家一道用晚饭。周缨饭后早早捧书过来,崔述为她指点迷津后,见她仍愁容满面,揶揄道:“女子能通读四书者少之又少,你如此夙兴夜寐,虽未必悉知其义,但应付初试已易如反掌,何需这般紧张?”

  “人外有人,万一遇着高手怎么办?”

  崔述失笑:“又不是只选一个。”

  “好像有点道理。”周缨以手托腮,先是赞同,后又摇头,“不行,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掌心湿漉漉的,周缨低头去瞧,原是不经意染上了墨汁,忙将笔搁下,想拿帕子擦,又停住手,正欲起身去收拾,崔述已先一步将一旁的铜盆端了过来。

  周缨埋首去洗,使劲儿搓了几下,手心都已搓红,也只是让墨迹稍淡了些,她面上有些挂不住,讪讪道:“这墨真好,印书想必能存世百年不在话下。”

  崔述一哂,将盆搁至案上,捉过她的手,取过一方锦帕替她擦拭起来。

  微凉的温度隔着布料传来,周缨胸腔一震,想要抽回手,又觉反是此地无银横生枝蔓,只好僵在原处。

  崔述浑然不觉,只道这墨果然顽固,反手取来胰子,将帕子润湿,打上胰子搓出沫,才又去擦她的手。

  帕上的水滴坠入铜盆之中,惊起一圈涟漪,这涟漪逐渐放大,一圈一圈地漾进周缨心里,令她恍然惊醒。

  她垂眸看去,虎口并食指被搓洗得微红,轻微起皱,墨痕已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她收回手,低声道谢:“多谢。”又取过他手中的巾帕清洗起来,耳垂并脖颈泛起一层轻微的潮红。

  她屈身背对着他,手轻微发颤,水溅出几滴落在书卷之上。

  崔述侧身去瞧她,察觉出她的不自在,后知后觉方才僭越,想出言解释,但到底没说什么,只轻轻握了握垂在身侧的手,注视着她端着铜盆出去清洗换水。

  周缨再进来时,已然面色无异,平静说道:“帕子晾在外面了,已同仆妇交代过,干了会收进来。”

  崔述淡淡“嗯”了一声。

  案上的书卷已被整理好,周缨将其拿起抱在怀中,便要回怡园。

  竹影见她出来,迎上来替她添衣,周缨抱书站在窗边任由摆弄,轻微的夜风将崔述的声音送至:“明日我休沐,同夫子告个假,早些过来,授你最后一课。”

  翌日朝中休沐,一大家子难得聚齐,早膳过后,于饭桌上闲话了几句方散,周缨先一步回院中准备,预备晚些去找崔述。

  崔述随即告退,却被韦湘叫住:“三郎,你留下,我有话同你说。”

  众人离开后,崔述问道:“母亲有何事赐教?”

  “明知故问。”韦湘起身,“陪我去转转。”

  大丫头捧着一只长条螺钿匣跟上,身后众侍女随行,行至半途,韦湘开门见山:“朝中同你这般年纪,尚未成家的还有谁?你倒与我说来。再这般下去,崔家都要成朝堂笑柄了。”

  崔述垂首致歉:“连累母亲几度忧心,实是孩儿不孝。”

  “早年在外做官,耽误数年,那时说年纪尚小,不着急。好不容易回京,终于说动你同意议亲,紧要关头上却又出了那档子事,稀里糊涂罢官离京,如今又耽误了快两年。”韦湘叹道,“徐公之女今已是双九之年,再耽搁不得,倘若再不议定,自然会另择良婿,再要找家世品性才貌都这般出众的女儿家就难了。”

  “母亲,我暂且还没有这个心思。”

  韦湘怒从心起:“你当真要孤家寡人一辈子?”

  倘若要走的路势必众叛亲离,孤身一人自然是最佳选择。

  若是以前,一句“有何不可”或许能轻易出口,但今日,他竟有些犹疑,于是默了须臾,只随口道:“母亲恕罪。”

  “徐公是你在刑部的引路人,于你既有知遇之恩,又有照拂之义,两家若能成秦晋之好,当属天赐良缘。你且瞧瞧徐公幼女的样貌再说,顶顶水灵的人儿,你若见了,很难不心动。”

  大丫头捧匣上前,韦湘亲自取出其中的卷轴,沉鱼落雁之貌呼之欲出,崔述目不斜视,淡道:“母亲暂且收了这条心吧,当初本也未同徐家议定,徐公心中有数,这两年也未必是在等咱们,无需咱们回话。”

  胸中哽着一口气,差点令韦湘喘不过气来,侍女忙在身后替她抚背。

  等平复下来,韦湘将卷轴交于侍女,转而试探道:“你是不是对那周姑娘动了心思?”

  “母亲胡说些什么,没有的事。”

  “你急什么?”

  韦湘若有所悟地瞥他一眼,叹道:“那姑娘在家里住了大半年,人品性情我倒看得清清楚楚,是个不错的,只可惜出身低了些,你若当真对她有意,待正妻入了门,纳了她也无不可,我没意见。”

  崔述想也不想便驳斥道:“母亲莫要胡说,儿子倒无碍,莫损姑娘家清誉。”

  “你当真无此意?”韦湘神色颇为怀疑,“你好不容易回家来住,父母跟前不见尽孝,蕴真那边也不见你关切,那丫头日日往你那里跑,你反倒不嫌,难不招闲话。”

  “求学心切罢了,她既有恩于我,我自当报之。”崔述肃容道,“府里下人若有乱嚼舌根的,母亲还是当提点二嫂多加管教,以免失了体统。”

  韦湘轻嗤出声:“这姑娘着实招人喜欢,于我崔家也有大恩。等开年过后,她孝期也将满了,你若当真无心,我便将她收作义女,以崔家女名义说亲,”说着去瞧他的神情,试图找出些端倪,“自能帮她寻个还不错的仕宦之家做归宿,也算是崔家的心意。”

  “母亲勿再提此话了,她性子要强,能在府里安心住上这么久,无非是为保全我,已很是不易。母亲虽是好心,但有些话不当提。”崔述望向湖面,淡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世间事,不是非要强推一把才行,还望母亲三思。”

  见他神色淡漠,语气平平,韦湘沉默下来,拧眉深思。

  “母亲不必为此事忧虑,她应当很快便会辞行了。”

  韦湘抬头,语带不解:“什么意思?”

  “稍待些时日,母亲便知晓了。”

  崔述说罢便告了退,韦湘在原地思忖半晌,同身侧的婆子怪道:“他这说的哪门子暗语?怎生猜起哑谜来了?像什么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2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