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真的有好多隐藏的激进派啊,亲爹,你还记得当初我要募兵讨伐董卓的时候,你一个子都吝啬于给我时的谨慎模样吗,现在的你好让人陌生啊。
他倒也不会洗白说自己是个毫无野心的大汉忠臣,这话身边的自己人听了都未必相信。
但实话实说,曹操如今的野心,还停留在霍光阶段,可是他亲爹好像已经快进到王莽阶段了。
也就是曹嵩不知道曹操在想什么,不然高低得强调一下:什么王莽啊,晦不晦气,我说的明明是高祖!
至于为什么当初保守,现在激进,为别人的江山拼死拼活,与为自己家的未来赴汤蹈火,这能是一样的吗?
曹嵩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对于得失也自有自己的一番计较。
但要让陆离知道的话,他会评价这父子俩的区别,就是英雄人物与利益之徒的区别。
至于曹嵩的那番计较,也不过是将世家在某些方面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包裹上了一层性的外衣。
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互不喜欢,或许当真是有道在的。
不幸又值得庆幸的是,不论是曹嵩、曹操,还是陆离,他们都不曾拥有读心术,所以很多难堪的想法不会被直接知晓,就能被亲近的人在解读的时候帮忙裹上一层滤镜美化一二。
曹操正色对曹嵩道:“父亲,儿有雄心壮志,在于匡朝宁国,令天下得以太平,百姓得以安乐,叫外敌不敢来犯,使内部无有生乱。”
“至今为止,仅此而已。”
第134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
曹嵩日益增长的野心需求与未来展望,碰上如今仍然装载着大汉忠臣心肠的曹操,那自然是要多矛盾有多矛盾的。
无奈形势比人强,他就算是当爹的那个,也没办法逼着自己如今有兵有权的三公儿子做什么。
不仅在这方面没办法做什么,在有关陆离的事情上,他显然也没能让曹操改变主意。
从曹嵩这里得知了陪葬之事,曹操半点不曾怀疑不说,也没有找陆离就这件事情说什么的意思,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何必非要翻旧账一般的拿出来斤斤计较呢,耿耿于怀是不被偏爱的人喜欢做的事情,曹操又不是这样的存在。
在陆离隐隐有所猜测的半知半觉中,一个不算危机的危机就这样轻易渡过去了。
陆离看着自己的后世传唱度任务在一觉醒来后变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三,结合一下昨日曹昂去司空府叫亲爹回家的行为,对于功臣已经有数了。
曹操的举荐被批复后,陆离如今走马上任成为了大鸿胪。
三公九卿,九年制义务教育下人人都不陌生的词汇,如今自己也算是当上了,真的是……也没有特别令人激动。
陆离扒拉了扒拉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十年前就已经享着与九卿相等,甚至略胜一筹的俸禄,却在十年之后才真正成为九卿之一,这到底算是高升了,还是倒退了呢?
不过别的不说,如今大鸿胪这个官位确实如刘协所想,是个闲职中的闲职,但是考虑到陆离其实还在曹操那里兼职着谋士的工作,所以就还好。
——不会忙碌到昏天黑地,却也不至于闲散到毫无事情可干。
东汉的三公九卿,九卿分成了三波分别隶属于三公中的一位。
其中大鸿胪隶属于三公中的司徒,但因为如今司徒一位暂且空缺,其职责暂由曹操兼领,所以他一个大鸿胪去司空府报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吧。
郭嘉在不动兵的情况下,打眼看起来在曹操的一众下属中就属于是干活相对较少的那个,毕竟他主攻的方向是帮着曹操进行军事谋略方面的参谋工作。
而在同样干着闲职的陆离来到之后,他们俩算是互相有了闲散搭子了。
陆离寻思了寻思,拉着郭嘉在司空府复制出了他们当初在徐州的事业——种田与养鸡。
虽然是曹操自己批了他们的申请,但是看到这俩人搞出来的菜园子与鸡圈,还是搞在了进入司空府的必经之路上,曹操这个赞同者也不免有几分奇怪的感觉。
他们俩这么干也不是纯粹闲着没事干了瞎胡闹,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啊,他们这分明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他们家明公对农事的重视。
曾经在乐安郡对于上下情况深有体会的陆离,可太清楚大家做阅读解的能力了。
事实也确实不出他们所料,这些日子进出司空府的官员,眼看着备受曹操宠信的两个人,一个在菜园子里面除草、浇水,一个端着一个盆撒鸡食,每每进入司空府都避不开这个场景。
没人觉得他们这是闲得没事干了,这分明就是专门演给他们看的政治表演。
虽然好像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演,但大家又好像看到了一旁站着一个巨大的曹操阴影在注视着他们,冰冷的眼睛透露出质问的话语:我的意思,懂?
大家:懂懂懂,必须得懂!
特级演员都请出来了,还表现得这么明显,这要是还不懂,那都不会被解为你反应迟钝,大家只会觉得你存心跟人对着干。
曹操看着自己桌上的一大摞“阅读解作业”,都不知道该夸一夸两个勤劳能干的谋士别出心裁、确有奇效,还是羡慕一下当初陆离在乐安郡名正言顺的“府君生涯”。
虽然郡守会被称作府君,但实际上大汉许多的府君都没有陆离那么悠哉。
比起一言堂、说一不二,上行下效,更多的是需要跟当地豪强打好关系,跟上下处好情况,甚至还要往中央那边额外“孝敬”一下。
当真名副其实的,也大多都是有手段有能力且身出名门,家里家大业大、人脉力量分布广泛的。
要是缺了这个,便是你手段强硬,都不一定绝对有用,当初曹操手段可不弱,照样因为禁绝淫祀触犯了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然后就被排挤走了。
由陆离与郭嘉联合出演,在大众认知中的“政治作秀”,在目的达成后,相关的活很快从陆离与郭嘉这转移到了下人手中。
虽然干活的人不再醒目,但是看到司空府里的菜地鸡圈,也足够让人大脑一清。
今年的巡农官觉得这是在点他们,其他作风奢靡的、小兴土木的、家里有进行土地兼并的,也都心头一动,觉得这可能是在委婉的告诫他们,属于先礼后兵的礼。
虽然不可能说人人都知错就改,从此所有人紧跟司空步伐重视农事,但至少大家多少也是愿意做做配合的,哪怕只是表面功夫呢。
其中重点体现在今年的春耕工作上,其重视程度上升了好几个度不说,不少想要在这个时候搞小动作的,也都将手缩了回去。
而在许昌这边开始安排今年的春耕事宜时,年前被派出去进行税务了解以及催收工作的刘备等人的经历就丰富多了。
在经历了过称帝反贼袁公路地盘而不入,入荆州见刘表后,税收因同为汉室宗亲被拉着哭惨而不得,于汉中听张鲁传教而不信,且税收同样未得,之后经过雍州又被李、郭各自追逐一番,税收又双叒叕没有,最后环大汉中心“税收催收游”来到了最后一站——八成也不怎么待见他们的袁本初地盘。
这一路上,虽然税收是一点也没有要到的,只听了一肚子各个州因地制宜的难处与花钱的地方,但刘备倒也并非全无收获。
比如说更加深入了解了各个州如今的权力情况,比如说亲身体会并学习到了推诿拒绝的一百零八种方式方法。
论结合实践,实际上在来到袁绍这里之前,刘备都已经能猜到对方准备用什么由来敷衍自己了,别问,问就是防御边患呗,多么具有地域特色且合情合的说法啊。
实在不行,再扯一扯黑山贼,扯一扯东汉自中平元年后根深蒂固的内患问题——黄巾。
对方要是表达欲旺盛一点,可能还要添上些许百姓艰难、爱民如子,减少税收……
在听过张鲁的一番传教奉献学说之后,刘备只觉得自己对新鲜事物离谱情况的接收范围大大扩张。
不仅猜到了可能会有的拒绝上交税款的借口,刘备甚至都做好了可能见不到袁绍的准备。
然而借口方面虽然被他给猜对了,见不到却是猜错了。
袁绍还是接见了他们的,虽然前期交流过程大多是对方的臣属在与他们沟通,但至少袁绍也坐在上首不曾离开过,就双方的地位情况来讲,对方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事实上不只是刘备他们对于袁绍的接见惊讶,袁绍这边也有人想不明白自家明公这又是咋了,之前刘备他们还在别的地方时,对方的态度还是一个到时候随便把他们打发了就行,结果到了自己这里,对方却正儿八经的搞上接见了。
难道是有什么内部精英谋士团体商量出来的新计策,但是我没有被归纳在团体内?
反正总不会是明公你真的准备给钱给粮吧,我们瞅着你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尽管有人想不明白,但谋士里面还是有明白人的,而很快,想不明白的那部分人也就都明白了。
眼看着有关税务的事情上说完了,袁绍主动与刘备cue起了许昌的事情,比如说之前许昌的疫病,而说起疫病,就不得不说波及范围之广,比如说几位九卿,比如说某位被感染的陆姓男子,而提某位陆姓男子,袁绍状似毫不在意的随口问了一句对方跟玉佩的二三事。
话都说到这里,大家要是再不明白袁绍老毛病又犯了,那可就不配当谋士了。
不是,明公啊,你特意搜集的玉佩当时都气的给摔了,怎么现在看起来好像又将人给原谅了呢,距离产生美对你而言就这么至名言、实事求是吗?
不少人是真的不明白,也同样也有明白的,非要说多在意是假的,但要说不甘心那绝对是真的。
四世三公袁氏公子活到这么大,真正可以被称作挫折的统共就那么几件事情而已。
一是自始至终都不顺的兄弟。
二是招来了董卓这头白眼狼。
三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害了洛阳的家人不说,最后讨伐董卓还失败了。
四就应在了陆离身上。
至于其他诸如宦官、诸如公孙瓒等存在,尽管也并非一帆风顺,可最后到底都被他给攻克了,那么那些磕绊就不再是磕绊,而是成为了印证他百折不挠的功勋点。
虽然说也并不是他看中的人才就尽数归了他,但他对其他不曾选择他的人才,也没有像是对陆离那般下过那么大功夫不是。
说不清到底还有多少的情谊,结合上巨大的沉没陈本,这才是袁绍始终当断难断的重要原因。
某些聪明人甚至还能看得出来,其实这里面的不甘心,还跟陆伯安的选择有关系。
他要是选择刘协,哪怕对方如今没啥实权,可到底还能归因于对方忘不了先帝的恩惠。
可他选择的偏偏是在袁绍看来,哪哪都不如自己的曹操,这不就让人难受了吗。
再小声蛐蛐一下,他们家明公本也不是多么善于决断的人,卡上这么些debuff,被卡住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刘备不清楚这里面的三五事,也不像袁绍阵营的一群人已经习惯了他们明公的某些特殊情况。
但他曾经见证过当初讨董联盟过程中,开头时俩人的和睦,他们两个当初能在那样一个情况下联合起来搞声明,在世人看来,跟将性命与名声一起放上了赌桌也没啥区别。
最后的决裂虽然除了袁绍与陆离两人外没有别人在,但谁不知道陆侍中从袁盟主营帐中出来后,就头也不回的打马而去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俩人当初肯定不是什么体面分手。
当初袁绍准备另立刘虞为帝,依照着陆离那个性格,指不定怎么怼人呢。
后面对方在袁绍明显势大的情况下选择了当时仅有一郡之地的曹操,已经足够说明事情。
现在连玉佩都带上了,更是不必多说。
此刻面对袁绍的询问,刘备说的也大多是大众都知晓的情况,因为在他离开许都时,陆离已经不是尚书令了,他以“陆侍中”称之。
袁绍听到他这么称呼,却纠正道:“大鸿胪。”
“曹孟德向陛下举荐,如今他是大鸿胪了。”
刘备只是感慨了一下袁绍的消息灵通,但袁绍的下属们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去了。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难打听的绝密消息,可明公你知道的比从许昌出来执行任务的刘玄德都快,你不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吗。
袁绍不觉得有问题,他认为自己这是知己知彼,如何称得上有问题。
当然了,他也没有一直纠结在陆离的事情上,反正人现在怎么也不能过来,他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曹操成功挖了先帝的墙脚固然让人生气,但有些事情有了第一次,还用担心没有第二次吗。
袁绍看向田丰,田丰立刻明了,他们家明公恢复正常了,他对着刘备道:“之前许昌突发疫病,以致于讨伐反贼之事无功而返。”
“当初曹司空派人前来,还以言语相激,道我主只堪配他那等人来,要我等大义灭亲以证清白,却不想我方倾力而出,最后倒是曹司空出了岔子。”
“却不知此事,当做何说?今后,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