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谋士系统在三国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辣个糊涂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91 KB   上传时间:2025-05-09 18:53:49

  刘备:“这……”

  刘备为难极了,他倒不是不会言语之人,主要问题是他也没有这个权限去代表曹操应答或者拒绝什么。

  甚至就连解释,他也没有那个立场去帮着对方解释。

  万一他解释的与曹操真正的情况完全不一致,这到底算是造谣、造谣,还是造谣呢。

  而在这个困难时候,岂不正是他展现一路所学的最佳良机。

  刘备朝着袁绍一拱手:“大将军容禀。”

  袁绍点头。

  刘备先是将起因一个大前推,推到了袁术称帝的事情上来:“袁术贼子倒行逆施,妄称帝位,天怒人怨,玉玺于贼子手中,宝物蒙尘。”

  借着玉玺,他又是一个大前推,推到了套董联盟时期:“当年联合讨董……孙文台率兵先至洛阳,军中便有言语,道对方于井中得传国玉玺,然而对方拒不承认,信誓旦旦,以至于后来应誓而亡,玉玺辗转到袁公路手中,此间……”

  正当刘备要往玄学方面推的时候,他的长篇大论被打断了。

  田丰道:“刘校尉何故顾左右而言他,其中种种,与我等所问有何关系?”

  被安排了税务工作且封为司隶校尉的刘备不紧不慢道:“别驾勿急,其中关联正在后话之中。”

  刘备这么一搞,显得他从容有度,好像如果你要是催他的话,就是你特别没有耐心一般。

  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在袁绍的感染下,不少人都挺有几分包袱在身上的。

  但事实证明,有的时候有包袱未必是什么体面的好事情。

  大家一听,就从玉玺的前世今生,听到了天人感应的起源与发展,从这些年大汉经历的风风雨雨,听到了各地遭遇的各种难以缴税的问题,从张角的太平道,听到了张鲁的五斗米教。

  但刘备也没有完全骗人,他说关联在后面,后面也确实说出了关联所在。

  总结一下就是,当年黄巾对天下有了很大的影响,大汉这些年实在是好难好难,其中作为大汉权力代表物之一的玉玺几番辗转,如今落于贼手。

  一般来说,按照天人感应,他们是要受到惩罚的。

  可是咱们陛下是真的天子啊,“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所以疫病兜兜转转来到了许昌,这本来可能是天下大乱的一场疫病,在明君贤臣的共同作用下,迅速平息。

  其中虽然耽误了讨伐逆贼,但是我们陛下爱百姓啊,虽然没能跟你们合作愉快,但我们司空爱百姓啊。

  至于之后的事情,这里面很复杂的,也不是说做,也不是说不做,而是大家爱百姓,你懂吗?

  刘备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说,关羽与张飞看准时机适时的给对方送上水,就这个说话量,水要是跟不上的话,喉咙都要说冒烟了。

  从他们最最亲爱的大哥身上,总感觉看到了许多一路走来跟他们掰扯之人的影子。

  当初在汉中,张鲁还拉着他们大哥劝说他们入教,说什么有缘啊,有天赋啊,现在看来,缘不缘的先不说,他们大哥还真有可能有点天赋。

  兄弟俩人滤镜糊了八百米,觉得他们大哥棒棒哒。

  但袁绍他们可没有那么厚的滤镜,不少人都没能听到最后,已经被对方喋喋不休的前世今生、大汉几百年给念叨得头疼了。

  今天能够坐在这里的,都是好好学习过的,可以说没有一个厌学儿童。

  不少人甚至都可以说是非常热爱学习,可称之为“敏而好学”,但此刻他们无比庆幸当初自己的老师不是刘备这样的人,不然高低得厌学的。

  虽然对方说的很多,但明明这些内容也是相当具有可听性的,可偏偏被对方说出了一种催眠的感觉。

  发现了自己这一波语言取得的奇效后,刘备不由想到了刘表,话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而当有人问这是怎么了的时候,眼泪瞬间落下,当初被刘表拉着哭有多么无奈,现在对着别人哭就有那么流畅:“令诸君见笑,只是我思及许都之陛下,许都之百姓,情难自已,有此失态之举。”

  说完,擦了擦眼泪,红着眼眶发表着许都为了度过疫病多么多么不容易,其他地方因为各有各的原因,无力支持,陛下也都是解为主。

  刘备:“陛下此番派我前来,也是生怕各方有难以处的情况,无奈多受误会,今见大将军,知晓大将军处亦有不易,难免叹息国朝不幸,上下皆难,竟然唯有司空昔日治之地有余粮相接济,解一时之困,难望未来之日……”

  说完,他看了一眼袁绍,又低下头叹了口气。

  袁绍:……

  好好好,你可真不愧是许昌出来的人。

  现在你们那里都开始玩请将不如激将了吗,我袁本初莫非在尔等看来是什么傻子不成,三言两语便可哄骗了去?

  没多少笑意的送走了虽然没有闹,但是又说又哭的刘备后,田丰上来就开始劝:“明公莫要被那刘玄德言语所激。”

  袁绍:“元皓多虑,怎会如此。”

  事实上有一个算一个的,在场恐怕只有袁绍自己一个人觉得是田丰多虑了。

  明公啊,你眼睛都快要冒火了,好像下一句就是要让大家统计一下能往上交多少钱粮,做大汉内环圈最靓的那个崽。

  但大家清楚归清楚,却不是所有人的劝谏都如田丰那般直白的,懂不懂什么叫做委婉的劝谏艺术啊,田元皓你就直吧,迟早在你那份直上吃亏。

  在做好了失败准备的最后一站,刘备凭借着从前面几个地方学习到的内容,成功得到了一车草药,一车粮食,看起来不像是上交税收,倒像是给他们一行人准备的回去路上要吃的东西。

  往好处想,有总比没有强。

  走完袁绍这最后一个“景点”,大家开始往许昌赶。

  进入兖州地界后,明显能够看到各处官吏都在积极主动的应对春耕事宜。

  哪怕兖州算是曹操经营已久的大本营,但这份积极主动,较之以往也委实是有些过了。

第135章 天子亲耕

  刘备的疑惑并未持续太久,地方上能够这么表现自然是都得到了风声的,作为自己人,刘备一行人一开始还被当做是许昌派过来检查的,一经出现大家立刻更加任劳任怨的表现起来。

  知道不是后,面对他的询问,被询问的人也没有瞒着他。

  虽然实际情况大家懂的都懂,但说起来大家不可能直白地说曹司空点我们了,我们从心的闻弦知雅意,大家说的是:“司空于许都以身作则,我等闻之倍感触动,遂而学之。”

  作为带起这场学习的重要人物,陆离与郭嘉也不曾在诉说之人的言语中隐身,大鸿胪如何如何,军师祭酒怎样怎样,反正就是夸,就是学习先进爱民、重视农事的好榜样。

  这种自上而下影响施为的手段,非常具有陆侍中的特色。

  哪怕时隔多年,刘备现在还能想起来,自己当初因为鞭笞督邮弃官而走后,突然有一天被人找上门来,说是朝中惦念地方,审查核实地方官吏作为,寻找在野贤才,他这个当初在征讨黄巾时立过功的就这样被寻找出来了……

  这么多年过去,陆侍中现在是大鸿胪了,他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刘备在心中想到。

  而巧了不是,陆离在看到转了一圈回来的刘备后,也有着类似的想法。

  刘备的改变不是那种肉眼可见,发生在明面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他是那种很内秀,属于你只要去跟他交谈,绝对能够谈出来的。

  出门一趟税收没收回来,嘴皮子倒是练出来了。

  虽然曹操没有对着他明说过,但陆离知道对方对于每一次出兵,自己都拉着他叨叨的行为,既受用又觉得他唠叨。

  事实上别说曹操了,陆离自己都觉得自己可能有点唠叨了,如果可以的话,陆离这个i人也不想要每次都拉着对方叨叨个没完啊。

  但现在他的想法变了,他叨叨吗,不是吧。

  他觉得就该让曹操来见见如今的刘备,对方就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叨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征税过程中被人敷衍推诿得多了,刘备现在说起话来有那么点废话文学的意思在里面,看得出来对方有在改正,但因为时间短,还是会时不时冒出一句来。

  对于这个情况,陆离没什么特殊想法。

  对方这一趟出门既没有生病,也没有被谁干掉,虽然没有带回任何成果,只带回了一堆各地的特色借口,但朝廷对于这个结果也算是早有预料,倒也不会抓着拼命苛责。

  当然了,也不会有什么奖励就是了。

  当初的司隶校尉一职是为了让他出去审查税收问题名正言顺才给的,现在回来了,曹操可没有准备让他接手自己这边的税收问题。

  钱粮是一切的根本之一,不是心腹中的心腹可管不了这个,正好就借着对方此次的无功而返给对方调了个职。

  对方此刻是扬武将军了,一个杂牌将军名号,不能说不好,但也没有特别好,当初刘宏第一次召陆离前往洛阳的时候,给的就是类似的官职,甚至比刘备这个还差一点。

  要知道那个时候,陆离可是从郡守一职上往中央调,从地方到中央看起来是升了,但是从一郡之首到杂牌将军,实际上又是降了。

  很多人从后往前看,只看到了陆离一出仕就是郡守,不到半年就要往中央调,妥妥的从一开始就被陛下看重。

  可实际上当初那场勾引出了《陈情表》的调职,是妥妥的明(平)调暗降。

  只是绝大多数人都被洛阳的闪闪发光吸引了,被后面的君臣相得晃到了,没有去注意最开始刘宏对陆离的郡守一职有过的反悔。

  不过抛开陆离的情况不谈,看看刘备如今的职位,跟将军挂钩的职位,在这个特殊时期,地位高低其实还是要看手里有多少兵的。

  刘备手里常备猛将,兵其实也不是没有,当初公孙瓒在跟袁绍的对对碰中完蛋了,他也是得到了一小支兵跟着一同前来许都。

  但这一小支真的是毫无谦虚的一小支,其数量较之损失惨重的董承都大有不如,而且就是这么一小支,刘备都有点养不起。

  但话又说回来,董承虽然兵比刘备多,但是在将领方面又差了不知道多少。

  像刘备这种堪称开局自带两超级猛将的,要不是后面经历过于倒霉,这都是东汉online里面应该被举报开挂的作弊玩家。

  自从刘备回来后,刘协经常召他入宫讲解这一路的见闻。

  刘备纵然有野心,但他此刻的野心同样还处于一个匡扶汉室的地步(并非自己再立汉室),对于刘协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到袁绍对于陆离的特别在意,刘协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虽然不像刘备那样见证过讨董联盟的事情,但是当初这俩人在洛阳的时候关系就挺亲近的。

  父皇死后大家就储位问题出现争议,皇兄最后灵前继位,刘协看向人群的时候,就看到了袁绍担心的看向陆离所在的方向。

  后面商定皇考谥号的时候,陆离本来只是跟别人生气的争论,但是当袁绍一站出来说话,对方瞬间就变成了一种仿佛被自己人背刺的愤怒。

  之后洛阳传闻陆离有立储圣旨,他在皇兄那里听到袁绍在跟大将军就这件事情帮陆离掰扯。

  后面他跟皇兄一同被宦官劫持出宫,他透过车窗也听到了袁绍对董卓说陆离的身份,让对方别误伤,隐隐看到两人之间说了什么。

  因为他父皇对待陆离的好,不少人都暗中蛐蛐自己父皇可能跟陆侍中不清白,但刘协非常清楚这俩人有多清白,真的就是纯纯的君臣情谊。

  反倒是陆离跟袁绍,他们俩人在刘协看来是真的有些不清不楚的。

  比起这种早有预料、毫不惊讶的事情,刘协更关注对方说的刘表与张鲁的情况,又或者说,是刘表与张鲁背后的刘璋。

  当初刘璋的父亲刘焉提出了要设州牧,被陆离在朝堂上好一顿怼,刘协当时在董太后宫中也是有所耳闻的。

  他父皇显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对自己的侍中百依百顺,提议通过后,刘焉这个提议者就成为了试点对象之一,任益州牧。

  前年对方死后,他的儿子刘璋成为了新的益州牧。

  多搞笑啊,那是大汉的十三州之一,而不是分封出去的封地,哪里有搞父死子继那一套的道!

  虽然现在大家好像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占汉地为己有,但对方是宗室,这种事情由宗室来做,便不免有几分家贼之感,而家贼可比外敌可恨多了。

  当初设州牧一事,陆离说“同姓亦有操戈之祸。”

  如今看来,当真是前有之事,后必再有。

  刘协忍不住看了一眼如今就在自己眼前的宗室,利益、情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5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2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谋士系统在三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