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离的开源小想法,正是如此。
明公,你有没有什么看不顺眼的狗大户啊,你放心的跟我讲,我去告他一状,然后你派人去搜查一下。
如此一来,既帮着你出了气,又给我开了源,岂不是两全其美。
曹操看着陆离跃跃欲试想要随机抓几个幸运儿追究一下,充满了某种属于酷吏的美感。他这个原定历史上真的屠过城的人,都不由觉得陆离这个杀性实在有点大。
而且说实话,伯安你跟我透个底,那些世家豪强到底是怎么得罪你了,你怎么就逮着他们杀啊。
之前对着先帝的“愿为商君”也好,后面给我的印刷术也罢,甚至是你曾经在乐安郡做过的那些事情,真的哪一个都没有想过要放过他们啊。
细数陆离出仕以来的种种作为,这不数不知道,一数的话,算上之前你跟奉先一起做的事情,以及让你交好世家结果你把他们家田地都给摸清楚了。你这个成分,便是我这般已经有点毁誉参半的人,也觉得很难评。
虽然大汉会落得如今这个地步,不能说跟他们毫无关系,要知道西汉时期有为的君主都是要想尽办法打击地方豪强、抑制土地兼并。
光武复汉以来,也有过相关举措。
可是伯安你自己就属于世家豪强,到底是什么让你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拆自己的凳子腿,若是为国为民,又是什么坚定了你这份为国为民的那份心呢?
曹操不是没有见过为国为民的人,他也是这般的人,但是该怎么说呢,陆离的这般作态,跟陆离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并不相符。
他明明也是一个习惯性留有余地、保全自己的人,但是一旦要对上世家豪强了,就表现出一种要把他们都杀了的偏激。
好像但凡遇到点什么问题,他都想着要拿世家豪强开刀以解决问题。虽然很多问题还真的就能这般解决了……
嗯,很多问题真的就能这般解决了。
或许这就是问题所在?
难道是因为陆离在乐安郡走过捷径之后,发现这个捷径确实好走,然后就准备这么一直走下去?
就只看曹操现在的态度,陆离知道自己这个想法是办不成了,他本来也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这事一个搞不好是容易生乱的。
虽然曹操提拔任用了不少寒门,但这个时代的寒门是落寞的世家豪强,他们努力的目标大多都是为了让自己重新成为世家豪强。
当然了,其中必然也存在被曹操吸引,愿意辅佐他成就大事的人,但他们辅佐的方式往往不会如陆离这般,对待世家豪强态度极端且充满攻击性。
面对曹操的询问,在寻找解释的引用词汇时,他在《诗经》与《论语》之间,选择了鲁迅:“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之人,有拼命硬干之人,有为为民请命之人,有舍身求法之人,在明公看来,离难道便不配成为其中一员吗?”
在曹操看来,自然不会存在不配的情况。
眼看着陆离流露出了许久不曾见过的坏脾气,对许攸的傲慢无礼颇为厌烦的曹操,对于陆离这般却有些双标的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认为发脾气的陆离看起来似乎更加生动了。
但别管多好看,该哄还是要哄一下的,曹操明明也没有做过太多次,但此刻表现的异常熟练。
自从经历过护送对方回乡祭祖的那一出之后,他对于陆离出人意料的容忍度已经刷新到了一个足够高的程度。别说对方的生气总是有有据的,就算对方突然来场无取闹的,只要不耽误大事,他都觉得自己能够容忍好几次。
曹操::“伯安何出此言,我怎会做此想,只是不免担忧。”
如今是世家那边压根没有回过味来,还把你当成世家出品的优秀代表人物,帮助士人通过非暴力手段在简在帝心方面实打实战胜了宦官的小骄傲。
但要是让他们知道了你对他们而言到底有多么阎王……
曹操因为棒杀蹇硕叔父遭到过宦官集团的针对,因为在济南国时的作为遭受过当地豪强的排挤,经历的政治斗争或许比不上在帝王身边那般每分每秒,但他切切实实的作为“弱势者”承受过东汉两大毒瘤的针对。
真切经历过的人,才最清楚敌人的手段。
曹操不曾在这种事情上藏着掖着,玩什么你猜我猜,他直白的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也清楚的阐述了自己的疑惑。
对此,陆离给出的解释是:“明公也知晓,我当初为了知己知彼特意去了解过黄巾。”
这事曹操自然是知晓的,当初对方来找自己献策的时候也曾经说过。
现在拿出来说,不会是……
陆离接下来的话语证实了曹操的猜测:“我看到黄巾中有被他们逼反的人,可在逼反百姓的同时,他们又在暗中资助黄巾的行动。”
这事曹操也是知晓的,不仅是世家,当年王允在镇压黄巾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宦官张让与黄巾军通信的信件,一状直接告到了中央,只是最后被告者不曾被打倒,反倒是告状的人入狱险些完蛋。
陆离:“以我观之,世家豪强于国于民之弊深矣,其中之人常有反复之行,欲成纵横之徒,大多全谋己利,不顾民生。”
虽然用了“其中之人”、“大多”等词,没有直接全都一棒子打死,但陆离这个地图炮开得,让曹操这个锐意进取的人都觉得有点偏激、极端了。
可是该说不说的,因为黄巾这个灭门仇人反而对自己所在的阶级产生了仇恨。
这种荒诞的由,听起来格外的真实。
毕竟但凡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你便是想要编造谎言,都想不到这方面去。
就好像在冠军侯出现之前,你想象都很难把人往那样里想,真有人这般跟你说了,你也只会说不可能,属于家都没办法想到的情节。
陆离看着曹操信了,心里却忍不住想要叹气。
这个解释听起来是不是已经很荒诞了,可事实或许比陆离拿出来的这个由还要荒诞,比如说他是当年跟着张角长见识的时候有了想法,他是前世记忆带给了他跳出阶级束缚的觉悟与视角。
他从来不属于世家豪强。
不过这种真相要是真的说出来,那就不仅是惊世骇俗,怕曹操都要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吧。
没能随机选择幸运儿薅到羊毛,陆离不得不面对无可奈何的现状。
虽然活也不是干不了,但干不完全就让人有点强迫症发作。
眼看着陆离个人都有一点郁郁的,对他的工作完成进度其实非常满意的曹操都看不下去了。
尽管老板普遍都喜欢为了自己拼命的员工,但曹操觉得陆离这个心态真的有点问题:“这世上少有尽善尽美之事,伯安莫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考虑到对方过往的经历,便是曹操都忍不住觉得对方是过去走得太顺了,除了如董卓废立、联盟讨董不成等人力难改之事。
其余的事情,陆离的经历主打的就是一个离想要,离得到。
就这种事业运,也难怪连郑玄给对方算完之后都会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周易水平。
若是天下承平,先帝仍在,对方毫无疑问会站的比他、比袁绍更高。
但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想这些了,曹操完全不会为这种可能而心中不满,这世间际遇最是难测不是吗。
陆离却言:“非我尽善尽美、求全责备,而是这世间涉及性命之事最难挽回,故而不愿有失。”
“况且以明公素来习惯,想来总不免亲身上阵,如此一来,如何叫人不尽善尽美。”
这话说得,倒是显得曹操不识好歹了。
曹操喜欢这种“不识好歹”,有人愿意为了你尽善尽美,恐怕很少有人会不喜欢这样的待遇。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曹操只想说:你这个没品的东西,你不喜欢那就给我啊,我喜欢!
第179章 平平无奇
一切就像陆离与曹操胜说的那般,在先锋部队派出去后没多久,曹操也带兵出征了。
乱世的威望,那都是要靠着自己一枪一箭打出来的。
哪怕不会要求你必须在战场上亲自跟人短兵相接,但肯定也不能完全如谋士一般运筹帷幄之中,又或者是镇守后方。
你得让人看到你,你得让人知晓你,你得让人记住你,然后,才会有畏惧与敬畏,才会有信任与追随。
曹操的离开带走了不少人,许昌好似因为人数的减少一下子便安静了下来,但在安静的同时又免不了存在些许牛鬼蛇神隐秘的喧闹。
因为隐秘所以不会直白的出现在你耳边,但是当你闭上眼睛,却似乎能够听到属于蛇虫鼠蚁爬行的声音。
有贾诩这个执金吾在,似乎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心这个,真论起算计人,那群人捆在一起怕都不是他的对手。
作为同样留守后方的人,陆离处公文时大多数时间都是跟荀彧一起的。
虽然他们两个一人是尚书令,一人是卫尉,看起来似乎并不应该凑到一起去。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属于曹操的人,一起处的也都是曹操所属地盘与出征的后勤补给等相关事宜。
如此这般,他们两个凑在一起岂不是再所应当不过的事情。
都说见面三分情,按来说随着他们相处时间的增加,这关系不说突飞猛进,也该是渐入佳境。
然而可能有些人之间注定就无法拥有过于亲密的关系,相敬如宾似乎就已经是他们两个的极限了,两人都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不说,也都非常一致的认为更进一步会很别扭且完全没有必要。
曹操这边被荀彧推荐的、来自颍川的手下已经很多了,虽然内部暂时不曾出现什么争斗的端倪,但荀彧真的不觉得所有人都跟自己特别好是什么必须的事情。
有些事情没有任何端倪,或许这辈子都不可能出现糟糕的情况,可这并不影响聪明人防微杜渐,不要轻易拿着情谊去考验人性,荀彧明白这个道。
而陆离也不知道自己是被刘宏的不正经给传染了,还是被吕布等人的极端给调高了阙值,面对如荀彧这般他以前最为喜欢的情绪稳定的人,现在反而没什么交友的激情了。
但情绪稳定的人好就好在,你不需要非与对方将好感度刷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也能在对方这里得到认真的对待。
乍一听似乎很像是中央空调,实际上谁用谁知道,这是真的很令人喜欢。
如果陆离如今还有个阵营好感度的任务要刷,他现在或许会非常头疼,因为如荀彧这般情绪稳定的人,他的无感一般来说也挺稳定的。
你一开始打动不了对方,后面也很难轻易让对方改变自己对你的看法。
但谢天谢地陆离的这一任务已经在刘宏死后完成了,所以陆离现在只需要享受对方这份稳定情绪带来的办公效率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绞尽脑汁的非要去跟对方打好关系。
顺其自然,毕竟你不能要求全世界都喜欢你。
而这种话语与想法,往往产生于拥有的足够多的人心中,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喜欢自己的人,所以反而可以从容接受有人会不喜欢自己,反正这也影响不了什么不是吗。
情绪稳定的荀彧有些无奈的看向好似有些坐不住的陆离,好歹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比自己都还大呢,怎么有些时候看起来这么……跳脱?
不是说当年几乎一直随侍先帝身侧,把其他侍中都挤得坐了冷板凳吗,做侍中跟在天子身边,那可是几乎一跟就是一天,总不能当年陆离当侍中的时候也是这般模样吧。
荀彧不由回忆了一下自己当年在洛阳见到的陆离,明明也挺沉稳的,现在怎么反倒焦躁起来了?
况且那个时候对方在天子的默许之下,那是什么事情都能管上一手的,全国的公务不可能比不上他们如今要处的多啊。
要是让陆离知道荀彧的疑惑,他虽然未必会回答对方,但这个答案还是有的,面对刘宏,那感觉像是面对能够决定你生死的恐怖教导主任,面对荀彧则像是面对没法把你怎么样的班长。
尽管陆离来到这个世界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但那个时候明面上没人监管他,暗地里却有有考核与运气逼着他。
那种紧迫感,让人想不端正都难。
况且当年虽然在刘宏的默许下权利大了那么亿点点,但刘宏这个做天子的都不会天趴在公务上,他这个主要任务还是陪伴天子的人,自然也不可能丢下权力来源只抓着权力。
所以尽管当时看起来是管着全国的事情,实际上需要处的还真的不一定比现在多。
毕竟大汉的臣子们拿着俸禄是要干活的,要真让他一个侍中将活都干了,他们难道吃白饭吗,把钱财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先帝可见不得这个。
再者说,人都是会成长的,现在或许正是因为他经历的足够多了,个人都成熟了,面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的从容,自然也就不像以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那么端着了。
不过要说这就是跳脱,陆离是万万不认可的。
他这最多就是……
成年人的活泼?
好吧,可能确实有那么点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