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俊:“许昌的生活很好,很平稳,家中人多不愿颠簸,我也无向上之心,愿留此处,以安余年。”
这个回答放在几乎人人向上,许多人甚至因为要被留在这里而悲愤不已的许昌,似乎挺格格不入的。
属于要是说出去了,绝对要被人愤恨身在福中不知福。
可陆离作为被拒绝的上司,反而挺能解对方的这种想法的。
躺平又有什么不好呢,要不是他没有这个条件,他也想躺平。
不过秦俊的躺平跟陆离的躺平还是不同的,他能看出对方眉宇间带着与话语并不相符的不甘心,但对方又很是坚定如今的选择。
他对前途是有渴望的,只是比起前途,他更在意家人。
这个年代出行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别说老人孩子,便是青壮年,也可能因为途中颠簸、水土不服废掉半条命。
况且曹操等人离开许昌,对于被放置在这里的刘协等人而言或许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对于生活在许昌的百姓而言,倒也并非全然坏事。
真要说的话,这般的许昌比起曹操在时反而更加安稳一些。
秦俊没打算跟着走,陆离也没准备强求,强扭的瓜可能未必不甜,但是他又不是非这个瓜不可。
他们两人也算是好聚好散,看起来特别体面。
这才是正常的门生故吏与提携之恩的流程与情感,讲究的就是一个你情我愿,好上加好。
被留下的秦俊得偿所愿,没能带上对方的陆离也不曾特别遗憾。
等到他跟荀彧以及其他人的家眷等人一起来到邺城后,曹操也不知道怎么听说了他跟刘协之间的谈话,百忙之中都要抽出空来跟陆离聊一下这个问题。
曹操:“伯安怎可轻许身后之事?”
借着就是许多关于“汉帝们的陵墓不安全”,“陪葬品太多特别招贼”一类的话语,听得陆离都忍不住看曹操。
明公啊,别忘了你也是让汉帝们陵墓不安全的原因之一,你也是被陪葬品招去的,咳咳。
咱们说这种事情的时候就小声点吧,不说你的作为如何,便是你压根没做那种事情,大家如今还都是汉人,大汉天子们的陵墓经常被盗,这难道光彩吗?
抛开这个不谈,陆离非常诚恳的看着曹操道:“我知此事一旦传出,必为明公招来麻烦。”
“可离言语既出,心意亦定,还望明公成全。”
以夫妻比君臣,陆离这种做法就像是再嫁之后却要死后跟前夫陪葬,这事谁听了不得蛐蛐一下如今的丈夫呢。
而他们之间的情况,比之夫妻更加巧妙与繁杂。
真要有传言,可不会是那些艳俗揣测,反而更可能跟忠义、臣贼挂钩。
为什么陆离后面明明选择了你,最后还是要陪葬汉帝陵寝呢,是不是他发现了你名托汉臣,实为窃国之贼,还是说他跟你是屈己从之……
陆离只是随便一想,似乎都能想到许许多多可能有的传言。
而传言这种东西,有的时候便是没有人推波助澜,都会愈演愈烈,要是到时候再搭配上几个在背后捣鼓的。
陆离如今的道歉是真心实意的,他的决定也是分毫未变的。
其实他本可不必这般急着说,他可以等到曹操老去,在对方死前说,甚至跟对方的继承人倚老卖老的提要求……
可真的等到了那个时候,事情怕是要更加复杂难堪,还不如早早便打好了预防针。
曹操:“我若不同意,伯安当如何,我若假意同意,实则不做,伯安又当如何?”
陆离:“我知明公非此等人。”
曹操继续问:“若我是呢?”
陆离道:“我知明公不是,而若明公是,若是前者,愿任凭差遣,以功相换,若为后者,我死之后,难管生人。”
曹操不由叹息:“伯安当真给我出了个难题。”
他虽叹息,眼中却依旧是一往无前的锐意:“不过你我早有言在先,操必不相负。”
陆离看着曹操,对方说的诚恳,陆离也知道对方说的八成就是真的。
因为就在刚刚,他的后世传唱度任务来到了100%。
数一数他已经完成的三个任务,一个阵营羁绊程度,是借着先帝的死完成的。
一个阵营贡献度,是凭借着曹操的偏爱完成的。
如今刚刚完成的后世传唱度,是借着陪葬先帝之名,又加之以曹操的成全,最后帮助自己完成的。
如果有一个对任务者完成任务帮助最大的进度条,仅看已经完成的任务,刘宏与曹操算是打了个平手。
而如果再加上还没有完成的任务,曹操凭借着自己的儿子、儿媳与孙子带来的历史改变进程,可以说是略胜一筹的。
陆离无意给他们两个排出一个前后高低来,他只觉得自己遇到的这两位,或许在他人看来绝非通俗意义上的好人,可是对陆离而言,他们两个不仅是好人,还是贵人啊!
第195章 谋事在人
都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对于陆离这般的天厌之人而言,这话不可谓不至名言。
可或许是来自天命之子的偏爱,帮着陆离成功转运了。
在后世传唱度任务完成的同时,历史改变进程也加了一个9,变为了99.9999%。
自己陪葬刘宏的陵寝,这种事情增加后世传唱度也就罢了,怎么还能改变历史进程呢?
陆离想不明白,但对于这种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本也无需硬是追根究底。
抽空确定了陆离的心意并给出承诺之后,曹操继续着自己的军事行动,而陆离则是与荀彧一起接手邺城这边的事情。
作为袁绍经营已久的大本营,邺城比之许昌犹有胜之。
陆离曾经来过这里的,但是作为客人、使者来,与现在作为事者对此地进行了解,那是决然不同的感受。
也不知道是怀着什么心思,袁谭竟然将袁绍曾经想要送给陆离,最后不曾送出去且怒而摔之的玉佩给了曹操,希望对方能够“帮忙转交”给陆离。
对此,曹操压根不觉得这算是什么事情。
毕竟袁绍跟陆离的交情再好,难道陆离死后要与他葬在一处吗?
先帝的存在固然是个坎,但也可以说因为这个坎实在是太高、太醒目,以至于其他人都算不上什么事情了。
什么芥蒂啊,猜疑啊,你跟先帝都比不了,还想跟我比?
曹操带着被选择、被偏爱者的自信,半点不当回事的将东西帮忙转送了。
虽然本初追求失败了,但好歹也是一片心意,他自己儿子都不愿意给他遮掩,那他帮个忙送一下又能怎样呢。
众所周知,有些过程是要以结果来判断的。
结果如果是皆大欢喜,过程中的坎坷只能说是小小磨砺。
可如果结果是并不中意,过程中的付出便成了舔狗行径。
曹操没有将这种事情放在心上,收到东西的陆离倒是忍不住愣了一下。
他并不怀疑这是袁谭随便找出了一块玉瞎编的事情,因为这确实是袁绍能够干出来的事。
玉虽然已经被摔碎许久,但玉佩本身的香气并未因此消散。
算一算自己跟玉佩之间的不解之缘,似乎也能够解为什么袁绍执着的硬是要跟玉佩过不去。
可重要的从来不是玉佩,而是送玉佩的那个人。
人对了,哪怕送块石头也能被欣然接受,人错了,你便是送上传国玉玺,最后也只会被转赠他人。
袁绍于陆离而言,从来不是那个正确的人。
陆离对袁绍而言,也从来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将装着玉佩的盒子盖上,准备改天路过袁绍坟前之时,顺手埋了好物归原主。
一块玉佩送出来,曹操没啥疑心,陆离的拒绝也没更改,倒是让自己亲爹丢了一下人,如果袁谭这是有意报复亲爹的话,那他倒也可称之为成功。
给玉佩投注了短暂的注视之后,陆离继续同荀彧一起埋头苦干。
邺城防御的交接,道路的规划,粮草运输路线的最优选……
陆离忙得别说袁绍,便是刘宏死而复生,他也没空招待。
按照荀彧的推测,曹操想要得到北方原本属于袁术的全部地盘,最快也要两年。
但事实证明几乎从不出错的荀文若这次却错了,在曹操等人的超常发挥,以及袁绍子嗣的超级破防之下,仅仅只用了一年半,从建安七年到建安八年的新年,他们便能够一边庆贺年节之喜,一边庆功一统北方。
对于这次成功的迅速,别说荀彧猜错了,便是心急非常的陆离都没能想到一切能够进展的如此之快。
不过要说完全解决那倒也没有,袁谭死了,可袁熙与袁尚带着残存势力跑去投奔乌桓去了。
荀彧对于最快速度的判断不曾说对,陆离认为袁氏子孙不至于跑去胡人那里,同样也想错了。
或许他对于袁氏的了解便仅限于袁绍了,如何便能所当然的由父及子呢。
这些小瑕疵,不能影响成功的本质与喜悦。
有句话说得好啊,大过年的,便是有什么麻烦也且等年后再说吧。
但有些麻烦可以年后说,有些却是不能够忽视的。
提起乌桓你能够想到什么呢?
白狼山,张辽,或许还有,遗计定辽东。
虽然遗计定辽东似乎是虚构情节,但什么会被称之为“遗计”呢,那是死者生前遗留下来的计谋。
哪怕《三国演义》是本,但关于人物的生死事件还是比较可信的。
而这些东西一经想到,郭嘉的死劫似乎也已经近在眼前。
想到这个,再看看如今过年的气氛,莫名有种最后的餐之感。
陆离目光锁定好友,对方刚放下喝完的酒杯准备倒酒,陆离倒是没有因此觉得有什么不对,不说大过年的,这是庆功宴,也不能太过不合群了呀。
但不能不合群,不代表你能这么合群,喝喝喝,你还喝!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晓了对方死期将近,看着对方喝酒,陆离好似幻视对方脑袋上的血条在不停的-1、-1、-1……
被陆离紧盯不放的郭嘉:?
这并非郭嘉第一次被陆离这般紧张的注视着,好似自己是什么纸做的人,一个看不住就要被风给吹跑了。
可是这一次的注视,似乎格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