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古代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49节
小说作者:时不待我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25-09-10 16:03:21

  入宫就避不可免听到些有关顺妃的消息。

  这天萧宴宁又一次入宫,秦贵妃身边服侍的宫女雪梅朝他低声飞快道:“王爷,娘娘这几天心情不好,也没什么胃口,人都瘦了不少,王爷今日前来,娘娘肯定高兴。”

  秦贵妃不是那种苛待宫人的人,身边服侍的宫女年纪到了她就备一份嫁妆送人出宫。

  这些年她身边服侍的宫女换了一茬又一茬,眼下的雪梅已经是第三波了,永芷宫的掌事太监倒一直是元平。

  萧宴宁听罢点了点头。

  他前去见秦贵妃时,秦贵妃正一脸恹恹地靠在椅子上叹声叹气。

  萧宴宁走上前关切地询问:“母妃这是怎么了?可请御医了?”

  以往看到萧宴宁,秦贵妃眼里立马就有了光彩,这次她懒懒地看了自家儿子一样,又长长地叹了口气:“御医来过了,我没事儿。”

  萧宴宁坐在一旁:“母妃是因为顺妃娘娘病逝心情不好吗?”

  秦贵妃看着他点了点头,她这几天都没怎么好好吃饭。有时照着镜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心情就莫名低落起来。

  正所谓红颜老英雄迟暮,一转眼她也不再年轻,眼角的细纹越发明显了。常言道世事无常,同是宫里的妃嫔,指不定哪天她就像顺妃一样没了。

  秦贵妃不是个感性的人,但不知为何,顺妃的离世让她很是别扭。顺妃常年不出自己的安福宫,她和顺妃其实交集并不多,只是她协理六宫,若听到顺妃病了,便派人前去探望送些补身体的药材。

  妃嫔之间难免拈酸吃醋,不过不是秦贵妃自傲,她从来没把其他人放在眼里,顺妃身体好不好都对她造不成威胁。吩咐太医院一声,不过是随口的事,也是她协理六宫理应做的事,也没想过顺妃能如何回报。

  前段时间秦贵妃还听说顺妃身体好了不少,能起身到御花园逛一逛了,结果没过几天人就没了。

  皇后和秦贵妃处理着顺妃的身后事,忙碌的时候倒是无妨,闲下来事,秦贵妃那颗心惶惶不安。她闲起来时,控制不住的联想到英国公和秦太后。

  比起顺妃,这两人的年纪大了许多,这两年两人请御医的次数明显增加。

  年前秦太后病了一场,断断续续两个月才安康。

  英国公更不用说了,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杀敌受伤,年纪大了一身病。只是英国公一生要强,能自己扛的事就绝不给秦贵妃找麻烦。

  就连秦追今年都病了两场了。

  秦贵妃想着这些,心里越发难受。

  此时听到萧宴宁的问话,她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她心情不好的确因顺妃而起,但更多的是自己想得太多,和顺妃本身倒是没多大关系。

  萧宴宁:“孩儿在宫外不能时时奉侍左右,母妃保重身体。”

  见她满眼忧心,秦贵妃心下一酸,立刻坐直了身体,她看着萧宴宁笑了下:“小七长大了。”一个糯米团子一样的娃娃,在手里被她团啊团的,不知不觉都长大成人了,会关心会安慰自己了。

  “小七,以后多去英国公府看看你祖父和舅舅他们……”话音还未落,秦贵妃又叹了口气:“算了,看不看都一样。”

  萧宴宁:“母妃这是什么话,那是孩儿的祖父和舅舅,这是抹不开的血缘关系。况且秦昭表哥又不在京城,孩儿自然要去多看看。”秦昭是秦家这一代的榜样,在秦家小辈中十分有威望,英国公和秦追也看重他。

  “你有那份心就行了。”听他这么说,秦贵妃心情好了不少。

  心情一好,就觉得饿,秦贵妃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嘴,忙让宫人准备糕点垫垫肚子。

  秦贵妃:“你今天在宫里用午膳吧。”

  萧宴宁点了点头。

  秦贵妃看着他似抱怨又似期待:“你身边要是有个王妃照顾着,本宫也不用担心你饿着肚子了。”

  萧宴宁一听这个话题,脸上浮现一抹苦笑,他求饶般地说道:“母妃你就饶了儿臣吧,孩儿没那个心思。”

  “你父皇说得对,我就是太由着你的性子来了,你都过了二十的人,身边连个侍奉人都没有,外面都传成什么样了。”大抵是被顺妃的死给刺激到了,秦贵妃逮着了机会忍不住絮絮叨叨:“你说你要选个喜欢的,那你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

  萧宴宁没有吭声,他神色不变,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梁靖的模样。

  他就喜欢梁靖那样的,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知根知底,会打仗能杀敌,有点自己的小脾气,在他面前热情大胆又羞涩。

  当然,这个喜欢之人萧宴宁不会说出口,在没有能护住梁靖的绝对实力,他永远都不会让人知道梁靖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萧宴宁心里很清楚,就他这样的身份,他和梁靖的事一旦被发现,秦太后秦贵妃绝容不下梁靖。

  容不下一个人不一定让他死,但一定会让他很难受。

  梁靖给了他选择,是萧宴宁自己执意选择了这条路,他必然不会让梁靖受这伤害。

  萧宴宁:“母妃这事不要提了。”

  见他浑身都写满了抗拒,秦贵妃有些不忍,她哎了声有些后悔道:“也怪当年皇上和本宫太心急,在你出宫之时送了两个教导宫女把你给吓到了。”

  萧宴宁:“……”

  他倒也没被吓到,只是他也没办法同秦贵妃明说,如果没有梁靖,这辈子他都不会和其他任何人有那样的亲密关系。

  萧宴宁不想和秦贵妃讨论这件事,他直接转移了话题:“母妃,听说四哥晕倒了。”

  他一进宫就听说了这件事,宫人都在说瑞王心孝。

  秦贵妃也没难为他,而是顺着他的话点头:“顺妃病逝,瑞王不吃不喝守了几天,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皇上怕瑞王出事,把慎王和静王给解足了,让他们劝着点瑞王,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萧宴宁嗯了声,这些天各种各样的消息都有。

  有传言说,顺妃病逝前,求过秦太后求过蒋太后也求过皇后,希望她们能替瑞王求情,让皇帝开恩,允许他们母子见一见。只是秦太后身体不适没见顺妃,蒋太后和皇后拒绝了。

  事关前朝,她们也没办法劝皇帝改变心意,只能让顺妃再等等,等皇帝气消了,自然就会放瑞王他们出府。

  所以有人说顺妃是因记挂瑞王,郁郁而终。

  也有传闻说,安福宫的宫人十分不尽心,顺妃临终前竟然没有一个在身边伺候,所以没来得及叫御医,顺妃因此病亡。

  萧宴宁觉得甭管是哪个传闻,瑞王只要过不去这个坎,怕是要把怒气转移到皇后和秦贵妃身上,继而更加怨恨太子。

  三个皇子禁足,瑞王等人本就怀疑是太子所为,现在顺妃因此病故,瑞王难免会想,他要是没被禁足,顺妃就不会是。

  至于埋怨秦贵妃,那完全是因为秦贵妃协理六宫。

  秦贵妃和他可能会被瑞王迁怒。

  萧宴宁倒不怕被迁怒,瑞王要真是迁怒到秦贵妃和他身上,那他绝不会手软。

  只是想到那种场景,心情莫名有些怅然。

  到底是一起长大的兄弟,一起喝过酒谈过笑,转眼间,大家都变了。

  顺妃过世半月,瑞王还没从母亲去世中回过神,那厢刚刚被解除禁足的静王又被御史胡游给弹劾了,说他与通州平王萧琅书信来往密切。

  胡游表示,身为皇子,同藩王这般亲近,不是好现象。

  静王喊冤,他什么时候和平王书信来往密切了。

  胡游则表示,静王派往前去通州送信的人在驿站病了,书信被人发现,那字迹虽非平王所书,但里面却又静王向平王问好之事。

  听到这话,静王忙道:“父皇明鉴,那信是祖母挂念平王所写,儿臣当时在给祖母请安,祖母回信时,儿臣便问候了平王叔的身体情况,儿臣并无他意。”

  他也是无语了,这么多年,遇到了蒋太后给平王回信,里面都是一些记挂之词,偶尔他就如这次那般问候平王一两句,次数不多,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完。

  这些皇帝也知道,而且以前屁事没有,现在怎么都成了他的罪了。

  何况无论是平王寄给蒋太后的书信,还是京城寄到通州的书信都会彻底检查,他要是真想在信里说什么,那不是自找麻烦吗。他是蠢还是傻,才会干这种事。

  御史胡游毫不退让:“那太后为何不让太子问候,为何不让瑞王、慎王、福王问候?偏偏只有静王你。”

  只要是落到胡游手中的把柄,他连太子都敢弹劾,更何况是静王。

  静王:“……”这话问的这般刁钻,让他怎么回答。

  难不成说他母妃和蒋太后的关系,说因为有这层亲戚关系,蒋太后就是偏爱他。

  而他时常去给蒋太后请安,所以他问候的比较多。

  再说,包括太子在内每逢过年,他们都会往通州平王那里送东西,这事怎么没人说。

  胡游才不管静王心里怎么想呢,他继续道:“若没有其他心思,静王又何必问候平王。”

  哪怕静王真的没有在书信中夹带私货,这事就是不妥,除非是抱有不该有的心思

  例如趁着机会加强和通州的联系,例如想得到平王的支持。

  皇子们远在京城,和通州平王不怎么见面,问候着问候着,谁会知道发生什么事。

  “父皇,正因如此,儿臣才冤枉。”静王脑袋瓜子飞转:“儿臣若真有其他心思,就不会公然给问候平王叔。此事的确是儿臣考虑不周,以后儿臣便和太子一样,逢年过节送些东西过去就是。”

  平王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他们这些皇子公主的亲叔叔,是长辈,他们送东西皇帝也都知道。

  只不过比起萧宴宁的敷衍,他们慎重点罢了。

  再说,平王时不时还和皇帝书信来往呢,胡游怎么不弹劾皇帝,说皇帝和藩王来往密切。

  这不就看他是个软柿子,想捏死他。

  萧宴宁在一旁冷眼看着这一切。

  他看着极力为自己争辩的静王。

  有些事就是这样,一点很随意的小事,平日里看着不怎么样,但就是会被有心人在合适的场合故意放大,然后成了攻击自己的利刃。

  当然,这点小事根本不会把平王扯进来。

  只是,这样的小事提醒了皇帝,通州还有平王的存在。

  皇帝年纪大了,疑心病不能光在儿子身上,同样可以放在弟弟身上。

  毕竟当年西羌来犯,南诏和东海有异动时,平王可是压制了东海的存在,平王在通州的声誉并不差。

第134章

  皇帝坐在龙椅上皱着眉头嘴巴微咧就那么看着胡游对静王发难,他看了看一脸憋屈的静王,又看向一脸正义的胡游,然后视线落在百官和太子等人身上。

  在场的大多数人应该都觉得静王此举不妥,神色有些凝重。想想也是平王毕竟是藩王,还是难得手里有点兵权的藩王,皇子与其联系太多,难免让人心里泛嘀咕。

  也有少数人脸上是无奈,他们看着胡游,觉得他有点荒唐,沽名钓誉之辈。不过是夹杂在蒋太后挂念之词里面的一两句问候之语,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哪里就值得胡游这般当朝发难,完全就是在拿着鸡毛当令箭。

  看着朝堂上站着的这群人,皇帝觉得大概自己的身体还没有彻底恢复,莫名其妙的牙有点疼。

  平王是他的亲弟弟,比他小上几岁,这些年一直在通州,几年入一趟京,看望看望蒋太后和皇帝就离开,很守规矩。

  太子、康王和安王随皇帝离开通州时,已经到了懂事记人的年龄,自然记得这个皇叔。

  瑞王、慎王和静王那时年龄不大,可能不大记得平王经常逗他们玩的事。

  至于萧宴宁和平王关系最淡,毕竟他们都没见过几面。

  一直以来,平王也很低调,对皇帝任何决定都支持,皇帝对这个弟弟也很照拂。陡然间胡游因为书信之事把平王和静王扯在一起。就皇帝这性子,脚边的蚂蚁被他瞅见都要怀疑怀疑,此时疑心病已发作,难免想想这想想那。

  刹那间,各种阴谋诡计在皇帝脑海里走了一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7页  当前第1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9/2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古代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