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古代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87节
小说作者:时不待我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25-09-10 16:03:21

  准备去吃饭,没写到西羌投降的事,┭┮﹏┭┮

  明天继续~

第168章

  第二天上朝,梁靖出现在朝堂上。

  端坐在龙椅上的萧宴宁和他对视一眼,然后又各自移开。

  儿女情长之事在私下怎么着都行,朝堂之上只为公。

  萧宴宁看着朝堂上的官员,

  百官的性格已定,他们对新皇的敬畏也就持续那么几天。毕竟不管是谁做皇帝,都需要治理国家,朝堂也需要运转。等新皇登基的新鲜劲儿过去了,百官站在朝堂上,各自的秉性也就逐渐开始表露出来。

  从某方面来讲,朝堂就是另类菜市场,百官争吵才是常态。

  争吵之下,就是一场利益争夺。

  今日户部尚书杜检则第一个站了出来,说起税收之事。

  外人看来,户部掌管天下税收,是最有钱的部门,但朝堂之上,户部尚书那是天天在哭穷。

  而今日群臣争吵的内容是税银和税粮问题,大齐的税收入一般由地方官府按比例留存部分,用于地方开支,剩余部分需上缴朝廷,解送至京城或放入指定仓库。

  税收入京以漕运为主、银解为辅,比较依赖运河和地方官员运作。

  漕运时,运军喜欢夹带私货、虚报损耗,会导致实际入京粮额缩水,若封河道淤塞,为了尽快把税粮运入京,还需额外征调民夫进行疏通,加重地方负担不说,有时某段运河那是年年淤堵,年年需要疏通,地方负担不起时就上报朝廷,户部还会进行贴补。

  至于银解,一般地方官员会把将散碎银两熔铸成标准银锭,登记造册,注明税款来源、数额,由各地布政使司审核,审核无误,白银入箱,每鞘大约1000两,由官府封印。

  之后会由州县官员或布政使司指派差役、兵丁护送,一些民风彪悍穷山恶水之地,当地官员还会雇佣民间镖局协助运输,减少劫掠风险。

  而解银途中可能会发生被劫或官员监守自盗的情况。

  总之,无论是漕运还是银解,只能说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

  无论哪种方法,都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今天朝臣之所以争吵,有着天下粮仓之称的云州因干旱和水患不均导致今年粮食减产,夏税六月缴清,秋税需要在十一月缴清。云州那边的意思是夏税勉强凑齐,这秋税恐怕要延迟。

  税不入库,杜检一看这哪行,眼瞅着天开始变冷,天一变冷,年关将至,到时处处都是用银子的地方。

  宫里是一大笔支出,边关也是一大笔支出,还有其他。

  杜检又不是神仙能点石成金,只能先哭穷。

  户部一哭穷,就是想找借口削减用银,其他官员就想跳脚就想骂人。

  萧宴宁冷眼看着百官争吵,反正大家说出来的都有理。

  唯一没有开口的就是秦追和梁靖。

  杜检自觉年纪大了,这争吵声在他耳边晃荡来晃荡去,他耳朵嗡嗡想,看秦追站在那里这般闲适,端的是一副独善其身的样子,他忍不住用求教的语气道:“秦大人,这户银不够,您觉得该当如何?”

  秦追一脸诧异地看着他:“杜大人,本官对户部之事不熟也不了解。户银不够,皇上忧心,你是户部尚书,当为皇上分忧排难。”

  杜检心里骂了句老狐狸。

  萧宴宁在秦追说那句皇帝忧心时,就收敛起了懒散的姿态,坐直了身体,装装表象。

  等众人都看向他时,萧宴宁的目光扫过群臣,他道:“朕年少读书时常听先生说起,国以民为根本,民以地为生……”

  听他这话,一些朝臣的脸皮忍不住来回抽动,皇帝怎么好意思提他年少读书的事,他年少在上书房除了睡觉也没读过几本书吧。

  萧宴宁脸皮厚,被人用怀疑的目光盯着,神色不变,他继续问道:“如今天下安定,但各地仍有百姓因天灾、水利不修而田亩产量不足,赋税难征,民生多艰。众卿可有什么办法?”

  户部尚书杜检忙道:“皇上,近年鱼鳞图册虽在修订,但地方胥吏舞弊仍存,江南富户兼并土地,他地因水利飞驰而致使良田渐成荒芜,若不清丈田地整顿兼并之事,恐赋税难增。”

  因萧宴宁话里提到了水利,工部尚书方知善也出列道:“皇上明鉴,黄河、淮河年久失修,江南虽富庶,但沟渠淤塞,灌溉不畅。若朝廷能拨银整修,使水利通畅,则民生之艰可解,赋税可增。”

  杜检悻悻道:“方大人这词年年说,那沟渠年年清理,银子花费了不少,效果却一般,方大人还是换点新鲜词儿吧。”

  方知善:“杜大人此言差矣……”

  “够了。”萧宴宁沉下脸来:“朕让你们想办法,不是来听你们吵架来的。要是没什么有建设性的提议,那就不用说了。”

  群臣:“……”

  一时大意给忘了,皇帝可不是太上皇那脾气,这可是个不懂委婉为何物,说翻脸就翻脸的主儿。

  萧宴宁:“此事后议,云州秋税之事,众卿怎么看?”

  众人没吭声,秦追出列沉声道:“皇上,内阁确实收到过云州关于干旱和水患之事,臣等当时并未想过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便按照往日惯例处理,是臣等失职。”

  萧宴宁:“现在不是追究谁失职的问题……”

  说罢这话,他突然一笑:“你们有些人是不是觉得朕少不更事,所以觉得随便几句话就能忽悠朕?”

  云州最严重的一次天灾便是当年大旱,地方官员隐瞒不报,以至于有些地方颗粒无收,西羌趁机来犯,东海、南诏陈兵边境,妄图联合起来撕咬大齐。

  云州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便能有大丰收,风不调雨不顺则收成减少。

  但就如同秦追所说,云州时常会出现干旱和水患之事,要不然内阁看到折子也不会不重视,最起码今年的天灾不会比往年重。

  偏偏往年云州税收都按时按量入了库,今年就不行了。

  云州那边是出现了些天灾问题,但绝不会严重到延迟秋税的地步,要不然那些云州的官员也不会说是推迟,肯定会哭天喊地上折子哭诉灾情。

  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有些官员欺他年少,顺便想试探他的底线。

  若他这个自幼名声不怎么好的皇帝被成功忽悠住了,那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骑到他脖子上拉屎。

  毕竟涉及天灾之事,秦追也不敢确定,只能含蓄表达了一番自己的观点。

  百官一听这话,都跪下请罪。

  萧宴宁站起身冷哼一声:“云州那边不是说秋税延迟,想来是无能为力了。朕性子急,延迟不了一点,他们送不来,那朕就派人去押送。”

  秦追抬起头:“皇上,秋税延迟不只是天灾方面,也可能和河道运输有关,不如先派人去查探情况。”

  “不必了。”萧宴宁沉声道:“朕意已决,就这么办。”

  想欺他什么都不懂,那就得承受后果。

  再者,他刚登基就出了这种事,正好杀鸡儆猴。

  秦追本来还想说什么,犹豫半晌到底没吭声。

  等退朝后,百官缓缓起身,数人面面相觑。

  群臣三三两两的散去,砚喜以最快的速度追上了慢悠悠的梁靖。

  他道:“梁侍郎留步,皇上有请。”

  梁靖立刻转身跟着砚喜入了宫。

  萧宴宁看到梁靖本能一笑,他阻止了梁靖的请安。

  梁靖看着他道:“皇上,臣请求云州。”

  萧宴宁:“本来也是准备让你走一趟。”撇开两人私人感情不说,梁靖的确是合适人选。梁靖得萧宴宁信任,又是武将出身,十四岁就行军打仗,遇到一些贼人,自保肯定没问题。

  再者说,现在这关头,梁靖出去一趟,不至于让霍氏觉得窒息。

  萧宴宁其实明白,这件事上,霍氏已经退了一步。如果她执意不肯,梁靖今日也不会出现在朝堂之上。

  只是退一步不代表接受,只是无视了而已。

  萧宴宁和梁靖也不是没良心的坏胚,非要刺激她。

  现在这样正好,给霍氏点时间,宽宽霍氏的心。

  梁靖也有此意,所以才开口请求。

  “皇上,云州……”梁靖皱着英气的眉峰,他抿嘴道:“云州当年大旱,太上皇震怒,后来睿懿太子有不少亲族在云州为官……”此次云州借机试探新皇,肯定和那些人有关。

  睿懿太子已故,皇后还在,其中也有杨家人。

  皇上登基不过几天,若对那些人出手,怕是会引人猜测,说萧宴宁有意对睿懿太子的旧人赶尽杀绝。

  这也是秦追在朝堂上委婉反对的缘由。

  “不管是谁,不管他什么身份,违令便捕,抗命便抓。”萧宴宁冷声道:“别说是睿懿太子旧人,就算是秦家直亲,朕也不容他胡作非为。”

  再说,他忍了、退了,就没有流言蜚语了?

  说不定还会有流言说他心虚呢。

  他的心脏足够强大,流言这玩意,他从来都不怕。

  听到萧宴宁这话,梁靖笑了,正好,他脾气暴躁,有皇帝撑腰,他可什么都不怕了。

  看他眉眼间没有阴霾之色,萧宴宁让砚喜带着宫人退下。

  等殿内只剩他们两人时,萧宴宁:“你母亲她还好吗?”

  梁靖也没隐着瞒着,他道:“还有点生我的气,她担心我会被皇上骗。”

  “我不会骗你。”萧宴宁认真道:“这话说出来容易,让人信服却难,我们用一辈子证明给她看。”

  梁靖狠狠点了点头。

  这种当口,两人只是握了握彼此的手,然后梁靖就出宫了。

  翌日,萧宴宁就下旨,兵部侍郎梁靖前去云州,除了随行禁军护平安外,还从京营抽调了一千人。

  萧宴宁还赐给梁靖一把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其实萧宴宁从京营抽调了三千人,一千在明,两千在暗处,同时快马加鞭告知在江南的秦昭,给梁靖一切方便。

  萧宴宁的用意很明显,如果有人阻止,或者回京途中遇到所谓的劫匪。

  那也无须客气。

  梁靖走后不久,萧宴宁频频召见户部和工部官员,想要寻摸些农事和水利方面的人才。

  农事这块还好,他多多少少了解点,水利这块,肯定要专业的人才,他想修建一条水渠,旱时灌溉,涝时蓄水……工程比较大,但肯定有这方面的人才。

  萧宴宁心里一直琢磨着这些事,户部和工部官员每天都紧张兮兮,不知道皇帝到底什么意思。

  而在这个时候,柳宗终于到了京城地界。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萧宴宁当即派百官亲自去京外十里亭迎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7页  当前第1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7/2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古代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