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早上秦枭和小皇帝说过,因此百里鸿便问道:“爱卿可有举荐人选?”
“臣以为工部郎中刘峻棋可堪此任,只是他如今也不在京中。”
第51章 开办国学
工部侍郎之位空缺,这么个既有油水又有权势的位置,所有人都动了心思。
萧怀冠自然也想要自己人上去,可如今谁都有机会,独独他们萧家没有。
兵部侍郎邱松搏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王郎中此言不妥。”
“有何不妥?”百里鸿问道。
“工部郎中刘峻棋乃王尚书的门生,眼下王郎中提议要其升任工部侍郎,恐有任人唯亲之嫌。”
王毓当即反驳道:“选官选贤,举贤不避亲。”
“刘峻棋身为工部郎中,平日里兢兢业业从未有过懈怠,此次河西郡赈灾一事他更是表现出色,本就堪当此任。邱侍郎别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罢。”
“人心隔肚皮,王郎中话说的好听,心里如何想的谁知道?且如今刘峻棋并不在京中,工部总不能没有主事之人。”邱松搏朝着龙椅方向一揖,“陛下,臣以为工部属官孟文孝可暂代工部侍郎之职。”
“邱侍郎这才是任人唯亲吧?”户部侍郎王朋义轻嗤一声,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也以为工部郎中刘峻棋可堪此任。”
刑部尚书邱衡抬眸,视线扫过秦枭的神情,没看出什么异样,但在邱松搏再要说什么时候,他却微微偏头递去一个眼神。
邱松搏一怔,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朝中一时静了下来,许多人都低眉敛目,心思各异。
如今萧家势弱,王家就成了最突出的那一方。
便看这朝堂之上,礼部尚书王致远、户部侍郎王朋义、吏部郎中王毓、刑部侍郎王汝臻,已经是四位权贵大员。
若是再加上一个身为王致远门生的刘峻棋成为工部侍郎,那这朝中六部,王家便能有五部的话语权。
众人思及此,才恍然惊觉在不知不觉间,王家已然势大。
且他们还是四大世家中名声最好,最受百姓爱戴的家族,若是再任由其发展下去,这朝堂想必真要成了王家的朝堂!
他们能想到的事,秦枭定也能想到,所以众人都觉得刘峻棋不可能被提拔。
然而就在此时,楚九辩走出队列,清冷疏离的嗓音格外有辨识度。
“陛下,臣也觉得刘峻棋可堪此任。”
话落,他便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的视线,但他微垂着眼,好似一点没感受到。
百里鸿昨日就听先生和舅舅说了,当先生出来举荐之后,他就可以点头。
于是小朋友脆声声的嗓音便传遍大殿:“那便如太傅所言,朕准了。”
从最开始只能在早朝说些简单的“平身”,“爱卿何事”,到如今能在合适的时机说出这么长,这么多复杂的话,用时也不过一个多月。
才三岁的小朋友,这成长速度不可谓不惊人。
秦枭也终于开口道:“既无异议,那便命工部郎中刘峻棋升任工部侍郎。”
而皇帝都已经发话,秦枭也已经一锤定音,其余人便也没办法再反驳什么,只是心中疑虑更甚。
秦枭和楚九辩难道就不怕王家势大?
还是说,他们与那位新上任的工部侍郎刘峻棋私下里达成了什么合作?
此次去河西郡赈灾一事,刘峻棋可确实是劳心劳力,说不准真是得了什么承诺。
一时间,众人若有似无的视线又投向了王家那几位,尤其是尚书王致远。
王致远却老神在在,不为所动。
早朝到了现在,最该谈的便都说完了,众人心思各异,都想着等下了朝便要回家好好商量商量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陛下,臣还有一事。”青年淡漠的嗓音不高不低,却令所有人都是一怔,纷纷抬眼看去。
方才上前陈情的官员们早就回了自己位置上站定,眼下便只有楚九辩还在原处。
“太傅请讲。”百里鸿道。
“近日朝中诸事繁多。从此前延误赈灾的贵州、广西两地的知府,到此次贪墨堤坝维修款的萧闻道与吕袁等人,再到那用百姓填堵堤坝的周伯山,俱是贪官恶官。”
楚九辩语气冷淡,也没有刻意拔高音调,但随着他一句句说出来,整个朝中比方才还要静。
落针可闻。
众人都不知道他说这些是想做什么,但直觉不是什么好事。
楚九辩继续道:“此等贪官不知凡几,由此可见我朝选官制度之弊端。”
“选官制度”四个字一出来,所有人俱是面色大变。
一道道目光如有实质般射向楚九辩。
楚九辩微微抬眼,对上了秦枭幽邃深沉的双眸。
“太傅大人有何高见?”秦枭声音低沉冷肃。
楚九辩缓声道:“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亦是天下人的天下。朝廷是陛下的朝廷,也该是天下人的朝廷。”
“臣以为,我朝官员选拔不该局限于士人,而该扩大范围,给所有百姓以入仕为官的机会。”
秦枭道:“如今察举制选官,讲究德才兼备,亦是面向所有百姓,只要是德才兼备者都可被当地郡守及上官推荐入仕。太傅大人为何说是只局限于士人?”
楚九辩:“荐官的权利握在郡守及以上官吏手中,便有任人唯亲之嫌。如河西郡郡丞周伯山,便是郡守吕袁推举提拔,可却无才无德,反倒是那些普通商户人家,倒有不少德才兼备之人。”
“的确。”秦枭颔首道,“此次赈灾,本王也见着了不少有才有德之人,只是碍于家贫,无法给予上官足够的买官银,这才碌碌无为。”
“宁王大人说的是。”楚九辩紧接着道,“所以臣觉得这选官制度弊大于利,要改。”
“如何改?”
“科举取士。”楚九辩道,“朝廷设不同科目进行考核,凡大宁百姓均可参考,考中则入仕为官。”
他们两人一唱一和,每一句都在满朝文武的雷区疯狂踩踏。
说到这里,两人默契地没再多言,而如他们所料,朝中这些人确实也坐不住了。
礼部尚书王致远第一个走上前,沉声道:“陛下,宁王大人!太傅大人此举乃动摇国本之事!万不可听信!”
察举制几百年,荐官选官的途径早就被世家权贵牢牢把控。
如今楚九辩和秦枭这般提议,可不是动摇国本,而是动摇了他们世家把控朝堂的根本。
紧接着,户部尚书苏盛也走出队列:“臣附议!”
而后一个接一个,除了不在朝中的简宏卓,其余五部尚书都已经出面。
此前这些尚书们都只在关键时刻开口,眼下可顾不上那些了,一个个都蹦了出来。
而他们都已经出现,剩余的官员们便齐齐躬身,齐声道:“臣等附议!”
一时间,朝中除了楚九辩和秦枭,就只有上位的百里鸿和一旁的洪福还抬着头,其他人全都躬身作揖,难得如此团结。
百里鸿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仰头看向一旁的洪福。
洪福冲他笑着摇了摇头,小朋友便乖乖点头,不说话了。
看来接下来的事跟他没关系,要舅舅和先生才能处理。
殿中又恢复了寂静,却忽然传来一声低笑。
众人下意识以为是秦枭,但细听却发现竟是楚九辩。
这位谪仙般的太傅大人,对谁都是一副高冷不近人情的模样,顶多是唇畔礼貌性地带上些笑意,可从没这般笑出声来过。
“诸位这么大反应做什么?”楚九辩淡淡道,“莫非我和宁王大人方才所言有何错处?”
“两位大人以周伯山做比,乃以偏概全。”王致远道,“察举制推行数百年,为朝廷选了多少人才?便是如今朝中诸位,哪个不是因此入仕?”
“是啊,哪个不是因此入仕?”楚九辩侧头看他,“王尚书倒是看看,您身后站着多少王家子弟门生?”
王致远眉心微蹙:“王家门生子弟多出才俊,入仕为官并无不妥。”
“察举制推行到现在,举孝廉一半都出身世家,茂才大半都是门生。”楚九辩视线扫过身侧站着的这群尚书,声音更冷了些,“这察举制选出来的官,到底是朝廷的官,还是你们这些人的官?”
“太傅大人慎言!”兵部尚书陆有为沉声道,“察举制选出来的官自然是为陛下为朝廷选的官。且举荐自有规程,何来任人唯亲,太傅大人别自诩仙人便瞧不起我等凡人了。”
“陆尚书,诸位。”楚九辩侧头看着众人,道,“你们口口声声自有规程,可此前赵谦和卖官之事还没过去多久呢,要我把那些买官之人的名单念出来吗?”
那些人中,至少有一半都与这四大世家有干系。
众人自然知道楚九辩说的都是对的,察举制的弊端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可他们不能认,更不能任由楚九辩和秦枭把这个制度改了!
皇权如今已经日益势大,若是选官的权利再被朝廷收回去,那后果可见一斑。
楚九辩抬眸看向秦枭。
秦枭便道:“行了。”
他们本来的目的也不是眼下就开科举,若是真强行开了,这些世家肯定要发疯,万一把他们逼急了联合起来鱼死网破,那便得不偿失。
眼下给他们的刺激已经够多了,秦枭也该出来当个和事佬,各打两大板,各退一步。
秦枭看着楚九辩,温声道:“太傅大人是好意,只是科举之事眼下许会动摇国本,暂且搁置吧。”
其他人心中都是一惊,下意识看向两人。
这是又想做什么?
总不会是这两人私下里没谈拢吧?
秦枭又看向几部尚书,语气便冷了些:“陛下圣明,朝中诸位同僚亦是嫉恶如仇。眼下吏治出了问题,下面有些人不安分,把一些妖魔鬼怪带入我大宁官场,想来诸位大人也定想将如周伯山一般的蛀虫剔除。”
他难得这么好说话,众人却只觉得毛骨悚然。
也更加警惕。
“只是蛀虫剔除后,也总需要有人把空缺补上。”
秦枭道:“不若就开办一所‘国学’,以考核方式从民间选拔些有才能的人进国学,再日久年长地考核人品,如此便真能选到德才兼备之人去填补那些空缺了。”
他这算是退了很大一步,不直接取消察举制,那其实世家还是有很多手段捧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