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节翻了个白眼儿:“先生,您都乐出声儿了……”
“哈哈,悲极而笑,悲极而笑啊!”李钦载想想就高兴,啊不,难受!
情绪暴露得太过分了,李钦载只好转身望向部曲们。
“都收拾好了吗?准备出发!荞儿,荞儿!不要乱跑了,速速滚上马车。夫人呢?”
一片手忙脚乱之后,一家三口登上了马车,两百名部曲则护侍马车左右,另外还有三辆马车满载着三口之家的日常用品,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
学堂的弟子们纷纷在村口相送,相比李钦载的悲极而笑,学子们倒真的依依不舍,跟着马车步行了很远。
然而,马车走出村口不到一里,便见前方疾驰而来一骑快马。
李钦载掀开车帘,盯着远处那骑快马扬起的烟尘,心中不知为何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该不会真的乐极生悲了吧?
第500章 急召回京
不远处那股烟尘由远及近,看他的方向,竟是笔直朝李钦载的马车而来。
情况不妙!
一家三口坐在马车里面面相觑,李钦载咬了咬牙,必须要做出反应了。
于是在马车里朝崔婕和荞儿推了一下,李钦载道:“给我让个位置。”
娘俩儿莫名地让开马车内的一块空地,李钦载酝酿了一下情绪,倒头便往马车内一栽。
翻白眼儿,吐白沫儿,手脚抽鸡爪疯……
李钦载的表情瞬间大限将至,弥留奄奄。
崔婕和荞儿睁大了眼睛,静静地看着他的表演,良久,荞儿咯咯一笑,也学他的样子倒在一旁,翻白眼,吐白沫,抽鸡爪疯……
崔婕气坏了,狠狠捶了他一记,怒道:“孩子都被你带坏了,你到底要干啥?”
李钦载拍了拍荞儿的屁股:“严肃点,待会儿有人过来,就说我生了重病,马上要死了,你们带我上山找风水宝地埋了……”
崔婕:“……”
这混账话从这个混账嘴里说出来,居然毫无违和感呢。
“你俩都配合点,露出如丧考妣的表情,荞儿,你爹快死了,不要如此兴高采烈……”
崔婕快气炸了:“你怎知道那人是来阻止你出游的?”
李钦载叹了口气:“你夫君我天生直觉很准,相信我,咱们的诗和远方多半泡汤了……”
说话间,骑士已来到马车跟前,向部曲确定李钦载就在这辆马车上后,骑士抱拳大声道:“李县伯,奉陛下旨意,召李县伯速速回长安,太极宫面圣,此令十万火急!”
车帘掀开,崔婕一脸古怪地看着那名骑士,荞儿的小脑袋嗖的一下钻了出来,咧嘴不知是哭是笑,表情痕迹太重。
“我爹快死了!我们正要上山埋了他。”
崔婕叹了口气,她已无力阻止任何事的发生。
谁知马上骑士一点也不意外,平淡地道:“陛下说了,李县伯的任何借口都无效,哪怕他说他快死了,也要面了圣再说,大不了把他埋在太极宫。”
崔婕斜眼朝马车内装死的李钦载一瞥,道:“夫君都听见了吧?别装了,脸都快丢光了。”
李钦载也叹了口气,从马车内起身,看着骑士道:“我得的是传染病……”
骑士笑了:“无妨,太极宫里有当世顶尖的太医。”
……
一家三口的诗和远方偏了方向,硬生生拐了个弯儿,进了长安城。
崔婕和荞儿回了英国公府,李钦载则径直去了太极宫。
安仁殿内,李治眉头紧锁,坐在矮桌后一手撑着太阳穴。
李钦载除履入殿,刚要行礼,李治却懒懒地挥了挥手:“景初不必多礼,快来,西边出事了。”
李钦载快步上前,想了想,道:“可是吐蕃入侵吐谷浑了?”
李治点头,叹道:“不错,凉州刺史八百里快马来报,数日前吐蕃大相禄东赞令八万吐蕃大军入侵吐谷浑,如今吐谷浑的守军正在抵抗,但战况堪忧,吐谷浑正节节败退。”
李钦载道:“大唐王师能出兵救援吐谷浑吗?”
李治愈发忧愁道:“王师有,没粮食,出不了兵。”
李钦载也严肃起来:“但吐谷浑咱们不能任由吐蕃占了,对大唐危害极大。”
“说的是呀,可还是那句话……没粮食,总不能让出征的将士们喝西北风吧?”
“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盯着他的眼睛,道:“上次与景初奏对,你的建议与右相许敬宗一致,大唐能从江南淮南两道挤出一点粮食,供养一场小战役问题不大,但粮食需要时间来筹集。”
“可惜吐蕃不会给咱们时间,等咱们把粮食筹齐,大军准备出征时,说不定吐谷浑全境已被吐蕃拿下了……”
李治恨恨地一捶桌子,怒道:“吐蕃贼倒是好算计,他们算准了今年大唐北方大旱,各地官仓的粮食只能腾出来赈济百姓,没有余力出征,他们才敢悍然入侵吐谷浑。”
李钦载叹了口气道:“禄东赞是个人物,他算得很准……”
李治冷笑:“是个人物,但朕也不是庸碌之辈,就算大唐缺粮,朕也要让吐蕃的算盘落空!”
“陛下与朝臣有定议了?”
“有,遣臣出使吐谷浑,以大唐天子的名义调停吐蕃和吐谷浑之战,拖缓吐蕃进攻吐谷浑的节奏,咱们后方则抓紧筹粮,一旦粮食筹够,朕便下令出兵,遣王师驱逐吐蕃贼子。”
李钦载点头:“是个办法,上次与陛下奏对时,臣也是这个主意。”
接着李钦载露出惋惜之色:“不过使节的人选必须慎重,此人必须胆略不凡,口才出众,还要有大局观,能屈能伸,更要有无畏的勇气。”
“两军交战之地,第三国的使节往往危险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被剁了,陛下当三思啊。”
李治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久久不语。
李钦载后背发凉,头发都竖了起来,此刻他终于反应过来了,指着自己的鼻子惊愕道:“陛下将臣召回长安,该不会,该不会……”
李治笃定地点头:“景初大胆说出来,没错,朕就是这么想的。”
李钦载大惊失色:“陛下,三思啊!这句‘三思’是认真的,您一定三思啊!”
“朕已思之再思,思得不能思了,没错,就是你。”
李治掰着手指细数:“景初的胆略早在征倭国时已展露过,口才更不用说,你说的每句话之前,都好像吞了一口剧毒,大局观,能屈能伸,无畏的勇气,你哪一样都不缺。”
“数遍朝堂诸公,景初是最合适的使节人选。”
李钦载浑身冰凉,眼睛眨个不停,脑子里挣扎犹豫,要不要现在表演一个口吐白沫儿,抽鸡爪疯,脱光了遛鸟奔跑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李治叹息道:“没用的,景初,放弃吧,在朕面前装啥病都不好使,就是你了。”
“陛下,这是九死一生啊,陛下怎忍将臣活生生推入火坑?”
“没那么严重,吐蕃再猖狂,也断然不敢杀大唐使节,杀使便是公然向大唐宣战,吐蕃欺负一下吐谷浑倒也罢了,没那胆子敢把大唐得罪死。”
第501章 出生入死的活儿
道理李钦载都懂,李治大概的意思是,出使吐谷浑顶多残废,要死哪儿那么容易。
呵,皇帝也不总是说人话的。
“景初可知朕为何要派你出使吐谷浑?”
“因为臣看起来很好欺负的样子?”
“不完全是……”李治刚说完顿觉不对,立马改口:“完全不是!”
“景初过完年就二十三岁了吧?二十三岁,已是弱冠之年,这几年景初为大唐立过不少功劳,县伯之爵全凭景初个人挣来,不沾半点祖荫,长安城的权贵子弟里,景初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李钦载沉默,他知道李治开始了,开始他的话术了。
李治叹了口气,道:“朕再与你说说朝堂的现状,如今朝堂上的老臣大多是太宗先帝留给朕的,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李义府等,他们皆已老迈,过不了几年他们或许便会接连致仕归乡。”
“中年和年轻一代的臣子,又缺了点儿火候,难当重任,总的来说,朕的朝堂已有盛极难继之象,朕缺一个能分忧,又有威望有资历的臣子。”
“所有臣子里,朕最看重的是景初,景初的功绩繁多,朕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但这还不够,你还缺少一些资历,最好是出生入死的资历,有了这样的资历,朕将来重用景初时,朝臣们没人敢反对质疑。”
李治目光灼热地盯着他,认真地道:“所以,这次是个机会,给景初攒足资历的机会!只要这次出使成功,达到了大唐的战略目的,景初回来后,朕无论给你封侯,还是升官,都是众望所归,毫无争议。”
“同时也为你将来入省拜相做好铺垫,景初,大丈夫功名不止于妙手著文章,更应从马上搏取,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功劳,是任何人都不敢否认抹灭的,景初可明白朕的苦心?”
李钦载咂咂嘴,你特么再补充一句“听懂掌声”,我就信了,真的。
口才如此出众,你应该亲自出使吐谷浑才对啊。
腹诽归腹诽,但李治已经把话说得如此明白了,李钦载当然懂了他的意思。
李治在有意地给李钦载攒资历的机会。
朝堂上老狐狸小狐狸成堆,谁都不是傻子,李治想要重用李钦载,不能只凭李钦载曾经那些神乎其神的发明创造,他更需要一份实打实的沉甸甸的功绩。
只有真刀真枪厮杀出来的功绩,才能堵住朝臣们的嘴,李治才能毫无顾忌地给李钦载升官晋爵,让他一步一步走到权力中枢里来。
尽管李钦载对权力中枢并无兴趣,但李治的好意不能拒绝,而且帝王给你重用的机会,作为臣子,最好不要不识抬举。
于是李钦载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臣领旨,愿为陛下出使吐谷浑。”
李治满意地笑了:“这才是朕看重的李景初,而且以你的性子,出使吐谷浑绝不会吃亏。”
李钦载犹豫了一下,道:“臣若出使吐谷浑,还得向陛下请旨,臣要带两百部曲,和一千府兵将士,每名将士配战马,兵器,以及三眼铳,足够的火药弹丸。”
李治皱起了眉:“你该不会打算用这一千余将士索性直接平定这场战事吧?景初,你是大唐使节,不可犯险。”
“陛下多虑了,臣只是惜命,带足人马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别无他意。”李钦载诚恳地道。
李治盯着他的脸,心中突然产生了怀疑,任这货为使节真的合适吗?
当初他可是带着六千将士就敢登陆倭岛,把人家倭国都灭了的,可谓十分暴躁了,如今带这一千余将士出使,很难说他会不会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压下心头的不安,李治问道:“除此以外,景初还有何要求?”
李钦载想了想,道:“请陛下授臣临机专断之权,吐谷浑战场形势万变,臣有临机之权,才能随机应变,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