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来我想清楚了,父皇应该是以史为鉴,怕我重蹈元顺帝太子的覆辙。”太子轻笑一声,眉宇间的阴云散尽道:“父皇对我们一片苦心,做儿子的不能不细细体会。”
元顺帝太子,也就是现在的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当初也是临朝听政,同样面临权臣孛罗帖木儿的挑战。
他便以孛罗帖木儿握兵跋扈以及藏匿‘逆臣’为由,粗暴的削去其兵权。谁知孛罗帖木儿亦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大都,谋易太子。
结果太子两度兵败,只能连夜逃出京城,要不是后来元顺帝也失国北逃,他不可能再有当上皇帝的机会了……
~~
“我认为,父皇是把胡惟庸,当成磨砺我的试金石,”朱标低声道:“他老人家能掌控局面的时候,把我锻炼出来,将来就不会有顺帝之虞了。”
“有道理。”兄弟们纷纷点头,就连老六也不敢说老贼是杞人忧天。毕竟历朝历代都会经历二代危机——
那帮桀骜不驯的开国功臣,其实全靠开国皇帝的个人威望压制。但开国皇帝总会老去,皇权总要交接。第二代皇帝能不能继续压制住,这帮愈发目中无人的叔叔伯伯?就成了事关社稷存亡的最大危机。
抗不过去就是秦隋,只有扛过去才有可能成为汉唐。
太子身为大明开国储君,自然也要经历此番危机。而朱元璋的诸般安排,其实根本目的就是想帮他和大明,顺利度过将来的二代危机。
想通了这一点,也就豁然开朗了。
“给大哥找块试金石的话,胡惟庸确实再合适不过了。”兄弟们恍然大悟道:“他够强也够狂,势力也够广。”
“更妙的是,他的强不来自于他自己,”老三一针见血的悠悠道:
“而是一部分来自于父皇,一部分来自于李善长,根基很不牢固。这在平时看不出来,但真到了关键时刻,就要了老命,所以父皇才会放心,让他跟大哥斗。”
“不管力量是不是他自己的,但他现在真的很强,弄得我有些狼狈啊。”太子说着,满眼欣慰的看着这帮已经成长起来的兄弟。“好在有你们,胡惟庸再强,大哥也有信心战胜他!”
“大哥放心,我们兄弟一体,姓胡的敢欺负你,我就插他双眼!”老三笑道。
“我黑虎掏心!”老四亮出醋钵大的拳头。
“我猴子偷桃。”老六伸手一攥拳。
“我,我让他菊花残……”老五小声道。
“哈哈好,这么多亲王一起伺候他,胡相真是洪福齐天啊!”太子高兴的拍了拍坐在左右的老三老四,然后对燕王道:
“老四,我们准备先易后难,逐步剪除胡相的羽翼,让他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丞相。”
“嗯。”老四点点头,便听老三接着吹嘘道:
“我和老六已经把苏州大户拿下了,苏州乃江浙的心脏。拿下了他们,整个江浙的大户便只能俯首称臣。”
“下一步,我们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拾他的海上势力!”老六沉声道:“今夜过后,灭此朝食!”
第431章
而后,老六便向四哥介绍了胡惟庸与吴家兄弟,备倭水师与海寇的关系。
“根据各方面得到的情报汇总,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当初消灭张士诚后,吴良担任苏州镇守,利用移富民填凤阳的机会,彻底清除了元末六大海商的势力。”老六沉声道:
“同时在海上,他兄弟吴祯,收编了方国珍、陈友定的一部分势力,而方陈的另一部分势力,则退到海上,成为亦商亦盗的海寇。”
“应该就在那时,朝中有大人物……很可能就是李善长,发现了这个好机会,通过吴家兄弟进行了整合,彻底掌握了江浙一带的海上贸易。形成了一套,以朝中大员为保护伞,以少数苏州大户为代言人,备倭水师勾结海寇控制海上,上下串通进行走私的勾当!”
“我艹……”老四听得目瞪口呆。“老李他们玩得这么花吗?真当朝廷是自家的?”
“也许他真就这么想。”老三幽幽道:“这天下是咱们一起打下的,大家都有份,凭什么你老朱家独占?”
“真该死!”老四咬牙切齿道:“有这种想法的都该死!”
“有这种想法的可不在少数,至少接李善长班的胡惟庸,也是这么想的。”老三淡淡道:“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这两位在功臣庙里有神位的,也不例外啊。”
“十年来,他们靠海上贸易发了大财,却从没交给朝廷一文钱关税!”老六也道:“最保守估计这怕损失也得在两千万贯以上……”
“艹……”老四已经词穷了。
“当然我们没有证据,他们老奸巨猾,心狠手辣,也不会给我们留下把柄。”老六苦笑道:
“所以现在就是个,我明知道是你干的,但拿你没办法;伱明知道我知道是你干的,但你也拿我没办法的局面。”
“总之,哪怕不跟胡丞相斗,也必须扭转这个局面!”太子沉声定调道:“恢复了这块收入,非但朝廷用度会宽裕,老百姓的负担也会减轻很多!”
“经过之前的斗争,我们已经明白,要想遏制走私,就必须消灭海寇!”太子接着道:“老六的市舶舰队,已经做好了出战的准备。但是凡战者,多算胜少算不胜。我们不能只考虑海寇,还得考虑备倭水师和胡惟庸这边。”
“胡相这边交给我,我会借审阅《元史》的机会,把他关起来一个月。”太子沉声道:“最棘手的其实是备倭水师那边——他们虽然归降日久,但与海寇藕断丝连,加上靖海侯的放纵,是很容易叛变的。”
“嗯。”老四点点头道:“要是步军还好办点,海上的水师确实太容易叛变了。驾着船退到大海深处,朝廷就只能干瞪眼。”
“没错。所以在市舶舰队与海寇交战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备倭水师堵在港里,最好连船都不让他们上!等到消灭了海寇,备倭水师孤掌难鸣,就好处置多了,当然这是后话。”
太子满含期待的看着老四道:
“最危险的也是这个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狗急跳墙。所以必须要有个身份崇高,勇武过人的大将,在那里坐镇威慑,让他们不敢造次。老四,我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有问题吗?”
“没问题!”老四骄傲的挺起胸膛道:“大哥你放心,我保准完成任务!到时候跑出一条船去,唯我是问!”
“好!就知道我家四郎是好样的!”太子欣慰笑道:“你弟弟们的军队,都可以供你调遣,你觉得带多少人合适?”
“五百人足矣!”老四毫不迟疑道。
“太少了吧,”就连老三都直摇头道:“备倭水师好几万人呢,吴祯也是当世有数的猛将。你可别光为了逞英雄,结果落到人家手里!”
“备倭水师谋反,挟持大明燕王逃往大洋深处……”老三说着乐不可支道:“那样你就要成为千古笑柄了。”
“你少在那说风凉话,本王可不是逞英雄!”朱棣瞪一眼朱道:“我问你,备倭水师在哪里?”
“崇明岛啊。”
“怎么才能上岛?”
“废话,坐船啊。”
“我要是带着大军上岛,得用几百条船?”朱棣没好气道:“吴祯看到这铺天盖地的架势,用脚趾头也能想到我要干嘛?说不定我这边还没靠岸,他那边就先跑了!”
“倒也是。”老三讪讪道。
“五百,是我的卫队人数。我只要出城,就带这么多人,这样才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老四沉声道:“大哥也容易给我派差事,比如替他巡视崇明岛,犒赏备倭水师之类。”
“话是如此,但你这么点人,太危险了。”太子却摇头道。
“大哥放心,我不是蛮干,我想得很清楚。”老四却坚持道:“首先,他们还是大明的水师,包括靖海侯在内,绝大部分官兵的家眷,都在内地居住。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铤而走险的。”
“其次,吴云的儿子吴高,吴祯的儿子吴忠,都是我在大本堂的伴读。两人现在备倭水师军中,我可以先说服他二人,只要他们反对,当老子的就没法一意孤行。”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我这五百护卫足以自保。他们真要反叛,我肯定能撑到援军到来。”老四说着自信一笑道:“一群上岸的水鸭子,再多也不足为惧。”
“四哥好帅,四哥你是我的偶像。”老六适时奉上马屁。
“你也是我的偶像。”老四笑眯眯的拍了拍老六的肩膀。
在朱棣的坚持下,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不过太子还是不放心,又命老三率军在太仓接应,一旦看到老四发出的烟火信号,立即搭乘市舶舰队的船只,渡海增援!
有人要问,市舶舰队不是要去打海盗吗?
没错,但此番出战的战舰有且只有十条,所以大部分战舰都在刘家港趴窝呢。
最后太子端起酒杯,向众兄弟敬酒道:“无论如何,安全第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哥等你们凯旋归来。”
“是,大哥!”兄弟们一同举杯,仰脖饮尽,便纷纷告辞回去,按计划各自忙碌去了。
()
第432章
当晚,朱桢便出了宫。
然后拿着太子的手令,叫开金川门,来到龙江宝船厂。
在船厂提举衙门睡了半宿,三更天,大表哥便叫他起床。
朱桢用罢早饭穿戴整齐,在护卫的簇拥下,来到了船厂外的码头。
此时,还不到四更,天地间漆黑一片,码头上却灯火通明,市舶船队十艘新入列的战舰已经整装待发了。
俞通源则和廖定国率领众将领早就守候在码头上,仲秋的江风已经很有些凉意了,但他们的心头却火热一片。
将士们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
之前,他们收到了海寇们的来信,要求一个月内支付巨额赎金,否则就要一天杀一个人。
但一个月的时间显然太紧,刨除赶路的时间,根本来不及对宝船厂的十条战船进行保养维修,入列海试了,更别说还要铸炮安装,训练磨合。
但这难不倒楚王殿下,殿下是有操作的。
朱桢便让罗先生给海寇回信,非但表示愿意支付赎金,而且还主动提出,只要他们不虐待被俘的船员,保证他们都能全须全尾平安归来,本王可以支付双倍的赎金!
主打就是一个豪气。反正有一票铁窗土豪买单……
同时朱桢又提出五百万贯铜钱过于沉重,用牛车至少要拉七百车,所以建议改用黄金支付。
海寇收到信什么反应不知道,反正先把俞通源、廖定国那帮人惊呆了。他们行伍半生,自觉早就看透了军中那点事儿。都说主帅要爱兵如子,可哪个又真把手下性命当回事儿呢?
一个个感动的稀里哗啦,私底下都说当初走投无路,无奈投靠了个小孩子。没想到父兄在天之灵保佑,居然让他们遭逢明主。遂暗暗下定决定,不管营救是否成功,这辈子就跟着殿下走了。
一个月后,他们收到海寇的回信,海寇果然很高兴。甚至因为殿下的慷慨,连语气都变得谦卑了许多。
他们表示收到信的第一时间,就停止了他们所有船员的‘强制劳动’,并对伤病人员进行了救治,但之前死掉的几十个就只能归还尸骸了。
另外,海寇对殿下以金代铜的提议深表同意,并为自己没有见识而感到抱歉。所以原先的一月之期取消,改为两个月后,在杭州湾北部的花鸟岛附近交货。
朱桢回信表示同意。
一来二去,便多争取到了一个月的时间。所有人夜以继日、紧赶慢赶,终于赶在中秋节之前完成了出征全部准备。
~~
“殿下!”俞通源等人整齐向骑牛的王爷行礼。
朱桢一撑牛背,从‘林宝坚尼’上跳下来。
轰的一声,楚王殿下忘记身上穿了沉重的甲胄,一个没留神,差点给部下磕一个。
还好大表哥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殿下,这才没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