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394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武英殿。

  朱元璋对这位改革干将还是很看重的,一下朝就接见了曾泰。

  “哈哈哈,你就是曾泰啊。”朱元璋笑眯眯的端详着他,真是越看越顺眼,尤其是这大下巴。嘿,绝了……

  “早就想见见你,今天终于如愿了。”

  “……”曾泰想说,俺上任前,恁还专门召见过呢。不过朱老板面前,他暂时还没勇气开杠……

  “这会儿夏税已经收完了吧。来,快跟咱讲讲,江西那边新政施行第一年,效果怎么样?”

  “回皇上,为臣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曾泰忙回禀道:

  “往年,一到了收皇粮的时节,下头州县忙成一团不说,府里省里也不得安生。因为官差下乡扰民,争议缴税多少,乃至官民纠纷层出不穷,疲于奔命不说,百姓还怨声载道,骂我们是贪官污吏,就知道搜刮民脂民膏。”

  “今年可简单了,一到日子,县里召集各区粮长、里长到县衙,与他们对过黄册后,各区各里该交的皇粮便一目了然。然后甲首协助里长,把各户的税粮收齐,解送到官府。全程都是百姓自发,不需要胥吏下乡扰民。真比往年省心太多了。”

  “好啊,胥吏不扰民,老百姓才能安生过日子。”朱元璋高兴道:“咱当老百姓那会儿,家里一听说官差下乡,都吓得丢了魂,赶紧让孩子把家里的鸡鸭鹅啊的,带到小树林里藏起来。生怕村长指定自家管饭……”

  “这鸡鸭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啊,就指着下几个蛋换点家用。”他气愤道:“那些官差一下乡就给祸祸了,他们吃饱喝足拍屁股走人,老百姓可不知该怎么过活了。”

  “是,皇上说的是。”曾泰点头道:“官差下乡作恶,胥吏与大户狼狈为奸,欺压盘剥百姓,确实是老百姓最恨的地方。黄册里甲以后,没了作恶的空间,这些情况也就大大好转了。”

  “那夏粮收了多少?”朱元璋问道。

  “回皇上,”曾泰忙如数家珍道:“本年共征收夏粮一百二十万石,其中起运京库麦米十万石,起运钱钞十七万贯,绢一万两千匹。都比去年夏税多了足足两成!”

  “唔,不错不错,夏税收成这样,实属不易。”朱元璋满意的合不拢嘴。他知道一年的秋税才是大头,夏粮能收这么多,秋粮肯定也差不了。

  “不过也不能再加课了,咱看这个数就挺合适。”

  “皇上仁义。”曾泰很感动,顾不上抬杠道:“臣代江西百姓谢主隆恩!”

  “哦?”朱元璋一愣,才意识到曾泰是抓住自己‘不能再加课’的话头,不由失笑道:“怎么,你还怕咱说了不算么?”

  “臣不敢。”曾泰忙低下头,他还真有些担心。因为楚王殿下不知跟他抱怨过多少回了,说自家老头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不似人君。

  “放心,咱不是那种糊涂皇帝。咱知道这税不是收得越多越好——那都是民脂民膏啊。朝廷收的多了,老百姓就瘦了。朝廷横征暴敛,就只能对老百姓敲骨吸髓。

  “所以只要朝廷应付过开支来就行,得给老百姓留下点积蓄,这样他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而不是只图个饥饱。”朱元璋沉声道:

  “不只是江西,等全国各省的黄册攒造完成,咱也都会酌情定下税额,令后世子孙严格执行,永不加课的!”

  “臣代天下百姓,谢皇上大恩大德啊!”曾泰激动的跪地给朱元璋磕头,万没想到官场上人人畏惧如虎的暴君,对老百姓还挺好哩。

  ()

第653章

  武英殿。

  朱元璋对曾泰赞不绝口。

  “你很好,很不错。”

  “都是臣的本分。”曾泰忙谦虚道:“臣还差得远。”

  “不,是他们比你差得远。”朱元璋却双手按着玉带,幽幽问道:“昨晚你在哪里吃的饭啊?”

  “回陛下,在东宫洗马吴伯宗府上,他邀请了几位昔日同僚给为臣接风。”曾泰被问了个一头雾水,忙老实答道。

  “都是哪几位啊?”朱老板好像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刨根究底的问道。“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

  “还有东宫侍读宋瓒,东宫侍讲章存厚。”曾泰虽然不明就里,还是老老实实答道:“菜是四菜一汤,有鱼有虾有火腿,还有个瓦罐汤。至于喝的么,好像是小烧酒。”

  “嗯,这个吴状元还挺会享受,吃的比咱都好。”朱老板开句玩笑,曾泰刚陪着笑开口,却听皇帝话锋一转,幽幽问道:

  “那伱们聊什么了?”

  “这……”曾泰愈加迷糊,但他心里那根弦,却绷得越来越紧了。便将席间自己讲的话,复述了一遍。

  “你怎么一到他们仨说的地方就含糊啊?”朱元璋皱眉问道。

  “回皇上,臣有个毛病,讲起话来光顾着自己痛快,别人讲了什么就注意不到了。”曾泰便讪讪道。

  “哦,哈哈哈!”朱元璋大笑道:“本来以为你是个老实人,没想到也有滑头的一面。”

  “为臣真是想不起来啊。”曾泰忙讪笑道。

  “想不起来不要紧,那咱就替你想一想。”朱元璋淡淡一笑,扫一眼御案道:

  “你们聊吴状元家里的遭遇了,对吧?”

  “是。”曾泰心中一凛,不知皇帝是猜的,还是有人告密了。

  “你忘了吴状元家是江西的,但他们都不信,对不?”朱元璋又问道。

  “对。”曾泰额头开始沁出汗水,前一种可能排除了。现在只可能是有人告密了。

  “吴伯宗这个东道,自然不能让你尴尬,就说自家拢共没几亩薄田,犯不着给你添麻烦。”朱元璋看一眼曾泰,好气又好笑道:

  “你居然马上抬杠说他家里不可能只有几亩田。还真是个人才呢你。”

  “为臣也知道这样不对,可为臣就是这么个脾气,有话不说我能憋死。”曾泰讪讪赔笑,下身却两股战战,真快要被吓尿了。

  他不禁暗暗庆幸,幸亏昨晚酒席上,大家说话都还挺注意的……除了宋瓒那句‘歌功颂德’,吴伯宗那句‘田产挂名’之外,应该也没什么太过分的话……吧?

  “你们前半场说的还算克制,但只是这样的话,也不会惊动咱了。”便听朱元璋慢悠悠道:

  “说说你们俩,后半场在书房聊了什么吧。还需要咱再给你提个醒么?”

  “不,不需要了。”曾泰人都麻了,完全不敢抱一丝侥幸,老老实实将昨晚的书房对话禀报皇帝。

  “吴伯宗这个小婢养的!”他本以为朱元璋什么都知道了,未料皇帝闻言却勃然大怒,拍案骂道:

  “谁不知道那些人都是咱下旨杀的?他那是骂楚王吗,他那是骂自己的君父呢!这个无君无父的东西,咱钦点他的状元,对他悉心栽培,他就是这样回报咱的吗?他才是丧心病狂到了极点好么!”

  曾泰都听傻了,他万万没想到,皇上居然是在诈自己!丫压根不知道自己跟吴伯宗的单独对话!

  “他是想说咱成了天下读书人的公敌才对,公敌就公敌吧,反正咱也看清楚了,自己百年之后,肯定会被他们往死里骂的。”朱元璋冷笑连连道:

  “既然都把咱当成公敌了,那咱也没什么好客气的了,杀一个是杀,杀一万个也是杀!谁反对就去跟陈潜夫作伴去吧,把反对的杀光了就没人反对了!”

  “皇上,臣冒死呈奏!”曾泰一看自己捅出这么大窟窿,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赶忙一仰脖子,大声抬杠道:

  “首先吴状元说的是醉话,醉话做不得数!其次他是大明开国第一状元,皇上不能因为区区几句牢骚就动他,那损的是大明的颜面!第三,他是东宫讲官之首,动他势必牵连大片,连太子殿下也会被流言困扰!”

  “你说啊,继续说啊。”朱元璋冷笑道:“再来个第四,咱说不定就饶了他。”

  “第四……”曾泰哪还有第四?但紧急关头,忽然眼前划过那个‘小人国’的使臣,马上大声道:

  “眼下还有更大的事情,亟待皇上处置!”

  “哦,什么了不得的事?”朱元璋面无表情道:“能让咱先放下这头顾那头?”

  “这,事关国体无小事。”曾泰赶忙将入宫前遇到占婆国使节,欲敲登闻鼓求见,为御史所沮的经过,原原本本讲给皇帝。

  力求一个声情并茂,好尽可能转移朱老板的注意力。

  似乎效果还不错,便见朱元璋眉头紧锁道:“你说,占婆使节来南京半年了”

  “是,据那使节所说,他们是来给皇上贺寿的,转眼这都快中秋了。”曾泰擦擦汗。

  “混账!”朱元璋果然怒而拍案道:“为啥这么久了,都没人奏禀此事?”

  这确实是了不得的大事。但在朱老板这里,并不是因为有损国体,而是因为蒙蔽圣听!

  “去,把太子,通政司、中书省、礼部、鸿胪寺的人,统统给咱叫来!”朱元璋咬牙道:“咱非得看看是哪一节敢壅塞消息,阻隔内外!”

  ~~

  顿饭功夫,太子,相关司省部寺的长官佐贰,全都应召而来,听朱老板大发雷霆。

  “咱现在一个一个的问,你们就回答知道还是不知道,不许废话,听懂了么!”然后朱元璋沉声道。

  “听懂了。”臣工们赶忙应声称是。

  “太子,你之前知道占婆国来使这事儿么?”朱元璋放缓语气问自己的大儿。

  “儿臣不知。”朱标摇摇头。

  “好。”朱元璋毫不意外的点点头,又问左右通政使李辰、程继隆道:“通政司知道么?”

  “不知道。”两人一起摇头。

  “中书省呢?”朱元璋的目光移向了胡惟庸。

  ()

第654章

  皇帝目光投来的一瞬,胡相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

  但来不及细想,他只有凭本能做出判断,断然摇头道:“臣也没听说过。”

  “礼部。”朱元璋便把目光移到了礼部尚书朱梦炎。

  “这……”朱梦炎是江西南昌人,他年近古稀、白发苍苍,是元至正十一年的进士,且在元朝做过官的。

  从各种立场上讲,他都不是胡惟庸的人。而且这年代礼部也纯属几无权利又无前途的冷衙门。所以胡相也从没拉拢过他。

  没想到这时候,礼部成了关键。

  自然,朱部堂也没有为中书省背锅的想法,斟酌少顷,他沉声禀报道:“回皇上,臣知道有占婆使节在京。”

  “甄爽,你们鸿胪寺呢?”朱元璋又问鸿胪寺卿道。

  “回皇上。”甄寺卿赶忙回禀道:“那占婆使团现就住在本寺同文馆中的,为臣自然知道他们。”

  “好。”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道:“问了一圈下来,知道那占婆使节的,只有礼部和鸿胪寺。”

  “现在范围就缩小了。”他便又道:“二位就讲讲你们知道的吧。”

  “是,为臣先来。”甄寺卿赶忙抢着道:“启奏皇上,那占婆使节是去岁十月,自广州上岸,一路北上来南京的。”

  “谁给他们出具的通关文牒?”朱元璋沉声问道:“咱记得广州市舶司已经取消了,总理海政衙门也还没在广州重设市舶吧?”

  “是,皇上记得真清楚。”甄爽小拍一计马屁,接着道:“按照洪武十年的上谕,自即日起,一切自大洋而来的藩使,都应当在总理海政衙门,办理通关文牒后,方可按文牒约定入境天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3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4/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