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401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你不该求咱原谅,”朱元璋淡淡道。

  胡天赐赶紧又给孙老汉磕头,孙老汉便别过头去,看都不看他一眼。

  “咱只负责送你。”却听皇帝又幽幽道:“归西。”

  ()

第664章

  武英殿。

  当皇帝说出‘归西’二字,胡天赐瘫在地上,身上隐隐有骚味发出。

  “快把他拖出去。”朱元璋郁闷的挥挥手,马币,以后不铺地毯了。

  带刀舍人把胡天赐往外拖时,他一边爹啊爹的哀求,一边两眼泪汪汪巴望着父亲,指望自己的靠山,能再让自己靠一次。

  胡惟庸也忍不住的颤抖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坚持着不回头看他。

  “胡惟庸,你可有话说?”朱元璋神情淡漠的看着自己的宰相。

  “回皇上,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管什么处罚臣都接受,这是我父子应得的惩罚。”胡惟庸眼泪扑扑簌簌往下流,嘴角带着颤音道:

  “另外,臣还有个请求。”

  “讲。”朱元璋缓缓道。

  “臣恳请由法司会审此案,不管牵扯到谁都要严查到底,并将案情公之于众,好给那些跟孽子一样权贵子弟敲一记警钟——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官法如炉,谁肯容情?”胡惟庸便沉声道。

  “哦?”朱元璋有些意外道:“你是这么想的?”

  “是。”胡惟庸重重点头道:“非如此,不足正国法,儆效尤!”

  “瞧瞧,咱的宰相总算没让咱太失望。唉,你怎么就生出这么个混账东西来?”朱元璋感叹一声,又想起老七,便立马不做展开,放缓语气道:

  “不过伱是宰相,要存国体。再说八议你能占一半,就不要过堂了。刑部大理寺要是有问题找你,你配合一下就可以了。”

  “谢皇上恩典。”胡惟庸垂泪应声道。

  “老人家,你看咱这样安排,中不中?”待胡惟庸告退,朱元璋又看向孙老汉。

  “中,中。”孙老汉忙诚惶诚恐的起身点头。他没想到米主簿说的是真的,京城的皇上还真会为自己做主。

  “老吴,你带老人家下去,好生安顿。”朱元璋又吩咐道:“咱不光要他升堂时作证,还要让他亲眼看到凶手明正典刑。”

  “是。”吴太监应一声,对孙老汉和颜悦色道:“老人家跟我来。”

  ~~

  待那孙老汉退下,殿中只剩下皇帝父子。

  “老大,你说这事儿,是谁在背后推动的?”朱元璋这才缓缓问道。

  “儿臣也说不清。我只知道,肯定不是老四老六干的。”太子轻声道:“当然更不是儿臣。”

  “咱知道,要是你们的话,直接就把人抓了带来,哪会费这些工夫?”朱元璋点点头道:“再说,那人轻描淡写间把胡惟庸算计的死死的,你弟弟们还没这道行。”

  “还真是,”太子点头道:“自愧不如啊。”

  “这个走一步看三步,把人拿捏的死死的路数,还真有点刘伯温年轻时的意思。”朱元璋缓缓推测道:

  “不过他现在老了,操持不动了,真有事就弟子服其劳了。应该是那帮后辈江南文人的手笔。”

  “这个儿臣还真说不好。”太子慎重道。

  “先不管那么多了,回头让老四查一查那米主簿再说。”朱元璋摆摆手道:

  “不过这帮江南文人,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上到吏部尚书,下至小小的学录,都能串通在一起搞风搞雨,还真是不以官位尊卑论高低呢。”

  说到后来他还哼了一声,似乎对这点很不爽。

  “对了老大,吴状元在东宫多久了?”

  “快五年了吧。”太子道。

  “也该给他挪挪窝了,还有宋濂的大公子,在你身边窝太久也不好。”朱元璋淡淡道:“这都是些人才,放出去说不定又能出几个曾泰呢。”

  “好,儿臣也正有此意。”太子点头道:“父皇觉得,怎么安排他们合适呢?”

  “本来咱是想吴状元接宋讷班的,但现在老六去了,他再去就浪费人才了。”朱元璋想一想道:

  “让他去广西布政使司当个参议吧。回头打云南,那边是个立功的地方。”

  “是。”太子应声道。

  “至于宋濂家老大,不是精通梵文么,让他去一趟乌斯藏,召集那帮土司活佛之类的,告诉他们打云南的时候他们可以不帮忙,但不能添乱。”朱元璋又道。

  “这……”刚才父皇对吴伯宗的安排还说得过去,但对宋瓒的安排一出来,太子就能确定,父皇这是把他俩发配了。

  “怎么?”朱元璋笑问道:“舍不得么?”

  “呵呵,不太好跟宋师傅交代。”太子实话实说道:“下个月他又要进京给父皇贺寿了。”

  “今年起不用他来了。”朱元璋淡淡道:“七十好几的人了,每年来回奔波图个啥,累出毛病咋办?”

  “呃……”太子心下愈加疑惑。没想到,父皇这下连最信任的宋先生,也要疏远了。

  如果换了别的太子,估计就开始忧谗畏讥,怀疑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了。受害妄想重的,甚至回去准备造反了。

  但朱标跟所有太子都不一样……

  他端详着老爹那张圆润如银盆的脸,闷声问道:“爹,你是不是有事儿瞒着我?”

  “能有啥事儿。”朱元璋目光飘忽。

  “不对,一定有事儿!”太子断然摇头,沉声道:“爹,你想弄啥,还瞒着我?”

  “哎呀,好好好。”朱元璋无可奈何投降道:“咱也是不想你难做,想替你来做这个恶人。”

  “用不着,心领了。”朱标没好气道:“儿子都这个年纪了,还得爹来遮风挡雨?倒过来还差不多!”

  “唉,行吧。儿子大了,老子就得服管。”朱元璋闻言神情颇为复杂,有些怏怏又挺开心道:“咱跟你说实话吧,据可靠消息……好吧好吧,就是老四的锦衣卫窃听到的消息,陈潜夫、那伙人的首领,正是宋濂。”

  “这样啊?”朱标有些意外,但也不算太意外。

  “他们这帮人,为了恢复科举纠集在一起,被他们拉下水的官员数不胜数。”朱元璋郁闷道:“汪广洋、朱梦炎,都在他们那张网上。”

  “吴状元也在?”朱标轻声问道。

  “没错,而且他还是江西帮的首领。”朱元璋点点头道:“之前他还帮陈潜夫,谈听过你的行止。”

  “什么?”朱标这下真惊到了。没想到自己亲之信之的吴状元,居然敢干出这种事情。

  

第665章

  “现在知道,咱为啥要先瞒着你了吧?”看到太子脸上的震惊和愤怒,朱元璋叹气道:

  “咱不希望让你难受啊。”

  “爹放心,儿子没那么脆弱。”朱标吐出口浊气道:

  “我总算是明白,一直不屑于沾手政务的吴状元,最近怎么突然这么积极,非要去查中书省的账。”

  “查出什么来了?”朱元璋问道。

  “……”太子摇摇头。

  “咱就知道。”朱元璋冷笑一声道:

  “明面上的账目肯定没问题。中书省的权力太大了,别说丞相们了,就是下面的郎中、主事,也看不上那仨核俩枣。人家只需要举手之劳、与人方便,自然有人往他们家里送钱送女人……干嘛还要打公家账上的主意?那也太想不开了。”

  “父皇说的对。”太子深以为然的点头道:“光查中书省的账,确实没什么作用。甚至户部的账目都查不出端倪。”

  “没错,空印案是怎么发的?”朱元璋颔首道:“不就是地方官府公然来户部讲数,商量着怎么做账么?”

  “是。”太子苦笑道:“这样做出的账册,肯定漂亮的挑不出毛病。”

  “所以说,”朱元璋沉声道:“咱不惜代价也要攒造黄册,只有从源头上掌握准确的收入,才能让那些上下勾结、内外串通的伎俩无所遁形。”

  顿一顿,他又道:“当然,要想查出来,还得有老六手下那种,懂……审计的人才才行,可不是谁上谁也行的。”

  说着他冷笑一声道:“要是吴状元也好使,咱当初干嘛要停科举?”

  “是啊,儿臣这些年也发现他们说就天下无敌,干却无能为力的毛病了。”朱标点点头道:“所以这回给他们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既然证明没那个实力,以后就不会让他们沾手具体的国务了。”

  “啊,老大你是这么想的么?”朱元璋惊喜道:“咱还以为伱被宋濂那帮人影响太深,不高兴听咱说这种话呢。”

  “父皇,在你眼里儿臣就这么蠢的么?”朱标无语苦笑道:“哪怕没有恁和老六,儿臣只是读书,也能看出二十一史中写满了——‘外儒内法’四个字。”

  “是这样的。咱听先生讲书讲多了,就发现在汉武帝唐太宗那些人那里,孔夫子那套就是个幌子,真要搞好国家,还得靠韩非李斯那一套。”朱元璋高兴的直搓手,他这阵子没少为跟老大政见不同发愁。

  这下好了不用愁了,原来爷俩想法其实没区别。他又奇怪问道:

  “那为啥之前,咱一说儒家不好,你就跟咱急呢?”

  “爹,人家说‘外儒内法’,恁是不是就光看到个‘内法’了?”太子苦笑道:“自动就不把‘外儒’当回事儿?”

  “嘿嘿……”朱元璋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道:“还真是。”

  “那样是不对的。”太子沉声道:“外儒内法,不是说‘儒’只是可有可无的幌子。而是儒在法外、儒法互补。

  “所谓‘外’其实是外在的表现,具体的措施。是说国家要倡导儒家的伦理学说,施行儒家所谓的德政,但驱动这一切的内核,却是法家的——君势为体,法术为用。

  “所以两者同样重要。在皇权手中,它们是互相补充的,不可偏废。最直白的说,就是用法家的治理术来驾驭臣下和百姓。

  “但政权合法性要依靠儒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实施法家治理术的成本,国家能低成本的运转。”说着他看一眼满脸欣喜的老父亲道:

  “所以为君者哪怕心里再不以为然,嘴上也永远不能轻贱儒家。因为一旦连皇帝都不以为然了,它还有什么合法性可言?自然也没法给国家带来合法性。”

  “哎呀,听了老大你这话,咱真是茅厕顿开啊。”朱元璋被说教一通,不怒反喜道:“咱这才知道,咱以前半吊子了。”

  “……”朱标心说,恁又弄错成语了。这对一个完美癖来说,真是太难受了。

  但他向来不挑父皇这种刺。他觉得没在学堂念过一天书的父皇,能在戎马生涯之余,补习到这种程度,已经难能可贵了。

  “老大,要不这个皇帝你来当吧,爹给你当大将军去南征北战。”朱元璋又认真提议道:“你肯定是个比咱更好的皇帝,当然,咱也是天下的最好统帅。”

  “爹,恁又来了。”太子无语道:“咱能不说这种话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4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1/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