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402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咱真这么想的。”朱元璋瞪大眼道:“你看但凡做生意的。哪有老子七老八十还不交权的?都是让儿子早点儿接班,趁着自己还不糊涂,送上马、扶一程,这样家里的买卖才能长久。

  “做生意和当皇帝能一样?我真当了皇帝,你肯定看不惯。到时候气得又想废了我,我才不干呢。”太子赶紧截住他的话头道:

  “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啊父皇。这种异想天开的事情,一定会事与愿违的。”

  “唉。你想多了。现在你当太子就能教育咱。等当了皇帝,那咱在你面前还不跟孙子似的?”朱元璋不甘心的嘟囔道。

  “那儿臣以后跟父皇说话会注意的。”太子叹口气,然后板着脸道:“总之以后,此事休要再提,不然我把太子之位让给老六,我当和尚去。”

  “哎哎,好好,不说不说。”朱元璋赶忙陪着小心,他可知自家老大是个说到做到的脾气。赶紧打住了话头。

  “不过老大,你刚才咋说老六,不是老三老四呢?”他故意转个话题问道。

  “咳咳,我气糊涂了,随口一说,做不得数。”朱标也是一阵惊讶,不知自己怎么会脱口而出。

  “说起老六来,你怎么看他筹划的国子学改革?”朱元璋赶紧又转个话题问道。

  “他找我聊过好多次,而且新教材中的经义部分,都是儿臣亲自编写的。”朱标想一想道:

  “他虽然懵懵懂懂,但其实行的也是‘外儒内法’那套。技术官员的提法十分新颖,儿臣觉得可以试行几年,万一成功了呢?大明不就成了汉唐那样的开创者?”

  “要是不成功呢?”朱元璋追问道。

  “那就都是楚王殿下的责任了,朝廷自会纠偏。”朱标轻叹一声道:“真到那天,就让他安心当他的海王吧,这也是老六的理想。”

  “嗯。”朱元璋闻言欣慰笑道:“这也是一种‘外儒内法’了。”

  “父皇,恁又乱用术语……”朱标无语道。

  ()

第666章

  清凉山,翠竹掩映下的蜿蜒小径中,传来呼哧呼哧的喘息声。

  一道婀娜标致的倩影小鹿般轻快的奔跑在前。

  一个双开门的庞大身影,满身汗水的跟在后面。那风箱似的喘息声,传出老远都能听得到。

  前头的是王润儿,后面的自然是老六。

  润儿妹妹回京没多久,老六就以体重反弹为由,软磨硬泡求她重新上岗,继续担任自己的健身私教。

  王润儿起先还不好意思,但看到老六重新出现的双下巴和小肚腩,她又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了……加上刘璃也帮着劝,她娘才‘勉强’答应下来。

  至于刘璃为什么非要拉上王润儿,根据罗老师私下推断,应该是借鉴了三国的先进经验……

  在下面人看来,殿下这种行为属于猴舔黄连——自讨苦吃。因为润儿姑娘最大的优点就是……大,写的认真。

  她这半年可没闲着。不光翻看了大量的医书,还请教了江西的名医,为的就是搞清楚人为什么会发胖,以及如何既减轻体重,又能让身体更健康。

  在进行了大量理论学习后,王润儿是带着全套的饮食锻炼计划来的,老六作茧自缚了属于是。

  除了在饮食上的变化外,王润儿给他将力量训练减半,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清晨的‘山间十里跑’……

  这可要了老六的亲命了。他这种体格体质,不怕力量训练,靠爆发力的项目也能顶得住。

  唯独怕这种耐力项目。

  可偏生这种项目最易减肥,对提高耐力有很大帮助,所以王润儿坚持要他坚持下去,跑不够里程不许回去吃早饭。

  当然润儿也不傻,除了惩罚外也有激励,就是追上了可以嘿嘿嘿……至于什么奖励,咱就不知道了,自己想去吧。

  而且她总是控制在最后一里地才让他追上,然后两人拉着手卿卿我我往回走。

  一路上凉风习习,佳人相伴,巧笑倩兮,波涛汹涌……说的是长江啦。老六就甘之若饴,忘记了之前跑成狗的辛苦。然后下次还来……

  看的邓铎两个直摇头,小声对胡显道:“殿下多少心眼啊,咋让王小姐牵着鼻子走?”

  “所以说你只能跟熊猫玩儿。”胡泉拍拍他的肩膀道:“而殿下,能跟女孩子们玩儿,而且能跟很多女孩子玩。”

  “你,我,你……”邓铎没想自己一句吐槽,反而招致暴击。单身狗果然最容易受伤啊……

  ~~

  两人回去后,刘璃已经做好了营养丰富又美味的早餐等着他们了。

  其实按照王润儿的方案,早餐应该清淡一些,量也要至少减半。但饮食这一块,向来由刘璃一手包办,她也不好一来就多嘴多舌、大包大揽。

  毕竟尺寸之外,就是分寸最重要了。

  所以只能看着老六在大运动量之后胃口大开,吃下比正常多几倍的食物。然后在来日的晨练中,再挥汗如雨的减肥了……

  真是的增减增减、毅种循环了。

  ~~

  用罢早饭,老六便继续编书。

  今天他编的是《经济学》。

  这真是很难的啦。上辈子学过的那些《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之类,根本没法生搬硬套。他得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整一套本乡本土《东方经济学》。

  对他来说这真比登天还难,毕竟登天他还有热气球,写经济学教材可只能靠自己。

  好在刘伯温虽然不擅此道,但无书不读,给他从浩若烟海的古籍中,找出了《管子》。

  《管子》书中的《轻重》十九篇——这是主要是讲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价格关系的。而且更可贵的是,对这些关系还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因此古代的金融货币学,又叫‘轻重学’。

  此外,管仲还有论述财政理论的‘九府法’;论述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本末理论’;论述政府专营盐铁酒榷的‘官山海’;讲宏观调控的‘策乘马理论’;讲扩大消费的‘奢靡理论’……

  看得老六不断击节叫好、大呼过瘾。更让他振奋的是,他知道了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两千年前就有先贤,已经描绘出经济学的轮廓了。

  只是中国人更擅长通过示例来启发感悟,培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像后世西方人那样,喜欢用概念、定理、推论、结论的思维方式来建立体系,所以一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东方经济学理论。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驾驭庞大帝国的能力。如果没有相对高超的经济管理水平,没有相对合理的赋税理论体系,没有相对优秀财政体系,没有相对有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我们的大一统王朝也不可能动辄存世数百年了。

  所以现在朱桢要做的,就是补上这缺失的一环——在管仲、桑弘羊等古代大家贡献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建起来一套不太粗陋的《大明经济学》来。

  ~~

  当然,就算脚踩两条船,站在东西方巨人的肩膀上,这依然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朱桢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他知道这个工作的意义和神圣,所以没有贸然动笔,而是先让人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古代经济财政著作进行研读。

  结果到现在,他依然只在纸上写下《经济学》三个字,便再无其它了。

  “经济学?”刘伯温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看着那三个张牙舞爪的大字。“还以为伱会叫轻重学呢。‘以轻重御天下之道’,多有范儿?”

  “有范儿是有范,可有几个听过这句话呢?”老六翻翻白眼道:“还是叫‘经济学’吧,经世济民之学,这逼格不一下就起来了?”

  “哈哈,好吧。”刘伯温心情不错,难得的没跟他拌嘴,在他身边坐下道:“按说这门国计民生之学应该成为显学才对,可惜管子之后再无大家。就算桑弘羊之流,也是名声不显,只是因为与霍光的矛盾,才以一个失败政客的身份为人熟知。”

  “这不是他们的悲哀,这是中国的悲哀,是儒教的罪孽。”老六淡淡道: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嘛。那天我把户部尚书叫来山上问话。堂堂大明财政大臣,居然没听说过‘盐铁大论’,还以为是刚刚发生的辩论呢。在那装模作样说,这些人都是人才,看看能不能为朝廷所用……你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管好经济,搞好财政?那才叫见鬼了呢!”

  ()

第667章

  “对了师父,这本《会计学》还得你来署名。”朱桢一边纲举目张,一边对刘伯温道。

  “还来,我已经署名几本了?”刘伯温闻言郁闷道:“也别光从我一只羊身上薅毛啊?”

  “是啊……”一旁的罗老师便满怀期待的看着老六,那意思是,我也不是不可以分担的。

  “你不中。”老六却不予考虑道:“得是文坛盟主编出来的教材才权威吧。不然人家随便来一句,你个写小说的懂什么轻重,伱想得多尴尬啊?”

  “当我没说,当我没说……”罗老师恨得给了自己两耳光,真尴尬的要死。

  “罗老师,别这样。”老六忙劝解道:“别这样,罗老师,换了我人家也会质疑的,所以非得我老师这种圈子里的泰山北斗才行。”

  “我去拉屎……”罗老师伤心的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师父,非你莫属,责无旁贷啊。”老六就开始耍赖。

  “唉,行吧。”刘伯温只好无奈道:“反正老夫的名头,都被你盗用不知多少回了。也不差这一回了。”

  “这就对了。”老六高兴的将几枚钱币拍到他面前:“再说,署名是有报酬的。”

  刘伯温看到那是几枚样式各异的银质古钱,上头布满岁月的痕迹。

  “这是什么钱呢?”他好奇问道。

  “银币,老银币。”老六看着刘伯温,意味深长道。

  “你不是在骂人吧?”刘伯温狐疑道。

  “怎么会呢?这是我准备‘货币学’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金银天然是货币’这句话,特意让人搜集到的古代银币。”老六便一脸认真的介绍道:

  “恁看这一枚,是战国时的银殊布;这一枚,是汉代的圆形龙币:这一枚,是王莽时铸造的朱提钱;这是六朝的银五铢;这是唐朝的银通宝……”

  “回头再送点给我老父皇。”他捧着那把银币,一脸认真的看着刘伯温道:“都是地道的老银币啊!”

  “虽然但是,老夫还是觉得你在骂我。”刘伯温把玩着一枚殊布,确实是纯银的。他没好气的看着老六道:“少在这儿拐弯抹角了,你不就是怀疑,那告御状的老汉,是我安排的吗?”

  “难道不是么?”老六笑眯眯问道:“不是的话,这个故事可就失色不少了。”

  “是。”刘伯温这才点点头道:“为师有个古道热肠的朋友在六合县当官,胡天赐的案子,就是他写信告诉我的。”

  “米主簿?”老六问道。

  “嗯。”刘伯温颔首道:“他原先是中书郎中,受杨宪牵连被贬为小吏,年近花甲才升为六合主簿,可以说仕途都葬送在胡党手中。所以他有充分的动机做这件事。”

  “师父是真的细啊。”老六赞叹道。

  当年因为刘伯温反对他拜相,杨宪进入中书后便跟刘伯温反目。所以普遍认为,后来杨宪倒台时刘伯温见死不救,那帮受杨宪牵连的官员,应该恨死刘伯温才对。

  至少不可能再为刘伯温卖命了。

  可刘伯温偏偏就从夹袋里掏出这么个米主簿,既有充分的动机对付胡党,又不会被联想到他刘伯温身上。

  什么叫地道老银币,这就叫地道老银币。

  “怎么什么话从你嘴里说出来,都变得这么牙碜呢?”刘伯温无语至极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4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2/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