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447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儒教传承近两千年,还是很有一套的,绝不缺乏敢于成仁取义的卫道士……卫道士在这里,不是贬义。

  那些脾气暴躁的官员,马上一蹦三尺高,当着朱老板的面就开喷道:“必须把孔夫子请回大学来,才能开学!”

  “而且楚王要先去夫子庙谢罪,跪请夫子灵位!”有人带头,就有人跟着起哄,场面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朱老板双目微眯,两手提了提腰间玉带。

  朱桢也活动下下巴,准备开喷。

  爷俩都是那种谋定后动的主儿,早就预料到今天会捅马蜂了。自然也早就想好了对策。

  简而言之就是老六冲在前头开喷,让刺头都蹦出来,然后老朱抡起镰刀一顿咔咔咔……

  最后太子出面,负责安抚身心受创的官员们,给事情了结掉。

  好吧,他家一直就是这个套路。

  然而就在朱老板准备关门放老六时,一条身影却挡在他们身前。

  是胡丞相。

  “你们失心疯了,胆敢君前咆哮?要造反吗?!”只见胡惟庸声色俱厉,大声呵斥道:“还不速速退下!”

  “……”虽然百官近来对胡惟庸意见很大,但这么多年的宰相,积威之重,超乎想象。

  “胡相,这是关乎圣教存亡的大事,一步不能退让啊!”一个年轻的官员高声道:“今天敢把孔庙甩开,明天就敢焚书坑儒,灭我儒教道统!”

  “一派胡言,妖言惑众!”胡惟庸勃然大怒,用手杖指着那胸前补着獬豸的官员道:“若非你是言官,老夫定请皇上杀掉你,以绝妄言!”

  “但也不能轻饶了伱,必须严惩不贷!”说着他朝朱老板抱拳道:“皇上,臣请廷杖此獠,以儆效尤!”

  “呵呵,胡相也难啊。”朱元璋的双手松开玉带,对那年轻的御史道:“他这是在保护你呢。”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护圣教道统,臣愿意引颈就戮!”那言官却不领情。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你死不死都改变不了任何事!”胡惟庸举起拐杖,朝着御史劈头盖脸砸去。“我叫你小子没弔数!我叫你小子没弔数!”

  见胡相是豁出去也要平息事态。汪广洋、彭赓、曾泰几位中书首脑也只好纷纷出言劝说那些年轻官员不要冲动。

  御史台的两位长官涂节和陈宁也大声呵斥那御史,还有那班蠢蠢欲动的言官。

  几位大僚一起发力,这才让那些上头扑脸的家伙都闭嘴。

  朱老板也不说话,只静静看着他们表演。

  好一会儿,官员骚动终于平息,胡惟庸向朱老板请示道:“皇上,此獠如何处置?”

  “胡相不都说了么,挺好,就按你说的办。”朱元璋淡淡道:“国子大学开学的日子,不适合杀人。”

  “臣替这孽畜,谢皇上恩典。”胡惟庸松了口气。

  最后,只有那当了出头鸟的御史,被摘了乌纱,叉出去廷杖……

  ~~

  一场风波很快平息,开学典礼如期举行。

  朱元璋和朱标移驾辟雍,先在后殿休息,等待学生们入场。

  老六作为地主当然不能休息,他赶紧来到前头,查看准备就绪了吗。

  其实不用他担心,前头有宋讷和罗贯中在,国子大学的教职工也都换成了他的人,上下一心,精明强干,出不了什么岔子。

  但宋讷和罗贯中还是忧心忡忡,因为刚才的风波只是小意思,待会儿还有更要命的风暴呢。

  “胡惟庸这是唱哪出?”见准备工作皆已就绪,老六终于可以闷声抱怨道:“他不是整天以群臣代言人自居吗?怎么转性了。”

  “那谁知道呢,”宋讷摇摇头道:“不过胡相今年以来,确实像换了个人一样,处处跟皇上保持一致,再也不跟皇上杠了。”

  “这不是好事儿么?”罗贯中笑道:“胡惟庸的影响力太大了,那些部堂高官,基本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他要是铁了心跟皇上杠,殿下改革的阻力就大多了。”

  “还真是。”老六不禁苦笑道:“真没想到,还有靠胡惟庸的一天。当然他没安好心是一定的……”

  “管他好心歹心,”罗贯中一脸蛋疼道:“能让殿下的改革少些阻力,就谢天谢地了。”

  “哎,要对本王有信心嘛。”老六拍了拍罗老师的肩膀道:“咱们的事业终将大获成功的!”

  “学生只求不要被读书人刨了祖坟,我就谢天谢地了。”罗贯中摘下眼镜,用中单袖子擦了擦苦笑道。

  “罗老师,别这样。”老六笑道:“你看宋司业就很淡定。”

  “我家祖坟已经被刨过了……”宋讷便淡淡道:“卑职本来就是士林共弃的厌物了,不然也不会跟殿下搞改革的。”

  “好吧……”老六打个哈哈道:“凡事要往好处想——只要改革成功,新一代的读书人,会把你当成圣贤崇拜的。”

  “先成功再说吧……”宋讷叹口气,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其实还很悲观。

  只是殿下一意孤行,他又能怎么办?

  另一边的罗贯中差不多也是一样的情绪,好在他马甲多,到时候大不了不要罗本这个身份,改用李贝里就是。

  ~~

  辰时,参加开学典礼的三千六百名新入学的国子大学生,列队进入了辟雍,在众文武身后密密麻麻的站定。

  吉时一到,乐声齐鸣,皇帝升座。

  四面韶乐和八佾之舞之后,由楚王殿下亲自宣读了国子大学正式开学的圣旨。

  特殊的扩音和回声设计,让他的声音可以传遍辟雍,让所有人都能听清。

  百官和大学生们凝神听着圣旨,听着停着,就又炸了锅……

  圣旨的前半段,自然是那些堂而皇之的套话,不提也罢。中段开始说重新设立国子大学的目的,是因为眼下的官员好逸恶劳、因循苟且,满身前朝带来的毛病……

  ()

第743章

  “因这咱命楚王重建国子学,遍请名师,定些新课程教与大学生。效仿唐制,国子大学设六学一馆。

  “六学者,一曰经学、二曰律学、三曰算学、四曰计学、五曰工学、六曰科学。一馆者,广文馆也……”

  听到这里时,百官虽然满腹疑惑……他们知道前三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古已有之的。

  计学也勉强能明白,宋朝有专理财政的计相嘛,所以应该是关于度支、户部、盐铁方面的。

  但工学是个什么东东,他们就只能猜测了,莫非是工部营造工程、水利建设的学问?

  至于那劳什子科学,是个什么东东,直接猜都没法猜了……

  可圣旨后面的内容,他们却明明白白,只听楚王念道:

  “咱已定在四年之后,重开科举、非大学生不能应举。科举分七场,经、律、算、计、工、科、广文。大学生可选二场应试。

  “其中,试经、律合格者,授律学进士,入吏部、刑部、大理寺、御史台观政。

  试算、计合格者,授户学进士,入户部观政。

  试算、工合格者,授工学进士,入工部观政。

  试经、广文合格者,授礼学进士,入礼部观政。

  试算、科合格者,授科学进士,入大都督府、海政衙门、兵部观政……”

  老六在上头没念完,整个辟雍中已是一片哗然了。

  乍一听,要恢复科举,官员们本来还挺高兴。然而接着往下听,皇帝居然搞了个分科取士不说,还要授予分科进士。

  这下满堂皆惊!文官们打心眼里不能接受——从唐朝开始,进士就是国家最顶尖人才的代名词!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代表着他们梦寐以求的荣誉和特权!

  而进士考试的内容,自始至终都在四书五经的范畴之内。这也是儒教全面控制读书人,继而掌控整个国家的舆论和官僚集团,乃至政策走向和国运的无上法宝。

  它是儒教门徒绝对不可或缺的法宝,绝对不容任何人分一杯羹!

  皇上这下倒好,居然直接把进士分成了律、户、工、礼、科五种!

  五马分尸了属于是!

  学个工学、算学就能考进士,像话吗像话吗?这下进士要彻底不值钱了!

  而且其余学科凭什么跟四书五经相提并论?这不是抬举他们,贬低儒家经义么?

  只能说他们看的真准……老六就是这个想法。

  当年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今日楚王殿下便要打破儒教独大,恢复百家争鸣!

  可没有人甘心情愿丢掉主角的位置,尤其是这驱逐鞑虏、儒教复兴的年代,反弹就更大了!

  ~~

  “这是谁的主意,纯属迷惑圣听,贬损圣教!”耐着性子等老六念完圣旨,马上就有官员当场质疑道:

  “是本王!”老六将圣旨缓缓卷好,交给宋讷,然后冷声道:“你从哪里看出,本王在贬损儒教了?”

  “让我们儒教的学问,跟那些旁门左道并列,就是最严重的贬损!”台下官员们的情绪,比刚才还激动,恨不要得扑上来,吃了老六一般。

  “就是,什么歪门邪道也能授进士,这进士不考也罢!”

  “你能代表天下的读书人?”老六冷笑反问道:“问问你们身后的大学生们,这种进士他们考不考?!”

  “考!考!考!”数千名大学生竟一起应声,真如山呼海啸一般,将那区区杂音彻底掩盖。

  那陡然爆发的呼声,把前头的官员吓得纷纷回头,一个个心里直打鼓……不知道楚王殿下从哪里找来这么一大帮,不把儒教当回事儿的大学生?

  殊不知,这些大学生有今日之决绝,其实还是拜他们所赐!

  前年江西黄册试点成功后,朱老板龙颜大悦,曾下旨命一应参与试点工作的人员,有官身者论功行赏,白身者送入国子学读书。

  目的自然是将这些有了实际工作经验、而且通过严酷考验的工作人员,培养成正式的官员,为朝廷所用了。

  然而这遭到了文官集团的激烈抵触,国子学上下也严防死守,拒绝为他们办理入学手续,不让那些不懂圣人之言、只会写写算算的前账房、经纪们踏入神圣的校园一步。

  他们的动机也很好理解,一是不屑于跟这些人为伍。二是要维护国子学和官员队伍的纯洁,绝对不能让非儒教徒,成批的混进来。

  本来他们都做好闹个鱼死网破的准备了,然而那些凭着圣旨,都进不去国子学的准学生却没有闹事,而是直接坐船离开了南京,顺江而下,一去无踪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人关心他们去了哪里,所以日子一久,满朝官员都忘记了这群人。

  更没想到一年之后,那帮人又杀回来了。

  因此一时间,没有人把眼前这三千多名大学生,跟那帮被拒绝入学的准学生联系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4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7/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