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皇帝他都鼓动推翻,他不是乱臣贼子是什么?”朱老板却双目一凛,指着那文官冷声道:
“你替此老辩护,说明你对孟轲的话是认可的,所以你也是潜在的乱臣贼子。”
说着他沉声下令道:“来人呐,将他拖出去乱棍打死,曝尸三日!”
朱老板还不解恨,顿一下,又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再抄他九族,斩草除根!”
“啊……”那年轻的文官登时吓尿了,不是夸张,而是真尿了。
小鸡仔似的被带刀舍人拖下去时,他才如梦方醒,不顾一切的求饶开了。
“晚了。”朱元璋却面无表情的看着一众文官道:“有意陪他当乱臣贼子的英雄好汉不妨站出来,这样黄泉路上还有个伴儿……”
百官吓得噤若寒蝉,哪还有人敢站出来?
虽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但搭上全家老小的性命,就太不值当的了。
“好,那就是都赞同,孟轲是乱臣贼子。”朱元璋便沉声道:
“传朕旨意,自今日起,将孟轲逐出文庙,不得配享!”
然后又一字一顿的警告百官道:“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意思是,谁敢劝谏,就以大不敬论处,而且会当朝让侍卫张弓射死……
()
第762章
朱元璋发作完了,冷冷看着面无人色的文官们道:
“咱的话说完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长久的死寂之后,他轻蔑的哼一声道:“无话可说,那就退朝吧。”
吴太监刚要高唱‘退朝’,却见大理寺卿李仕鲁慨然出班,高声道:
“臣李仕鲁有话要说!”他一嘴山东口音,显然来自孔孟之乡,不能让人看扁了。
“讲。”朱元璋双手撑着腰间玉带,冷冷看着那李仕鲁。
“是,皇上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远王道而弃亚圣邪?”
看着朱老板不为所动,李仕鲁长叹了口气,接着道:“臣知道,陛下现在深深的沉迷在歪理邪说中,连亚圣的地位都要动一动,臣的言论陛下肯定听不进去了。所以我归还陛下朝笏,乞请赐准致仕,回归故里!”
说完,就把手里的象牙笏板,猛地往地上一摔。
他话说的虽然不疾不徐、不卑不亢,但这动作却泄露了他真实情绪。
喀嚓,笏板断成了三截……登时满朝皆惊。
文官们钦佩的看着李仕鲁,不少人跃跃欲试,想要跟他一起辞官。却又担心皇上的反应,便一齐看向金台之上。
只见朱老板一张脸气成了猪腰子,看着碎成三截的笏板,他点头不已道:
“好好好,你既然不想做咱的官,那就再彻底一点,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你也别吃咱的粮食了!”
说着朱元璋咆哮一声道:“把他抓起来,当场掼死!”
带刀舍人马上冲上来,将李仕鲁推翻在地,然后两个拎住他的双手,两个拎住他的双脚,高高举起来,往坚硬的石板地面上重重的一掼!
百官惊呼声中,砰地一声闷响,李仕鲁便被摔的七窍流血,抽搐几下就不动了。
文官们惊得魂不附体,这下彻底无人出声了……
“哼,死不足惜!”朱元璋一挥袖子,径直转身而去。
“退朝……”直到皇帝下了金台,如梦方醒的吴太监才赶紧高唱一声。
胡惟庸和曹国公赶忙高声恭送吾皇,只是今日的恭送声稀稀拉拉、有气无力……
~~
一散朝,文官们赶紧围上去,查看那李仕鲁的死活。
“宗孔,宗孔!”众人七嘴八舌的呼唤声中,他却毫无反应。
薛祥蹲下身来,手指在他鼻端一探,少顷黯然道:“人没了。”
“啊!”文官们的心猛地一沉,登时就有不少人哭出声来。
待他们七手八脚将李仕鲁抬起来,才发现他已经淌了脑浆子,原来刚才被磕到了后脑……
“宗孔兄,为孟子而死,死得其所啊!”郑九成长叹一声,哭声响成一片,文官们纷纷跪地,给李仕鲁送行。
金台下,太子神色严峻的看着这一幕,对老六道:“看到了吧,儒教不缺成仁取义的卫道士。”
“是啊。”老六说不震撼是假的,这还是他头一回看到这种场面呢,顿感亚历山大。“这样一来,估计士林要跟我们爷俩死磕到底了。”
“所以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想怎样就怎样。”太子叹气道:“父皇今天不该动孟子的。”
“是,那是他们的神主牌,动了是要捅马蜂窝的。”老六点点头,其实他对孟子还挺有好感的。但没想到老贼对孟子,居然怨念这么重。
“妈的,哭起来没完了。”老四走到太子另一边站定,神色不善的看着围在那李仕鲁尸体旁跪哭不止的众文官。“我把他们撵走。”
“伱不要再火上浇油了。”朱标却断然摇头道:“现在我们已经很被动了。”
“那就任由他们在这里号丧?”老四不爽道。
“总比在宫外头哭强吧?”朱标沉声道。
“还真是。”老四想想也是,至少在这儿哭,宫外人看不到。
“你们两个先回去吧。”朱标又对哥俩道。
“是,大哥。”老四老六应声退下。
太子却走下台阶,朝着那群文官而去。
“太子爷,当心点。”李文忠赶紧过来,小声道。
“无妨。”太子摇摇头,走入了文官从中。
李文忠和胡惟庸赶紧跟上,一左一右给太子爷护驾。
果然,太子一走进去,文官们便把他团团围住,哭着喊着:
“太子爷,恁要我们做主啊!”
“太子爷,恁也是孔孟门徒,可不能眼看着大道将倾,无动于衷啊!”
“是啊太子爷,恁不能不管啊!”
朱标点点头,抬手示意他们先别说话。
待文官们安静下来,他才问道:“那个被杖死的官员叫什么?”
“叫陈汶辉。”便有人答道:“是个御史。”
“吩咐下去,先别动他的家人。回头我劝劝父皇,这不是造反,祸不及妻儿。”朱标便对胡惟庸道。
“是,太子爷。”胡惟庸乖乖应声。
“臣等代陈汶辉谢殿下恩德。”文官们一看有门儿,赶忙得寸进尺道:“可是太子爷,这还不够,圣人被赶出国子学,亚圣被撵出孔庙,圣人之学被贬损,科举被肢解……我圣教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恁不能再渊默不言了,得为圣教发声啊!”
“本宫肯定会替你们说话的,但这会儿父皇正在气头上,本宫现在说什么都白搭。”太子叹了口气道:“你们先把李廷尉的遗体送回去,待父皇冷静下来,本宫自会分说的。”
“殿下,我们不是不听恁的旨意,只是实在不能这样出去啊。”郑九成落泪道:
“我们抬着亚圣的牌位进来,什么都没争取到不说,还害他回不去文庙。要是就这样出去了,都不知道往哪里安放亚圣的牌位啊!”
“是啊,陈汶辉、李仕鲁不能白死了,必须要让皇上改弦更张,不然我们就不走了!”这时,一个侍郎说了一句,马上引发了文官们的附和:
“我们就跪在这里,等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一日不收回,我们就跪一日,直到全都跪死在这奉天门前!”文官们达成了一致,决定一起跪谏到最后……
()
第763章
老四老六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登上了奉天门城楼上,居高临下看着太子被那群文官围在中央。
“现在能体会到,我去年的感受了吧?”朱棣同情的看一眼老六道。
“嗯,举世皆敌。”朱桢轻笑一声道:“大反派的待遇。”
“还差点儿。”朱棣笑笑,压低声音道:“我当初可被老头子卖了,你好歹不会。”
“那可不好说,看看他们这架势,八成是不会善罢甘休了,万一老头子顶不住压力,卖了我也是有可能的。”老六双手插入袖中,耸耸肩膀。
其实他有心理准备,自己干的事儿,说是刨儒教祖坟都不为过,肯定要被天下士林群起而攻之的。
但他不得不这样干。因为不这样干的话,度过蒙元低潮时期,卷土重来的儒教就会彻底掌控大明,而且这次他们的版本是令人窒息的‘程朱理学’。
儒生没们用程朱理学改造大明的结果,就是以三纲五常禁锢国民的思想和行动,让中国第一次变得封闭、落后。这跟朱桢走向海洋的路线完全冲突,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幸,还有个对儒教不以为然的朱老板,才大大延缓了儒教徒的抢班夺权。
在另一个时空中,朱老板停了科举之后,就一直在跟文官集团和他们背后庞大的儒教势力作斗争。
他一面大力削弱孔孟的影响力,挫败文官恢复科举的尝试。一面全力寻找儒生的替代品,来代替他们治理国家。
朱元璋算是最不看出身、任人唯贤的皇帝了,他任命过僧人、道士、吏员、商人、老农为官,只要有能力的就给他们官做,希望他们能代替儒生,帮自己治理好国家。
可惜,治国这种事情,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一群外行怎么可能治理的好国家?虽然也有些人才可用,但总体没什么卵用。
而且这么大的国家,需要海量的官员才能运转,所以不能只靠皇帝提拔,还得有制度化的选拔机制,来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朱元璋尝试过恢复举荐制,在国子学自己培养人才,但无奈势单力孤,都没有奏效。前者,举荐上来的大都费拉不堪,甚至好多都是文盲,根本屁用没有。
后者倒是培养了不少人才,可问题是国子学的老师都是儒生,所以国子生也都被教育成了孔夫子的形状。
待他们进入朝廷,成为官员后,反而让儒教实力大大的壮大。当国子生出身的官员,也一起坚决呼吁恢复科举时,朱老板彻底没办法了。
终于在洪武十八年恢复了科举……
之后,儒教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非但彻底垄断了文官队伍,还将太孙朱允炆洗脑为狂热的儒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