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会知道,将军大人依然是无所不能的了。
然后顺便给他们分配任务,让他们都回去照着造,用最短的时间攒一支强大的舰队出来……
~~
五月十五,天气晴朗,琵琶湖山水一色,如墨如黛。
湖南侧的唐桥上下,旌旗如林,人声鼎沸。
北朝的达官显贵,八方大名齐聚一堂,就连等闲不露面的天皇陛下,也被足利义满邀请前来。
但今天所有人都不是主角,今天的主角是那艘静静矗立在岸边,遮天蔽日的崭新巨舰。
北朝君臣兴奋的仰望着这艘日本人自己建造的巨舰,自豪感油然而生。满场到处是‘斯国一’、‘斯国一’的赞叹声。
当然他们也不会忘记,向这艘巨舰的建造者,足利将军大人,献上如潮的谀词。
什么‘天生足利将军’、‘大和救星’、‘无所不能三代目’之类,听得足利义满满足极了。
自从关门海峡之败后,他都很久没听到这些赞誉声,缺着了。
直到司礼官一声锣响,众人才停下了感慨和拍马,足利将军也睁开了微眯的双眼。所有人目光热烈的望着那艘巨舰,激动人心的下水时刻到来了!
日本人不会搞干船坞,用的是宋人传授给他们的船台法。简单说就是在水边的斜坡上造船。
造船时用几十上百根圆木支撑住船体,等到建造完毕后,在地面上铺满油脂和滚木,再撤去支撑。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便会顺着斜坡滑入水中。
像这种船太过巨大,船底又过平时,往往还需要人力畜力进行辅助拖拽。
足利将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光用于拖拽绳索的牛,就准备了足足一百头!
今天无论如何,他都会将‘初号丸’送入水中的。
()
第858章
十八名鼓手敲起鼓来,隆隆的鼓声中,总船匠指挥着士兵,将支撑巨舰的巨木一根根撤去。
每撤去一根支撑,场中都会响起一阵欢呼。
待到所有的支撑都撤去,欢呼声达到了顶点,那艘巨舰却只滑动了少许,便停了下来。
现场鸦雀无声,众人都望向将军大人。
却见足利义满镇定自若道:“不要慌,巨舰的重量太大,船底又平,滑不下去很正常。”
“那该怎么办呢?”众人问道。
“本将军早就考虑到了,所以才会选在这个位置造船。”足利将军得意的摇晃纸扇,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琵琶湖像一个倒置的琵琶,水面越往北越宽,越往南越窄。到了唐桥这段已经细的像一条河了,不然也没法修一座桥横跨其上。
这样船台建在河东岸,还可以用绳索在河西岸拉拽。
众人便看到巨舰侧舷抛下五根粗大的绳索,湖中有小船接住。然后士兵划着船将绳索一头送到西岸,连接上早就准备好的牛群。
二十头牛分成五组,每组以一根横木相连,绳索便系在横木上。
随着军官的号令,士兵一起挥舞鞭子,催动牛群一起向前,将绳索绷得笔直。
但任凭二十头牛用尽全力,巨舰依然纹丝不动。
“再加二十头!”足利义满一声令下,士兵赶紧又用辕木连上了五排牛。
就这样不断加码,直到八十头牛时,那巨舰终于在巨大的咯吱咯吱声中,缓缓的移动了。
“好!”足利义满兴奋的一挥手道:“把最后二十头也加上去!”
一众北朝君臣、守护大名也彻底忘我了,纷纷不顾形象的大喊大叫,给一百头牛鼓劲,场中的气氛达到了沸点!
最终在一百头牛的拼命拉拽下,巨大的战舰终于顺着坡面,重重落入水中!
溅起的巨大水花连绵不断,将唐桥上的一干人等都打湿了。但没有人会在意,所有人全都兴奋的嗷嗷直叫,他们蹦啊跳啊,发泄着心中的喜悦,险些将桥都震塌了。
然而,待水花落尽,桥上的欢呼声一下就变小了。取而代之的是嘶嘶不绝于耳的倒吸冷气声。
因为他们发现,那艘巨船不见了……
“我的船呢,那么大的船呢?!”足利义满也发现了异常,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声嘶力竭的怒吼道:“你们把我的船弄哪去了?!”
唐桥上彻底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瞪大眼睛,搜寻着湖面,很快就看明白了——那巨舰确实入水了,但在入水的瞬间便解体了。
船在解体之后,各个部位纷纷落水,所以才会溅起那么大那么长时间的水花。
那漂满湖面的船体残骸,就是证明。
尤其是那个雕梁画栋,还插满足利家‘二引两’旗号的天守,原先绝对是建在巨舰甲板上的,现在却打横在水里漂着了。
“不管怎么说,确实是下水了。”看着足利义满涨成茄子色的脸天皇陛下幽幽说了一句,痛快。
其他人可是一声不敢吭,唯恐成了将军的出气筒。
“滚!都滚!”足利义满狠狠瞪一眼天皇,咆哮着将所有人都赶走,他自己也坐上轿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琵琶湖。
~~
一回到御所,足利义满就自闭了,整整十天才见畠山基国。
侍女轻轻推开障子门,畠山基国躬身进去,便见自己的主君躺在几个黑齿白面的美女怀中,敞着怀喝着酒,听着三味线。颓丧感直接拉满。
“将军大人,要振作呀!”畠山基国惊得赶忙提醒道:“大业还未成,切不可被一时的挫折打倒啊!”
“不是一时的挫折,”相貌英俊的年轻将军,脸上满是厌世之感,在三味线的伴奏下,如泣如诉道:“是永远也过不去的坎啊,基国。”
“没那么严重,我们第一次造那么大的船,失败在所难免。总结教训,再造就是了嘛!”年轻的家老大声给将军打气。
“你不懂的。”足利义满却颓然摇头道:“这十天,那些船匠已经调查出失败的原因。”
顿一下,他屈指道:“我们的木材不够硬,我们的船没有龙骨,只用厚木板平接,根本支撑不起那么大的船体。要不是那些圆木支撑着,当初造的时候就会散架,”
说着他心酸的眼泪都快下来了:“也没必要费心研究大炮了,安上去一开炮就能震散架……”
“这些都没法解决吗?”畠山基国低声问道。
“没有办法。”足利义满喃喃道:“整个日本都没有造大船的木材,也没有懂造大船的船匠,光依葫芦画瓢是没有用的……”
“只要知道问题在哪里,一点一点去解决不就行了?”为了让主君不再消沉,畠山基国都不泼冷水,改灌鸡汤了。“就算距离再远,每天前进一点点,不就距离目标近了一点点吗?”
“你不懂的。”足利义满丧里丧气道:“好吧,其实我也不懂。之前那帮船匠是在吹牛皮,严刑拷打后才承认,建造一条明军那样的宝船,需要上百个工种分工合作,一起才能完成的,咱们就是想办法从大明找来几个船匠,也没用的。”
“……”畠山基国也给整沉默了,那确实没法解决。
“那就只能面对现实了,将军。”过了一会儿,他沉声道:“明军已经杀到了濑户内海了,如果我们再不想办法退敌,朝野的压力就太大了。那些好容易才降服的实力大名,肯定又会作妖的。”
“嗯。”足利义满点点头,痛苦的闭上眼睛道:“接受明军的条件吧。”
“可是将军,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三条了。”畠山基国苦涩道:“我们每拖一阵子,明国就会多加一条,现在已经是整整十条了。而且第四条还规定,我们每拖延一天,要多赔偿他们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这已经三个月过去了……”
“把我卖了赔给他们吧!”足利义满摔碎了酒杯,无能狂怒道:“伱们早干什么去了?!”
“是将军授意斯波笔头拖延时间的。”畠山基国郁闷道:“将军大人说只要造出巨舰来,我们就可以反攻了,斯波笔头才辛辛苦苦拖到今天的……”
“……”足利义满憋了半天,憋出两句:“为什么不劝谏?都是你们这些佞臣的错!”
畠山基国气得当场吐血。
()
第859章
不管足利义满多不情愿,随着造舰梦碎,尽快通过和谈让明军退兵,成了他唯一的选项。
不然那些不堪其扰的守护大名,肯定会撇开幕方,私下跟明国议和的。
这在日本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守护大名都是当地最有实力的土豪,虽然名义上由幕府任命官职,但双方其实是合作关系。
当幕方无法保护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几个月来,足利义满早就听到不少,大名偷偷跟明国人眉来眼去的传闻。
不过当时他觉着只要能造出大舰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所以也懒得理会。但现在必须要面对现实了——如果不能尽快恢复和平,室町幕府肯定会倒台的。
在接到将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尽快与之定约’的手谕后,斯波义将终于一改拖泥带水的作风,变得雷厉风行起来,仅仅三天时间,就跟韩宜可拟定了和约。
最终的约书上,除了最初的三条,‘片板不下海’、‘割让石见银山’、‘称臣纳贡’外,又加了七条——
北朝承认九州为大明领土;
北朝赔偿大明白银两千万两;
北朝将本州四国外所有沿海岛屿,割让于大明;
北朝今年之内将所有海岛居民,撤回本州,四国岛居住。自明年起,所有二岛之外的居民,一律视为倭寇;
大明舰队可停靠北朝所有港口,北朝各地守护大名不得阻挠,敌对,应竭诚予以便利;
大明市舶船队在北朝享有自由贸易权,任何官府及个人,不得课税;
大明人在北朝犯罪,需交由九州按察司处置,北朝不得擅自刑讯。
这已经是斯波义将能争取到的极限了,反正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了。要知道,大明本来想要九千万两白银的赔偿,是他将沿海岛屿作价七千万两白银,硬生生谈到两千万两的。
反正那些岛民就游离于幕府的控制外,‘片板不下海’后,更是彻底政令不通了。还不如把他们都撤回国内,这样至少还能少损失点人口呢。
足利义满也是持同样观点,唯恐明军再变卦,当天就签字画押,把约书送回了下关。
~~
直到带着‘日本国王’和‘征夷大将军’签押认可的约书,返回博多时,韩宜可还有种做梦的感觉。
“真是宰卖爷田不心疼,没想到咱们漫天要价,那位年轻的将军,居然基本都答应了。”他将约书呈给殿下,依然难以置信道。
“正常,这又不是他家的田。”老六满意的笑道:“这种虚君政体,卖起国来是最狠的。”
“再说,在陆地政权眼里,沿海岛屿本来就无足轻重,能有机会把岛民迁回内陆,他们还求之不得呢。”他有些唏嘘道:“说不定人家还觉得赚了呢。”
其实老贼就是这样的货,好在这回有自己在,他应该不会再干这种蠢事了……
“也是,下官发现他们只看重本州、九州、四国三岛,等将来他们知道,佐渡岛发现了金山后,不知会作何感想?”韩宜可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