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616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没有代价的。它们是三十六营首领,出卖自己的良心,背叛了信任他们的兄弟,把屁股歪向了王爷才换来的。

  不过善于拿捏人心的朱老六,是很会做心理按摩的。眼看大局已定,他起身端起酒杯,对三十六营首领们沉声道:

  “感谢伱们都信任本王,愿意帮本王说服大家,留下来陪我开发云南。你们放心吧,本王绝对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当然,你们也绝对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大家都过上前所未有的好日子,到那时,他们就知道我们是为他们好了,自然也就理解咱们的苦心了。”

  “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证明我们是为了他们好!”首领们闻言自洽了,终于可以回去理直气壮的留人了……

  “干!”

  “干干干!”

  ~~

  散席后,朱桢亲自将三十六营首领送到了王府门口,直到目送他们离去,才在狗大户们的簇拥下转回。

  “王爷真是给足了他们面子啊。”顾元臣等人不禁感慨道。

  “这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朱桢淡淡笑道。

  那些当初吃过老六专政铁拳的狗大户,闻言暗暗酸道:‘当初王爷跟我们可没这么客气过?光拿刺扎我们了……”

  “唉,这帮家伙真是走了大运。要不是云南实在没人可用,他们怎么能入得了王爷的法眼?”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道。

  但再转念一想,他们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当年要不是实在没人,自己这些阶下囚,也同样入不了王爷的法眼。

  所以谁都别说谁,被王爷选中了就偷着乐吧。

  朱桢领着他们来到临湖的水榭中,宫人已经设好了瓜果茶点,焚起了香……

  落座后,顾元臣等人看着窗外迷人的湖光山色,不禁感慨道:“来之前以为这里是蛮荒之地,来了才知道,云南简直美不胜收,让人乐不思蜀啊。”

  “哈哈,那就别回去了,留下来陪着本王开发云南吧。”朱桢便笑道。

  “绝对没问题,能为王爷鞍前马后,是微臣最大的荣幸!”顾元臣毫不犹豫的答道。

  “就是,那我们都不回去了,在这王府边上购地建宅,一来陪王爷作伴,二来也能时常聆听王爷的教诲啊!”狗大户们也纷纷附和道。

  “哈哈哈哈!”朱桢被逗得放声大笑起来,这就是他明知道狗大户可恶,却并不真的讨厌他们的原因。

  尼玛,实在太会了……

  “云南开发离不开内地的支持,没了你们在内地坐镇,本王怎么能放心?”朱桢并没有把他们留下的打算,正色道:

  “而且云南可不是天堂,反而危险的很。你们也看到了,本王走到哪里都点香。在内地,本王可没这么讲究……其实香炉里头点的是驱蚊用的龙挂香。”说着他撩起腰带上的香囊,展示给众人道:

  “这玩意儿也是驱蚊虫用的,味贼大。”

  “现在是正月啊……”狗大户们忍不住小声道。

  ()

第1062章

  “云南疆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差异也很大,滇西北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南滇西南长夏无冬,比岭南还要炎热;像这边滇东地区,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朱桢对众人解释道:

  “这种气候蚊虫不会被冻死,虽然比夏秋要少得多,不过还是要注意的,不然发个疟疾就麻烦了。”

  “哎哎,多谢王爷提醒,我们回头也弄个防蚊的香囊挂上。”众大户忙笑道。

  “早给你们准备好了。”朱桢招招手,宫女们便用托盘端上刺绣精美的香囊,一看就是宫里针织局的手艺。

  当然,再精美也就是个香囊而已。不过最重要的是心意,这说明王爷心里有他们。狗大户们谢恩之后喜滋滋的当场佩上,又纷纷承上各自的礼单。

  他们的礼物可不像老六这么凑合,全都是下了血本的。而且都是王爷肯定能用得着的各种药材,农具、良种之类,其中最值钱的,是十万头黄牛!

  朱桢见状大喜过望:“好家伙,好家伙!你们还真是雪中送炭啊!哪来的这么多牛,不会是把江南的牛一窝端了吧?”

  “哈哈,当然不是,咱们在湖广江西的农场从一开始就急缺耕牛,从贩子手里买每年都得花一大笔钱。几年前我们就商量着在各府都建了种牛场。这说话间,当初的两万头牛已经下了两三茬牛犊子了。再从各地收购一些,一年之内一定把十万头牛给王爷送到。”

  “好好,有远见,这年月耕牛可是好生意,既能支持朝廷的大移民,帮着老百姓垦荒,自己也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咱们就要做这种利国利民、公私两便的好生意,那样谁还会说商人谋私利而不顾公义?”

  顿一下,他接着道:“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偏见扭转过来,在本王看来,商人和商业同样是国家的根本!就拿云南来说,没有商人物流天下,互通有无,只靠朝廷自己的力量,怎么可能建设好云南?”

  “商人将云南的土产运出去,把外面的商品运进来,让商品流通起来,经济才能繁荣,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本王坚持认为,非但不能抑商,反而要坚定不移的坚持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狗大户们还是头一次,从王爷嘴中听到这个词儿。

  朱桢便将重商主义的大意讲给他们,又铿锵有力道:

  “本王的重商主义,不只是提高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更是整個国家的致富之道,更关注全体国民的财富增长!以往,国家、百姓和商人的利益总是不能一致,一方得利,另外两方就要受损……当然,百姓总是在受损的行列中。”

  “但重商主义通过不断的贸易与掠……呃,开发,使得国家与商人乃至普通百姓,都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把专制王权、私人利益与民族国家的利益,十分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所以会产生极强的向心力,进而让国家强大,百姓富裕,商人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这种三赢的局面,又会反过来促进重商主义愈加深入人心,从而彻底改变这个世界!”朱桢有力的挥舞着双手,极富煽动力的说道:

  “而你们,我的朋友,你们将成为真正的主角!!”

  “嗯嗯!”狗大户听的热血沸腾,他们本就因贸易而兴,已经赚到够了八辈子的钱,现在追求的就是更高的地位。

  以往有两条路来实现,一个是送子弟读书,为其延请名师,用钱砸出个功名来;二是通过捐款或者行贿,来为自己谋取个出身。

  但是第一个太难,第二个被人背地里瞧不起。而且即使第一个也是一种自我矮化——因为这种路径本身,就是在证明商人就是比官员地位低。

  甚至会出现当了官的儿子,瞧不起商人爹的冥场面。

  所以听王爷旗帜鲜明的提出重商主义,他们能不喜出望外?顿时觉得这十万头牛给的太值了!

  之前朱桢还不是那么信任他们,他自己的地位也不能说稳固,时刻面临着文官们的共计,当然不能随便乱讲话。

  但现在他已经是天高皇帝远的云南王,在云南这一亩三分地,他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就算传到京城引起些许杂音,也可以全当苍蝇嗡嗡,理都不理。

  这时候朱桢才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当然也是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再用赚钱来吸引这帮狗大户,作用已经没那么大了。

  现在需要一些更高的追求来凝聚人心,才能让他们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

  “我等愿意为王爷的理想献出一切!”顾元臣等人起身抱拳,慷慨陈词:“肝脑涂地,义不容辞!”

  “哈哈好,咱们就先在云南干出个样来,看看靠一帮商人能把它变成什么样!”朱桢高声道:“等到云南成为第二个江南的那一天,看谁还敢再说商人误国?”

  “好,我们都听王爷的,王爷就说具体怎么干吧!”狗大户们摩拳擦掌的问道。

  但乖巧如顾元臣、程前之流,问的就更体贴了:

  “王爷,开发云南要花很多钱吧?王爷又向来不喜欢用强,花费肯定很大。我们这些年跟着王爷赚了一些钱,都可以奉献出来。”

  “是啊是啊,王爷具体开个数吧。”众狗大户赶忙附和道,唯恐表态慢了让王爷觉得自己不情愿。

  那熟练的样子还挺让人心疼的……

  “哈哈哈不需要。准确的说是不需要你们直接掏钱,咱们还是做生意就行,让大家都有钱赚吗!”朱桢却一反常态没有直接要钱。

  “王爷千万不用客气,我们的钱不就是你的钱?只管拿去用就是!”他越是这样、狗大户们就越慷慨。

  “哈哈真不用。”朱桢摆摆手,沉声道:“这回开发云南,本王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来,将来才好复制在别处。

  “甭管什么模式,赔本的买卖都干不长。大家看在我老六的面子上,愿意掏这个钱。那将来老三老四老八老十他们就藩海外之后呢,大家就未必愿意掏这个钱了吧?”

  “嘿嘿……”狗大户们讪讪笑起来,那是当然了。他们愿意给老六钱那是因为老六让他们赚的更多,换了别人他们一样一毛不拔。

  “所以本王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来,不能让大家赔钱。大家都有的赚,事情才能长久不是?”朱桢便道。

  “是是,那怎么才能让大家赚钱呢?”狗大户们忙问道。

  “还用问我吗?你们能不知道?云南拿得出手的买卖总共就三样。”朱桢淡淡笑道。

  “是,一个是滇铜一个是井盐一个是茶马。”狗大户们点点头。正如王爷所言,他们也就对这三样生意感兴趣。

 

第1063章

  其实说实在的,狗大户们已经赚了大钱,被老六养刁了胃口,自己已经有点儿看不上西南的这些陆上生意了。

  比方说茶马贸易虽然也是贸易,但运力的局限就决定了,茶马贸易永远无法与海上贸易相比。

  当然将来打通了出海口,又另当别论了……不过那是后话。

  可跟着他们吃饭的人多着呢,手底下还有的是人等着发财呢。何况越是家大业大越要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哪天王爷罩不住了,朝廷重新海禁,他们就得喝西北风去。

  这也是他们如此热衷于,王爷的重商主义的原因。唯有扭转了重农轻商的顽固思想,才会避免生意再大,也会被朝廷轻易拿捏的可悲局面。

  “眼下还不是茶马生意扩大规模的时候,得等到朝廷收拾了麓川,修好了路设好了驿站,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才是大张旗鼓干起来的时候。”朱桢便逐条分解道:

  “滇铜也是此理,东川那边还没太利索。因为铜矿的事情,那边土司去年闹的也最凶的,年底本王召见都没来几个。我看他们现在可能没了造反的胆子,但肯定敢于拦路抢劫的。而且去年他们损失那么大,今年一定会拼了命的找补回来,抢的肯定更凶。”

  “加上路也没修好,炼好了铜,也很难运出来。所以铜矿也要先放放。我们还是先搞井盐吧。”朱桢说着沉声道。

  ~~

  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盐就叫井盐。

  世人皆知四川出井盐,然而云南的井盐丝毫不逊色于四川。而且滇中、滇南、滇西皆有盐井,号称滇中九。不但产量大,品质也十分优秀……

  云南所产的滇盐雪白细腻,口感也更好,所以比海盐畅销,很受内地民众喜爱。盐商们自然也对其趋之若鹜。

  狗大户们也都很心水,谁不想在海商之外,再多个盐商的身份呢?

  “怎么搞,开中吗?”程前试探问道。

  “对,开中!”朱桢重重点头。

  ~~

  中盐之法,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

  洪武三年,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当时的山西参政杨宪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凭引购盐运销于指定地区,解了大军的燃眉之急。从此开中法便成了朝廷的常用工具。

  云南运粮困难,朝廷压力很大,商人们的力量加进来,帮着朝廷输粮,可以大大减轻官府的负担。

  “当然,你们输粮同样很困难,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不过你们可以换个思路,同时在云南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以便更多地获利——此乃商屯之法也。”朱桢又介绍道。

  “这个方法好!”众大户不禁赞道。

  罗贯中摇头晃脑:“孔子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

  “瞧瞧,咱罗老师就是有文化。”朱桢笑着给老宝贝点了个赞。

  “可要是我们招募长工来了,看到王爷给移民的政策这么好,跑掉了怎么办?”有人出声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6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6/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