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617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跑掉就跑掉了呗,肉烂在锅里,只要别跑出云南就行。”朱桢却不以为意的笑道。

  “哈哈也是,就当帮王爷移民了。”大户们也很看得开,当有了更高的追求,人就不会锱铢必较了。

  “你们可以跟雇工签订合同,他们要是眼红,几年期满后可以落户留下来嘛,你们再招一批就是,反正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不过朱桢还是给他们支招道:

  “这边官府所有的政策优惠,都是以落户为前提的。你们带他们来了,先到官府报备一下,他们没恢复自由身不能落户,不就得了?不过官府只保护最长三年的契约,三年一过人家就可以落户了。”

  这也算是在官府、百姓和商人间,达成一个相对都能接受的平衡了。不过这就要求大户们年年往云南招人……但这不正是朱桢想看到的吗?

  “王爷要多少粮食?”顾元臣问道。

  “当然是多多益善了。之前户部所奏滇盐法是输米两石,给一小引盐引。被本王驳回了。最终定为输米一石给一引盐引。”

  “这么优厚的么?”众大户不禁欢呼起来。《开中条例》规定,按照路途远近,输米五石到一石,给一盐引,也就是一百二十斤。朱桢给他们的,确实是最优惠的条件了……

  当然,盐引只是购销运输食盐的凭证,购盐时还得用钱买。但盐引本身就是珍贵的有价证券,因为没这玩意儿,你卖的盐就是私盐,被抓住是要砍头的。

  所以王爷订的这个价,实在是太良心了。

  要知道,往甘肃输米两石,才能换一引淮盐盐引。而滇盐的价格,是淮盐的两倍……

  “那还不得把盐课司挤爆了?”众大户说着又替王爷担心道:“就怕王爷到时候给不出那么多盐。”

  “放心吧。不用担心我给不起盐。我告诉你们,铜矿也好,井盐也罢,蒙古人连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都没开采出来。我们完全可以达成千百倍的规模,就是全大明都吃云南的盐,用云南的铜,都吃不完用不完!”朱桢却石破天惊道。

  “真的啊?”大户们对王爷的话,自然深信不疑,不禁喜不自胜道:“那还真得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当然了。到时候让你们跟海上贸易二选一,怕是伱们都会选云南。”

  “是是是。”狗大户点头不迭。海上贸易有风险,而这个垄断了,能一代代吃到天荒地老,换了谁不稀罕?

  “我跟云南盐课司说好了,到时候你们开矿他们监督。”朱桢接着沉声道:“井盐不像是海盐那么好取,要打很深的井汲取卤水,技术含量高,劳动密集,云南尤其如此。所以滇盐才会那么贵,因为它难搞。但也正因为难搞,本王才能说服父皇,交让你们来负责开采。”

  朱桢知道,要是交给官府来取卤制盐,最后的生产规模肯定很小,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很正常,大明所有盐铁铜矿,但凡官营的统统拉稀,最后都是私营的一统天下。

  所以还是要商人来。

  “我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从内地雇人!商人也要有大局观,要记住云南的汉人多多益善。因为有人才有地啊。云南的汉人太少的话,就算我们这代人丢不了,后代也会丢了的。

  “王爷放心吧,我们记住了,一定想方设法往这边移民!”狗大户们重重点头,纷纷表起了决心。

  “嗯,这段时间,我派人陪着你们,先考察考察各地的盐矿,也可以顺便考察下,哪里适合商屯。”朱桢最后道。

  “是。”大户们齐声应下。

  ()

第1064章

  一出正月,滇东就可以春耕了。

  除了禁军之外,所有转为驻屯军的部队,开赴各地,开始军屯。

  所谓军屯,是朝廷为了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军队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相较于普通的民垦,军团的组织性强,耕地面积大,朝廷的收益也高于向百姓征收税粮。

  汉朝晁错曾言:‘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于是拉开了汉家王朝军屯边塞,且耕且战的悠久历史。

  当年汉武帝征服滇国之后,就开始了在云南屯田。

  在元朝占领云南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蒙古人也学汉人军队屯田的办法,在云南进行军民屯田。

  朱桢整理梁王留下的账目得知,元朝在云南的民屯户是一万八千户,军屯是八千一百户,所屯官田、军田、已业田加起来共计达四十万亩。

  虽然跟朱老板屯田动辄十几几十万顷,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对初来乍到的明军来说,这四十万亩官田却是十分解渴的。

  因为云南虽然地广人稀,有无穷无尽的土地等待开垦。

  但土地这东西,生田和熟田完全是两个概念,头一年开垦的土地,亩产不到一百斤司空见惯,非得好生侍奉上几年,才能把产量提上去。

  所以明军想要尽量迅速自给自足,就得把这四十万亩官田攥在手中,而那些土司土酋也早就对这些珍贵的熟田垂涎欲滴了。

  在明军到来前,云南基本上还停留在奴隶社会,也包括生产力水平。当地土人只会刀耕火种,靠天吃饭,一亩地产个几十斤粮食就算丰收了。

  土司土酋们能不眼馋元朝手中那些能亩产两三百斤的‘肥田’吗?

  这是去年双方起摩擦,乃至大打出手的原因之一。最终明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重新弹压住了局面。

  朱桢又把那些土酋土官叫到省城喝腊八粥,这才让他们勉强认可了官府对元朝遗产的继承。

  为免夜长梦多,这不得赶紧去占下?

  于是刚过完上元节,各卫指挥使便纷纷下令部队,向各自分到的屯田地区开拔。

  虽然心里还有很多不情愿,但军令如山倒,将士们也只能遵照执行。幸好王爷许诺的特别津贴已经发到手里,让大家心里舒服了一些。

  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而且现实也由不得他们磨蹭,虽然云南都司和布政使司,已经给各卫指定了屯田的区域。

  但卫所下头的各千户所怎么分,千户所下头的百户所又怎么分,可都还没定下呢。

  而且总共就四十万亩地,二十万大军分,一人只能分到两亩地,勉强糊口而已。

  想要更多的地,就得自己去占,去开垦!

  这种时候肯定是先到先得,先来的占好地,后到的只能捡旁人看不上的地方了了。

  这种时候谁还在那闹情绪耍脾气,磨磨蹭蹭的不肯动身,不是傻子吗?

  所以虽然嘴上不情愿,但动作一个个麻利着呢。不出十天,除了卫戍省城的禁军外,所有留驻云南的卫所军队全都走了個一干二净……

  ~~

  当然,保护政权,维持统治,永远是军队的首要任务。

  所以各卫所千户所的驻屯地,都是经过朱桢和众将领反复商议,精心挑选出来的。全都极有针对性,不是战略要地,就是交通要冲,绝无一处无关紧要之地——

  头等重要的是云南府,这里作为省府,是整个云南的中枢,更是滇王府所在,自然是军队驻屯的重中之重。共有云南前卫、云南后卫、云南中卫、云南左卫和云南右卫,以及后调入的武昌三卫,共计八卫四十个千户所驻屯。

  用全省总兵力的四分之一,来确保省府绝对安全,省城固若金汤。这绝对是被去年的杨苴之乱吓坏了。朱老板从创业到今天,还没经历过省城失陷的惨败呢。连当初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打洪都,都被他侄子硬是守住了。

  云南文武实在不敢想象,要是他们来个破天荒,会被恼羞成怒的朱老板怎么处置。

  打死老六和云南文武,也不敢再来这么一遭了……

  另外,武昌三卫作为楚海滇王府三护卫,估计年中就能完成改名流程,即将改名楚王卫、海王卫、滇王卫。

  而且现在的王府三护卫有足足两万大军,齐装满员,可不是当年缺编一半的架子军了……

  ~~

  此外,各处由省里直接管辖的府,也都是不容有失的战略要地,明军都有卫所驻屯。

  譬如曲靖府设有曲靖卫,楚雄府设有楚雄卫,大理府设有大理卫、永昌府设有永昌卫,临安府设有临安卫等等……

  此外,位于交通要道上的州县,也都是设立了卫所重点把守。尤其是从胜境关经曲靖到昆明的这条与内地联系的大动脉,设立了足足四个卫所,两个守御千户所驻屯……

  总之,共计二十四个卫,八个守御千户所,一千两百八十个军屯点,分驻在三江以内云南的各处要地。牢牢的锁死了云南所有的交通要道、战略要地,成为大明开发云南最有力的保障!

  ~~

  俞敏就是这二十万驻屯大军中的一员。

  他所在的千户所,被改编为了杨林守御千户所。

  守御千户所是大明卫所制度中的一种特种编制。上不隶卫,直属都指挥使司。

  一般都是由于该千户所防守的地方特别重要,所以由都司直辖,以减少指挥层级,提高掌控力度和千户所的反应速度。

  千户所的驻地杨林镇,就在嵩盟州城南二十六里,镇上有东行大道的重要驿站杨林驿。其作用一目了然,就是为了保护州城的安全和省城生命线的畅通。

  虽然但是,千户所的设置,其实与寻常千户所并无不同。同样下辖十百户所,每个百户所占据一个乡镇……从现在开始改叫屯了。

  他们百户所的驻地在大哨乡,所以也被叫做大哨屯。

  大哨屯百户所下辖二总旗、十小旗,兵额百十二人。

  其实俞敏现在已经是总旗官了。只是大家都被提拔了,哪有那么多人让他们管?所以他还是管着原先的小旗。

  他便带着手下的十个弟兄,在这片艳阳高照的红土地上,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军屯生活……

  

第1065章

  俞敏他们从杨林镇的千户所领了半个月的口粮、春播的种子和简单的农具,便在牛百户的带领下来到二十里外的大哨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着眼前啥也没有,只有尘土飞扬的红土地,将士们全都傻了眼:

  “百户咱们是不是走错地儿了?”

  “那不能够啊。”牛百户一边对着手里的地图东张西望,一边挠头道:

  “又不是山沟沟里,这一马平川的坝子上,我还能看错地儿?”

  “那大哨乡在哪儿?”原先的王小旗,如今的王试百户闷声道:“这他妈毛都没有啊?”

  “连个人影都没有,这就是咱们百户所的驻地?”另一个刘试百户也苦着脸问道。

  “应该就是这儿了。”牛百户再三确认地图上的标志物,指着远处那条河背后的山坡道:“瞧见没,跟地图完全对得上!”

  “还真是!”两位试百户凑上去一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儿。“那可真坑了爹了,咋把咱分了这么个破地儿?”

  “就是,毛都没有,让上头坑死了!”将士们本来就一肚子牢骚,逮到机会便发泄道:

  “当初说的天花乱坠,什么这里是整个云南有属的宝地,咱们分到这里有福了。结果骗鬼呢这是!”

  “就是,当官的话能信,母猪都能上树!”

  “行啦,都少说两句吧!”牛百户把脸一沉,呵斥起来:“咱们是来开边的,不是来享福的!不然王爷干嘛每月发咱们,一贯铜钱的特殊津贴?”

  毕竟拿人家手短,将士们的气焰小了不少,不过仍有人嘟囔道:

  “那这地儿也太破了吧,要啥啥没有,今天晚上都没地儿睡,这日子咋过呀?”

  “咋过?”牛百户两眼一瞪,呵斥那刺儿头道:“你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吗?没人伺候就不会穿衣吃饭?别忘了自己是当兵的,行军打仗,露宿荒郊,这不是常事儿吗?”

  “就是,没地儿睡,咱们就自己安营扎寨,又不是不会,那么娇气干什么?”王试百户也教训起手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6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7/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