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她发现自己多虑了,俞敏根本不挑食。吃惯了军中的猪食,她做啥他都觉着好吃。管它什么冷的酸的生的,端上来什么都吃的干干净净。
而且语言不通还有好处,就是两人不会因为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吵架。非不想,实在是没那個本事啊……
但吊脚楼的火光熄灭后,整个屋子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剧烈摇晃声。这也是小两口重要的交流方式,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靠着新婚燕尔的蜜月期,他们愣是渡过了最初的磨合期,渐渐变得默契起来。也许是因为‘无声交流’的缘故,他们现在看一样对方的表情,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彼此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做什么。
他们也在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当然主要还是以糯学汉语为主。几个月下来,糯已经能磕磕绊绊跟汉人简单对话了。
其实每天下工回来有人知冷知热,有热汤热饭吃,俞敏就很知足了。这日子比他从前好太多了!
摆在这对小夫妻面前的首要难题便是语言不通。两人基本只能靠手势和眼神交流沟通,有时候整个晚上,在塘火熄灭前,吊脚楼里都几乎不会传出任何动静。
当然,小夫妻的婚后生活也不是毫无困难。
而且小两口之前就建立了默契,现在加上简单的词汇,交流的内容更是上了个台阶,甚至可以开始谈谈心了。
她阿爸跟那阿切是旧相识,才在对方的照拂下在山里安了家。
但山里头土地贫瘠,又没有部族依靠,全家日子过的十分艰难。
这时阿切找到她阿爸说,自己那在明军当大官的妹夫,托他给手下的年轻军官,物色个门当户对的媳妇。
阿切告诉她阿爸,那年轻军官虽然比不上她妹夫,但也是正经的朝廷命官,靠上这样的靠山,还愁吃穿?
她阿爸是亲眼看到阿切成了军官姻亲后,在各部的地位直线上升的。现在,整个嵩盟州的火头里,就属阿切风头最盛。
她阿爸十分心动,就答应了。
但阿切却担心,人家嫌她家没地位,看不上她。便说服她阿爸,故意夸大了他家的身份。
她阿爸担心会露馅。但阿切说,不会的,汉人最好面子。等迎亲的时候发现不对劲,也会自认倒霉,不会把事情闹大的。他们认为那样更丢人现眼。
~~
“是我阿爸……太想结这门亲了,所以骗了你。你生气就休了我吧……”
糯鼓足勇气说完心事,白皙的鹅蛋脸上已经流下两行清泪,那楚楚可怜的样子真是我见犹怜。
“不管你怎么处置我,我都毫无怨言……”
俞敏听完,却丝毫不以为意,搂着妻子说:“俺看上你是因为你这个人,可不是因为你的身份,只要你对俺好,那些都不重要。”
木讷的人说的情话才是最致命的,糯听完全身都滚烫起来,紧紧搂着他道:“一辈子都对你好…”
话没说完,柔软的嘴唇便被俞敏用双唇堵上,她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了。
那一晚,吊脚楼摇晃的格外厉害……
~~
小两口把话说开后,感情更上一层楼。俞敏干脆让糯把她娘家人,全都接到百户所来定居。
这时候,内地来团聚的军属,还有将士们新成立的家庭,已经在百户所军营外安家落户,形成了一片不小的村落。
俞敏岳父这时候把家搬来,还能捞着块地方盖房子。
而且俞敏名下的一百亩地,靠他小两口绝对种不过来。按照都司衙门的规定,土地分下去之后,五年之内不耕种的话,千户所是要收回去的。
所以他还正需要帮手呢。当然,这些生地和荒地,两三年内是甭想正经有收成的。
不过他有津贴和俸禄,勉强能养活一大家子吃饭。
好在糯娘家人也十分勤劳,他岳父和三个舅子没白没黑的跟他在地里忙活,他岳母和四个小姨子则跟着糯一起,从合作社接一些手工活补贴家用。
合作社据说是王爷的点子,全称‘军民合作社’。简单说,就是军队后勤部门将所需的军服、鞋袜、绳索、枪杆、箭竿等各种需求量大,但没啥技术含量的物资,通过这么个机构,委托给军属和民众生产。
这样既能大大减轻都司衙门筹措军需的压力,又可以帮将士们和百姓补贴家用,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这笔补贴,一大家吃饭不成问题。
一家人又在楼下养起了鸡鸭,房前屋后种上了菜。等到秋收时,把地里的黄豆收回来榨油,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下到过年都够了。
这个来自内地的年轻人,快要二十岁的时候,终于在这彩云之南,头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滋味。
()
第1072章
十月下旬,清晨已经很凉了。
但糯还是早早起来,点着了火塘,支起锅子蒸米饭。
米饭蒸好后,她先盛出一竹筒来,作为丈夫在地里的午饭。
剩下的米饭分作两盘,然后从墙边的坛坛罐罐里倒上两小碟蘸汁,挖出两块豆腐乳。最后再泡一壶热茶,早餐就准备好了。
她这才把俞敏叫起来洗脸,然后两口子盘腿坐在矮桌前,开始吃早饭。
豆腐乳是给俞敏准备的。蘸汁是给她自己准备的,白夷人号称‘无蘸不饱饭’,吃饭可以没有菜,但不能没蘸汁。
其中一碟是她自己做的梅子醋,酸酸甜甜的很下饭。另一碟是她阿姆做的麻欠蘸水。通过特殊手段将那种臭烘烘的麻欠,做成棕黑色的酱汁儿,麻香浓郁,还有很重的花椒味,同样很下饭。
可惜在有豆腐乳的情况下,俞敏总是选豆腐乳下饭……
但今天,糯自己也受不了麻欠那味儿了……吃了没两口,忽然捂着嘴起身跑出去。不一会儿,外头就响起她的呕吐声。
俞敏赶紧丢下筷子,出去给妻子拍背。
好一会儿,糯才缓过来,俞敏扶着她回屋坐下,又给她倒杯热茶,凝重问道:
“你这是咋啦?”
“没事,歇歇就好了。”糯面色苍白,强笑道。
“不行,我得找人给你看看。”俞敏沉声道。在云南这种地方,任何病都不能掉以轻心,鬼知道哪种病会要了你的命。
说完,他便急匆匆下楼去了,糯叫都叫不住,只能由他去了。
不多时,俞敏便连拉带拽,领着个老人家回来了。
其实百户所并没有军医,看病得去杨林镇上的卫生站。但王试百户他爹原先是军中的大夫,后来退伍后也一直在卫所行医。男的女的、四条腿的、长翅膀的,什么都会看。
王老爷子来了云南后,自然就成了大哨乡的名医了。
“你小子慢点儿,我这把老骨头都快被扯散架了。”王老爷子在后面吆喝俞敏,俞敏却顾不得那么多,把老头子背起来噔噔噔上了楼。
“大叔,求你给俺媳妇看看,她可千万不能有事儿啊……”俞敏把王老爷子放下,就央求起来。
“真是的,你媳妇儿的命是命,老头子的命就不是命?”王老爷子没好气的白他一眼,但还是麻利的掏出了腕枕,给糯号起脉来。
俞敏大气不敢喘,唯恐干扰了王老爷子的诊断。便见对方诊脉之后,双目微闭,良久不言。
“大叔,俺媳妇儿到底咋了?”俞敏终于忍不住问道。他这人其实挺心细,这时候还不忘用家乡话进行加密。
“不好说……”王老爷子摇头叹气。
这下可把俞敏吓坏了,扑通一下坐在地上,眼圈子当场就红了。
谁知却听老爷子淡淡道:
“不好说她肚里的孩子,带不带把。”
“啥?”俞敏愣怔在那里,脑袋一时转不过弯儿来。
“啥什么啥,傻小子。你媳妇根本没病,她是有喜啦。”成功报复回来的王老爷子哈哈大笑起来。
“真的?俺媳妇怀孕了?俺要当爹了?!”俞敏这才反应过来,惊喜的看着对方。待王老爷子肯定得点点头后,他便欣喜若狂的又蹦又跳起来。
糯却一脸蒙圈,两人说起方言来,她一句也听不懂。
俞敏这才想起来告诉妻子,糯闻言也喜极而泣。不管哪个民族的夫妻,都希望有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家才算完整啊。
~~
那天之后,俞敏便一直走路有风,说话超大声。不管跟人家说什么话题,不出三句就一定会问人家,‘你怎么知道我要当爹了?’
他还盘算着过了年,就写信给家里,让老娘和弟弟开春也一起来云南。
等她们到的时候正好赶上孩子降生。完美!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天,他正带着弟兄们,和一大帮男军属,在地里继续刨土。一名军士跑过来,高声道:“俞总旗,百户叫伱赶紧回所里!”
“好!”俞敏丢下农具,便快步返回了百户所。
来到所里时,便见除了牛百户,两位试百户,还有另外九位总旗官,已经全都到齐了。
没办法,他们小旗的地离百户所最远……
“人到齐了,那就开始吧。”牛百户沉声说道。
“是!”待众军官齐声应下后,牛百户便直入正题道:
“刚刚接到命令,都司衙门准备开展冬训,咱们千户所在受训名单上,明早所有人打好行装,跟我去杨林镇报到!”
“是!”众军官先齐声应下,又七嘴八舌问道:“头儿,咋回事儿,咋这时候冬训呢?”
按照明军的传统,应该是秋操冬演的。秋收之后,农闲时节军队开始大操练,等到深冬比武演习后,正好各自回家过年。
所以九月份没接到上头操演的命令,将士们便满以为今年应该免训了,好让大家安心垦荒。
谁知这会儿已经是冬月了,居然又接到冬训的命令了。
这让基层军官们感到有些不安,他们都是过来人,知道这种长期屯田后的军事训练必然会持续很长时间。
时间短的话,都不够将士们从农民转换到士兵状态。
但现在都冬月了,等军队集结到昆明,肯定进腊月了。稍微训练上俩月,指定就耽误春耕。所以上头下达这种命令时,一定慎之又慎的。
因此嗅觉敏锐的军官已经有了预感,低声问道:“头,是不是要打仗了?”
“你觉得我这个百户官,很大吗?”牛百户没好气道:“我也是刚接到命令,摸不着头脑呢还。”
“赶紧回去通知弟兄们吧。散漫一年了,也该紧紧弦了。”牛百户最后沉声下令,然后便让他们散了。
待屋里只剩下他跟两個试百户,牛百户才叹了口气道:“八成是要打仗了……”
“怪不得急急火火催着咱们,赶紧成家的成家,接家眷的接家眷,原来是为了咱们打仗的时候,家里有人种地。”王试百户愤懑道。
“那上头还真是好算计,咱们这才刚刚安下家,在云南有了家里人,马上就催着咱们上战场……”刘试百户也郁闷的发起牢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