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和毛骧的脸色,却非但没有轻松一些,反而愈加凝重了。
虽然还没有抓获任何一个主犯,但从这些外围人员的供述中,便已经能勾勒出整个案件的轮廓了——这是一起上下勾结,内外串通,牵扯范围极广的科举舞弊案!
“王爷,这要是深究起来,这一科所有金榜题名的举子都保不住了。”毛骧忍不住要提醒老六一句。
“这不是你操心的问题。”朱桢看看墙角的更漏,距离殿试开始还有一个时辰。不容置疑道:“在没命令你停下来之前,就必须一查到底。不管牵扯到谁,都给我揪出来!”
“是!”毛骧忙重重点头,又问道:“是不是应该先叩阍,紧急禀报皇上?”
“没必要,横竖就一个时辰了,等开了宫门再说吧。”朱桢却摇头道。
“哎。”毛骧应一声,暗暗咋舌道:‘宫门一开,中式举子就要参加殿试了,王爷这是摆明了要把事情闹大啊。’
不过老六刚教训了他,他是决计不敢多嘴的。
“那咱就等等吧。”毛骧从善如流道。
“也不能干等着。”朱桢指了指桌上的口供道:“这上面不是有那几个算学家的名字吗。去,把他们请过来,千万别吓着人家。”
“哎。”毛骧有应一声,赶忙快步出去吩咐。
三更半夜,长街无人,锦衣卫纵马狂奔,不一会儿就按图索骥找到那几位算学家的门上。
顾不上废话,直接踹门进去,把几位老先生从被窝里拎出来,胡乱套上件袍子,架着就往外走。
“你们要干什么?!”老先生们都快吓尿了。
“别怕,跟我们到锦衣卫衙门走一趟。”
“啊,去哪?!”这下直接把老先生们吓尿了。
一直等见到了朱桢,他们才惊魂稍定。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这位王爷,他都是算术这门学问的大恩人。
是他把算术设为国子大学必修的科目,还带入了科举考试中,他们这些数学家的地位才水涨船高,而且通过授课辅导有了丰厚的收入。所以他们相信这位王爷是不会害他们的。
“诸位别紧张,时间太赶,军士们难免粗鲁,本王向你们道个歉。”朱桢含笑朝他们抱抱拳。
“王爷太客气了。”几位算学家一边擦汗一边受宠若惊道:“恁有事只管吩咐,草民一定在所不辞。”
“好。”朱桢便让人给他们每人一张纸,命他们当场默写那些题目。
()
第1137章
五月廿五,是洪武十八年殿试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中式举子们便穿着礼部新发的蓝色官袍,头戴乌纱,脚踏朝靴,平生第一次在宫门外列队。
虽然是初次入宫,而且还有殿试要参加,他们的心情却远比入贡院时轻松太多,也欢喜太多。
因为如无特殊情况,殿试是不黜落举子的。也就是说,在场所有举子,其实都已经是进士了。虽然名次也很重要,但能走到这一步,就足以光宗耀祖了。
又过了一会儿,王公勋贵,文武大臣的车驾也陆续抵达,同样在宫门外列队,但今天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参加殿试的举人们,王公大臣也不过是陪衬而已。
卯时一到,五凤楼上响起庄严的钟声,沉重的宫门缓缓敞开,穿着金甲的銮仪卫手持各种仪仗鱼贯而出,分作数排列队。
待应试举子们跟在文武官员身后,通过深深的宫门,宏伟的奉天殿前广场,便兀然跃入他们眼帘。
举子们只见广场上到处都是衣甲鲜明的军士和宦官,他们整齐列队,设卤簿法驾于殿前。甚至还有四头只在书上见过的大象,分列在丹墀左右。那庄重威严的场面,让每个初临其境的举子都感到无比的震撼,万分的荣耀。
他们终于深切的理解了什么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虽然他们没有一个是农民的儿子……
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他们越过文武百官,来到丹陛之上,依其会试名次排为两队,单名在东队,双名在西队。
而王公大臣只有都督佥事、侍郎以上者方能立于丹陛左右,其余官员就只能立在下头的丹墀上了。朝廷对这些‘天子门生’的重视可见一斑。
但在文官的眼里,这些即将成为新科进士的后辈,却是他们十多年艰苦斗争的结果,是他们为圣教存续做出的最大贡献。
赵瑁和刘三吾、朱善等人正好站在一起,看着眼前这一幕胜方结算画面,他们眼眶都红红的,小声对彼此道:“真是太不容易了。”
“都到这一步了,应该没什么变数了吧?”朱善小声道,这阵子他的压力真的好大。尤其是前日跟老六正面刚过后,更是生怕遭到报复。
“都殿试了,还能有什么变数?”刘三吾却信心十足,用下巴微微指了指前列,得意道:“没看到老六都没来么?”
“呵呵,他来干啥,公开受刑么?”赵瑁淡淡一笑,三人都忍不住嘴角上翘。
这时,一声响鞭在众人耳边炸响,所有人情不自禁欠身垂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待持鞭太监鸣鞭三响,广场上便鼓乐齐鸣,皇帝升座,群臣跪迎。
然后吴太监拖着长腔宣读上谕:
“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仿旧章,孜孜求贤……”
~~
吴太监在那边读着满篇废话的圣旨,这边龙椅上的朱元璋,目光却转向了广场对面。
只见一个海蓝色的魁伟身影,昂首走入奉天门,正大步流星通过偌大的广场,朝自己快步而来。
立在龙椅旁的太子,也看到了那个身影,不禁小声苦笑道:“闰年不闰月,好不容易上次朝,还迟到。”
“上朝?砸场子还差不多。”朱元璋冷笑一声:“看来昨天一宿没白折腾啊。”
“……”太子就知道,什么都瞒不住老父亲,赶忙轻声给老六补锅道:“老六跟儿臣,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
“他跟你说今天要来砸场子了?”朱元璋嘴上说着,眼睛始终不离老六。
只见朱桢径直穿过朝班,引得俯首跪地的官员纷纷偷眼望去。
“那倒没有。”太子苦笑一声,能看出老六憋了一肚子的邪火,不闹一闹是过不去今天了。
“闹吧,记吃不记打的东西……”朱元璋含糊的骂一声,也不知是在骂老六还是谁。
~~
吴太监读完圣旨,却没听到群臣齐声应和接旨。他错愕的抬起头,便看到楚王殿下不知何时,站在了丹陛中央,还高高举起了右手。
群臣瞧着老六的架势,就知道要出大事了,还接个屁旨。
赵瑁、刘三吾几个却脸都白了,知道这位六王爷又横又硬,但没想到他能横到这种程度,硬到这种地步。都以为他放弃了,没想到是在憋大招呢。
至于那些中式举人,随着真正的主角登场,这时候已经没人在乎他们了……
~~
“老六,你有什么事,不能等到殿试之后再说?”这时朱元璋开口问话,压根就没追究朱桢擅闯朝会的行为。
“回禀父皇,因为殿试之后就来不及了!”朱桢便提高声调道:“儿臣本打算敲登闻鼓的,都怕来不及,觉得还是自己直接进来告状来的快。”
“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朱元璋沉声问道。
“回禀父皇,儿臣已经初步查明,本次会试存在极其严重的舞弊行为!”朱桢说着,转身一指那四百七十名即将参加殿试的举人,一字一顿道:
“他们每一个都有嫌疑!在查清问题前,不能参加殿试!”
“啊?!”
“什么?!”
“太夸张了吧?!”奉天殿广场上登时就炸开了锅,会试考官们如遭雷击,中式举子们更是吓得魂不附体,险些晕倒。
那些逢六必反的文官,自然是坚决不信他的‘鬼话’,好几个言官当场便跳出来,疾言厉色指责老六道:
“楚王殿下你太过分了!恃宠而骄也得有个限度!空口无凭就想阻止国家的抡才大典,也太无法无天了吧!”
“就是,你自己吃不着粥,也不能直接把锅砸了!”
“我看你就是不甘心,存心报复!”
朱桢冷冷看着那些苍蝇似的言官,沉声道:“难道只是国子大学一家吃不到粥吗?仔细看看会试的录取名单,同样连一个北方的举子都没有!莫不是南方人连锅都一起端了吧?”
“真的吗?”朱元璋倒还真没注意这一点。
“是这样的。”太子点点头,轻声道:“中式举子确实都来自直隶和南方各省。”
“真厉害啊。”朱元璋似笑非笑的赞一声。
()
第1138章
广场上,那些北方官员也都露出愤然的表情,南方人不把他们北方人当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他们势单力孤,又来自被异族占领多年的北方,本就有些自卑,所以一直忍气吞声。
但是,不发作不代表不生气啊。至少,南方官员再想让他们同仇敌忾,一起搞老六,这下是不可能了。
“臆度,你这都是阴谋论!”南方的官员当然一概不认,拼命想把矛头转回老六身上道:
“无中生有,挑拨离间!”
“还说自己不是存心报复?!”
“说话是要讲证据的!”朱桢冷冷一笑。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王妃告诉他,吵架的诀窍有三,一是要保持冷静,不要上头,上了头就容易说错话;二是不要被对方带节奏,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鸡同鸭讲,各说各话;三就是声量一定要大,谁声音大谁就占上风,细声细气可吵不了架。
今天他就完美的践行了这三原则,气沉丹田,声如洪钟道:“本王手里有证据,你们有什么?空口无凭的到底是谁?!”
“……”一群言官被他震得脑瓜子嗡嗡的,一时竟愣在那里。
“哦?老六你说有证据,那就亮出来吧。”朱元璋这才面无表情道。
“皇上,旨意已下,吉时已到,不能耽误了殿试啊。”赵瑁闻言赶忙出班劝阻道:“天大地大,殿试最大,别的事也往后放吧。”
“正因为殿试最大,所以才不能让一群嫌犯参加!”朱桢却针锋相对道:“不然就是最大的丑闻,必将遗笑万年!”
朱元璋看着斗鸡眼似的两人,却良久不语。
~~
奉天殿前广场上针落可闻,数千人都大气不敢喘,等待皇帝作出决定。
好在朱老板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少顷便淡淡道:“先看看老六的证据再说吧。”
“是……”赵瑁只好应声退下。
“你说会试存在大规模舞弊,到底有什么证据?”群臣便听朱元璋问楚王。
“回父皇,儿臣昨日在锦衣卫处得知,不少举人在考前便得到今科的考题!”朱桢便沉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