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721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那是之前撤向两翼的前锋部队,已经趁着这段时间,退回来重新布阵了。

  毫不意外的,之前撤走的中军部队也在前锋部队的身后重新进行集结。

  广袤无际的大雪原,是最适合骑兵发挥迂回优势的战场。如果蒙古人继续以龟速逼近,明军可以这样循环到天荒地老。

  但谁也受不了这样被缓慢而持续的放血,这一波循环下来,已经有将近三千蒙古骑兵中箭落马了……

  不待阿札失里下令,脾气急躁的脱鲁忽察儿,就先下令兀良哈部的前军展开突击了。

  正对脱鲁忽察儿的是王弼,这位以刚猛无匹著称的大将,此时却不着急与敌军接战,而是命部队撤退!

  尖锐的哨声响起,左路的近万骑兵,便跟着各自千户醒目的旗号,拨转马头大踏步退却。

  对骑兵这种高组织度的职业军人来说,撤退没什么可怕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战术动作罢了。

  在骑兵对战中,一方的骑兵集群会发起冲击,另一方就会向后退却,与预备队会合后再调转马头发起冲击,将敌军击退。很少出现庆州城一战那样骑兵对冲的激烈场面。

  事实上庆州一战中,明军骑兵一冲到面前,蒙古骑兵就撤退了,也几乎没有短兵相接。

  那种两军骑兵互相猛冲过去,面对面地劈砍肉搏的场面,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对于灵活机动的骑兵来说,那样无异于扬短弃长。

  明军虽然穿着全套的盔甲,但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跟敌人肉搏。

  他们在各自千户的率领下,加快速度向四面八方撤退。

  看到没有元军追上来,就停下脚步,等着他们上前或者主动寻找一队元军,让他们追击自己。

  在明军的挑逗下,暴跳如雷的兀良哈部骑兵,有的追这一队,有的追那一队,阵型瞬间就乱成了一锅粥。

  但不管追哪一队,明军都没有单纯的逃跑,而是一边撤退,一边朝元军回身放箭。

  元军骑兵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张弓搭箭射向明军。但他们在追击中,是顶风射击,而明军在撤退中射击,是顺风射击。此消彼长间,双方的射程差了好大一截儿。

  ()

第1269章

  而且元军是迎着明军的箭前进,明军却是与元军的箭同向前进,谁吃亏谁占便宜不言而喻。

  所以明军选择主动撤退,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打击元军。当然前提是他们都得掌握回马箭,这项难度颇高的骑射技能。

  是朱老板年复一年的秋操冬演,给明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才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的运用各种战术。

  双方数万骑兵在一望无垠的科尔沁草原上追逐混战,互相射箭。乍一看,是人数更多的元军一方占据优势,因为他们一直在追击。

  但若把镜头拉到局部战场,却满不是那么回事。只见元军射出的箭,飞出一段距离后大都落在了地上。

  明军回身射出的弓箭却明显飞的更快更远。迎面而来的元军,就好像故意往箭上撞一样,不管人中箭还是马中箭,反正结果都是人仰马翻。

  这样追出数里远,明军积累的战果就很可观了。元军显然被明军的回马箭吓住了,于是冲在前头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都远远缀在后头,躲在明军的射程之外……

  在跟蒙古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明军早就发现了,他们的全民皆兵存在严重缺陷。

  全民皆兵往好里说,是所有能骑马的男人都能上战场,可以把人口的战争潜力压榨到极致。所以大明上亿人口,只有两百多万军队,而蒙古人几百万人口,就能拉出大几十万军队来。

  但另一方面,全民皆兵就难免良莠不齐。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同一个民族的男性也是形形色色,有勇敢的就有懦弱的,有善战的就有废柴的,而且比例其实大差不差。

  所以像明军的骑兵,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只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士兵,才有资格跨上战马,成为骑兵。而元军这边,只要是个能拉得动弓,骑得动马的男人,就必须要上战场。所以他们很难做到上下一心,同进共退,更不要说同生共死了。

  根据王弼多年来与他们作战的经验,蒙古兵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从这些人身上能看到他们祖先的影子,他们也是北元一直没有灭亡的根本所在。

  在他们之后还有第二类人,他们也会跟着第一类人前进,在顺风时甚至表现的与第一类不相上下。但他们只会在不冒风险的时候作战,一旦遇到危险,首先想到的还是保住自己的小命,这时他们就会以不起眼的手段勒紧缰绳、控住战马,远离危险。

  还有最后一类,就是那些怯懦者。他们表面上参加战斗,实际上却不参加战斗;他们心里只想着保命,所以总是躲在同伴的身后,时刻准备着逃跑。

  事实上不止蒙古兵,所有的军队都有着三类人,只是多少不一罢了。明军骑兵在筛选时就已经尽可能的把后两类人筛掉了,又是百战百胜的开国之师,无论士气还是勇气都在顶点。

  但蒙古人正处在败退回草原的低潮期,从上到下又习惯了逃跑,所以第一类人的数量最少,第二类第三类居多。

  以王弼的观察,第一类人在蒙古兵中不超过五分之一,兀良哈部就算强一些,也绝不会超过三分之一。所以真正跟明军交手的敌人,不是四万,而是一万左右!

  因此在王弼看来,兵力优势其实还是在自己这边,这才会下决心干他娘的!

  ~~

  明军这样大范围的拉扯,除了要彻底打乱蒙古人的阵型外,还有就是为了将这三类人分开。

  而明军的回马箭,一直打击的就是冲在最前头的第一类人,他们要在短兵相接前尽可能多杀死一些这样的勇士。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一两个时辰,甚至半天的时间。但骑兵对骑兵,从来都是这样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必须要保持耐心。

  中午时分,随着追击的距离越来越远,元军的阵线也越拉越长。冲在前头的先锋跟后头大部队的距离越来越远,回头都已经看不见人影了。

  明军千户一直密切观察着元军的动向,从望远镜中看到其先头部队落了单,且己方兵力局部占优,终于吹响了停止撤退的铜哨。

  尖锐的哨声中,一千明军骑兵勒住马缰、拨转马头,以优势兵力向只剩两三百名的元军前锋发起了冲锋。

  追到近前的元军骑兵,都是耻于后退的勇士,他们没有因为人数处于劣势,就畏葸不前,反而向明军发起了果断的冲锋!

  双方将士在开战半日之后,终于短兵相接了。

  战斗场面也瞬间惨烈起来,双方的战马凶狠的撞在一起,马背上的将士挥舞着马刀,恶狠狠砍向对面的敌人。

  喷溅的鲜血,洒落在白色的雪地上,旋即被马蹄践踏,化为了污泥。兵器相交声、惨叫声和怒骂声连成一片,所有人都只有一個念头,杀死敌人!

  只是元军骑兵虽然英勇,但人数处于劣势,又不像明军一样有盔甲护体,所以没有对明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就被全歼了……

  直到最后一个元军死在明军的刀下,后头的大部队都没有跟上来。

  明军将士也不着急杀个回马枪,他们在原地稍事休整,等着元军大部队到来。

  一直等到明军吃完干粮,给战马喂完了豆饼,元军后续部队才姗姗来迟。

  看到冲在前头的先锋部队,全都死在明军刀下,明显占据人数优势的元军大部队,竟然纷纷停下脚步,不敢上前了……

  没有狮子带领的羊群,数量再多也没有胆量向狼群发起挑战。

  明军千户射出一支鸣镝,明军将士便一起向元军抛射一轮,然后便一边射箭,一边发起了冲锋!

  元军的数量在三千左右,而明军只有不到一千人,但在明军势若奔雷的冲锋面前,心生畏惧的反而是元军。

  双方相距二十丈时,三倍于明军的元军,居然阵脚动摇,一直落在最后面的第三类蒙古兵纷纷拨转马头,调头就跑。

  前头的第二类蒙古兵也没有跟明军以死相搏的勇气,见状也跟着调头撤退了……

  场面跟王弼预料的如出一辙。

  ()

第1270章

  却也不是所有明军的战斗都这般顺利,敌众我寡,难免也有陷入险境的队伍。

  比方说王弼亲自率领的那一千骑……

  他的‘王’字大旗太过醒目,从一开始就被脱鲁忽察儿盯上了。

  命令兀良哈部发起冲锋后,脱鲁忽察儿就率领自己的亲兵部队,直扑王弼的大旗。

  其他兀良哈骑兵早就习惯了跟随自家万户行动,便也跟着脱鲁忽察儿对王弼展开了追击。

  王弼回头一看,好家伙,追兵少说得有七八千……

  “将军,咱们捅了马蜂窝了!”郭英的长子郭镇一边回头射箭,一边观察追兵的情况,看着后头的元军越来越多,一阵阵的头皮发麻。

  按照明军内部不成文的规矩,父子或者兄弟,是不应该在同一支军队上战场的,以免都牺牲了。所以王弼的儿子王德跟着郭英,他则把郭英的儿子带在身边。

  王弼也从马鞍上摘下一石硬弓,抽出一支长箭,轻轻松松弯弓搭箭道:“这就对了,我们吸引的元军越多,弟兄们就越轻松。”

  语毕,松弦,一支雕翎箭便带着凌厉的破空声,飞射而出,转眼洞穿了一名元军百户的胸口。

  ~~

  王弼领着一千骑兵边退边射。

  直到日头偏西时,把箭壶都射空了,后头追击的蒙古兵还有两三千之众。

  显然脱鲁忽察儿的亲兵中,是以第一类人居多的。而且脱鲁忽察儿本身的骁勇彪悍,也会极大的激励身边的将士,使那些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的士兵,爆发出超常的勇气,让他们也能迎着箭雨,对明军穷追不舍。

  脱鲁忽察儿在第一时间就感觉到明军射来的箭疏了,他便高声对部下道:“汉人的箭射光了!”

  “嗷嗷!”蒙古骑兵如释重负的欢呼起来,追了这半天,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同袍中箭落马,他们说不恐惧那是假的,这下总算是熬到头了。

  不过他们箭壶里的箭,比明军少太多,更是老早就全射光了。

  “冲上去!”脱鲁忽察儿拔出战刀,指向前方的明军,咆哮道:“杀光他们,生擒他们的主将!”

  “嗬呼!”蒙古骑兵们高声应和,纷纷催动战马,向明军展开全速冲锋。

  他们的马虽然要比明军差一些,但少了几十斤的盔甲的负重。短途看不出区别,但全速奔跑了这大半天下来,元军战马的状态,明显比明军的好上不少。

  只要没有可怕的回马箭,追上明军那是分分钟的事。

  对面的明军同样知道这一点,所以也不退了,他们跟着王弼拨转马头,把弓挂回马鞍,抽出各自的兵刃,准备迎敌。

  王弼也拔出自己的佩刀,沉声对将士们道:“昔日张文远以八百勇士在逍遥津大破孙权十万吴军!今日我王定远身边的弟兄多于张文远,对面的元军不过两三千,我们不能给大明丢人!”

  “弟兄们,跟我来!擒贼先擒王!”王弼话音未落,便猛地一夹马腹,率先冲向了迎面而来的元军。

  “破贼!”将士们也齐声怒吼,一起催动战马,紧跟着定远侯向元军发起了冲锋!

  ~~

  过午的阳光依然明亮,把茫茫雪原照耀的分外刺眼。

  两军骑兵的铁蹄踏碎琼玉般的积雪,扬起漫天的雪沫,皆如巨浪般向对方席卷而去。

  骑兵连人带马,体积本来就比步兵大,又是在卷雪带尘的突击,虽然双方兵力都不算太多,明军更是只有一千骑,却都冲出了铺天盖地的气势!

  这就是为什么骑兵,会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之王。

  似乎一瞬之间,双方的距离便拉近到能看清对方的眉眼了。在明军将士眼中,这些兀良哈人确实跟大脸盘,细眼睛,高颧骨的蒙古人不大一样,他们脸比较小,脖子似乎比脑袋还粗,普遍生着鹰钩鼻子,看上去比蒙古人还要凶狠。

  双方将战马的速度催动到极致,全都紧紧握住兵刃。不同的是,元军普遍用的是弯刀、手斧等短兵刃,只见他们右手持刀,将右臂尽量向外平伸,连身子也尽量朝右倾。

  这是蒙古轻骑最常用的冲锋姿势,可以在杀伤敌军的同时,躲避对方的进攻,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

  明军这边,却以马槊等长兵器为主,他们双手挺着槊杆,借着战马的冲力,瞄准了迎面而来的元军,全速撞上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7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