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你们现在是投降!”傅友德拉下脸道:“讨价还价是需要实力的,懂不懂?没有实力还想要狮子大开口,不是纯属做梦吗?”
“我们实力还是很强的。”观童便昂然道:“有资格讨价还价!”
“怎么,还想再过过招?”傅友德和他对视片刻,不禁轻蔑大笑道:“还以为庆州通辽两战已经把你们打醒了呢,原来还在白日做梦啊!”
“公爷不用拿战争来威胁在下,总之不给到满意的条件,我们是不会归降的!”观童满脸决绝道:“大不了就拼个鱼死网破,胜负属谁还未可知呢!”
“笑话,在我们看来,纳哈出就是瓮中之鳖,真要收拾他易如反掌。”傅友德大笑道:“既然敬酒不吃,那就等着吃罚酒吧。”
观童闻言脸色一白,兀自强撑道:“我们有控弦二十万,又占据庆云天险,贵军在庆州城不过十万兵马,想吃下我们,怕是没那个能力!”
“那咱就战场上见真章。”傅友德一摆手道:“送客。”
~~
庆云山老营。
“那就战场上见!”纳哈出听了观童的讲述,竟少见的表现出昂然战意。
“明军对老夫太有失尊重了,必须要打一打,让他们重新认识下老夫。”
观童吃惊的看着纳哈出,心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万年老乌龟怎么转性了?
看到他难以置信的表情,纳哈出才低声道:“前两天朝廷来人了,
告诉我说,太师已经率十万大军南下,支援咱们来了。”
“哦?朝廷真要来支援我们?”观童闻言瞳孔一缩,怪不得太尉突然雄了呢,原来是有援兵啊。
“那还有假?”纳哈出点头道:“那日来的是二皇子地保奴,明白朝廷有多重视我们了吧?”
第1286章
听说要来援兵了,观童先是一喜,旋即又觉得不靠谱。
作为为数不多到过漠北朝廷的人,他还是很清楚北元小朝廷的实力的。
首先,虽然各路诸侯都认北元皇帝这个共主,但大都跟纳哈出一样,仗着天高皇帝远,根本不听招呼。
所以朝廷真正能调动的军队只有太保蛮子、太师哈剌章的军队,以及王保保留下来的部队。
其中,蛮子、哈剌章两位元老重臣,统领着中央禁卫军,一直承担保卫蒙元小朝廷的任务。王保保的军队则在他死后,也归了北元朝廷,被一同编入禁军,让禁军的兵力扩充到十万。
漠北可是阿里不哥后裔的地盘,朝廷时刻都离不开十万禁军的保护,怎么可能派他们南下呢?
“唔。”听了观童的疑问,纳哈出拢须点点头道:“我也有这个疑问,但地保奴言之凿凿,让老夫再坚守一个月……这么大的事情,他会诓我不成?”
“难道朝廷也南下了?”观童想到一种可能。
“不知道。”纳哈出摇摇头,朝廷的位置向来是最高机密,他知道也不会告诉观童。“不管怎么说,我们的援兵快到了。只要援兵一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观童点点头。
“不过也不能干等援兵,现在里里外外都有些瞧不起老夫,觉得我不敢跟明军交战。”纳哈出又吩咐道:“传令给大青山那边,让两位王爷别光躲猫猫了,也出手打一下明军的补给线。”
“成不成功不重要,关键是动静要大,让明军知道他们的后方没那么安稳。”纳哈出接着道:“再就是让下头那些个王公也听听响动,堵上他们的嘴。”
“明白了。”观童沉声应下,转身出帐传令去了。
~~
数日后,大青山中。
两位蒙古王爷接到了纳哈出催促出战的命令。
“怎么办?”洪伯颜帖木儿沉声问道:“别人都躲得好好的,咱们要去当这个出头鸟吗?”
“咱们在大青山里忍饥挨饿,猫这几个月是为了啥?”高八斯帖木儿闷声道:“不打一仗我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
“倒也是。”洪伯颜其实也有同样的想法。
“不过一定得保证安全,把自己赔进去就不划算了。”洪伯颜又道。
“那是当然。”高八斯点点头道:“好在咱们就在明军的粮道边上,出其不意打他们一下,烧了粮食就赶紧撤,应该没什么危险。”
“嗯。”洪伯颜也赞同这一点。他不得不承认,当初纳哈出把他们派到大青山,堪称一招妙棋。
那时候明军还得从喜峰口运粮北上,大青山远离明军粮道,完全在明军的视线之外,他俩带着部队轻而易举就躲进了山里。
但近期明军又开了另一条运粮路线,把军粮海运至葫芦岛,然后上岸转运三百里,就能把军粮运送到大宁。
虽然要穿山越岭,但原来的路线也要穿越更险峻辽阔的燕山,而且距离数倍于这条路线。所以这条线路一开通,就成了明军的主要运粮路线。
而大青山,就横亘在这条路线上,位置实在太适合拦路抢劫了。所以自古就常有盗贼出没,拦路抢劫,因此也被称作‘断亲山’。
两个帖木儿也是如此,不抢一把心里都难受。
他们早就摸清楚明军的运粮路线和规律了。不出意外的话,五天后便会有一支运粮队经过这里。
经过慎重考虑,两人决定干他一票!
当两位王爷宣布他们的决定,手下两万蒙古兵全都兴奋的嗷嗷直叫。在深山里憋的久了,胸中满是郁躁之气,谁不想狠狠发泄一下?
计议已定,二王便赶紧派出探马赤军前往侦查,其余部队也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
~~
辽西走廊是山海关通往辽东的路上通道,因其背山面海,平地狭窄如走廊而得名。
明军这条运粮路线,却恰恰要横穿走廊,然后翻越三道平行的山脉,才能抵达大宁。
好在三道山脉间地势平坦,又辽金元三朝开辟了还算宽敞的道路,运送起粮食来不算太艰难。至少比西线简单多了。
从喜峰口往大宁运一趟的功夫,东线能运两趟。要是再加上通州到喜峰口的距离,就更没法比了。
不过暂时前线还不缺粮,所以明军五天运一次粮,每次出动大车三千辆。
三千辆大车听着很多,但每次只能运粮两万五千石。其中五千石还是车夫和押运部队的口粮,所以最后只能有两万石送到大宁。
而两万石军粮只够大军吃五天……这还是战马在这个季节有充足草料,不需要额外口粮的情况下。军队消耗之恐怖,可见一斑。
这支三千辆大车的辎重部队,有车夫六千人,押运骑兵四千人,共计一万人,浩浩荡荡自海边出发。翻越松岭山脉时,便被元军的探马盯上了。
元军探马飞奔回大青山时,明军车队距离大青山还有一天的行程。
听了斥候的禀报,洪伯颜道:“跟之前的车队没什么区别,四千押运的明军。其余六千都是车夫,战马一冲就一哄而散了。”
“领队的将领姓什么?”高八斯又谨慎问道。
“大旗上写着个‘平’字。”探马禀报道。
“姓平……”二王便将他们听过名号的明军将领,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肯定平平无奇。”洪伯颜最后断定道:“不然怎么会没听过这号人?”
高八斯缓缓点头道:“确实没听说过,至少绝对没跟我们交过手。”
“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干他娘的!”洪伯颜狞笑一声。
“好。”高八斯思来想去,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便沉声道:“明日按计划行事,你我各带本部兵马,从左右两面山坡突击,我来对付明军骑兵,你负责驱赶车夫,放火烧车。”
顿一下又嘱咐道:“放完火就撤,切记不要恋战,也不要杀太多人。”
“这是何故?”洪伯颜不解道:“好容易逮个机会,还不大杀特杀,杀个痛快?”
“你这次痛快了,将来就可能不痛快。”高八斯叹气道:“没听说太尉一直在跟明军和谈吗?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的厉害就行了,没必要把梁子结的太深……”
“哦。”洪伯颜明白了,高八斯是怕让明军记恨上,万一哪天投降了,再找他们算账怎么办?
便点头道:“行,听你的。”
第1287章
两个蒙古王爷口中那个平平无奇的平姓将领,自然是平安。
他一门心思想上前线,为此托关系找门子,都求到老六头上了。上个月终于等来了心心念念的一纸调令——命他由山东都指挥使,转任辽东都指挥使。
这年月,辽东是山东的一部分,辽东都司辖区也小的可怜,他从山东到辽东,无疑是左迁了。
但平安却乐得一蹦三尺高,跟继任官员交了印,便在登州坐船直奔辽东。
结果到了辽阳才发现,尼玛,这边居然也没仗打……明军占据通辽后,元军根本就回不来东北了。
这对辽东军民来说当然是好事,可对平安来说,就她娘的坑爹了,老子从山东跑来东北,是为了打仗,不是玩泥巴的!
万幸辽东这边,跟前线还是有些联系的。军粮改为海运之后,陆上的运送就归辽东都司负责了。
结果堂堂都指挥使,居然跑到葫芦岛,抢了手下的差事,亲自当起押运官来了。
他还要求把车夫都换成正规军,也不知道打的是什么主意。
这是他新官上任的头把火,下面自然打起十二分精神,从车夫到护送的骑兵,全都是从辽东都司抽选的精锐部队。务必要让这位新任长官挑不出毛病来。
其实平安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到了之后赖着王爷不走,高低得蹭个仗打打才行。
要是光在后方押运粮草,到底算是参战了还是没参战,或者说是……如参?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平安对征战沙场的执念,似乎感动了老天爷,让他还没到大宁,就先过了一把参战的瘾。
而且是猝不及防那种……
~~
当时车队已经过了松岭山脉,正行至大青山脉一带。
平安环视周遭,只见群山青翠苍郁,风景绝佳。
若是文人骚客,说不得就会吟诗作赋,来一首《过大青山》。
然而在平安这种行伍之人看来,此地却十分凶险。
“这要是在两侧山坡上,各埋伏一支骑兵。”他皱眉对一旁的广宁卫指挥使泰康道:“然后把前后一掐,我们就成瓮中之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