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险阻重重,山东路的金军虽然被他们牵着鼻子东奔西走,已经处处都是筛子,可是南京路依旧是铁板一块啊。
尤其是杨棠已经从山东路返回南京路主持大局了。
这种情况下,试图南下,不是在主动找死吗?
为了统一意见,义军头一次在一个地方驻扎的时间超过了十二个时辰。
义军士兵们难得能停下来喘息一番了,义军首领们却是从早吵到晚,激辩不休。
“所有人都不相信我们会南下,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我们现在人马少了,行动反而快捷了。我们还抢到了不少驴马骡子可以代步。
现在是冬天,冰天雪地之中,金军讯息传递,也未必就能比我们的行动快上许多。
所以,我们未必没有机会。”
杨沅把乐安州之行,实为一头钻进口袋阵的判断说了,然后就重点阐述南下的机会。
杨泽是无条件支持他的。
贾瑞和邓浔,更听从辛弃疾的命令。
做为“六千会”的骨干元老,张安国和邵进一直持反对态度。
有一件事,属于绝对的机密,但是现在眼见始终不能统一义军意见,杨沅不能不适时透露一点了。
杨沅严肃起来:“山东路已经乱了,而且他们埋伏重兵于乐安一带,南部必然空虚。
所以,我们此时突然南下的话,是很容易就能跳出山东路的。”
张安国冷冷地道:“然后呢?南京路的金兵以逸待劳,将比山东路的金军更加难缠。”
“问题就在这里!”
杨沅沉声道:“诸位,我说生路在南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
他环顾众人,稍稍压低了声音:“我大宋已经说服了一位金军将领,随时可以易帜,造金人的反。
他,正是南京路一员金将,扼守要道,独镇一方。
只要我们进入南京路,他会及时接应。
而金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镇守一地,统揽一方军政的军中大员,已经被我大宋策反!
这,就是我们一旦进入南京路最大的底牌!”
义军众将领一听大为吃惊。
邵进惊喜道:“大王,此言当真?”
杨沅正色道:“本王岂会拿义军数千条汉子的性命来胡言乱语?”
贾瑞沉声道:“大首领,你怎么看?”
他们从俘获的金军口中,已经问出大宋任命辛弃疾为忠义军都统制、山东路经略安抚使的消息了。
不过,任命居然是从金军口中问出来的,朝廷的诏书和官印也还没有接到,所以贾瑞依旧习惯于大首领称之。
辛弃疾思索片刻,沉声道:“我同意大王的意见!”
辛弃疾一表态,贾瑞和邓浔便也明确站队了。
这一来,张安国和邵进便成了少数派。
而且,南京路居然有一位手握重兵的金国大将,已经被宋国策反了?
一听这个消息,张安国和邵进也意动了。
这样的话,还是大有搞头的嘛。
于是,当天夜里,义军又跑了。
他们最近经常是白天歇息,晚上转移。
这样一来,在没有空中侦察的年代,晚上斥候兵的侦察能力又受限严重,是最容易及时脱离战团的。
已经在去乐安州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的益都总管撒答牙森力和副总管张熬,是第三天早上才知道这个消息的。
一听说义军突然从北向又转为了南向,森力和张熬就面如土色。
完了,杨沅和辛弃疾又去打俺的青州了。
俺的青州府啊,真的成了筛子了。
所以,当他们匆匆请示,匆匆收到命令,匆匆从埋伏地点仓惶南追的时候,意外获悉了一个好消息:
杨沅和辛弃疾没打青州,他们跟黄花鱼似的,擦着边儿就溜过去了。
森力和张熬一时间心中竟然生出些感激之意。
我的大青州啊,这回终于没再被杨沅这个祸害继续祸祸了!
第850章 南归门户
杨沅大枪一晃,声北击南,而山东路重兵在北。
等金人愕然发现,义军放弃了近在眼前的新金援军,挥师南下时,他们才仓惶追下去。
但是等他们衔尾追去的时候,限于冰天雪地的环境,骑兵优势不再,已经很难追上了。
上官骆是在杨沅南下的第五天,才获得准确消息的。
他的斥候察觉到周围潜伏的金军主力大部撤走,宁海州方向的金国水师正加速西向,前来截他后路。
上官骆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走!”
上官骆当即下令。
杨沅已走,何必恋战。
上官骆知道,陆地上留下来的金军之所以没有及时向他发起攻击,唯一的原因就是在等宁海州的金国水师赶到。
他们想等水师断他的后路,再行发动进攻。
所以上官骆立刻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水师官兵全部上船,以之字形驶向大海对岸时,部分水域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冰。
所以大船驶过,船下传来的声音都是清脆悦耳的冰棱碎裂声。
“哈哈哈哈,杨家二郎果然狡黠啊。”
上官骆站在船头,开怀大笑:“当今天下之才,若共得一石。杨子岳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之人共用一斗也!”
“不是,凭什么呀?”
李清露此刻的心情很矛盾。
一方面老师没有上金人的当,她很开心。
可是老师没有来,这一走,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心中又有些惆怅。
少女情怀,正暗自忧伤,便听到了上官骆这番眉开眼笑的话。
李清露马上不服气了:“凭什么我要跟天下人共用一斗,你独占一斗啊?上官大人,你配吗?”
上官骆目瞪口呆,半晌方气极败坏:“不是,杨子岳独得八斗这句话,你提都不提是吧?
我一斗怎么了,我一斗还不行吗?”
“当然不行啦,说的人家跟你比很差似的。”
“那你和杨沅共用八斗,行了吧?”
“这样吗?”
李清露心里一甜,我和老师共用八斗,那四舍五入也就相当于我跟老师一个碗里吃饭了吧。
李清露顿时转嗔为喜:“这还差不多。”
……
杨沅率领义军成功杀到了琅琊郡。
琅琊此时叫沂州,也就是临沂。
从临沂也是可以出海的,临沂州金军在获悉义军南下的消息后,惊慌之下,把沂州码头所有的商船和渔船尽数付之一炬。
为此,金军逼反了当地渔民和商人,还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激烈冲突。
其实沂州有六千金军驻兵,而此时的义军不过三千多人,一倍的差距,沂州金军又是采取守势,完全不必如此惊慌。
实在是人的名,树的影儿,此前杨沅和辛弃疾以区区四千余的义军,牵着七八万金军在齐鲁之地到处游走。
额都和杨棠两位上将焦头烂额,这让沂州金军深感畏惧。
他们唯恐义军从沂州出海,为防万一,便把所有船只都烧了。
焚烧船只的滚滚浓烟,引起了自即墨一带回返大宋的鹿溪船队的注意。
鹿溪在即墨久等杨沅不至,他们舰队孤悬于海上,虽然船上补给一时不缺,却无法获得有效的情报。
当补给已经不支持他们继续在即墨外海继续等待的时候,鹿溪被迫下达了南返的命令。
他们的船队都是可以跑远洋的海船,本可以走直线,回到大宋海域再靠近海岸线。
但鹿溪抱着万一的希望,吩咐船队从一开始就沿海岸线南下。
她觉得二哥不能按计划杀至即墨港,是因为金军陈重兵于即墨,阻挡他靠海。
但二哥终究是要南下的,或许会另找出海口。
如果她不去接应,二哥哪怕到了海港,也只能抢夺渔船,那样的话,恐怕就不能带领整支义军下海了。
因为她的沿海而行,所以远在数十里地之外的滚滚浓烟,才被她看到。
鸭哥立刻放了几条轻舟下海,由三上千雅率队,带着几条轻舟靠近海岸去探查情况。
结果,他们救回了几个落海的渔民,得到了义军已兵至琅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