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1158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鹿溪又惊又喜,马上命令舰队靠近,试图接应。

  不过,这片海域码头附近水不算太深,那些被金军烧掉的船只七倒八歪的沉了海,也阻止了鹿溪船队的继续靠近。

  他们只能等在近海处。

  不久,他们便发现码头上的金兵数量明显增加了。

  鹿溪趁夜派人乘小船靠岸,抓了“舌头”询问底细。

  这时他们才知道,义军并未在琅琊地区多做停留,他们稍作休整,便继续南下了。

  而追赶的金兵正分批赶到,一部分留下,加强沂州地区的防务,一部分继续追下去了。

  杨沅的几次回马枪,给金军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所以,他们不敢不留人,谁知道杨沅会不会再杀一个回马枪?

  况且海上的宋人船队,已经被他们发现了。

  既然有宋人的船队在伺机接应,他们不得不怀疑,这里是继即墨之后,杨沅的又一处接应地点。

  金兵在一路向南追赶时,自己也已经跑乱套了。

  各路金兵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只能各自为战。

  先期追到的金兵,又要沿途留人布防,提防回马枪。

  所以,能够衔尾追去的兵力便有限。

  这也给了义军更多的腾挪空间和休整时间,使得他们能一路南去。

  ……

  年关将近,战事仍酣。

  金国“烽燧局”的蒲辇长邓越再次立了大功。

  他截获了一份宋国的重要情报。

  而且,大概是因为事情紧急,且交代的内容过于细致,无法用太过隐晦而简单的语言来交代任务。

  所以宋国这次传递的重要情报,居然是用的非常容易破译的密码。

  邓越很快就破译出了密信的内容,立即飞骑驰报南京路兵马都总管杨棠。

  杨棠见了密信,不禁大吃一惊。

  但是,宋人的密信和密探就在眼前,而且那三千阴魂不散的宋军也确实在按照秘信中的交代路线在行动,杨棠不得不信。

  于是,杨棠立即紧张安排起来。

  ……

  宋国这边,枢密院机速房副都承旨钟会,国信所勾当官曹怡然,与舍人言甚,此时也在匆匆进行着谋划。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瑗登基后,即便很清楚杨存中的忠心,也把他从枢密使的位置上调开了。

  小皇帝赵愭登基后,也要大量任用他的心腹。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岗位上。

  不过,小皇帝赵愭成为太子尚没有多久,就匆匆上马做了天子。

  他的一班东宫属臣资历尚浅,很难一步到位,窃据高位。

  所以,他也只能尽可能地在一些重要职司衙门安插亲信。

  暂时以副职、属官身份,来掌握更重要的权力。

  钟会就是他安排到机速房的。

  郑远东已经被架空,只等钟会资历熬足,就要从机速房彻底离开。

  至于曹怡然,则是官家重启了早已名存实亡的国信所,把国信所交给了曹怡然。

  只不过,随着宋金易势,国信所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说皇城司就是官家的锦衣卫,那国信所现在就相当于官家的东厂了。

  “消息确定已被金人截获?”

  言甚烤着火盆,淡淡地问道。

  临安天气,哪怕是冬天,也不是很冷。

  但言甚在北国生活了几十年,不太适应这种潮湿阴冷的天气了。

  而且在北国期间,他得了老寒腿,所以烤着火盆,方才舒服些。

  钟会和曹怡然鼻子里已经隐隐有衣袍烤糊的气味了。

  他们两个离火盆的位置稍远一些。

  钟会道:“言舍人放心,密信确定已被截获,而且应该会被他们完全破译。”

  言甚轻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钟会犹豫了一下,道:“言舍人,那意图归正的金人将领也就算了,咱们的三千轻骑,没必要葬送在金国吧?

  不如我们寻个由头,命他们立即南返……”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言甚森然的目光逼住了。

  言甚冷冷地道:“谋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三千轻骑,不葬送在金国,何以见证杨沅之愚蠢?

  这三千轻骑恰于此时南返,杨沅南下之路,恰于此时被斩断,就不怕朝野间传出非议之论吗?”

  钟会抿了拒唇,不言语了。

  曹怡然瞟了钟会一眼,笑着替他说和:“言舍人,不要动怒。

  三千骑兵,不是三十个人呐,钟承旨也只是心有不忍罢了。”

  钟会是机速房副都承旨,而言甚可不是中书舍人,只是个舍人。

  单论职位,钟会还在言甚之上。

  但他们现在都知道,言甚还是官家的老师,甚得官家信任,自然也不敢等闲视之。

  言甚毕竟曾经是太子,还曾监国。

  如今他渐渐找回了失去的自信,稍稍一怒,威仪自生。

  “小不忍,则乱大谋。陕西之败,死了九万兵呢,区区三千轻骑,又算什么?”

  “官家身上,不可以留下污点!

  杨沅,必须死的合情合理,毫无破绽!”

  言甚斩钉截铁地下了结论。

  他对曹怡然道:“善后的事情,就由你国信所来做了。

  所有涉及这封密信的交通传递环节的人,全部处理掉!

  要做的干干净净,不留首尾。”

  曹怡然严肃起来:“是!”

  言甚烤的膝上皮肉都有些疼了。

  他伸手摸摸烫手的袍袂,稍稍侧了身子,转而烤起了大腿。

  “阻碍官家真正为天下之主的,只有两人。

  他们不死,官家如何乾纲独断?

  官家不能乾纲独断,你我东宫旧臣,如何能出人头地?

  钟承旨,曹勾当,妇人之仁,会害了你们的。”

  钟会和曹怡然凛然,齐齐站起,向言甚深深一揖。

  “多谢言舍人指教,我等省得了。”

  ……

  海州都统制,叫王世隆。

  海州驻军有七千人,其中五千是汉兵。

  金国在海州的驻军人数和兵种、后籍构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宋金关系时紧时松的变化当中,也是不停变化的。

  金兵刚刚占领中原的时候,驻扎于海州的金军多为女真兵,实行的是猛安谋克制。

  绍兴四年开始,胶西胶南地区驻扎的汉籍金兵就开始增加了。

  自从灵壁一战,金兵主力损失惨重,又失去了东北这个唯一的女真兵源地,女真兵主要负责卫戍中都,胶南地区的汉军比例便进一步上升了。

  如今,海州军七千人,除了两千女真籍的老爷兵,都是汉军。

  这便是王世隆能成为一军都统制的原因。

  金国不能苛待女真籍的士兵,他们的待遇要远远优越于汉兵,便只好把一个汉籍将领提拔到正印官的位置上,以此来平衡双方的矛盾。

  王世隆是在宋国对新金海上军援的过程中,渐渐被宋国这边收买的。

  虽然当时负责军援的,打的是民间的幌子,以杨沅的人为主,但幕后操控其事的,毕竟是朝廷。

  因此,拉拢王世隆这员金国将领的事,并不能瞒过朝廷。

  彼时,杨沅也完全没有想过要瞒朝廷。

  更何况,要拉拢王世隆,当然要以大宋帝国的名义,杨沅也不可能以私人身份,拉拢敌国一员重要将领。

  不过,这种事情当然是绝对的机密,所以只有大宋枢密院机速房,才掌握这一情报。

  王世隆现在对海州兵有着绝对的统制力。

  杨沅潜赴金国的时候,本是打算以海路作为撤退的方式。

  济南府的“六千会”至此已经全部暴露,他本不想再暴露海州金军都统制已经秘密成为宋臣的事情。

  不过,南下陆路逃亡路线,也是他的预备路线之一。

  所以,三千轻骑的沿边袭扰,并不仅仅是个障眼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1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8/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