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的目光蓦然锐利起来。
张浩毫不畏惧,继续说道:“杨沅此人,俨然已有取赵宋而代之的野心。
如此,光复中原之地,这莫大之功,于他而言,已经足矣。
我金国若及早称臣乞和,不惜代价收买杨沅这个大宋权臣,他未必不会答应。
我们可以放弃中原之地,只要我金国保有故辽之地以及燕云之地,也未必就没有机会卷土重来。”
完颜亮眯了眯眼睛,缓缓地道:“如果朕真的要降,莫如降了驴蹄,毕竟都是我完颜家的人。”
张浩摇头道:“万万不可!杨沅未必会对陛下赶尽杀绝,倒是驴蹄,却不会放过陛下。
而且,朝野多有动荡,因与新金同脉的缘故,他们更倾向于投靠新金。
这种情况下,陛下向杨沅乞和,才大有希望。
因为,只有杨沅也会担心,一旦逼的太紧,我大金干脆投了新金。
那样他根本来不及打过来,便让新金坐收渔人之利了。
于杨沅而言,还不如留下一个弱小的、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了太大威胁的金国,继续同新金相争。
这,才是对他最有利的。”
“嗯……”
完颜亮听了,不禁有些意动。
再仔细一想,愈发觉得张浩所言甚有道理,也有最有贯彻可能的计划。
“丞相此言,甚有道理。”
完颜亮抖了抖大氅,让那白雪落下,转身走向大殿。
漫天大雪中,传出他有些悲怆的声音:
“朕立即派遣使者,携财帛女子去见杨沅!”
张浩喜极而泣,一向桀骜的陛下,终于肯忍一时之气了。
说不定,大金真的还有希望。
完颜亮回到殿中,又枯坐了许久,便拟定了使节人选:蔡珪。
蔡珪,祖父是北宋时燕山府路安抚使、保和殿大学士,后投降金国,被金国任命为令史。
其子蔡松年,在金国官至右丞相,文采出众,甚受完颜亮器重,前几年刚刚去世。
蔡珪,则是蔡松年之子,七岁即赋菊花诗而语意惊人,成年后号称辩博天下第一,如今在金国朝廷任翰林修撰。
此人祖上是宋臣,又机敏善辩,更是文才出众,对上杨沅这个三元及第的大宋状元,或有旗鼓相当的效果。
完颜亮又思量许久,忍痛下令:“来人,叫莎里古真、佟佳和珂里叶特梅朵准备一下,即将……远行!”
莎里古真,全名是完颜莎里古真,是完颜亮的堂妹,只因妍丽非常,被完颜亮强纳入宫。
而且这完颜亮还恶趣味地每次临幸莎里古真时,就让她原本的丈夫在殿外值守。
珂里叶特梅朵,在他后宫美人中出类拔萃。
至于佟佳,则是他的女儿,年纪虽小,业已出落的十分美丽。
穷途末路的完颜亮,决意向大宋乞和了。
此时,杨沅已经兵至朱仙镇!
第918章 攻心为上
金国特使蔡珪,押着二十多辆大车,匆匆驶向开封。
车中,不仅有绝艳美极的熟妇与少女,完颜莎里古真、完颜佟佳和珂里叶特梅朵,还有大量的财宝。
这可不是简单的金银,而是每一件都价值连城的宝物。
其中甚至还有许多古人字画、孤本典籍。
当初金人攻陷汴梁,大宋宫廷里的无数珍奇全都落在了金人手中。
如今被完颜亮拿来贿赂杨沅的,也不过是其中百分之一。
开封城下,宋军正打的如火如荼。
朱仙镇一带地势平坦,适合骑兵作战。
因此,辛弃疾的骑兵队伍,已经赶到朱仙镇。
一旦金军出动重骑兵“铁浮屠”和轻骑兵“拐子马”,就是甘泉的火器营配合辛弃疾的骑兵大展神威的时候。
但是事实上,金国现在缺马。
失去了东北,又与鞑靼交恶,金国的骑兵队伍也大为减少了。
中原地区金国骑兵更少,倒是陕西的金军尚保留着比较强大的骑兵。
因为此地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已经被完颜亮提前调动到了燕京地区,加强京师防务。
这一来,金军就完全没必要对宋国重兵云集的朱仙镇展开攻击了。
他们提前收缩兵力,固守开封城。
做为大宋故都,这里城墙坚固,防御措施完善。
哪怕守城金兵的数量比宋军少数倍,只要粮草充足,也足以坚守至少半年以上。
杨沅的大军在朱仙镇停歇两日,稍作整顿后,就展开了对开封城的进攻。
辛弃疾的骑兵则负责保护己方的后勤补给线,破坏金军可能的粮草运输渠道。
开封黄河段此时已经结冰,倒不必担心金军补给船只从水上来。
宋军水师此时用处也不大了,已经转为后方辎重运输部队。
南京路兵马大总管杨棠和开封留守那懒朔风亲自巡视了城墙之后,才返回他们各自的大帐。
他们的大帐已经从城中前移,分别设在西城和南城的城门楼里。
刁斗声声,正是三军用餐的时候。
低级军官和士兵已经饱餐,中级军官们才开始享用饭食。
军中将士品阶不同,军食的品质和定量也不同。
汉军士兵要低于女真士兵的标准,普通士兵要低于将佐的标准。
但是现在开封城被围,也只有高级将领,案上才依旧有着鸡鸭鱼肉。
看着桌上一只汤汁鲜亮的炖羊腿、一条红烧黄河大鲤鱼时,杨棠并没有指责浪费。
因为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伙食,他走到哪儿,亲军扈从都要相随的。
这些人也没吃饭呢,杨棠用餐时他们也要轮班在一旁护卫,这些肉食大部分也要落到他们肚子里。
“嗵嗵嗵嗵……”
远远的,有战鼓声传来。
这也是今天刮的西北风的原因,否则就连这隐隐约约的战鼓声,在南城也听不见。
杨棠本要站起的身子,一下子又坐了回去,暗暗松了口气。
这是宋军在攻打西门了。
他守的是南门,城下倒还安静。
杨棠就着肉菜和野菜干、萝卜条,大口吃着烙饼,还喝了一碗小米粥。
酒足饭饱,侍卫便端上一杯菊花茶。
这是开封地区的茶饮文化,所用的菊花就是开封地区种植的,算是一种药饮茶。
北宋时期就流行于开封地区,信阳毛尖此时还不入流,士大夫们最喜此茶。
金人入主中原后,本就崇拜中原文化的他们什么都学,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这种茶饮文化。
“派个人去西城看看。”
虽然杨棠对那赖朔风守西城很有信心,还是决定派个侍卫过去看看情况。
一名已经吃饱的侍卫立即戴好风帽,裹紧羊皮袄,沿着宽阔的城墙向西城而去。
“大总管,城下射来箭书!”
一名亲兵抓着一枝摘去了箭簇的箭,匆匆向他奔来。
那箭头的位置,裹着一块羊皮,缠的很紧。
杨棠懒得解那细索,用刀割断,将羊皮取下。
里边有一枚石子增重,此外,还有一封帛书,裹在羊皮之内。
杨棠将信展开,开篇赫然是“子棣表兄台鉴。”
子棣是杨棠的表字,一瞧有人亲切地称呼自己为表兄,而这箭书却是来自敌营,杨棠第一个感觉,就是自己哪个表弟被宋军抓了,又被迫写信要招降自己。
他立即略过内容,先去看结尾署名“妹婿杨沅谨启”。
杨棠的唇角不禁抽搐了几下。
他想起来了,杨沅有位夫人是乌古论盈歌,而他是盈歌的表兄。
所以……
城门楼上下,都是杨棠的亲信。
他们也知道,城下在这个时候射来箭书,十有八九是劝降的。
虽然表面上他们依旧固守着岗位,或肃立、或巡弋,但注意力都不由自主地转向了杨棠。
大总管会接受么?
虽然他们只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士兵,在史书上甚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