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1252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第920章 几人欢喜几人愁

  杨沅收复开封城后,并没有急着更进一步扩大战果。

  首先,是正旦就要到了。

  在这辞旧迎新的重大节日,将士们也需要休整放松一下。

  对于阶段性胜利的总结、官兵们的封赏,也要及时跟上。

  而且北地天寒地冻,伤兵也要尽快向南转移,能够恢复的更好。

  此外,做为大宋故都,这里被收复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他有一系列的仪式要举行。

  还有就是,收复汴梁之后,整个南京路已经大部落入宋国手中。

  要停下来对于整个南京路的政治、经济、民生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

  南京路如何治理,就是打造一个样板。

  这个样板好赖,会严重影响到宋军接下来继续北伐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强弱。

  同时,这个模板,在一地施行的政策,相当于在做一个试点。

  有什么不妥,可以及时调整,最终完善下来,成为大宋对收复领土的施政政策。

  这不是一位统兵大将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杨沅是丞相,这却是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金国汉地百姓被金人统治后,一直遭受着残酷压迫。

  从十多年前,金熙宗完颜亶实施改革,税赋大幅降低,北地汉民的日子才好过了些。

  现在北地汉人的赋负,是要远远低于南方汉人的。

  不过,简单的只看税率没有意义。

  金国仍然留有奴隶制,大批的汉人无产百姓陆续成为金人的奴隶,是连生命权都无法得到保障的。

  再一个,就是金国的经济发展远不及宋国。

  如此一来,在极低的经济基础上,哪怕其税率要比宋国低的多,也并不意味着民生更好。

  但是,宋国收复了这一地区,只是统治者改变了。

  该地区的经济,至少在目前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因为战争的破坏还有降低。

  所以,杨沅在进驻汴梁后,立即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政令:

  原金国占领军的所有税赋,依旧遵循原制,甚至一些金国独有的税赋予以取消。

  杨沅还趁着占领区金人正唯恐被杀鸡儆猴的心态,正值谨小慎微之际,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当然,此时废除,很多奴隶还未必愿意呢。

  因为他们无处可去,此时离开主人,大概率会饿死、冻死。

  所以,杨沅只是宣布了这道政令了事,并不强迫执行。

  先从律法上确定它,并且利用这个特殊时机,避免遭到反对。

  等天下真正太平下来,再慢慢施行也就是了。

  另外,金国的税收还是以实物征收为主。

  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落后的税赋形式。

  但就眼下的实际形势看,却是减轻百姓负担的方法,杨沅也一并予以保留。

  北地汉人也并非都是拥戴宋国的,这其中主要是近几十年来出生的汉人。

  他们从刚懂事起,就是在金国治下。

  大部分百姓人家,又不可能有辛弃疾祖父那种时时耳提面命、教育子孙的长辈。

  所以无论是从认同感还是感情上,他们都只会更接受金国的统治。

  他们对于金国妖魔化宣传下的宋国,是持不信任、不亲近态度的。

  而且这种人正当而立之年,是未来北地社会的中坚力量,是足足一代人。

  因此,文教宣传必须跟上。

  这时候,杨沅的大儒加丞相身份,就起了大作用。

  消息传到江南,愿意响应半圣木易召唤的,亦或抱有投机心态的南方士子纷纷响应。

  只不过,他们集体北上,掌握各地宣教权力,正式开始教化宣传,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三天里,杨沅忙的团团转。

  以大宋丞相的身份,代表大宋朝廷和皇帝拜谒太庙,向大宋列祖列宗禀告“收复故都”之功绩。

  虽说神主已经被宋室带去了南方,这个象征着大宋法统重临故都的仪式不可少。

  杨沅又派人去巩义拜祭大宋皇陵,并驻兵保护,开春后修复遭到破坏的陵寝。

  安民告示也及时利用全盘接收的金国官僚系统,宣布于收复区百姓。

  上边不仅详细列示了关于税赋征收、奴隶制度等重大决定,还宣布了减免赋税、整顿治安的一些安定、招揽人心的政策。

  军事上,加固城防,疏通运输渠道也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杨沅收复汴梁的大捷快马,以金牌急脚递急报临安,紧赶慢赶的,在正旦日的前一天,送抵了临安城。

  金牌快驿一路进城,沿途高喊,消息瞬间传遍全城。

  大宋收复故都了!

  整个临安为之震动。

  坦白说,欢欣鼓舞的百姓很多,不过有些心思活泛的聪明人,倒是有些惘然若失。

  大宋收复故都,那是不是……咱临安连“行在”的特殊地位,都要失去了?

  只能说,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官家赵惇收到消息时,人正清醒着。

  只要杨沅不在身边,他连呼吸都是轻松的,犯病的时候也就比较少。

  杨沅不在临安城,他就更轻松了。

  获悉汴梁被收复,赵惇不禁号啕大哭。

  大宋失去汴梁的时候,他还在他娘腿肚子里转筋呢,要说感情自然谈不上。

  现在这种局面,大宋收复汴梁,只是让杨沅的威望和权势更上层楼,于他而言,当然也是没啥可高兴的。

  不过,他有他的思考角度。

  他自继位以来,实在是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政绩。

  你瞧,这不就来了?

  哪怕他现在就立刻禅让,在历史上,提到这件大事,也再绕不过他。

  正旦日,一大早,赵惇就领着皇室成员和满朝文武去太庙祭礼神主,祭告祖先,举行了极为隆重的仪式。

  并且,在祭告太庙之后,赵惇还宣布了一道诏命。

  这是一道未经丞相杨沅审阅的诏书,但赵惇颁布的底气十足,丝毫不担心丞相不悦,亦或将诏书驳回。

  因为这封诏书是宣布,收复之疆域,皆划为燕王封地。

  封地之内,一切军事、官员任命、地方治理,包括外交等大小事宜,皆由燕王决策,报备中枢即可。

  “封邦建国”这一步,也终于被迎来了。

  此时的赵惇,俨然只是一个名义元首了。

  ……

  杨沅是在与汴梁军民共同庆祝了正旦之后,才接见金国使者的,晾了他们好几天。

  因为杨沅一系列政策的火速出炉,再加上正旦节的到来,汴梁城倒是迅速安定下来,还有了几分喜庆气氛。

  这也得益于杨棠和那懒朔风的果断投诚。

  不然的话,这仗继续打下去,满城凋敝,死尸枕籍,必然无法有此时气象。

  杨沅此时驻扎在那懒朔风的开封留守府,杨棠和那懒朔风已经被他打包送去临安了。

  有蒲察阿里布在大宋受到的优渥待遇,杨棠和那懒朔风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走的高高兴兴的。

  等候了几日,满心焦急的蔡珪缓步走进了留守府的大厅。

  在他身后,还跟着三个面蒙轻纱的窈窕女子,以及九个手捧锦盒的随从。

  外面院子里,还有数十车礼物,停的满满当当。

  杨沅高坐上首,几位将领分列左右,一起把目光投向来人。

  “大金国使臣蔡珪,拜见杨丞相。“蔡珪恭敬行礼,态度谦卑。

  “尊使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蔡珪微微一笑,拱手道:“和谈!”

  他轻轻一挥手,八名随从便打了锦盒,大厅上一时珠光宝气。

  晶莹剔透的玉器,金光灿灿的佛像,装裱精美的字画。

  “此乃我主一点心意,大金愿与大宋化干戈为玉帛。”

  杨沅闪目望去,蔡珪缓缓走到那些锦盒面前,一一恭敬介绍:

  “为表诚意,我主奉还大金当年从汴梁带走的《宣和画谱》真迹十二卷,柴窑青瓷十件。

  此外还有黄金五千两。这,只是一部分。”

  杨沅的目光微微地眯了起来。

  《宣和画谱》中所载真迹十二卷,这可都是靖康之变时被金人掠走的北宋皇室珍藏啊。

  “完颜亮,想要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12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2/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