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734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这对冤家之间的那笔烂帐,谁能理得清啊,她们才懒得插手。

  姬香蹭了蹭鼻子,无奈地道:“守仁不是已经走了吗?又不是我欺负你,你还要怎样?”

  “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欺负我。”

  “好啦,不是说出了正月,你就要迁居近卫河原了吗?

  就算被守仁欺负,又被我欺负,我们也欺负不了你几天嘛,哈哈哈哈……”

  姬香安慰的话刚说到一半,想到多子接下来的悲惨遭遇,忍不住就笑出声来。

  多子皇太后被彻底气疯了,她从地上爬起来,再度扑向姬香。

  她双手狠狠地去掐姬香的脖子:“去死吧混蛋,我们两个一起死!”

  “放手啦疯女人,放手,我可要还手啦?”

  姬香的头发被弄的更乱了,她格挡着多子的双手,眼见这女人原本娇媚的小脸一派狰狞,好像真被她气疯了,不禁有点发慌。

  “喂喂喂,我保护你,我带你走成不成?”

  多子一下子不动了,但一双眼睛仍然直勾勾地瞪着姬香。

  姬香道:“我带你走,去博多津,好不好?”

  多子一字一句地道:“你能带我走?”

  姬香摊手道:“天皇只是想让你离开京都嘛,本来他还不好意思把你赶的太远,我肯带你去博多津,他为什么不愿意?”

  “你……没有骗我?”

  姬香冷笑起来,傲然道:“从小到大,欺负你呢,我就有,但我何曾骗过你一句?”

  多子又定定地盯了她半晌,慢慢放开了双手。

  姬香忽然觉得自己亏大发了,本来是来嘲笑她的啊,我为什么要帮她?

  带她走也行,把她带去博多津,让她当我的侍女,我天天使唤她。

  啊哈哈哈哈……

  这样一想,姬香又无比期待起来。

  ……

  正旦,到了。

  大宋临安,爆竹声声,一派喜庆。

  大宋正旦,举国同庆。

  皇帝改元,建号隆兴。

  高丽称臣,新金称弟,金国献临洮于宋。

  官家赵瑗祭告天地、祖宗,“绍兴”这个年号,和赵构一起,被永远尘封了起来。

  一元初始,万象更新,未来可期!

第560章 吾欲一鸣惊人

  宋代的元旦休沐假有七天,元宵节也是七天。

  不过,官府是要留人当值加班的。

  地方官府的正印官,在节日期是统统不许离开衙门的。

  至于京城的许多官署,更是连普通的吏员都没有休沐,反而比平时要更加忙碌。

  比如都察院,刚刚以御史台为基本框架重组完成。

  由于人员调整极大,所以很多事务不能平滑过渡,需要进行很繁琐的交接。

  在这种情况下,又适逢新春佳节,都察院需要派监察御史赴各地方巡视地方,考察民情,留守人员的人手不足,就更加忙碌了。

  不过整个临安行在,最忙的还是临安府衙。

  节日期间,临安府衙不仅要负责临安城的维护、管理和运转方面,事务成倍增加,还有许多平时不需要做的事。

  比如通判刘以观一直负责法司方面的事务。

  在元旦期间,他就从临安狱调拨了许多轻罪的犯人出来,在临安城的一些大小路口表演节目,内容多以普法和导人向善为主题。

  还别说,大牢里藏龙卧虎,人才很多,不少犯人都有绝活,演出的节目五花八门,倒也挺吸引人的。

  乔老爷这边,就会派衙役和各厢、坊的街子、铺丁四处巡弋,看看谁家夜里不见窗上有灯光、到了饭点烟囱不冒炊烟。

  那他们就得登门了解仔细,看看这户人家是不是点不起灯,吃不起饭。

  有巡视的官差,和熟悉该坊民情的坊丁共同调查一番,如果确实是太贫穷的,就会由官府酌情发放“钱酒油烛”。

  临安乃首善之地,大过年的,起码你得让那种穷的活不下去的人家过个好年,不然这种节日气氛下很容易出大问题。

  汪紫瑞现在暂代杨沅的职务,所以去探望孤寡老人、慰问孤儿院的活计,就要落在他的头上了。

  汪通判这几天对着老人要笑,对着孩子更要笑,笑得脸都酸了。

  杨沅正值新婚之喜,宋代官员的婚假是九天,所以直到大年初五,杨沅才回到临安府衙。

  “破五”迎财神,但杨沅可不是财神,所以他也没有受到隆重的欢迎,实在是所有的人都在忙,临安府里没几个人坐衙了。

  如今就只剩下乔贞,领着小猫三五只,在府衙里坐镇。

  杨沅帮着乔老爷处理了一些政务,第二天吏部就派人到临安府,传达了对杨沅的任命:

  迁升都察院,任右佥都御史。

  “依依不舍”地把杨沅送出了府门,乔老爷的腰杆儿便挺了起来,他觉得肩头的重担都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乔府尹和杨沅相处很有压力。

  刘以观此人有些刻薄,张宓此人有些无耻,汪紫瑞刚从地方上升起来,脾气秉性还有待观察,不过这三人对于任内之事,能力还是有的。

  虽说三人各有各的毛病,至少面对他们的时候,乔贞没有心理压力。

  杨沅倒是没有这三个人的毛病,可他做事太喜欢不按规矩来。

  这种人做哪有着太多不可确定性,偏偏又有强大的后台,这是任何主官都不欢迎的部下。

  走吧,走吧,你我从此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乔老爷站在府衙门口,抚着胡须,看着杨沅带着他的小厮刘大壮,随同吏部传达任命的官员一并离开,便把大袖潇洒地一甩,飘然回到府衙,一头扎进他堆积如山的案牍中去。

  ……

  都察院的官署所在地就是原来的御史台。

  由于刚刚改制,事情过于繁杂,所以这个节,就没给任何人放假。

  杨沅在一位吏部郎中陪同下赶到了都察院,见到了都御史朱倬。

  都御史朱倬是宣和年间的进士,今年七十岁,皓首白须,精神倒还矍铄。

  朱棹此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曾经因为当面顶撞秦桧而被贬为越州教授,坐过好几年冷板凳。

  等吏部人员离开,朱倬就向杨沅介绍了一番都察院的情况。

  都察院都御史本该设立左右两员,不过现在还只有他一个右都御史。

  左右副都御史倒是配置齐全了。

  左副都御史名叫肖鸿基,是绍兴五年的进士,从彰州知府任上调来的。

  右都御史名叫谈琦,是建炎初年的一位进士。

  左右佥都御史中,左佥都御史王晨坤,比杨沅到任只早了半个月,是绍兴年间的一位进士。

  由于许多监察御史分赴各路巡察去了,留在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只剩下二十多人,其中有三个是杨沅的同年。

  他们和杨沅是同科进士,萧毅然、卢承泽还有于泽平。

  杨沅是新科状元,萧毅然是榜眼,卢承泽是探花。

  这一甲头三名,现在全都调进了都察院,可见赵官家对于都察院的期许之深。

  不过,都御史朱倬觉得年纪太大的人固然没有朝气,可是太年轻的人又缺乏历练,容易被人蒙蔽或者出现其他问题。

  所以朱倬更看重那些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曾在地方上任职过的的御史。

  此番被他派去地方巡察的,也基本属于这一年龄段和这等任职履历的人。

  而萧毅然、卢承泽和于泽平,都是年纪不大,而且刚刚入仕,就被他留在了京城。

  于泽平是今科二甲进士,本来是被派去平江府任职的。

  他在平江刚上任半年有余,就被调回了临安,并且就职于都察院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衙门,可见是有些背景的。

  朱倬和杨沅介绍完了情况,就把左右副都御史还有佥都御史王晨坤找来,让这些同僚和杨沅见个面,彼此认识一下,然后才让人带杨沅去他的签押房。

  此时,萧毅然、卢承泽和于泽平三人,已经等在杨沅的签押房外了。

  对于杨沅的到来,萧毅然是非常高兴的。

  萧榜眼一直是杨沅的拥趸,对于杨沅出使北国,在外边转悠了一圈儿,就给大宋领回两个小弟,还把一个当叔的给逼成小弟这件事,萧榜眼是心服口服的。

  现在他已经成了杨沅的小迷弟了。

  探花卢承泽对于杨沅的心情却复杂的很。

  在杨沅出使金国之前,他还颇有心气儿要跟杨沅争一争。

  高中状元并不能说明一切,纵观历史,高中状元的许多人,未必就能走到最高最远。

  可现在杨沅是右佥都御史,而且还是一位侯爵,两人的差距就太大了。

  对此,不管是出于彼此的政治立场,还是个人的嫉妒心、自尊心,都让卢探花格外纠结。

  杨沅一到签押房,就看到三人正候在廊下。

  “同年”之间更容易抱团,形成一个同年小圈子,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更方便来往。

  像杨沅这种朝廷新贵,其他人就算想来亲近,也得先找一块合适的敲门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7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4/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