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769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但他的立场,却不是为了迎合秦桧,而是他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大宋的国力弱于金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大宋就该以保境安民为国策,对外推行议和绥靖的策略。

  轻启战端,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虽然才不到一年光景,天下大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并不认为,大宋就有资格激进起来。

  金国虽然分裂了,可分裂之后的金国,依旧拥有着远比大宋更广袤的领土,金强宋弱的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高丽、新金对大宋的亲近与臣服,于实质上对大宋又有什么帮助呢?

  更何况,金国还出让了临洮给西夏,使得西夏与大宋重新接壤了。

  西夏一旦与大宋接壤,便是心腹大患。

  当初大宋奈何不了西夏,现如今只剩下半壁江山,就能对付西夏了?

  简直是胡闹!

  所以,他觉得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大宋就该韬光隐晦,坐看风云变幻,不要轻易涉入乱局。

  虽然他早就知道赵瑗这位官家个性比较坚毅,即位之前就表现的对金国比较强硬,但也不是太过分。

  汤思退觉得,等赵瑗真正即位,看清楚内忧外患,再有沈相、魏相还有他们这些老成谋国的贤臣劝谏辅佐着,会成熟起来,稳重起来。

  可他没有想到,当真成为皇帝之后,这位赵官家却变得愈发激进了。

  原本,主和派占据了朝堂最主要的声音,官家孤掌难鸣,还是能被他们摁住的。

  谁料,现在却被打破了这种局面:武将们得到了重用,并且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发声,文臣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主和派随着天下大势的变化倒向了主战的立场。民间的声音也直接传进了官家的耳朵,使得官家明白,他并不孤单,他底气十足。

  官家如今的声望,甚至比一手重建了南宋半壁江山的高宗皇帝还要高,逼得他们只能步步退让。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

  我要不要重新做一个选择?

  汤思退隐隐觉得,皇帝西巡,只怕并不只是为太后祈福那么简单。

  而他,正好可以趁皇帝不在京中,好好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如果应该重新做一个选择,那么趁着官家不在京中,也可以顺势调整过来,等官家归来,也就自然而然了。

  坐着轿,一路往家中赶去,汤思退便在轿中认真地思索着。

  但是在他心里,还是认为大宋积弱,弊端无数。官家意图清理冗官、革新军政,恐将会遭到强烈反弹。

  即便这些新政能够得以贯彻,也需要至少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贯彻并得到稳固。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那个弹丸之地的新金还会存在吗?

  西夏与大宋在这十年间,会不会在西南重启战端,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中,不断消耗大宋的国力?

  他现在已是执政中第一人,三五年内必定拜相,这些事都将发生在他任相期间,都会变成他的责任

  他现在已经从被一棵参天大树庇护其下的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了。

  所以,他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以后他是不可能随意变更自己的立场和阵营的。

  否则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会抛弃他。

  这一次的选择,真的好难。

  可……他的哪一次重大选择不难呢?

  秦桧势焰滔天之际,在民间的名声却是低落到了尘埃里,他选对了。

  秦桧垂垂将死,官家意图趁机收回权柄的时候,他再一次选对了。

  这一次……

  难道他赵瑗还强得过高宗的帝王心术,强得过秦桧的老谋深算?

  汤思退唇角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

  做选择题,他相信他这个如有神助的气运之子,不会输。

  轿子回到汤府,刚刚落轿,门房便到了面前,恭声道:“老爷,有闽南言氏上门寻亲了。”

  汤思退一愣,闽南言氏?闽南现在还有个言氏?我们汤家什么时候有这么一门亲戚了?

  汤思退好奇地问道:“人呢?”

  门房道:“已经被夫人延请到中堂款待了。”

  “哦?”

  汤思退这一下倒真觉得自己家应该是有这么一门亲戚了,不然夫人不会把人请到中堂款待。

  他点点头,下了轿,便迈步踏过了门槛,说道:“待我看看,究竟是哪一门亲戚。”

  这时,杨沅一身玉色便袍,刚刚踏过萧山欢潭南风员外府的大门。

  在他身后,姗姗地跟着一对无暇玉人,李师师和肥玉叶。

  这一对本是干娘和义女的关系,只是李师师如今愈发显得年轻,和肥玉叶站在一起,宛如一对姊妹花。

  同样的朱唇皓齿,同样的笑靥妩媚,恰如秋月春花。

  如果说区别,可能就只是二人的风情各有不同,一个醇浓如酒,一个清澈如泉。

  南风迟陪在杨沅身边,心中暗暗苦笑,难怪李夫人对我一向不假辞色,却原来竟是他的禁脔。

第580章 请君入瓮

  南风迟曾在杨沅成亲的时候,前往杨府送过礼,并且留下吃了顿酒。

  但当时去杨府贺喜,是通过李师师和杨家产业建立的拐弯抹角的关系。

  因此杨沅此次与肥玉叶同来,还是需要李师师代为引荐更合适一些。

  很快,从新金返回的货船就会抵达临安了,继续发往新金的物资正在紧张的筹措当中。

  这一次,马克神父也要随船北上,去实现他的圣马克大萨满的梦想。

  皇帝西巡,这个消息金国那边很快就会获悉。

  北国的春天比江南来的晚一些,所以完颜亮的北伐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毕竟冻土都还未化,此时行路、扎营、攻城,都会徒增很多障碍。

  不过,一旦得知大宋皇帝西巡,那也就意味着,皇帝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宋国绝对不可能对金国发动大的战争。

  最多也就是在边境上制造冲突,小打小闹地牵制一下。

  这样一来,金国的春季北伐,将不会受到来自宋国的太多干扰,新金必然要迎来较大的压力。

  因此,这一次输往新金的物资,主要就是弓和箭。

  战场上所有武器中,箭矢的作用和杀伤效果是最好的。

  其次是长枪大戟,这是无数次战争得出的结论。

  宋国不可能援助新金战弩,那是宋国保证远程火力优势的关键武器。

  他们只会向新金提供军弓和弓的消耗品——箭矢。

  而箭矢是不允许民间作坊生产的,临安军器监对于弓箭的产能又有限,正从各地匠作营向临安抽调。

  杨沅今天休沐,特意关心了一下军需物资的筹措情况,得知这一情况后,偶然想起了一件东西:丝绸。

  宋国对金国分裂双方接下来的局面做出了判断,继而得出结论,新金需要大量的弓和箭。

  金国那边北伐,必然也会大量装备弓箭。

  而丝绸是防范弓箭的一种极好的“软甲”。

  新金现在还不具备为全军装备甲胄的能力,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财力。

  丝绸再贵,装备一个人的丝绸,也比不了装备一个人的甲胄昂贵。

  而且丝绸轻便,不影响士兵的灵活性,装备起来也简单,到手后扯一匹丝绸,把身躯要害一层层地缠上几圈儿就行。

  丝绸防箭,就是这么用的,而不是制成衣服。在内里穿一件丝绸内衣,仅仅一层丝绸,它防不了箭矢。

  多层丝绸就能起到软铠甲的作用了,箭簇被丝绸影响,入肉不深。

  而且由于丝绸的包裹,箭头的倒刺无法勾扯大片血肉,很容易拔出来,创伤的破坏度不大,愈合起来就会更快。

  此时,金人还没有发现丝绸在弓箭战中的这种效果,因为没有人突发奇想,会试验用丝绸去抵挡弓箭。

  它对箭矢的防御效果,是蒙古骑兵无意中发现的。

  当时的蒙古骑士一路烧杀抢掠,靠的就是轻骑兵的闪电战术,本就不着重甲。

  他们抢掠来的财物中包括丝绸,把丝绸缠在身上携带,也比驮个马包在马屁股上省力。

  它防范箭矢的妙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偶然被士兵发现的。

  不过,即便发现了这一妙用,它也从未成为普遍装备军士的一种物资。

  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每位士兵的生命都是重要的,应该努力减少士兵受伤乃至战死的几率”这个说法和客观条件。

  那时候,一条人命比一匹丝绸廉价,一条牧奴的命甚至抵不过农妇织出来的一匹粗布,三个南下抢劫的牧奴的命,也换不来一袋大米。

  如果蒙古人有钱让全军每人都装备一匹丝绸,他们也不用劫掠天下了。

  牧奴和签军一旦受了伤,他们就会抛弃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否则哪来的“闪电战”,要被伤兵拖累死了。

  正因如此,杨沅丝毫不担心女真人提前掌握这个小知识,他让肥玉叶准备些丝绸,打算装备给新金的将领们使用。

  当然,肥天禄及肥天禄的那支人数不算很多,却能如臂使指的兵马,是都要装备起来的。

  做为供应方,宋国这边很容易把这批物资送到肥天禄的手上。

  事关自己老爹,肥玉叶自然是百分百的尽心尽力。

  由于事情紧急,同时也不需要印染过的或者织造时就有精美暗纹的丝绸,只需要强调它的柔韧和细密,所以肥玉叶才紧急联系了干娘李师师,让她引荐自己去见萧山大丝绸主南风迟。

  也不知道肥玉叶怎么想的,大概是还想找机会看看干娘与杨沅的激情一幕?

  她突然脑子一抽,邀请杨沅同往,杨沅正值休沐,也就一起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7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9/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