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779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她已经被抓进过一次刑部大牢,就算她真有问题,这段时间也必然会蛰伏下来,直到彻底打消别人的怀疑。

  这段时间她就算有问题,也不可能查到问题,不必在她身上浪费功夫了。

  派往新金的商队,这几天就要回来了。

  商队派出的先行快船,昨晚已经抵达了临安,向他报告了这个消息。

  冷羽婵和薛冰欣还有贝儿都去帮助肥玉叶,在龙山仓码头准备货物去了。

  冰欣已经有了身孕,其他三女谨小慎微,生恐她出点问题,本想要她在家歇养的。

  但,冰欣想去,杨沅也同意。

  有了身孕,当然应该对孕妇更加的呵护关怀,但也真没必要这么早就把她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且不说薛冰欣身具高明的武功,现在这身子依旧轻快的很,就算只是一个寻常女子,保护过甚对她也不是什么好事。

  世间所有事都是过犹不及。

  那种怀孕两个月就连二斤葡萄也不许她提,邻居用个wifi就紧张到要人家禁用,去单位上班就紧张兮兮地朝肚子上捂个什么防辐射内衣……

  就像“精养”的孩子和“放养”的孩子,一个弱成豆芽菜,一个精壮结实虎头虎脑。

  无菌室里养出的只能是弱不禁风的娇花。

  杨沅对此很是不以为然。

  不过,他不想自己家里出一朵弱不禁风林黛玉似的娇花,所以让冰欣跟着去了码头,家里倒是来了一朵娇娇弱弱的小花。

  嘉国公主赵宁儿来了。

  一见那棵小豆芽菜,杨沅就有点牙疼。

  他悄悄拉过鹿溪,小声道:“你怎么把她领回来了?你也看到了,皇后娘娘是把她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心的不得了,这要是皇后回来,怕不是要怪罪咱们。”

  鹿溪一脸无辜,道:“人家也不想的呀。人家就是去宫里给太皇太后请安,另外给宁儿带些亲手做的点心,结果她就想跟我出宫来看看。”

  “那你也不能听她的呀,太皇太后怎么说?”

  “当时晋王也在的呀,他听了就说:‘去去去,小孩子哪有不喜欢玩的,叔父答应了。’

  太皇太后就说:‘那就听监国的’。”

  杨沅瞄了眼园中,小青棠、阿蛮和阿它正陪着嘉国公主赵宁儿在池塘边玩耍。

  一群小姑娘,不是在采花,也不是扑蝶,她们在……钓蛤蟆。

  赵宁儿小姑娘一蹦一蹦的,比蛤蟆还欢实。

  杨沅嘴角抽了抽,道:“这位小公主,胆子可够大的,我看到蛤蟆,都觉得头皮发麻。”

  “是吗?”

  鹿溪顿时两眼放光:“原来二哥怕蛤蟆呀,嘻嘻,亏你还是个大男人。”

  “难道你不怕?”

  “不怕呀,就连蛇人家都敢抓。”

  杨沅登时变色。

  鹿溪奇怪地道:“二哥不会还怕蛇吧?”

  “哈,怎么会呢,像我这样的男人……”

  杨沅为了男人的尊严,正想胡吹几句大气,府上管事便领着一个手执拂尘的内侍太监急急走了过来。

  一见杨沅和鹿溪,那太监便躬身施礼道:“奴婢见过长公主殿下,见过侯爷。”

  杨沅紧张地道:“什么事,可是宫里要嘉国公主马上回宫?”

  那太监一愣,道:“奴婢是晋王府的内侍,不是宫里出来的。”

  杨沅这才认出来,还真是晋王身边的随侍太监,他见过的。

  只是,对于晋王身边的随从,他又怎会在意,一时竟没认出来。

  杨沅忙道:“晋王有何谕示!”

  那太监道:“晋王殿下说,有十万火急大事,请侯爷您立即赴晋王府商议!”

第585章 文魁与花魁

  杨沅听说是“十万火急”的大事,却也并不紧张。

  因为在鹅王的概念里,“十万火急”的定义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

  他的“十万火急”指不定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过,待杨沅赶到晋王府一听,还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

  有人造反了!

  又又又有人造反了!

  而且还不只一处,三份奏章、三处造反,还俱都是临安附近州县。

  就连一向轻佻的晋王脸色都凝重起来,再也发不出潇洒的“鹅鹅鹅”的大笑。

  杨沅把三份奏章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第一处造反的,是婺州(金华)。

  目前,开始裁汰冗员的是临安行在及其附近州县,婺州就在其中。

  婺州府被裁汰的几名吏员都是坐地户,家族人丁兴旺,被裁汰之后,那几个吏员鼓动族人乡亲两百多人,围了婺州州衙。

  第二处造反的,是东阳。

  东阳有一处税关,被裁汰的三个税官带着十几个被裁汰的税丁,强占了一处桥梁。

  他们打跑了真正的税官,依旧在那儿向过往行人收税。

  以前是向过往货物征税,现在他们是向所有过桥人收税,而且所收的税全部据为己有。

  大宋有一种税,叫过桥税,实际上是向商贾征收的一种税。

  最初,大宋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方式,逐一上门收税。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税丁,支出甚大。

  而且,基层官吏的素质当真是一言难尽。

  一点小小权力在手,他们就能发挥出十倍、百倍甚而是千倍的能力,近乎“土匪化”的征税和抢劫也没甚么两样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宋不再上门征税,而是诞生了一个新税种:“过桥税”。

  “过桥税”几乎就相当于现代的“过桥费”。

  你既然做生意,货物就不可能不流动,直接控制桥梁,第一更容易避免逃税,第二可以避免税丁抄家式征税。

  当然,税丁吃拿卡要问题,一些地方多设关卡的问题也依旧存在,但比起之前的扰民程度,终究是大大降低了。

  再加上宋廷明文规定了货物过境每千文征二十,店铺营业每千文征三十,小商小贩免征。

  这种情况下,底下的人想占便宜,也不能公开违抗税法,再如何巧立名目,能够做手脚的空间也有限了。

  毕竟,商贾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你太过份,他们未必没有渠道报到上官那里。

  现在,那十几个税吏税丁,居然强夺了一处桥梁,向所有过桥人征……

  这不就征税了,他们已经不是税官,征上来的税也不上缴官府,这分明是抢劫。

  第三处造反的发生在会稽。

  一个被裁汰的主簿忧愤交加,沽酒买醉,结果下楼时一脚踩空,跌断了脖子,死在了当场。

  他的家人借机发作,抬着尸体占领了县衙大堂,打跑了知县和一众衙役,把县衙大堂设成了灵堂,正在大做法事。

  杨沅看完了三份急奏,眉头不由一挑。

  赵璩紧张地道:“子岳,你看我该如何处置?”

  杨沅把三份奏章又翻回去,刷刷刷地翻了一遍,仔细看了看上边的公章和签字。

  这奏章报上来,每经一道衙门,有相关人员接发,都有签字盖章的。

  杨沅道:“婺州这份奏章,是前天送达临安的,东阳这份奏章,也是前天送达的。会稽这份奏章,是昨天送到的。可是直到今天才一起送来,什么意思。”

  赵璩一听,目中便闪过一丝憬然。

  杨沅道:“下官看这签押,最后是从汤参政手里转过来的?”

  “不错!”

  “两位宰相为何没有签押。”

  “汤参政把奏章递给了沈相,沈相听说事涉造反,立即转来了晋王府。”

  “呵呵……”

  “你笑个屁啊!”

  赵璩没好气地道:“我知道,这帮老东西就是想拿捏我一下,看我如何处置。

  不过,现在不是跟他们计较这个的时候,有人造反了,不尽快处理,难免事态扩大。

  那些混账东西要如何整治,也得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说。”

  杨沅想了一想,对赵璩道:“大王想如何处理?”

  赵璩道:“按照惯例,应该先派员招抚,若招抚不得,再调兵征剿。

  打败他们之后,依其罪孽深浅,或严惩,或招抚……”

  杨沅用奇怪的眼神儿看着赵璩,道:“大王,这可不像你一贯的风格啊。”

  赵璩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又何尝不怒。

  只是,我现在是替大哥看家,如果他不在临安的这段时日,我把天下搅和成一个烂摊子,等他回来,我如何交代?”

  杨沅道:“所以,大王也想依照成规处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7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9/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