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沅现在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辈份,都没必要和杨寿计较拳脚武艺之强弱。
所以,较量许久,杨沅双掌一翻,硬接了杨寿一拳,蹬蹬蹬连退五步,收势笑道:“寿儿好功夫,小叔爷可不及你。”
杨寿欢喜不禁,叔爷会做锦绣文章,还会领兵打仗,已经厉害的不得了,现在自己终于有一样本事能比叔爷强了。
二人这一番打斗,身上都出了汗。
一个精壮如虎,一个魁梧如熊,汗水一沁,那雄性荷尔蒙,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杨政这些宠妾俱都青春年少,却只是守着一个六旬老人,候着他并不频繁的宠幸,心中自是饥渴。
杨沅又是特别符合女性审美的那种俊俏,一时间让这些深闺怨妇看的眼睛都直了。
那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都要黏在了杨沅身上。
有的人甚至悄悄有着吞咽的动作,似乎想要把杨沅和一口水吞下肚去的感觉。
杨政负手站在校武场一角,笑吟吟地看着自己的爱孙与杨沅眉飞色舞地探讨着方才较技之中的得失。
他漫不经心地转过头,笑眯眯地吩咐一旁的儿子:“福儿,你记着,等你爹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就把这些女人跟你爹我一起埋喽。”
杨福平庸的很,但他听话。
听了父亲吩咐,杨福连忙俯首:“是,儿子记住了!”
“爷爷,爷爷,你说说小叔爷,寿儿比他武艺高强嘛,寿儿想给小叔公当护卫,可小叔公不答应。”
杨寿拖着一脸无奈的杨沅跑到杨政面前告状来了。
杨沅一脸苦笑,还别说,就杨寿这一身武艺,又是如此单纯的心性,你让他领兵打仗固然不行,可是做个侍卫长,那是绝对合格的。
可人家是杨太尉的宝贝孙子,哪有跑来给他当侍卫的道理。
但杨寿心思简单,也想不了那么多,一见杨沅不答应,便想我是你侄孙,说不得你,那你大哥总可以管你吧,就来找自己祖父告状了。
杨政自然了解自己这个孙子,知道如何对付他。
杨政立即把脸一板,不高兴地道:“你个臭小子,吃你爷的,喝你爷的,现在看到你小叔爷,就要跟他跑了?
你不该仗着一身好武艺,保护你爷爷吗?”
杨寿道:“爷爷那么厉害,还用孙儿保护吗?”
杨政又好气又好笑,笑骂道:“浑小子,难道你小叔爷不厉害?”
杨寿立即把大脑袋点得跟鸡啄米似的:“厉害,厉害。”
杨政道:“所以,你现在就好好保护你爷爷,什么时候你爷爷两眼一闭,任嘛不管了,你再去给小叔爷当护卫,好不好?”
杨寿一听又开心了,连连点头道:“成,这样好。”
杨沅和杨寿去冲洗了一番,重新换好衣服,再度来到花厅。
杨沅对杨政道:“大哥,明日小弟就得往定军山去,调查裘皮儿暴毙一案了,你这边得派员同去,你看让谁去合适一些?”
刚刚坐下的杨寿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兴冲冲地道:“爷爷,我去。”
杨政白了他一眼:“定军山部乃我兴元府辖下,是以要派本署官员陪同,你在军中有任职吗?去做什么!”
杨政转向杨沅道:“让掌书记陈涿光与你同去吧。”
掌书记是军队中的重要文职官员,主要负责起草文书、处理机密事务和协助军事行动。
包括战情记录、信件往来等,确保军队内部的沟通和协调顺畅进行。
陈涿光不仅有着掌书记的官身,还是杨政最亲信的幕僚。
杨寿一听,又兴奋起来:“爷爷,那我做陈叔的护卫,和小叔爷同去!”
第693章 张网以待
南郑。
不到巳时,秋阳余威犹烈,晒得整座南郑城都暖洋洋的。
城墙雉堞之上,士兵们头戴笠帽,持枪来回巡弋着,他们的身姿比平时要更挺拔了几分。
因为太尉杨政携军中几员大将,正在城下为一路人马送行。
因为风雨的侵蚀和战争的破坏,南郑老城的墙不断修补过,以至于它现在已经看不出夯土包砖的本色了。
整面城墙就像生了病的老狗的皮毛,疤疤癞癞的。
但是搭配上此时飘扬的火红的纛旗,还有一个个威武的甲士,却让这面载满了岁月痕迹的古城墙,瞬间拥有了生动的形象。
杨政在前,兴元府驻扎御前中军马军第一将统制时寒,陪在杨政身侧,在他们身后,还有几员军中大将。
他们正为钦差大臣,右谏议大夫杨沅送行。
陪同杨沅一起前往定军山的是杨政军中的掌书记陈涿光。
杨政派了一都人马,由自己的爱孙杨寿统领着,作为陈涿光的护卫。
杨沅向“大哥”杨政和诸位将军拱手作别,登上车子。
轿帘一放,车把式抖动缰绳,轻车便沿官道驰去。
陈涿光登上了第二辆马车,紧随其后。
接着众骑卒便纷纷扬鞭,官道上扬起了一溜薄薄的烟尘。
道路上不乏来去匆忙的商旅路人,看到旗幡招展,健骑轻驰,内中还护着两辆马车,晓得是有官员出行,急忙闪避让路。
车子轻轻颠簸着,陈涿光坐在车中,想着太尉杨政的嘱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杨政要他此去定军山见机行事,尽可能的利用裘皮儿之死,将嫌疑引向几员军中宿将。
这几员老将,都是反对杨政交权给利西吴家的强硬份子,其中最大的目标就是时寒。
陈涿光并不赞同杨政的打算。
曾经,像时寒这般人物,有能力、有威望,是被杨政倚为臂膀的。
正是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骁将,利中杨家军才兵强马壮,堪与利西吴家军分庭抗礼。
现在,老帅为自家子孙计,想牺牲这些老部下的前程,原本亲密无间的袍泽们之间,便悄然绽生了裂隙。
而且这种裂痕一旦产生,就会越来越大,已经无法弥合了。
为了一个虚无渺茫的希望,不惜和一班老兄弟们离心离德,值得吗?
陈涿光不明白杨政为何如此执着。
可是,杨政既已有所决定,他便别无选择,士为知己者死吧!
陈涿光乃是殿试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一个文官。
既然位列三甲,照理说他也不该只是一个军中幕僚的前程。
因为给官员们做幕僚的,大多是举人、贡生、监生或是生员。
别看他们考不中进士,但是其中不乏大才,只是有人真的不擅考试作文章罢了。
这些举人贡生监生,很多都能成为封疆大吏、一衙正印所倚重的幕僚,没有真才实学的话,怎么可能。
但是考上了进士的,哪怕是三甲,出来也是个九品的官身,多年之后,就算只熬资历,也不可能还只是一个从八品的掌书记。
但,陈涿光其实是个心气儿高的,他喜欢这种真正掌权,真正做大事的人生。
他给杨政当幕客,这个掌书记的官身并不重要,他的实权可是一州一府的正印官也比不了的。
因为他是杨政的军师参谋。
他不想如一些同科进士一般,庸碌无为,熬一个体面的官身,便走完了这一辈子。
他的人生追求,是杨政帮他实现的,所以,他甘愿为杨政奉献他的一切。
这是一个儒生的忠义和气节。
杨政这颗将星将要陨落了,他作为这颗将星的辅星,甘愿随之一起陨落。
……
杨沅坐在车中,也在静静地思考着。
他在思考如何利用裘皮儿一案,破坏杨政归政于利西吴家的计划。
虽然利西吴家也是属于大宋的军队,但这股势力已经有点尾大不掉了。
如果再让利西吴家合并了利中杨家,地盘和兵马将更加壮大,难说会……
毕竟,人心易变啊。
他到潼川上任一年来,审时度势,慎思断行,巧用机会,归拢重要资源,施以诸般新政……
经过一年的打拼,潼川府已经基本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形势、时局、机缘、人心、策略、决断、造势、借势等,可谓百般谋划,竭尽智慧。
原本的计划里,只要再给他小半年的时间,潼川路就能彻底掌握。
到那时,他的得力臂助也将赶来潼川,他就可以着手谋划利州温家军了。
这些计划的执行,前期要有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倾斜,不是说变就变的。
比如姬香和花音、小奈,如今带领“同舟会”的人,正在利州东路紧锣密鼓地忙活着。
这个时候就无法把她们紧急调往利州中路来。
否则她们正在运作的一些事情就要暂时停下来。
而这一停,错过了时机,有的事情可能就再也不可行了。
谁料这时,偏偏原本计划中局面尚还算稳定的杨政这边反而出了问题。
杨沅也只能仓促出马,见招拆招了。
……
定军山下,有镇名曰“定军镇”。
寇黑衣策马出了军营,下山来到镇上一家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