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邺位置判断极为精准,一把抓住了他事先扔下来的那块圆形大石,慢慢将这块数十斤的大石抱在怀中,在水底一步步前行,走出十丈左右,他又攀住一块黑色的礁岩,慢慢向前爬,探出头大口大口呼吸。
他白天就仔细观察过,河内有两块黑色礁岩,正好相隔十丈,这两块礁岩就是他换气的关键。
李邺喘息片刻,又深深吸一口气,攀着礁岩沉了下去,用脚夹住底部圆石头,慢慢抱起它,又一步步向对岸走去。
用了一炷香时间,换了两次气,李邺终于攀住对岸的石壁,渡河极为惊险,没有他在水底整整一年的苦练,他也办不到,可以说,除李邺之外,再无一人能办到。
他稍微休整片刻,开始向山岩上爬去。
对岸,所有将领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大将们都知道渡河的艰难,从未听说谁能渡过播密川,不过,将领们并不知道难到什么程度?
封常清暗暗懊悔,早知道就不该让他去冒险,万一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自己怎么向高帅交代,这可是李相国的孙子。
但后悔也没有用,封常清只得暗暗祈祷,李邺千万不要出事。
就在这时,对面忽然出现了亮光,众人一起激动得大喊起来,“有火光,他过去了!”
封常清大喜,真是天助他成功也!
封常清反复考虑后,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大将白孝德率三百名胡兵和千头骆驼假扮商队,袭击哨卡,务必将哨卡和北岸藤桥上的吐蕃军一网打尽,另一路就由李邺负责夺取藤桥南岸,防止吐蕃军斩断藤桥。
被黄金城的吐蕃军发现倒是次要,保住藤桥才是重中之重。
第226章 勇夺险堡(中)
发动袭击的顺序首先是南岸的李邺要干掉守藤桥的吐蕃士兵,然后才是白孝德的行动,这个顺序千万不能颠倒。
四更时分,李邺抵达了南面桥头,他观察片刻,南面桥头一共有六名吐蕃士兵,在桥头上来回巡逻,桥头旁边还有一顶帐篷,估计帐篷里还睡有吐蕃士兵。
怎么才能一口气干掉这六名吐蕃士兵?当然是用飞刀。
李邺慢慢靠近了藤桥,藏身在一块大石背后,距离最近的一名士兵约一丈,距离最远的一名吐蕃士兵约三丈,这个位置不错,李邺将一块天然黄金扔了过去,然后耐心等待时机。
不多时,一名吐蕃士兵忽然发现了地上的天然黄金,他顿时又惊又喜,喊出声来,“是金子!”
旁边另外两名士兵连忙跑过来查看,三人聚成一团,机会来了。
李邺闪电般射出三把飞刀,在桥头上的三名吐蕃士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咽喉中刀倒下,另外三名士兵还在查看黄金,没有发现异常。
李邺拔出战刀瞬间靠拢,一道寒光闪过,两颗人头同时落地,另一人大吃一惊,不等他反应过来,李邺的战刀已切断他的脖子。
只在兔起鹘落之间,六名吐蕃士兵被他干掉了,李邺随即摸进了大帐,只片刻,里面传来几声闷叫,正在熟睡中的四名士兵都被他斩断了脖子。
十名士兵被干掉了,李邺拾起吐蕃士兵的火折子,迎风甩动,火点燃了,又熄灭它,如此三次,给对面传去了清晰的信号。
白孝德带着数百头骆驼队向哨卡走去.
安西军中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存在,那就是番军或者叫胡人军,顾名思义,它就是军队中的安西胡人,人数大概在五六千人左右,主将正是白孝德,白孝德本身也是胡人,他是龟兹国王子,骑射十分强大,擅使两支短矛,有万夫不当之勇。
白孝德率领三百名番兵装扮成粟特商人,每个人都穿着宽大的白袍子,牵着满载货物的数百头骆驼靠近哨卡,骆驼和货物是真的,是他们问粟特人借来,走在最面前的也是粟特商人,史莱特林,他不仅拿出了自己的骆驼和货物,还冒险走在最前面,搞不好就会被吐蕃人一刀杀死。
当然,史莱特林也有好处,封常青给了他一张免税单,明年他运来大唐的货物就可以免税,虽然只有一次,但也有好几百贯钱。
更重要是,干掉了吐蕃哨卡,他的几百头骆驼就不用交过路钱了,那也是好几百贯钱。
“站住!”
有人大喊一声,说的却是汉语,很多吐蕃士兵其实都是河湟地区的吐谷浑人,会说一些汉语。
几名吐蕃士兵奔过来,打量一下驼队问道:“哪里的商队?”
“小史国的商队!”
“不管哪里的商队都要交税,一头骆驼一枚金币,或者一贯铜钱。”
史莱特林无奈,只得拿出一袋金币,“一共五百头骆驼!”
“等一等,清点完再交钱!”
十几名吐蕃士兵向后面奔去,白孝德给手下使个眼色,机会来了。
三百名士兵脱掉长袍,一起动手,十几名清点骆驼的吐蕃士兵率先遭殃,被乱刀杀死,史莱特林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
白孝德抽出两根精钢短矛,率领五十名士兵向藤桥杀去,藤桥上有十五名士兵,分为内外两层,站在口子上的十几名吐蕃士兵躲闪不及,瞬间被白孝德刺杀了五名,其余几名士兵也全部被唐军士兵干掉。
在桥上巡哨的三名吐蕃士兵见势不妙,掉头便向南岸狂奔,大喊大叫。
这就是封常清最担心的一幕,他们能杀掉桥头士兵,但必定会惊动桥上的巡逻士兵,射箭也来不及,唯一的办法就是李邺提出的,先干掉桥南岸的士兵。
白孝德没有追赶三名士兵,藤桥距离黄金堡还有一里,他们的大喊大叫惊动不了黄金堡守军,只能提醒对岸的李邺。
他转身大吼一声,双矛如两道闪电,瞬间刺穿了挥刀向他砍来的吐蕃百夫长胸膛,百夫长倒地毙命。
藤桥南岸,李邺半跪在桥头,拉弓如满月,三支狼牙箭强劲射去,三名奔跑而来的吐蕃士兵被三箭爆头,当即摔下了藤桥。
战斗很快结束了,一共二十五名吐蕃士兵被杀或者被俘。
唐军立刻进行审问,得到了今晚的入城口令,但还是发现了一个百密一疏的漏洞,吐蕃士兵并不完全在哨卡上,为防止粟特商队绕过哨卡,还有吐蕃士兵去别处拦截。
封常清把这一点漏掉了。
北岸应该是二十八名吐蕃将士,一名百夫长加上二十七名士兵。
但现在少了三人,白孝德立刻向封常清禀报,“长史,少了三名吐蕃士兵,据审问招供,这三人是去搜寻偷过境的商队,在北面很远之处。”
封常清看了看天色,天已经快亮了,他们没有时间再拖延下去。
封常清当即立断道:“你带三百士兵去搜寻着三名士兵,其他人依旧按照原计划行动。”
守黄金堡的吐蕃将领是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叫做论婆偌悉,出身吐蕃贵族,他因脾气暴烈而得罪了吐蕃大将达扎路恭,被贬到大勃律,还是因为脾气太坏,又被大勃律的吐蕃主将打发到黄金堡。
此时,论婆偌悉正好在城头上巡视,忽然得到消息,北岸守军抓住了两名唐军斥候,他连忙走到城门前向下探望,只见十几名手下押着两名披头散发的唐军士兵,唐军士兵双手反绑,他看了片刻,没有看见北岸的主将,按理应该是百夫长回来向自己汇报才对。
他又回头问道:“口令问过了吗?”
“启禀将军,口令没有问题!”
论婆偌悉高声问道:“你们百夫长呢?”
下面有人回答道:“有商队过境,大青牛说收钱要紧!”
论婆偌悉笑了起来,大青牛是百夫长的绰号,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
“开城门!”
论婆偌悉下令开启城门,士兵立刻推动绞盘,把锁门的大铁闩吊起来,只听见嘎嘎的巨响。
论婆偌悉刚要转身下城,忽然远处北岸连续射起三支火箭,直飞天空,表示有敌情。
论婆偌悉脸色大变,急声喝令道:“速关闭城门,给我放箭!”
刚刚开启一条缝的城门又轰然关闭,城头上射下数十支箭矢,几名假扮吐蕃军的唐军士兵躲闪不及,被箭矢射中,惨叫倒地。
封常清顿时如坠冰窟,诈城之计在最后关头被识破了,他们功亏一篑。
第227章 勇夺险堡(下)
李邺见形势危急,抄起一卷绳梯对李嗣业厉声道:“我上城后,抛陌刀给我!”
说完,他背起绳梯向黄金堡奔去,众人一片惊呼。
李嗣业大喝一声,“再拿一支陌刀来!”
士兵连忙递给他一把陌刀,李嗣业拎着两把陌刀也向军城奔去。
安太玄和裴琇也同时反应过来,大喊道:“我们跟上!”
他们率领各自手下冲了上去
李邺一跃跳上城墙,像壁虎一样奋力向城头攀去,他是攀侧面城墙,城堡巨大的阴影将他笼罩。
封常清也明白过来了,大喊一声,“放箭!”
两千唐军士兵一起向正面城头放箭,箭如疾雨射向城头,这是在敌军引过来,掩护李邺攀城。
但吐蕃士兵已经警惕了,十几名士兵率先发现了攀城的李邺,他们一起探身出去,向城墙上李邺射箭。
李邺单手攀住一块凸出的矿岩,拔出身后战刀劈砍飞射而来的箭矢。
头顶上传来惨叫声,几名吐蕃士兵中箭落城,这是裴琇和安太玄率领手下放箭,射杀了五名探身出来的吐蕃士兵。
其余吐蕃士兵都吓得纷纷缩回去。
没有了弓箭威胁,李邺收刀回鞘,继续向上攀爬,眼看到了城头。
这时,一根长矛狠狠向他刺来,李邺左手一把抓住了矛杆,吐蕃士兵大惊,本能地往回猛拽长矛。
借助对方的拉力,李邺一跃跳上城头,手中横刀劈出,‘噗!’一颗人头被劈飞,一具无头尸体倒地,前面出现一个空挡。
李邺一个前滚翻进了城头,手中六道寒光连续射出,六名吐蕃士兵被射穿头颅,软软倒地,其他吐蕃士兵惊得纷纷后退。
李邺抓住这一瞬间的机会,奋力将软梯抛下城,软梯另一头套在城垛上。
李嗣邺大喊一声,“兄弟,接刀!”
他一挥手,将一把寒光闪闪的陌刀向城头抛去,李邺手一抄,精准地抓住刀杆,刀身一旋,闪出一道寒光弧线,三名吐蕃士兵惨叫,咽喉被陌刀劈断,鲜血喷射而出。
这把陌刀让李邺找到了刀槊的感觉,李邺左劈右砍,吐蕃士兵不要命地涌上,都被他一刀劈成两段,只片刻便斩杀了三十余人,鲜血喷射,将他染成了赤红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和腥臭之气。
但李邺始终没有离开城墙,他在保护着软梯,忽然,一个巨大的黑影如鹰一样跳上城头,“我来了!”
陌刀主将李嗣业第二个杀上城头,他身披重甲,身高两米,像巨人一样,着实攀城不容易。
但李嗣业上城的效果立竿见影,他不畏箭矢,替李邺挡住了东城方向一群弓箭手射来的箭矢,两人的范围扩大到三丈。
但还是有两支透甲箭射中了李邺后背,却没有能射进身体里,他在太平坊密室内得到的防身内衣终于在这时发挥了作用。
李嗣业愣了一下,他也忽然意识到李邺可能还有贴身细甲。
数十名吐蕃士兵杀了上来,两人大吼一声,“杀啊——”
两把陌刀上下翻飞,配合默契,杀得尸横遍地,到处是残肢断臂和斩为两段的尸体,满地内脏,令人惨不忍睹,杀死吐蕃士兵已超过五十人。
论婆偌悉带着一百多名士兵冲了上来,绳梯上也开始源源不断有唐军士兵攀上来,为首之人正是安太玄。
李邺一指东面角落里的七八名弓箭手对安太玄令道:“先收拾那几个箭手!”
“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