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玄带领十几名士兵向一群吐蕃弓箭手冲了过去。
裴琇也上来了,后面又不断涌上来唐军士兵,他们又扔下三条绳梯,三条绳梯上的唐军士兵如蚂蚁一般向上攀爬。
李嗣业喝令道:“裴校尉保护好绳梯,不得离开!”
“遵令!”
李嗣业又大喊道:“小李将军,放开手杀吧!杀个痛快。”
两人没有了后顾之忧,一起挥动陌刀冲上去,寒光闪烁,肩并肩杀进吐蕃士兵人群,简直就像两大杀神,一路如砍瓜切菜,所向披靡。
吐蕃士兵也凶悍异常,个个不畏死亡,成群结队杀上,一群士兵被砍为肉段,又一群士兵杀上来。
这也是吐蕃让唐朝极为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吐蕃士兵的悍不畏死,没有主将下令撤退,谁都不敢后退一步,战死方休,战斗力十分强悍。
若谁敢惜命逃跑,全家头上都会挂一根狐尾,一辈子都抬不起头,若战死,朝廷会给他们赡养妻儿父母。
正是这个缘故,吐蕃军极为骁勇,一直就是唐朝两百年的心腹大患,连长安都被吐蕃军攻占。
吐蕃最大的弱点是国力太弱,只有百万人口,全民皆兵后,农业生产自然受到极大的影响,粮食问题一直困扰吐蕃,夺取盛产粮食的河湟谷底和河套地区一直就是吐蕃最大的梦想。
和大唐对抗两百年,也多亏了天竺的供养,实在缺少粮食物资,吐蕃就去天竺掠夺大量粮食牲畜和物资。
但吐蕃人实在不适应天竺那种低海拔湿热的气候,所以他们虽然去天竺掠夺粮食物资,却无法占领天竺。
吐蕃的另一大弱点就是兵甲比较落后,这也和国力不足有关,生铁产量不足,大部分士兵都用短剑和盾牌,盔甲也是皮甲,还有一部分士兵用缴获唐军的长矛,但如果是赞普的近卫军,则披锁子甲,战斗力更强。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吐蕃士兵适应高原作战,而中原唐军在高海拔的大非川一带就不行了。
不过安西唐军一样适应高原作战,尽管这里是海拔四千多米的帕米尔高原,安西唐军士兵的战斗力一样强悍。
越来越多的唐军士兵杀上城头,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内的吐蕃士兵,论婆偌悉见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撤退!”
他带着剩下一百多人从南城门逃走,向多拉峡谷逃去,他也知道唐军的意图,一定剑指朅师国。
但去朅师国的路上还有险关要隘,他还有机会。
城门开启,数千唐军涌入黄金堡,终于拿下了这座坚固无比的城堡。
李嗣业和李邺擦去脸上厚厚的血酱,彼此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第228章 群山之国
唐军继续向南行军,穿过了多拉谷道,进入大雪山背面,这一带是兴都库什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交汇处,高山峡谷很多,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流,大多水流湍急,很容易发生山洪,山顶上全部覆盖着皑皑白雪。
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天空飘起了细细的雪花,封常清的脸色也愈加阴沉,他们是按照去年的天气来做方案,难道今年会比去年冷得更早?
夺下黄金堡后的第九天,唐军来到了亚辛河谷,这里也是一个战略要地,已经属于朅师国地界,穿过这条河谷,大军就抵达朅师国的王城商弥城。
河谷是一个斜坡地形,地形落差使河水在山谷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旁边有一条小路可以走战马和骆驼,但小路上方却被吐蕃军修建了工事,形成一座天然的隘口。
山坡约有十几丈高,但脚下是松软的泥石流,估计是发生过山洪,把道路冲毁了。
李邺看了片刻,对封常清提出一个方案,“长史,我看周围树木茂盛,有很多笔直的杉木,我们可以砍伐杉木或者松树做栈道,铺一条路上去。”
“但上面有吐蕃人,他们会射下箭矢,砸下滚木礌石,怎么抵挡?”
李邺想了想道:“可以做两个方案,第一是做一个梭子形大盾,顶端尖锐,就算有滚木礌石砸下,也会砸倒侧面,把力道分散,士兵可以在大盾的保护下做栈道,其次就是我们用弓弩掩护,把吐蕃军压制住,最多只有少量的滚木礌石落下,影响不大。”
别将段秀实道:“不如把大树直接铺在斜坡上,不去枝丫,士兵攀大树而上。”
李邺摇摇头,“树枝易燃,肯定会被吐蕃士兵火攻,或者不用梭形大盾,直接把去掉枝丫后的树干铺在上面,两侧用木桩固定,精兵手执大盾向上攀爬。”
李嗣邺笑道:“长史,李监军的方案实用可行,就像当年我们攻克连云堡用的木排筏,建议采纳,我派重甲步兵上阵!”
封常清点点头,当即下令士兵伐木,很快,士兵采伐了几百根杉木和松木,用大钉子把它们简单钉在一起,又用皮索捆绑结实,做成了十几个超大型木排筏,只要用两个排筏接龙,就能攀登上破顶。
封常清命令荔非元礼和荔非守瑜兄弟二人各率领一千弓弩手,准备压制山顶吐蕃军。
这时,丁盛找到李嗣业道:“将军,这一战就交给卑职和弟兄们吧!”
李嗣业点点头,“就交给你们第三营了!”
“放箭!”封常清厉声令道。
两千士兵一起向山坡顶放箭,箭如疾雨,强劲的兵箭抛射而来,山顶吐蕃士兵措手不及,顿时有数十人被射倒。
主将论婆偌悉急得大喊:“趴下,全部趴下!”
剩下的七十余名吐蕃士兵纷纷趴下,借助弓箭的掩护,唐军士兵扛着巨大的木筏冲了上去,铺在山坡上,每座木排长达七八丈,都是上千年的杉木,只要两座木排筏就能铺上坡顶。
木排筏上钉有很多可供踩踏的原木,就像梯子一样。
丁盛大喊一声,“跟我上!”
他率领三十名重甲陌刀士兵沿着排筏向山顶爬去,丁盛和每个士兵一手执尖盾,一手提陌刀,这种尖盾又叫斗笠盾,和李邺最初的方案差不多,不是平面盾牌,而是像屋顶一样,倾斜六十度的三角盾牌,可以分卸巨石的力量。
李邺心中略略有些担心,催马上前,手执弓箭注视着山上的动静。
趴着的吐蕃士兵奋力推下数十块大石和滚木,所有士兵一片惊呼。
丁盛看得清楚大喊:“蹲下!”
三十名士兵一起蹲下,数十斤重的大石翻滚落下,几块大石砸在盾牌上,盾牌被砸裂,但丁盛咬牙顶住了。
士兵都排成长长一队,如果丁盛顶住,后面的士兵都不会被砸中,实际上,丁盛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掩护手下。
这时,李邺大喊道:“老黑,走最左面!”
最左面的上方没有大石,吐蕃士兵搬动大石,必然要起身,就能用箭矢歼灭。
丁盛只觉手臂欲断,他换了一块盾牌,回头大喊:“跟着我!”
士兵们纷纷跟着他向左边移动,头顶上没有大石,这时,一只只滚木向他们头顶上滚来,对付滚木容易得多,滚木有规律,抓住滚木的规律,用盾牌巧妙一挑,四两拨千斤,滚木从盾牌上滚过,坠入旁边水中。
数十只滚木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唐军又攀上五六丈,这时,一名吐蕃士兵实在忍不住,起身抱起一块大石,快步走几步,准备向唐军士兵头顶砸去。
李邺就在等这个机会,一箭射出,箭如闪电,‘噗!’一箭正中额头,吐蕃士兵惨叫一声,连人带石头摔下山坡。
“好箭法!”白孝德竖起大拇指夸赞。
他索性也取下弓箭,催马疾奔,张弓搭箭一箭向山上射去,一名吐蕃士兵正好探头,‘噗!’同样一箭射中对方额头,箭穿头颅,当即毙命。
李邺也竖起大拇指,久闻白孝德是安西两大神箭之一,果然名不虚传,另一人是荔非守瑜。
封常清可没有时间理会他们二人的惺惺相惜,他立刻喝令道:“上第二架木排!”
数十名士兵扛着第二架木排向山坡上奔去,山坡上忽然推下数十块巨石,重重砸在木排上,士兵们支撑不住,纷纷摔倒,翻滚下山。
第二架木排送不上去,就在这时,丁盛扔掉盾牌,大吼一声,一跃而起,手执陌刀向山坡上奔去。
眼看他身体一晃要摔倒,丁盛用陌刀插入泥土,支撑住身体,把身体稳住,他再次大吼一声,奋力奔跑几步,冲上了山坡,挥刀向吐蕃士兵杀去。
后面的三十名手下大受鼓舞,也纷纷扔掉盾牌,奋勇向上攀去,一个接一个冲上了山坡,和吐蕃士兵厮杀起来。
数千唐军一片鼓掌,李邺暗暗摇头,精神可嘉,但还不够聪明,盾牌顶部是尖的,把盾牌插入泥土,踩着盾牌就可以上去了,何必把盾牌扔掉?
不过以强攻的方式上去,虽然笨拙一点,但更有感染力,也算是一种鼓舞士气的办法。
李嗣邺大喊一声,“跟我上!”
他们带领一百多名重甲陌刀手,手提陌刀,肩扛木排向山坡上冲去,搭上了第二块木排,上百名士兵跟随他冲上了山坡。
山坡上满地吐蕃士兵尸体,主将论婆偌悉和丁盛激战了两个回合,便被丁盛拦腰一刀斩为两段。
只剩下不到四十名吐蕃士兵,正和三十名重甲陌刀手拼死激战,随着数百重甲陌刀手杀上山坡,最后的吐蕃士兵都被乱刃分尸杀死,唐军只用半天时间便攻克了这个险要关隘。
大军穿过亚辛河谷,一片群山环绕的高山牧场忽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牧场很大,至少有十几平方公里,山势平缓向上,牧草丰美,最上方依山修建着一座城池,在大山上凿道而上,各种石屋建筑和大山融为一体,下方是一个弧形的高大城墙,把整个山城包住,俨如一轮半月。
这就是商弥城,朅师国的王城。
历史上,封常清率领唐军攻打朅师国,是天宝九年二月,不是秋天,老高因情节需要修改了。
第229章 主动请缨
出乎封常清的意料,朅师国的吐蕃军只有不到两千人,在得知唐军主力夺取亚辛谷后,两千吐蕃军士兵放弃朅师国,向小勃律撤离。
大军抵达商弥城下,城门大开,国王吉德阿罗率领王后、王子和官员向唐军投降。
封常清也毫不留情,当即废除了国王和王后,立吉德阿罗的兄弟拉尔伽罗为新国王,所有涉及吐蕃的各种文书一律销毁,吐蕃物资全部没收。
虽然朅师国顺利拿下,但封常清却很担心小勃律过来的另一支唐军,小勃律的婆夷水北岸和南岸各有一条古道通往朅师国,但这条两条古道会在朅师国以东三百里处汇合。
从时间上算,撤退的两千吐蕃军很可能会遭遇从小勃律杀来的三千唐军,封常清当即立断,命令白孝德率三千人追赶撤离的吐蕃士兵。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五天,东面的唐军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中午时分,封常清负手站在一座城台上,目光凝重地注视着群山皑皑,天空下起了漫天大雪。
李邺慢慢走上前道:“大雪听说比去年提前了。”
封常清微微叹口气,“比去年提前了整整二十天,这是天意啊!”
李邺担忧道:“白将军他们会不会被困住在雪山中?”
封常清摇摇头,“我刚刚接到消息,两支军队在汗那谷全歼了两千吐蕃军,现在正在返回途中,很快就会回来了,他们不是问题。”
说到这,封常清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被困在了朅师国。”
“那粮食”
“我们携带的粮食和城内吐蕃军的存粮还够我们吃两个月,但至少要到明年二月我们才能解困,那么还有一个半月我们将面临无粮的困境。”
“我们还有五千头骆驼。”
封常清点点头,“我知道,但我们回去疏勒还要走一个多月时间,两个人吃一头骆驼,坚持三个月够吗?”
“我记得长史说还有别的办法?”
封常清点了点头,“我原本是想抢掠搜刮朅师国的粮食,但今天国王告诉我,还有一个办法,运气好就能解决粮食问题。”
“什么办法?”
“派人去乌仗那和护蜜国采购粮食,来回都要十天左右,运气好,在真正的暴风雪来临前,我们能搞到一批粮食,尤其是护蜜国,那边是著名的粮食和牲畜中转地,一定能搞到粮食。”
李邺当即请缨道:“护蜜国那边我去吧!西域的语言我能听懂一些。”
封常清点点头,“我就让段秀实去乌仗那,护蜜国那边就麻烦李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