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177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裴三娘眼睛亮晶晶道:“你说,这里面会不会藏有一大笔财富,黄金珠宝什么的?”

  李岱哑然失笑道:“娘子,咱们也不缺钱,就不用”

  “胡扯!”

  裴三娘打断他的话,杏眼一瞪,“要不是我有一点老底,凭你那点俸禄,你能做到两袖清风?现在老底都用去大半了,我能不急吗?”

  “主要是你在杭州买了座小宅,那个是大头。”

  “得!得!又拿房子说事,你两个幕僚的俸禄,是谁给的?”

  李岱连忙陪笑道:“是我不对,娘子息怒!息怒!”

  在裴三娘面前,李岱依旧是妻管严,但裴三娘管他严厉,是向好的一面管束,比如坚决不准他受贿,要求他爱民如子,这样就培养了丈夫的一身正气和为官清廉的好名声。

  而李岱前妻宇文螺对他管束严厉,是向恶的一面管束,往死里作践他,几乎就要毁了李岱。

  李岱想起一事,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妻子,“这是父亲给我的,是邺儿让父亲转交给我们,我没看里面是什么?”

  裴三娘心中怦怦跳了起来,这个信封她太熟悉了,高力士的信封啊!她连忙打开信封,顿时欣喜若狂,一万四千贯钱,她又有钱了,李岱也欢喜得合不拢嘴,一万四千贯钱啊!

  裴三娘忽然脸一沉,对丈夫肃然道:“这钱咱们不能乱花了,要留着给邺儿娶媳妇!”

  这时,木大娘出现在门口道:“这钱就是邺儿挣给你们花的,他有钱,多得让你无法想象!”

  “大娘,你在说什么?”

  木大娘慢慢走上前,指指墙壁道:“前年临走时,邺儿就给我说过,这里面是一间密室,里面有飞龙留给他的很多财富,光黄金就有几万两。”

  裴三娘惊得张大了嘴,她着实有些不满道:“我是他亲老娘,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为啥不告诉我?”

  “你嘴太快,他怕你说出去。”

  “我哪里嘴快了,我说话一向很有分寸的好不好!”

  “谢长史的夫人都知道飞鲨就是邺儿,你的嘴还不快?”

  “拜托你们先别争了,听我说一句话!”

  李岱打断了两人的争论,满脸严肃道:“这可是天大的秘密,就我们三人知道,绝不能再说出去,连父亲也不能说,否则邺儿会有杀身之祸。”

  裴三娘脸色一变,连连点头,她虽然嘴快,喜欢在别的官夫人面前炫耀儿子,但涉及到儿子的性命,她可一点都不含糊。

  裴三娘又想起一事,连忙问道:“夫君刚才去见父亲,父亲有没有提到邺儿?”

  “有,说了好多,哎,我们儿子真是不简单啊!在安西风云激荡,屡立奇功,连天子都夸赞他是大唐之霍去病!”

  “胡扯!”

  裴三娘俏脸一沉道:“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死了,皇帝老儿是在诅咒我儿子吗?”

第260章 绵里藏针

  夜深了,李岱因为旅途鞍马劳累,已经熟睡了,裴三娘却怎么也睡不着,她担心儿子的安全,思念儿子,听说儿子出任碎叶兵马使,更让她心揪了起来,她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儿子?

  她一侧头,见丈夫睡得正熟,还微微打鼾,她心中一阵气苦,一脚把丈夫踢醒了。

  李岱睡得迷迷糊糊,嘴里嘟囔道:“娘子,我太困了,明晚再说吧!”

  “你在想什么呢?我在担心儿子,我打算过两天就去一趟碎叶!”

  李岱吓一跳,困意顿消,连忙劝道:“碎叶远在万里外,可能还要爆发战争,你若去了,肯定会拖邺儿的后腿,让他没法全力以赴!”

  知妻莫若夫,李岱知道如果坚决反对妻子去碎叶,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明天一早她或许就不辞而别了,那么就换一个说法,你去了会拖儿子后腿,影响儿子事业。

  果然,裴三娘听说会拖累儿子,她又犹豫起来,心中越想越难过,忍不住哽咽起来,“我们母子分开时他才十四岁,现在他已经十六岁了,难道非要等到他二十几岁我才能见到他?邺儿可能都不认识我了。”

  李岱连忙把妻子搂在怀中,低声安慰道:“不会等到二十几岁的,最多一两年吧!父亲说,邺儿还要回来向天子交差,估计明年他就会回京一趟。”

  “他回京了,我们又不在京城,怎么办?”

  “我会向父亲打听清楚消息,到时邺儿回来时,我们也请假回来一趟。”

  裴三娘心中舒服了一点,“夫君不是在哄我吧?”

  李岱拍拍她肩膀,“我保证,大不了我们就路上辛苦一点。”

  “好吧!”

  裴三娘心中有了期盼,胸口的郁闷也舒服了很多,她重新躺好,对丈夫道:“夫君休息吧!明天伱还要准备述职,我就担心杨国忠会不会刁难你。”

  “不会,现在是韦相国执政事笔,我是向他述职,我为什么选这个时候回来,就是为了避开杨国忠。”

  “那我就放心了,对了,你不想那个吗?”

  李岱心中一惊,“哪个?”

  “就是那个!”裴三娘踢了丈夫一脚。

  “哦——”

  夫妻二人又悉悉索索片刻,两人便沉沉睡去了。

  次日一早,李林甫得到宣召,匆匆来到了御书房,躬身行礼道:“老臣参见陛下!”

  李隆基微微笑道:“李相国不必多礼,请坐!”

  “谢陛下!”

  李林甫在一旁坐下,片刻,其他四个相国都陆续到齐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缓缓对众人道:“朕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西域之事,高仙芝在京城不能久留,所以朕召各位相国今天做个定夺,大食东扩,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隆基看了一眼杨国忠道:“杨相国,你先说!”

  杨国忠虽然不学无术,但他也有自己的幕僚,幕僚会给他提建议,他现在发表见解也多少有点水平了。

  “回禀陛下,微臣主要是考虑财政支撑问题,我们维持那么遥远的势力范围,每年耗费财政上百万贯,还要和大食开战,战争的开支更是无底洞,陛下,这是否有必要?微臣的态度是放弃葱岭以西,集中财力、物力和兵力在安西四镇防御吐蕃!”

  杨国忠说得其实有道理,朝廷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应该适度收缩,朝廷多数官员都和他想的一样,要集中兵力和财力对付心腹大患吐蕃,但多数就代表真理?

  未必!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就看建议者从哪个角度去分析,或者是自己的利益偏向于哪一边,杨国忠若真是替大唐财政考虑,他就不会发动两次南召战争了。

  他反对的主要原因是高仙芝当年是李林甫推荐出任安西节度使,这次高仙芝来长安,给了杨国忠两万两银子,却给了李林甫三万两银子,让杨国忠极为不爽。

  旁边陈希烈补充道:“杨相国说得对,河中距长安有万里之遥,但距离大食却只有千里,大食花千贯钱,我们就得花万贯钱,收益和耗费很不对等,况且我们的首要大敌是吐蕃,我们确实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防范吐蕃,而不应该再竖一个强敌。”

  “陈相国此言诧异!”

  韦见素站起身道:“我们不能因为怕竖强敌,就把自己的地盘拱手让给别人,如果有这种想法,那回纥、葛逻禄、思结都会成为我们的强敌,我们就退让,把阴山让给回纥,把北庭让给葛逻禄,那么强敌就没有了。

  河中、碎叶是圣上一步步开疆拓土的成果,岂能因畏惧而拱手让人?那还要安西军做什么?浪费那么多军费财政,不如解散了,还更省财政。”

  杨国忠恼火道:“葱岭以西不是我们的切身利益,失去了也影响不大,但安西军是要保卫安西四镇,防范吐蕃才是他们第一要务!”

  韦见素淡淡道:“杨相国还真说错了,葱岭以西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连天子李隆基都有点感兴趣了,笑问道:“韦相国此话怎么说?”

  韦见素躬身道:“陛下,微臣说的是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我们每年大量的丝绸、瓷器和其他货物运往西方,但西方并没有太多货物运来,只有少量和地毯、银器之类,说明丝绸之路的贸易我们获利丰厚,我们自己产的白银、黄金都不多,但市场上那么多白银黄金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输送而来。

  这条丝绸之路养活了大唐多少人,东市和西市的繁荣,长安的房价高涨,我们间接获得了巨大利益,当年我们为什么要发动对突骑施的战争,为什么要灭西突厥,不就是因为他们阻碍了丝绸之路?所以微臣才说,葱岭以西对我们有巨大的切身利益,陛下应该有深刻体会。”

  什么叫绵里藏针,韦见素这番话就是绵里藏针,尤其最后一句话,‘陛下应该有深刻体会’,好像是不针对杨国忠,实际上就是一根藏在绵花里的针。

  什么意思呢?韦见素就是在暗示李隆基,杨国忠的资历太浅,根本不知道开元年间和天宝初年大唐开拓西域的艰辛,他什么都不懂。

  李隆基听懂了韦见素的言外之意,点点头道:“让朕考虑一下吧!各位请先回去,对了,李相国留下。”

  今年以来,李林甫调整了策略,争不过杨国忠就不和他争了,实行韬光养晦之策,倒是韦见素成了杨国忠的对手盘,这也是因为太子和杨家的矛盾开始上升。

  李林甫的韬光养晦,让天子李隆基反而看重他了,他需要李林甫的经验来镇场子,给杨国忠收拾残局,只要李林甫不和杨国忠争斗,那么把杨国忠调为右相,李林甫转任副相,贵妃这个建议李隆基就能接受。

  御书房内只剩下李隆基和李林甫二人,李隆基拾起一本折子道:“杨相国推荐益州长史崔圆出任中书侍郎,李相国觉得可行吗?”

第261章 深谋远虑

  崔圆是杨国忠的人,李林甫心知肚明,杨国忠推荐他为中书侍郎,就是为了抢自己的中书大印,任何旨意下发,必须有中书门下的双印才有效,门下大印在陈希烈手中,中书大印在自己的手中,虽然自己基本上都会批准押印,但杨忠国还是不放心,一定要把中书大印拿在他的手上。

  李林甫笑道:“崔圆资历稍微浅了一点,如果陛下觉得他合适,老臣没有意见!”

  李隆基沉默片刻道:“那就让杨国忠出任中书侍郎,爱卿年事已高,改任尚书右仆射,中书令暂时空缺,如何?”

  这实际上是杨贵妃的建议,她从来不干政,这还是她第一次对朝廷人事提出建议,却在李林甫的安排上表态,李隆基还以为她是在考虑宁王的上位,便答应了她的建议。

  李林甫心中激动,这是天子给他下楼的梯子了,官场向上走很难,可一旦走到顶后,再想向下走则更难,登高必跌重就是这个道理。

  李林甫连忙起身行礼,“老臣感谢陛下的安排,愿意服从!”

  李隆基笑了笑,话题一转道:“关于唐军和大食争夺河中的战争,朕很想听听爱卿的建议。”

  李林甫当了近二十年的宰相,实在是摸透了天子李隆基的心思。

  李隆基好大喜功,热衷于开疆拓土,开元七年失去了碎叶,一直是他心中之耻,后来又发动战争把碎叶夺了回来,他怎么可能听从杨国忠的建议放弃葱岭以西。

  李林甫便缓缓道:“杨相国是从户部的角度看问题,他主管户部,担心财政可以理解,但维护大唐的尊严,对大食之战,必须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

  如果我们放弃了葱岭以西,对天下士族和民众,对各军将士会有什么影响,对整个大唐的信心和尊严又会有什么影响?

  相反,如果安西唐军战胜了大食,维护了大唐的尊重,能像汉武帝一样喊出,‘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一定对天下人影响巨大,能凝聚民心,使他们对陛下更加认可,对朝廷也更加认可。”

  说到这,李林甫又压低声音道:“陛下,对外战争能有效转移天下人的视线,缓和低层士庶民众对朝廷的各种不满和矛盾。”

  李隆基连连点头,姜还是老的辣,居然想到用对外战争来转移唐朝内部各种矛盾,很高明啊!

  李隆基沉思片刻道:“但朕有点担心,安西军对阵十几万大食军,会不会兵力稍微少了一点?”

  李林甫笑道:“陛下,微臣接到孙子李邺的家信,他在家信中提到了一个对大食战争的方案,微臣觉得很有道理。”

  “什么方案?”

  “他提到了最好能让北庭军一起参战,北庭军走伊丽河谷出去,就是碎叶,距离并不远。”

  “妙!”

  李隆基击掌赞道:“真是绝妙之计,有北庭军参战,朕就放心多了,令孙不仅武功卓绝,战略眼光也高明,他还真是大唐皇族的一颗明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1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7/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